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古人吟佳节

書城自編碼: 306853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古诗词
作者: 姜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8703487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7-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128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0.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耕读史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HK$ 121.0

 

編輯推薦:
读一首古诗,能体会一位古人的情感;读一百首古诗,能感受一百位古人的生活;读三百首古诗,能领略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而这本囊括了三百余首节令诗的诗歌选本《古人吟佳节》,不仅是节令诗的纸上大集合,更是一幅诗歌版的《清明上河图》式的风俗画卷,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价审美观和生死观。
內容簡介:
《古人吟佳节》是关于节令诗的专题性诗歌选本,该书从汉代至清代的大量诗歌中选取了有关歌咏传统节日的诗篇三百余首,按元日、立春、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日、除夕等十一个节令分类整理,并对每一个节令作了源流演变、风俗习尚的介绍,还对每首诗作了简明的注释和精妙的赏析,使得这些古典诗歌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及诗歌中体现的风情民俗得到了更好的呈现。
關於作者:
姜云(19312007),祖籍江苏省丹阳市。1949年考入苏南无锡公学, 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58年9月毕业并任教于西安外语学院。1979年调任安徽大学图书馆学系,1988年9月调任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现嘉兴学院)。其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方面颇有成就,著有《古人吟佳节》选注本(语文出版社,1989年)、《玄怪录、续玄怪录》校注本(与宋平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义侠传奇精华》译注本(与冬青、温清波合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等。同时,其在《红楼梦》文学及中国古典文学的喜剧色彩与写法方面也颇有研究,并发表过多篇论文。
目錄
目录


序:节令诗让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人更能感受传统的温情(十年砍柴) 1
初版前言(汪贤度) 5

元日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3
新年作 [唐]刘长卿 4
岁日作 [唐]顾况5
元日感怀 [唐]刘禹锡 7
庾楼新岁 [唐] 白居易 8
元日田家 [唐]薛逢 10
谢君实端日惠牡丹 [宋]邵雍 11
元日 [宋]王安石12
新年五首(选一) [宋]苏轼 13
次韵元日 [宋]黄庭坚 14


立春
立春
[唐]杜甫 39
立春 [唐]冷朝阳 4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选一) [唐]韩愈 42
人日立春 [唐]卢仝 43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44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45
渚宫立春书怀 [唐]吴融46
次韵冲卿除日立春 [宋]王安石48
立春 [宋]黄庭坚49
立春 [宋]陈师道50


元宵
正月十月夜 [唐]苏味道 69
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选一) [唐]张说 70
夜游诗(选一) [唐]崔液 71
正月十五日夜月 [唐]白居易 72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73
长安夜游 [唐]袁不约 74
和宋中道元夕二首 [宋]梅尧臣75
上元 [宋]曾巩77
上元夜戏作 [宋]王安石79
元夕四首(选二) [宋]范成大80


寒食
寒食还陆浑别业 [唐]宋之问 93
寒食城东即事 [唐]王维 94
寒食 [唐]杜甫 95
寒食 [唐]韩翃 96
寒食 [唐]孟云卿97
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98
寒食 [唐]卢纶99
途中寒食 [唐]白居易101
寒食日 [唐]元稹101


清明
清明二首(选一) [唐]杜甫 137
靖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138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唐]韩濬 140
清明日次弋阳 [唐]权德舆 141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142
清明夜 [唐]白居易143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144
清明 [唐]杜牧145
清明日 [唐]温庭筠147
湖寺清明夜遣怀 [唐]李群玉148


端午
岳州观竞流 [唐]张说 171
阊门即事 [唐]张继 172
竞渡曲 [唐]刘禹锡 173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刺史成应元 [唐]卢肇 175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176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苏轼 177
和端午 [宋]张耒 179
端午 [宋]朱淑真180
归州重午 [宋] 陆游181



七夕
迢迢牵牛星 [东汉]无名氏 199
七日夜女歌(选一) [晋]无名氏200
和王义兴七夕 [南朝宋] 鲍照 201
七夕穿针诗 [南朝梁]刘孝威202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203
七夕词 [唐]崔颢204
七夕 [唐]权德舆205
七夕 [唐]白居易206
七夕 [唐]李贺207
秋夕 [唐]杜牧209


