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认识发生的哲学探讨

書城自編碼: 316268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李景源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184516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5-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77.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了不起的中国冠军:讲给孩子的奥运故事
《 了不起的中国冠军:讲给孩子的奥运故事 》

售價:HK$ 78.2
海外中国研究·北京的六分仪:中国历史中的全球潮流
《 海外中国研究·北京的六分仪:中国历史中的全球潮流 》

售價:HK$ 78.2
霍比特人(插图典藏版,150余幅精美全彩插图,原作地图首度汉化为简体中文,2024年全新译本)
《 霍比特人(插图典藏版,150余幅精美全彩插图,原作地图首度汉化为简体中文,2024年全新译本) 》

售價:HK$ 124.2
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旧制度下的欧洲(1660—1789)
《 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旧制度下的欧洲(1660—1789) 》

售價:HK$ 158.7
穿透估值:读懂估值中的共识与博弈
《 穿透估值:读懂估值中的共识与博弈 》

售價:HK$ 90.9
人设、流量与成交
《 人设、流量与成交 》

售價:HK$ 68.8
复利:全球顶尖投资者的31节认知与决策思维课
《 复利:全球顶尖投资者的31节认知与决策思维课 》

售價:HK$ 103.4
最后的都铎:中世纪余晖下的宫廷爱欲与权力密码(女性写给女性的女性历史)
《 最后的都铎:中世纪余晖下的宫廷爱欲与权力密码(女性写给女性的女性历史) 》

售價:HK$ 101.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96.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

HK$ 59.0
《建设学习型机关领导干部博学文库之第二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
+

HK$ 141.6
《人的安全与联合国:一部批判史》
+

HK$ 165.2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十八讲》
+

HK$ 97.5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论》
內容簡介:
本书为学部委员文集。
研究人类认识的原始起源是一个极为艰巨和复杂的任务,由于原始时代没有文字,要复原这一时期的认识特点和思维方式,必须依靠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等方面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在解放前夕尚处于石器时代的原始部族是现今活着的社会化石。对少数民族认识特点和思维方式的探讨是复原远古人类认识活动的重要证据。作者因此而到云南等地进行社会调研。本文集相关成果就是在上述专业性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做的理论思考的结晶。这些成果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1989年1月出版的《史前认识研究》一书,这是作者博士论文的简写本;二是夏甄陶老师主编的《认识发生论》一书中的相关章节;三是这一时期在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探讨认识发生问题的学术论文。本文集虽然选自不同著作的有关章节以及发表在刊物上的论文和述评,但都有一个贯穿性的主题,即人的认识是怎样一步步发生和发展的。
關於作者:
李景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教授,前任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师从夏甄陶先生并获得博士学位。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研究专家。
目錄
序言(1)

一 考察史前认识的意义与方法(1)

二 从动物行为向人类实践的转化(21)

三 由动物心理向人类认识的转变(74)

四 由客观的逻辑到思维的逻辑(133)

五 主客体分化的历史形态(203)

六 原始思维的基本特征(246)

附录
一 关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几个问题(291)

二 评皮亚杰的活动认识理论(302)

三 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307)

四 发生认识论述评(321)

五 实践和思维主体的形成(329)

六 论认识论中的相似范畴(343)

七 认识图式客观性(356)

八 时代的发展与认识论的课题(370)

九 关于史前认识研究的几个问题(383)
內容試閱
序言

20世纪80年代是哲学认识论蓬勃发展的时期,有关认识发生问题的研究也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究其根由,首先是由于,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使科学的实践观深入人心,这场讨论不仅为思想解放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使许多人自觉地确立了实践的思维方式,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哲学研究的面貌,成为推动人们从事哲学研究的动力和重要视角。科学的实践观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框架,许多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内容结构就是根据实践概念的结构(主体客体主客体统一)来安排的。实践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也启发人们从起源的角度思考实践的发生与认识发生的内在关系问题。其次,国内学者相继提出了认识发生论、微观认识论、社会认识论的研究方向,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即改革开放伊始,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著作被大量翻译引进中国,也推动了哲学界关于认识发生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关于知识的客观性(即真理的来源和标准)问题,是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历代哲学家均力图找出主客体之间的中介物,来论证主体何以认识客体的根据。经验论者认为这种中介物是感觉和知觉,唯理论者认为是概念。皮亚杰认为,知识的客观性固然与知觉和概念相关,但它们本身已经是认识的结果,要真正解答这个问题,必须顾及认识的发生。在主客体完全不分化的原始状态,根本谈不上认识的客观性。正是主体的活动才使主客体间的混沌状态发生哥白尼式的革命。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考察,进一步揭示了认知的内容和思维的形式的起源及其与现实一致的机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等著作激励国内学者进一步推进认识发生理论的研究,即从个体的心理发生扩展到对种系认识发生的探索。很显然,研究认识的起源和发生,是哲学认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形式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对人类认识现象的原始发生的系统考察,有助于使认识论成为客观的、论证的学科,因而是学科建设固有的重要课题。
1982年底,我的导师夏甄陶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提出了认识发生论的研究课题,把考察人类认识的原始的系统发生作为研究的主要任务。在哲学研究所的支持下,成立了认识发生论的课题组,拟定了研究提纲,并着手收集材料。研究人类认识的原始起源是一个极为艰巨和复杂的任务,由于原始时代没有文字,要复原这一时期的认识特点和思维方式,必须依靠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等方面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在解放前夕尚处于石器时代的原始部族是现今活着的社会化石。对少数民族认识特点和思维方式的探讨是复原远古人类认识活动的重要证据。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认识发生的哲学探讨写作组,在夏甄陶先生的带领下,从1983年3月下旬到6月底,赴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滇期间,调查组邀请了部分专业理论工作者召开了小型座谈会,走访了在少数民族问题研究上有名望的专家和学者,参观了各种实物和图片展览。在云南省各级组织的热心支持和大力协助下,调查组先后深入丽江地区和西双版纳地区,参加了在丽江举行的东巴(达巴)文字座谈会,并对纳西族、傣族、基诺族和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分别对各少数民族的原始记事、文字、原始艺术、图腾崇拜、宗教、占卜共术以及早期的创世神话等方面的情况作了探讨性的考察,收集了一批文字资料、珍贵的照片和录音磁带,并同省、地(自治州)、县的有关部门建立了一定的业务联系。通过这次实地考察,调查组的同志普遍感到收益很大,不仅增加了感性认识、开扩了思路,而且进一步验证并充实了国内外对于人类早期认识特点提出的若干假说。
我在研究生毕业留哲学所工作之后,从始至终都参与了夏甄陶先生主持的这个课题,跟随他一起到云南做相关考察,在他有事返京后,我和另一位同事一起继续做了两个多月的调查访问,多次与基诺族和傣族同胞家中居住、生活,至今想起来还感触良多。本文集相关成果就是在上述专业性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做的理论思考的结晶。这些成果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1989年1月出版的《史前认识研究》一书,这是我的博士论文的简写本;二是夏甄陶老师主编的《认识发生论》一书中的相关章节;三是这一时期在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探讨认识发生问题的学术论文。本文集虽然选自不同著作的有关章节以及发表在刊物上的论文和述评,但都有一个贯穿性的主题,即人的认识是怎样一步步发生和发展的。当然,对于认识史上的这一重大问题,本文集不可能给出完满的解答,它只是我个人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作出的若干理论思考。不妥之处,祈盼学术界同人批评指正。

李景源
2013年9月于北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