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回族现代文学文献题录初编

書城自編碼: 308809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李存光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10709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11-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64/34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43.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真谛全集(共6册)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內容簡介:
本书系回族现代文学相关文献篇目的首次汇集与整理,全书共分为三辑:一为《回族现代文学著译题录》,收录1917-1949年回族作者在回族报刊及其他报刊发表的和单行出版的创作、译作,以及有关中外文学的论说;二为《回族现代文学评介研究题录》,收录1917-2017年5月对回族现代文学的综合述评、作家作品评介,以及有关回族文化和文化运动的评介研究资料;三为附辑,收录1917-1949年其他族别作者表现回族生活的文学作品及1917-2016年对此类著译的评介。
關於作者:
李存光,回族,经名伊斯哈格。四川华阳(今属成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巴金研究会副会长。196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65~1978年为宁夏大学中文系教师。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后留院任教。曾任日本爱知大学客座研究员、韩国启明大学中国学系客座教授;曾受聘为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目錄
前 言
第一辑 回族现代文学著译题录(1917-1949)
一 创作
1.回族出版物
 附:新发掘和重刊的回族歌曲
2.其他出版物
二 译作
1.回族出版物
2.其他出版物
三 文学论说
1.文学概论
2.中外作家作品评介
第二辑 回族现代文学与文化评介研究题录(1917-2017.5)
一 回族文学综论
二 回族作家作品及译作评介
1.作家作品评介
2.译作评介
三 关于回族文化和文化运动
附辑 其他族别作者表现回族生活的文学作品及评介题录
一 作品(1917-1949)
二 评介(1917-2016)
1917-1949年文献所据出版物简目索引
一 回族出版物
二 其他出版物
三 附辑所据出版物
后 记
內容試閱
前言 关于回族现代文学的定位和文献问题
回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一员,回族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回族现代文学研究在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轻忽的问题。当下和今后一段时间,摆在研究界面前的要务在于,继续踏踏实实地耕耘发掘整理更广泛丰厚的文献史料,提供更有学术分量的研究成果,努力构建独立的切合历史实际的回族现代文学史,并以充实和完善中国(中华)文学史中的回族现代文学篇章。为推进这一宏愿的实现,我就回族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略陈一己之见。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有关回族文学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至今仍有歧见。因此,在陈述己见之前,有必要首先明确我所理解的回族文学。
36年前,我发表《回族文学刍议对于回族文学范围的看法》,阐明我对于回族文学范围的具体看法。我的结论如下:
回族作者创作的反映回族历史、生活和思想感情、愿望理想的各种形式的作品,是回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族人民口头创作的和流传在回族人民中的歌谣、叙事诗、故事、传说等各种形式的作品,是回族文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回族作者创作的描写其他民族生活的各种形式的作品,也是回族文学的组成部分。
这个范围的表述,具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两个方面。