中秋
中秋月二首(选一) [唐]李峤 229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230
八月十五日夜观月 [唐]刘禹锡 231
中秋月 [唐]白居易 232
中秋对月 [唐]曹松233
八月十五夜宿鹤林寺玩月 [唐]许浑234
中秋待月 [唐]陆龟蒙235
八月十五夜 [唐]殷文圭236
中秋月 [宋]晏殊238


重阳
九月九日诗 [南朝宋]范泰 263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赋韵 [南朝陈]江总 264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265
蜀中九日 [唐]王勃 266
九日
[唐] 崔国辅 267
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268
九日龙沙作,寄刘大慎虚 [唐]孟浩然26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270
九日龙山吟 [唐]李白271


腊日
答贺蜡诗 [晋]江伟309
蜡日 [晋] 陶渊明310
腊日宣诏奉上苑 [唐]武则天311
桂州腊夜 [唐]戎昱312
腊日 [唐]杜甫314
早花 [唐]杜甫315
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虎歌 [唐]卢纶316
腊日龙沙会绝句 [唐]权德舆318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百山 [唐]刘禹锡319


除夕
守岁二首(选一) [唐]董思恭337
除夜 [唐]王諲338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339
除夜作 [唐]高适340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341
弦歌行 [唐]孟郊342
宫词 [唐]王建343
除夜二首(选一) [唐]卢仝344


初版后记(姜云) 369
出版后记 371
內容試閱

节令诗让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人更能感受传统的温情
十年砍柴

《古人吟佳节》由语文出版社首次出版,迄今已历卅载岁月。

相比四千余年的中国诗歌史,三十年只是电光火石的一瞬间。但就传播形态而言,这三十年可谓一日千里,信息技术发展之迅
猛,超过以前数千年。
以古诗词的选注、出版、传播为例,在《古人吟佳节》出版时的20世纪80年代末,青少年还停留在用钢笔将喜欢的诗句抄录在小本本上的状态,和古代的读书人并没什么区别。在那时,如记忆力不逮要引用或查询一两句诗词,那可得费时费劲埋头于图书馆翻检典籍,如大海捞针一般。姜云先生以一己之力,摭录中国古人吟诵节日的代表性诗篇,按时序一一选注,是一项惠及读者的功德。如其大学时代的同窗、曾任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的汪贤度所言:
选择节令诗中有可观者汇成一集,既可供古典诗歌的爱好者阅读欣赏,也可为民俗学的研究者提供比较系统集中的资料,这项工作无疑是有意义的。
可以想见,当时姜云先生独坐书斋,孜孜不倦地于浩瀚的诗歌海洋中一首首选取吟诵节令的古诗,是多么的艰辛。而今,姜云先生已作古有年,中国从文明传播的纸张时代一下子就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今天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处在世界前列,差不多六亿人
手持智能手机。如果想查询一首有关节令的古诗词,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手指轻轻一点,几秒钟就会在屏幕上涌现出海量的信息。一一当然,其中大多数是重复的。
那么,在这个时代,姜云先生三十年前的古诗选注工作还有没有意义?这样的诗集修订再版,还有没有价值?
当语文出版社的编辑在确定再版此书的选题时,曾征求过我的意见,并讨论了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一网打尽世上万物的互联网时代有了搜索引擎,此类分门别类的诗歌集子似乎没多少用处了,就如有人说的任谁博闻强记也不如一个智能手机在手。
但我以为这种结论过于武断,经不起推敲。科技在发展,人们写作文章多用电脑输入,但一个人在小学阶段的书写训练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受到重视。一一因为书写对人熟悉汉字笔顺、对汉字之美的体会,是电脑输入永远不能替代的。没有一定知识积累的人,即便有互联网在,他也只能找到与其浅陋的知识结构所匹配的信息。且以
搜索古诗词为例,如果一个人没有对中国古代的诗词有起码的了解, 没有读过或背过一些诗,对历代诗人的生平与代表作几无了解,也就是说他连关键词都不掌握,那么互联网中丰富的古诗词信息对他又有什么意义呢?他只能如盲人一般站立在旖旎的风光之中。
基于这样的认知与判断,基于对互联网时代古诗词学习的一点了解,我认为姜云先生的《古人吟佳节》在今天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具推广的价值。
几年前,以互联网为平台,中国人的写作进入到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声,无论是博学鸿儒,还是后学少年,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开设微博、微信公号,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记述所思所想,转载前人的诗文以表达个人的情感。我发现,爱好中国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人很多。在没有自媒体之前,他们因为职业与传统文化并没有太多的关联,或为生计所累,也因为没有合适的平台,这群数目庞大的古代文化特别是古诗词的爱好者,只能旁观而不能参与其中,他们对古诗词的热情没有被激活。
而今情形完全不一样了,有了互联网带来的自媒体平台,无数的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被点燃了,他们出于纯粹的爱好,以各种姿态参与到对古代文化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和推广之中。我们以节庆为例,每到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来到,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互联网上的微博、微信公号、门户网站必定会涌出无数与该节日有关的文章,而古人吟诵那个节日的诗词也一再被引用。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对节令诗的引用,多是借助于搜索引擎,而网上搜出来的信息往往重复、碎片化,错讹处甚多,而于古代传统文化只是传言。因为互联网的信息不是凭空生出来的,必须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将已有的信息传到网上来供人查找,古诗词因为时代久远、版本众多,许多版本是繁体字记载,不同的人由于知识结构和对
古代文化的理解不同,上传到网上的节令诗显得很庞杂,不少更是以讹传讹。而一首首产生于不同时代的节令诗,搜索出来则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节令诗背后丰富的文化背景往往被忽略,或没有得到较为完整和恰当的解读。
姜云先生选注的这本诗集,弥补了这些不足。这本集子不但系统地、全面地搜集了中国从元日到除夕等最具代表性的节令诗,还从传统民俗和中国人审美观、生死观的角度来解读这些诗。读完这些节令
诗,我想许多人可能和我有类似的感受:中国人怎么过节最能体现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寒来暑往,花开花谢,中国人迎来一个又一个节日,这些节日的风俗、礼仪充分体现了中华早熟的农耕文明的内核: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代
的节令诗中尤其得到体现。如《古人吟佳节》收录的第一首诗孟浩然的《田家元日》,最后四句是: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大年初一,中国的农人在过节时所祈盼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希望以自己的劳作来换取大自然丰厚的回报。在人们耳熟能详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独在异乡的诗人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为什么遥想家乡的兄弟遍插茱萸登高望远呢?因为节日是中国人生活哲学的集中和浓缩的体现。过节时,人们有余暇聚在一起欣赏自然之美,享受人伦之乐。
我相信,三十年前初版的《古人吟佳节》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再版,更能发出其灼灼之光,让读者体察、感受到中国传统的温情。但让人伤感的是,姜云先生看不到这一切了。

