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編輯推薦: |
本书一经问世即得到广大读者认可,第2版先后多次印刷,累计销售4万册之多。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全面论述服务管理的专业书籍。主要内容包括服务经济与服务战略、构建服务企业、服务运营管理、信息技术与服务管理、扩展服务领域与创造价值。本书的*特点在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力求在阐述服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同时,在实际应用上给读者以具体的指导。
|
關於作者: |
丁宁,管理学博士,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领域: 工商管理学科企业管理专业的服务管理方向、生产管理方向、战略管理方向、企业文化方向等。出版多部管理学教材及专著,如《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项目管理》《服务企业概念创新论》等。
|
目錄:
|
目录
第1篇 服务经济与服务战略
第1章 服务在经济中的作用3
学习目标3
开章案例3
1.1 服务业与服务经济理论4
1.1.1 服务业的概念与分类4
1.1.2 服务业发展历程6
1.1.3 服务业与经济结构变动7
1.1.4 服务业与就业8
1.2 服务经济的到来9
1.2.1 服务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作用9
1.2.2 服务经济发展的诱因10
1.2.3 服务经济时代11
1.3 服务产业与中国经济发展13
1.3.1 服务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13
1.3.2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动因13
1.3.3 服务业滞后对经济的制约15
1.3.4 服务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措施16
案例分析16
本章习题18
第2章 服务及服务特性20
学习目标20
开章案例20
2.1服务概述20
2.1.1 服务定义的产生21
2.1.2 从不同角度定义服务23
2.2服务的一般特性25
2.2.1 服务的无形性25
2.2.2 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27
2.2.3 服务的不可储存性29
2.2.4 服务的异质性30
2.2.5 顾客在服务过程中的参与31
2.2.6 不牵涉所有权的转移31
2.3服务分类与服务包32
2.3.1 服务的分类32
2.3.2 服务包33
案例分析33
本章习题35
第3章 服务战略36
学习目标36
开章案例36
3.1服务竞争环境37
3.1.1 宏观环境37
3.1.2 认识服务竞争环境38
3.1.3 服务市场运行规则39
3.2服务竞争战略40
3.2.1 成本领先战略41
3.2.2 差异化战略42
3.2.3 集中化战略43
3.2.4 3种战略之间的关系43
3.3服务产品生命周期与战略44
3.3.1 介绍期44
3.3.2 成长期45
3.3.3 成熟期46
3.3.4 衰退期47
3.4服务产品营销战略47
3.4.1 服务产品营销特征47
3.4.2 服务市场营销组合50
3.4.3 服务营销战略控制54
案例分析55
本章习题57
第2篇 构建服务企业
第4章 服务传递系统设计61
学习目标61
开章案例61
4.1服务蓝图62
4.1.1 服务蓝图的构成62
4.1.2 服务蓝图的作用63
4.1.3 服务蓝图的建立63
4.2服务流程结构65
4.3服务过程流程图66
4.4服务传递系统设计68
4.5服务系统设计的方法69
案例分析71
本章习题71
第5章 服务设施设计与定位73
学习目标73
开章案例73
5.1服务设施设计74
5.2服务设施的布局76
5.3服务设施定位的相关因素77
5.3.1 设施定位决策77
5.3.2 需求管理78
5.3.3 集中化79
5.3.4 地理位置79
5.3.5 设施数量80
5.3.6 优化标准80
5.4服务设施定位的方法82
5.4.1 单一设施定位82
5.4.2 零售场所定位83
5.4.3 多种设施定位84
5.5服务设施定位的新策略84
5.5.1 竞争群络84
5.5.2 饱和营销85
5.5.3 营销中介86
5.5.4 通信对运输的替代86
案例分析87
本章习题88
第3篇 服务运营管理
第6章 服务接触93
学习目标93
开章案例93
6.1服务接触概述94
6.1.1 服务接触概念94
6.1.2 服务接触的重要性94
6.1.3 服务接触分类95
6.1.4 服务接触成功因素分析96
6.2服务接触中的三元组合97
6.3服务接触中愉快或者不愉快的来源98
6.3.1 补救99
6.3.2 适应能力:雇员对客户需求和要求的反应99
6.3.3 自发性:未经鼓动的、雇员主动提供的服务行为100
6.3.4 应对:雇员对问题客户的反应101
6.4顾客满意目标103
6.5服务利润链104
案例分析106
本章习题107
第7章 服务质量109
学习目标109
开章案例109
7.1
服务质量概述110
7.1.1 服务质量研究概况110
7.1.2 服务质量的定义111
7.1.3 服务质量构成要素111
7.1.4 服务质量维度113
7.2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114
7.2.1 感知服务质量模型115
7.2.2 顾客满意度115
7.2.3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116
7.3
测量服务质量117
7.3.1 服务质量测量的困难性117
7.3.2 SERVQUAL评价法118
7.3.3 SERVQUAL方法对服务质量测量范围的界定120
7.4
改善服务质量121
7.4.1 标杆管理122
7.4.2 流程分析122
7.4.3 田口式模型123
案例分析123
本章习题124
第8章 服务补救126
学习目标126
开章案例126
8.1
服务补救的归因和结果126
8.1.1 服务补救的归因127
8.1.2 服务补救的结果127
8.2
顾客对服务失误的反应128
8.2.1 对服务失误之后的顾客反应128
8.2.2 顾客行为的种类129
8.2.3 抱怨者的种类129
8.3
顾客抱怨的原因及期望131
8.3.1 顾客抱怨或不抱怨的原因131
8.3.2 顾客抱怨时的期望132
8.4
服务补救策略133
8.4.1 服务补救的方式133
8.4.2 服务补救的方法135
8.5
服务承诺135
8.5.1 服务承诺的内容136
8.5.2 实现服务承诺的意义136
8.5.3 实行服务承诺制的措施136
案例分析138
本章习题140
第9章 排队管理141
学习目标141