从质上说,它回答了什么是回族文学的问题。所谓回族文学,必须是回族人的作品。列宁说过:过于简短的定义虽然很方便,因为它概括了主要的内容,但是要从定义中特别引申出应该规定的那个现象的极重要的特点,那毕竟是不够的。所有的定义都只有有条件的、相对的意义,永远也不能包括充分发展的现象的各方面的联系。(《列宁选集》第二卷,第809页)对上述关于回族文学的定义也应当作如是观。因此,对这个定义,还需做如下补充:只要是回族人的作品,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是民间流传的,还是文人创作的;无论是反映回族生活的,还是描写其他民族生活的,是写历史题材的,还是写现实题材的;也无论是用回族人民熟悉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写的,还是用其他手法和形式写的,都是回族文学。除此之外的作品,都不是回族文学。回族文学既然是一个关于文学民族属性的基本概念,因此,在确定回族文学的范围时,不宜强调浓厚的民族特色。同样属于回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思想上有深有浅,艺术上有高有低,影响上有大有小。并不是属于回族文学的所有作家、作品,都具备鲜明浓厚的民族特色,都能受到回族人民的喜爱和称誉,更不一定都有资格进入回族文学史。只有那些特色鲜明、成就较高的作品,才会博得群众的赞赏,只有佼佼者有幸在回族文学史上争得一席之地。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从量上说,上述范围回答了回族文学中各组成部分之间主与次的问题。这里所谓主与次,决不意味高与低、文与野,也不是指个别的情况,而是从整体上说的。就具体作品而言,不能说凡写回族生活的作品无论其质量如何均应为主,凡写其他民族生活的作品均应为次。对具体作家作品评价的高与低,叙述的繁与简,完全应该根据该作家、该作品在文学上的实际成就来决定。但从总体上说,比如编写一部回族文学史,总应该以更多的篇幅、更大的比重,叙述较多反映回族生活的作家和写回族生活的作品。当然,由于回族文学本身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是凝固的、僵死的、一成不变的,而处在不断演变发展之中。这就需要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情况出发有区别地对待。在古代回族文学书面创作中,一定要分出主与次,恐怕就很困难。应该说,回族文学中的主次关系,是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才逐渐明确起来的。
今天我仍坚持以上看法。这里,只需要强调一点:观照近代以降回族文学的历史状貌,梳理其演变脉络,探析其特色价值,一定要充分尊重各时期不同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文化文学语境,充分尊重百年来回族文学发生发展、成长壮大的实际历程,不能简单地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尺子衡量包括现代以及建国十七年和文革在内60年期间的回族文学。
一 定位:回族现代文学历史地位及价值的审视
回族现代文学是回族古代、近代文学转折更新的界标和回族当代文学的滥觞。遗憾的是,经过30余年的研究,现代从来只有同当代或近代联姻合书的缘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看到一部独立成书的回族现代文学史,难怪有论者四年前就发出这样的慨叹:由于现代回族文学史至今的空白,使得对这一时期的考察显得艰难而断语频出。
我曾在《现代回族文学版图有待重构》一文中,对现代寄寓在古代与当代之间,或作为古代(近代)文学的收束,或作为当代文学的楔子。在巍峨的古代文学殿堂和多彩的当代文学大厦之间,茅屋般的现代文学显得格外低矮这一现状表示强烈质疑,提出:从史的角度看,回族现代文学比古代文学更能写成史,在运用汉语文写作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回族现代文学展开史的叙写当仁不让。拙文对回族现代文学的内涵和风貌,做了如下简要展示:第一,从事文学创作的作者群体人多面广,作品题材和体裁丰富。第二,用汉语出版的报刊之多,在各少数民族中独占鳌头。第三,回教文化运动的规模和影响,在现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上首屈一指。第四,大力兴办现代回民学校,也在一定程度上普及和促进了回族青年学子的文学创作。第五,众多回族学子到海外留学,极大地推动了伊斯兰经典和阿拉伯文学作品的译介。第六,回汉之间广泛而密切的文学交流互动,在各少数民族中尤为突出。
严格说,上述粗线条的勾勒只是不甚全面的现象描述。需要从现象中梳理出更重要的问题:回族现代文学在整个回族文学发展链条上所处位置,即回族现代文学在整个回族文学历史进程中有何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之所以这样说,缘于已有回族文学史著述中的叙述表明,现代叙述趋于弱化、淡化甚至被边缘化,现代是否有独立存在的位置和价值,研究者或心存疑虑,或已经用笔投了票。
考究史实,在回族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链条上,现代三十年是光彩四溢的一环,可谓空谷足音,承前启后,功不可没。
首先,标举回教文艺并明确其范围,回教文艺自此始得确立并为汉族文学主导的中国文坛认可,这是现代在回族文学史上具有的开创性贡献和历史价值,功臣首推马宗融先生。
1939年1月马宗融先生发表《理解回教人的必要》,率先提出文艺作品表现回族人生活的问题,他希望非回教的文艺同志们以两种观点去理解回教人:从社会学的观点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的信仰,生活,习惯,感情等等,至少要弄清楚他们一样是中国人。从文艺的观点我们要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把握他们的生活,由之表现或诱导其教中人自己表现他们的生活。1940年4月,他在《对〈国家至上〉演出后的希望》一文中强调当时文艺作品中向不为人注意,或不敢注意的回教题材这一大块艺术的新园地。在马宗融的推动下,《抗战文艺》1940年第6卷第1期专门推出了回民生活文艺特辑。全国最有影响的文学刊物标举回民生活文艺的概念,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首创!