2017年7月于北京



初版前言
汪贤度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流传至今的诗歌不下数十万首,这样一笔巨大的文学遗产,值得我们很好地去发掘研究。但是诗薮浩瀚,其中不免良莠不齐、精粗杂陈,除非是特殊需要或专门研究,一般爱好古典
文学的读者是没有必要也不大可能把从《诗经》到晚清的全部诗篇从 头到尾浏览一遍的。为了适应不同读者对象的不同需要,各式各样的选本就应运而生。就选取的角度而言,有的断限于一朝一代,有的贯穿于上下古今;有的据某一流派而别择,有的视个别作家而选录;有的以专题命名,有的从体裁分类,取舍迥异,各具千秋。自古迄今选本之多难以具列,单就近几年各地已出版的古诗选本来看,已是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可以想见,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古诗选本不断问世。
姜云先生编撰的《古人吟佳节》属于专题性的选本,它的出版给专题诗选补充了一个新的品种,给百花争艳的古诗选注园地增添了一束绚丽的鲜花。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多姿多彩的节令风俗也是这伟大文明的组成部分。它也曾给终年处于苦难境地的劳动人民带来过短暂的欢乐和快慰,所以人民群众历来对传统的节令风俗比较重视。每当春秋佳日、逢年过节,人们或阖家欢聚,或邀伴结伙,进行种种祭祖思亲、宴请娱乐、体育竞赛等活动,如正月十五闹元宵,五月端阳赛龙舟,清明踏青扫墓,重阳赏菊登高,七夕乞巧,中秋赏月,除夕守岁等有益身心的活动,千百年来世代相沿,直到今天仍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而盛行不衰。频繁的节日,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既是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内容,自然也成为诗人吟咏的题材之一。纵观上下数千年的古典诗歌,涉及节令风俗的篇什不可胜计,诗人们具体描
述各有关节令的风俗习尚,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广大群众欢度节日的生 动场面;而更多的则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寄寓了作者彼时彼地的思想感情。在众多的节令诗中,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王维
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清代诗人黄景仁的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癸巳除夕偶成》)等诗篇,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所以,选择节令诗中有可观者汇成一集,既可供古典诗歌的爱好者阅读欣赏,也可为民俗学的研究者提供比较系统集中的资料,这项工作无疑是有意义的。
这本《古人吟佳节》是从汉代至清代的大量诗歌中选取有关歌咏传统节日的诗篇编成,收诗凡三百首,按元日、立春、清明等十一个节令分类归属。对每一节令都作了源流演变、风俗习尚的探讨和介绍;对每首诗除作出简明扼要的注释以外,还附有一段言简意赅的赏析,从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两方面进行了精到的剖析,对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有很大帮助。
三十多年以前,我和姜云先生是北京大学的同窗,岁月如流,如今彼此都已两鬓添霜了。这次承他不弃,嘱我为《古人吟佳节》一书
写序,自忖不克当此大任,但再三推辞不掉,只得勉为其难草成这一段文字,聊充读后感想而已。

