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部万国人的口述历史,
一次万国人的集体回忆,
一份献给所有万国人和所有那个时代的亲历者的特别礼物,
一篇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和改革开放的特别记录。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万国人的口述历史,一部万国人的集体回忆。
|
關於作者: |
本书编委会主要由管金生、吕明方、吕红兵、马宏、滕伟、谢荣兴等当时万国证券的主要领导人构成。他们负责编写了本书。
|
目錄:
|
修订版说明
修订版代序 给万国人的心里话管金生
原版序言 龚浩成
第一篇 召唤
万国证券出生的背景故事 管金生
附:追求卓越写在公司成立两周年之际
我心中永远的万国梦 王培君
附:万国精神赞写在公司成立三周年之际
入职万国之初 朱敏杰
一篇 旧文的回忆 吕明方
附:追求卓越
第二篇 崛起
投行业务:我的梦想舞台 倪新贤
精神从那时开始,职业从这里起步 金文忠
我在投资银行部那些年 张 伟
投行一野的故事 张 斌
我与凤凰应年康
第一次单独拜访客户 周家祺
十五年后的一次相聚 庄启飞
我的三次背国库券经历 王钊虎
转战南北一百天 徐伟宇
难忘万国黄浦营业部 谢荣兴
恍如昨日万国梦 黄 晏
公司营业网点由此走向全国忆南京营业部的开设 张 伟
人生转折自万国始 陆 一
我在万国的人事和培训工作 于建华
职业之缘 董 丽
附:万国证券的法人股定向募集
第三篇 拓展
股市人生:金融新生代管金生、王培君访谈录 吕明方
我的万国幸福生活和宝鼎基金 滕 伟
我在交易部的日子 刘峥嵘
万国的野村综研之梦 秦 曦
从万国律师事务所到国浩律师集团 吕红兵
万国,梦开始的地方 史建平
在万国财务部的二三事 孙永康
我在万国搞电脑 郭怡峰
创业,在万国东北 李 彬
我在大连营业部的日子 张鹏军
老万国的东北进行曲 王 鹏 尚德斌 盛 琦
万国花絮 陈晓红
心在高处不止是回忆 苏 娅
万国在深圳 陈耀华
初入万国的感念 方从友
我的第一次林 海
万国染就我风采黄 宾
也许点滴 依然亲切 陈 洁
万国的集体宿舍 俞 玫 周晓明
我的三张万国名片 马 宏
远见卓识 引领梦想 陈晓升
第四篇 涅槃
超越自我公司成立六周年之际与员工共勉 管金生
一次难忘的对话 顾 旭
源于自我变革的五大机制
陈 敏 卫 哲 洪 涛 顾 旭 陈少晦
如果还有明天 陈 敏
我们仨的夏日回想 陈少晦 顾 旭 卫 哲
这些年,我的思考我的路 洪 涛
那年冬天 金 炯
我的五个馒头 卫 哲
我在万国的点滴记忆 赵正芳
万国之心 催我奋进 张 清
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陆 一
附:一份关于申银万国合并的协议
回忆庄东辰 张 磊
怀念黄晓蔚 顾 旭
我对万国的印象与思考 范永进
万国香港行 任美贞
印象中的万国和管金生二三事 陈建中
我的万国缘 李济生
附录:万国证券公司大事记
后记:关于本书的缘起 吕明方
|
內容試閱:
|
序
2013年初,原上海万国证券公司的副总经理王培君和原中国人民银行所属《金融时报》的记者李济生来拜访,我们一起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在上海的金融改革。王总告诉我,当年初出茅庐的万国人,现在大多数依然活跃在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风口浪尖上。今年是万国证券公司成立25周年(万国成立于1988年7月18日),他们正在筹备写一本书,叫作《梦想的力量》,希望通过每个人的口述历史,重新回顾那个开创性的年代,重新思考万国留给他们的精神财富,包括启示和教训。
说起那段历史,说起万国证券,万国人还是那么激情洋溢,这是时代留给我们的深刻记忆。最近我也在回忆上海金融改革的那些往事,很有些共鸣。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部分民营和乡镇企业开始尝试发行股票,后来一部分国有企业也开始发股票了。这样一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有了股票的发行和流通,就必须有正规的证券公司来总理其事,以便更好地规范和引导证券市场的发展,不能再仅仅采用由体改办负责发行、银行所属证券柜台交易负责流通的简单模式来解决问题。况且,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市场也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在1988 年,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推动,明确要求上海筹建证券公司。
当时,上海投资信托公司(现为上海国际集团)和刚开业还不到两年的交通银行,都表示愿意组建证券公司,并开始积极地进行准备。我们把这一情况向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司作了汇报,要求在上海组建两家证券公司。金融管理司明确表示支持,但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同时自行组建一家直接控制的证券公司,希望通过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控制的证券公司,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早在开始组建城市信用社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就制定了几条原则,包括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监管者与经营者分开的原则,以及保护国家利益的原则。根据以上三条原则,我们认为: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不应当直接参与组建经办具体业务的证券公司。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和总行进行了多次沟通,并且表示,虽然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不参与组建证券公司,但可以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管。
在这种背景下,1988年夏天,上海就有了按照要求同时批准成立的三家证券公司:由上海投资信托公司组建的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总经理管金生),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组建的上海申银证券公司(总经理吴雅伦,后来调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以及由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组建的上海海通证券公司(总经理汤仁荣)。
万国证券公司成立后,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创造了中国证券和资本市场上很多的第一,尤其在活跃证券市场方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那是一个金融创新集中喷发的年代,正是包括万国证券在内的一大批中国证券市场的拓荒者开创性的积极探索,为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最初的雏形。
万国证券公司后来因为327事件与申银证券公司合并,成为新中国证券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标本。万国的迅速崛起和成功之处,尤其是他们的拼搏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可以为现在创业的人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参考;而万国的教训,也可以为现在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转眼25 年过去了,这在历史长河里并不算什么,可这25 年对于新中国的证券业来说,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到逐渐规范、从稚嫩到渐渐成熟的25 年。无论如何,这段历史是弥足珍贵的,记录下这段历史是很有意义的。
是为序。
(龚浩成为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