紧接着,1941年6月,马宗融应《文艺月刊》编者命题之约,撰写《抗战四年来的回教文艺》一文,正式提出和使用回教文艺这一概念,并对四年间的回教文艺做了阶段性的描述总结。回教文艺中的文艺实际就是文学,回教文艺即回族文学,因为它的主体和重心是文学,只是由于还涉及戏剧演出和歌曲演唱等少量艺术活动,所以冠之以文艺。在国内主流文艺刊物上标举和推进回民生活文艺回教文艺,可谓空谷足音,这不仅显示了马宗融先生独具的眼光和超群的胆识,也表明回族文学自此跨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中国主流文坛已将这一文艺现象置于中国文学的范畴之中并予以认可和支持。
马先生在上文开篇明确宣示:他谈的回教文艺指回教信仰者所创作的文艺或回教人所写的文艺作品,即回族作者所创作的诗歌、小说、戏剧、各种形式的散文,对外国伊斯兰教人作品的翻译,以及回族期刊中的文艺写作和翻译。这是历史上对回族文学范围首次明晰确切的表述。但他在回顾中国历史上一些回族作者诗文的简况后又断言:是以我们只能说我们有回教信仰者的文艺,而没有回教文艺,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如何理解回教信仰者的文艺和回教文艺这两个看似抵牾的概念呢?归纳《抗战四年来的回教文艺》一文的要义,就创作来说,马先生心目中的回教文艺有两种类型:一为回教人所写的文艺作品,即回族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二为回教人反映回教生活,用回教题材创作,具有回教感情,运用着回教独用的语言的作品,最上乘的则是能惬心责当地反映回教生活或表现出回教诗人的特殊风格,显示出一定回教特色的作品。
显然,回教信仰者的文艺和回教文艺并不矛盾,都是指回族作者的作品,但前者内涵大于后者。所有族别为人所知和暂不为人所知的回族作者所写的各种题材内容的文艺作品,都属于回教信仰者的文艺;其中,那些描写回族生活题材,表现某种回族思想感情,具有某些回族特色的,是为回教文艺。
《抗战四年来的回教文艺》是对1937年7月至1941年6月中国回教文艺状貌的简要回顾综述,不是逻辑谨严的理论文章,概念表述难免有不严密之处。我以为,可以这样理解马先生文中使用的两个概念:回教文艺包含在回教信仰者的文艺之中。前者指一般文学意义上的回族作者书写,是回族作者民族意识非自觉或模糊隐蔽的写作,或可称作广义的回教文艺;后者指回族文学意义上的回族作者书写,是回族作者民族意识自觉的或有意表露的写作,或可称作狭义的回教文艺。马先生肯定广义的回教文艺,而他抱以更高要求的和他所期待的则是狭义的回教文艺。
在学术研究的意义上,区分广义和狭义的回教文艺,即回族文学,为我们观照自古及今的回族文学,提供了一个参照。广义的回族文学即回族人士的文学书写,在回族形成以后就在事实上存在,源远流长,不绝如缕;狭义的回族文学即回族人士自觉地以回族身份的文学书写,则诞生和形成于现代。就传统的时代(时期)划分看,古代、近代和建国十七年 文革十年,属于一般文学意义上的回族作者书写时代(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属于回族文学意义上的回族作者书写时代(时期)。现代则是后者形成并呈现出前后者并存兼有状貌的时期。那时在回族报刊上发表各类作品的众多回族作者,无疑都有自觉的民族意识,属于回族文学意义上的回族作者书写;在其他汉语文报刊上发表作品的回族作者,少数具有自觉的民族意识,大部分淡化或隐匿了民族意识,虽然他们的某些作品(特别是抒情性作品)也寄寓着作为回族作者自己的感情,但仍属于一般文学意义上的回族作者书写(至于不同的作者和具体作品,情况复杂,需要一一辨析)。
把建国十七年和文革十年也列为只有一般文学意义上的回族作者书写,并非标新立异。是的,新中国成立后回族的民族身份得以确认,得以和汉族平等相处,包括回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政治待遇和多方面的照顾,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然而,回族民间刊物悉数消失,在紧锣密鼓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尤其反地方民族主义和思想文化批判斗争的震慑下,在越来越左的文艺路线指挥下,何曾有过(当代)回族文学的概念?何曾探讨过(当代)回族文学的相关问题?沙陆墟、木斧等因不同政治问题而噤声,穆青、胡奇、郭风、沙蕾等前辈作家和写过少量反映回族生活作品的哈宽贵、白练等青年作家,都努力汇入和湮没在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主流话语之中。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学界对什么是回族文学尚且歧义纷呈、莫衷一是、认识模糊,遑论对此前三十年回族文学有所描述评析!
旗帜鲜明地提出回族文学,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爬梳古往今来的有关作品,并组织人力着手研究回族文学的发展历史、现状、特点及其他问题,倡导和大力推动当下回族文学创作的发展,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这时起,回族文学之树才得以承接现代的脉息,在正确的文艺政策扶持浇灌下,在较宽松的文化环境中重新萌发、茁壮成长,直至枝繁叶茂,繁花似锦,果实累累。一位民族学学者对于回族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承接关系,有这样的认识:发轫于民国以宗教内容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成为中国伊斯兰教文本资源本土化的一大特征,联系近年来在中国文坛上比较活跃的张承志等人,我们似乎才能感受到这种本土化的价值和开创精神。此言的用语或有可斟酌之处,但意蕴深中肯綮,发人深省。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