1987年4月于上海







初版后记
姜云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该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
的。它反映了本民族历史进程中的生产生活方式、习俗风情、民族心 理、愿望信仰、伦理道德、文学艺术,乃至历史、地理、时令等多种内容,因而传统佳节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民族心理因素之一。由于节日特别能触发人们的思绪、灵感,古代的诗人对佳节而吟,写下了大量优秀的节令诗,其中一部分是传诵千古的佳作。其内容或思亲怀友,或抒写豪情,或壮志难酬、忧国忧民,或吟唱祖国大好河山。回
想自己的少年时代,清明节听先君培英公讲唐诗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端午听先祖竹轩公说屈原投江,七夕听母亲说牛郎织女相会,那时心里曾涌起过多少遐想,而今天有幸编这本节令诗真是感慨 万千。
此书的编写,从一开始就得到汪贤度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从 体例、选目诸方面,都采纳了他不少建设性意见。他利用晚上读完全
部书稿,提出许多中肯意见,又为本书作序。田树生先生修正了不少 错讹、欠妥之处,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笔者还要深切感谢启功先生,他不顾高龄在病中为本书题签,故而笔者在感到十分荣幸之余,内心是深为不安的。
本书共收节令诗三百余一首。大部分篇幅由笔者编撰,宋平参加了相当一部分诗篇的校注和资料收集理工作,另有一部分诗篇的简析则由姜东撰写初稿,在此一并说明。本书的缺点、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1987年3月初稿
1988年6月修改于安徽大学



出版后记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流传至今的诗歌更是数量惊人,抒写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姜云先生选注的《古人吟佳节》属于专题性的诗歌选本,该书从汉代至清代的大量诗歌中选取了有关歌咏传统节日的诗篇三百余首,按元日、立春、元宵、寒食、清明、端
午、七夕、中秋、重阳、腊日、除夕等十一个节令分类整理,并对每一个节令都作了源流演变、风俗习尚的介绍,还对每首诗作了简明的注释和精妙的赏析,使得这些古典诗歌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及诗歌中体现的风情民俗得到更好的呈现。
在本书分类整理的十一个节令中,有些节日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代,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而有些节日已经是单纯的时令节气或者已经消失了,如立春、寒食、腊日等已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传统节日了,但它们依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也有必要知道和了解这些节日,并理解和体会古人赋予这些节日的意义和价值。正如姜云先生在初版后记里所说,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该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反映了本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生产生活方式、习俗风情、民族心理、愿望信仰、伦理
道德、文学艺术,乃至历史、地理、时令等多种内容,因而传统节日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民族心理因素之一。所以,这本书同时满足了诗歌欣赏和文化传承两个方面的需求,既反映了时代的社会风貌,又表现了诗人的生活和情感。此书从1989年首次出版至今虽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但它依然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为读者所念念不忘,足以证明它是一部真正的好书,也具有在当下重新再版的价值。
《古人吟佳节》一书是在语文出版社1989年初版本的基础上修订再版的。鉴于选注者姜云先生已于2007年去世,本书的结构、体例、篇目等保持不变,主要修订了内容的部分错讹以及部分过于偏颇和不合时宜的观点,并由姜云先生之子姜东先生(也是《古人吟佳节》初版本部分赏析的作者)进行了全书的审订。同时,保留了初版封面启功先生的书名题字,并邀请了著名文史作家、前语文出版社文化图书
部主任十年砍柴倾情作序推荐。希望这本书能给广大古典诗词爱好者和民俗研究者带来诸多禆益,也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