开章案例141
9.1
排队等待的普遍性和必然性142
9.2
排队问题的经济含义143
9.3
排队系统特征145
9.3.1 顾客源145
9.3.2 顾客到达服务机构的特性146
9.3.3 排队结构147
9.3.4 排队原则148
9.3.5 服务机构本身特性149
9.3.6 顾客离开系统的方式151
9.4
排队模型151
9.5
等待心理与排队管理策略权衡152
案例分析156
本章习题157
第10章 人力资源管理159
学习目标159
开章案例159
10.1 服务员工的关键作用160
10.1.1 员工满意、顾客满意和利润161
10.1.2 员工行为影响服务质量维度161
10.2 提高服务质量的人力资源策略162
10.2.1 招聘正确的人员162
10.2.2 培训人员,保证服务质量164
10.2.3 提供所需的支持系统165
10.2.4 通过内部营销策略,保留最好的员工165
10.2.5 授权给员工167
10.3 培育服务文化169
10.3.1 服务组织中文化的重要性169
10.3.2 服务文化的类型170
10.3.3 服务文化的功能171
10.3.4 服务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171
案例分析172
本章习题174
第11章 生产能力与需求管理176
学习目标176
开章案例176
11.1 需求预测176
11.1.1 需求的类型176
11.1.2 需求走势177
11.1.3 需求预测模型178
11.1.4 时间序列模型179
11.2 明确能力的限制181
11.2.1 时间、劳动力、设备、设施181
11.2.2 最佳能力与最大能力183
11.3 生产能力与需求的平衡183
11.3.1 改变需求以适应能力184
11.3.2 改变能力以适应需求185
11.4 收益管理187
11.4.1 对服务企业的要求187
11.4.2 收益管理的三类决策188
案例分析192
本章习题194
第4篇 信息技术与服务管理
第12章 服务与信息技术197
学习目标197
开章案例197
12.1 信息技术概述197
12.1.1 信息与信息技术198
12.1.2 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199
12.1.3 信息技术的类型200
12.2 服务中的技术203
12.2.1 信息技术悖论203
12.2.2 服务企业投资于信息技术的原因204
12.3 服务企业的竞争利刃信息技术206
12.4 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中的应用范围209
案例分析211
本章习题212
第13章 信息技术在服务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214
学习目标214
开章案例214
13.1 信息技术在服务管理中的作用214
13.1.1 创新效用214
13.1.2 价值效用215
13.1.3 竞争效用217
13.1.4 制约信息技术利用的因素220
13.2 服务企业有效管理的使能器223
13.3
信息技术在服务管理中的合理使用226
13.4
我国服务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变管理的现状及未来228
案例分析229
本章习题230
第5篇 扩展服务领域与创造价值
第14章 新服务的发展235
学习目标235
开章案例235
14.1 新服务的概述236
14.1.1 新服务发展的原因236
14.1.2 新服务的种类237
14.1.3 新服务发展的途径238
14.2 新服务的发展过程239
14.2.1 新服务的设计239
14.2.2 新服务的分析与评估239
14.2.3 新服务的开发241
14.2.4 新服务的推广243
14.3 服务收益率生命周期245
14.4 新服务组合决策247
14.4.1 服务组合规划247
14.4.2 服务形象规划250
案例分析252
本章习题253
第15章 生产力和质量的提高255
学习目标255
开章案例255
15.1 生产力的提高256
15.1.1 关于生产力256
15.1.2 提高生产力的方法258
15.2 服务质量的提高260
15.2.1 质量改进概述260
15.2.2 质量改进原则及其经济性261
15.2.3 提高服务质量的举措261
15.2.4 服务质量改进计划263
15.3 生产力和质量的关系266
15.3.1 生产力和质量平衡266
15.3.2 生产力的提高影响着服务质量267
案例分析268
本章习题269
第16章 服务的成功与失败271
学习目标271
开章案例271
16.1 顾客服务概述272
16.1.1 顾客服务的含义272
16.1.2 良好顾客服务的属性272
16.2 实现顾客满意274
16.2.1 顾客满意概述274
16.2.2 顾客满意度277
16.3 顾客流失分析279
16.3.1 顾客流失的原因及后果279
16.3.2 防止顾客流失的举措280
16.4 处理顾客抱怨,形成顾客忠诚282
16.4.1 顾客抱怨283
16.4.2 顾客忠诚285
案例分析288
本章习题289
附录A ISO 9000族标准及质量认证291
附录B 抱怨信293
参考文献296
|
內容試閱:
|
国际上对服务管理的集中研究大体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西方国家对服务业放松管制带来了服务业竞争的空前激化,不少传统的垄断性行业转变为竞争性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寻求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方法。然而,当人们试图借助于基于制造业的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时却发现,它们在解决服务问题时有诸多限制。在这种背景下,来自于市场营销、生产运营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角度,致力于开发适合服务特性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自1982年第一本由诺曼所著的研究服务的书《服务管理》问世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不同学科分支研究的相互渗透,服务管理理论经历了由产品到市场最后到关系的不同阶段的发展。服务管理这门新兴的学科也初步形成。例如,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教授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等学者的推动下,决策科学研究院(DSI)在1987年的波士顿会议上将服务运营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分支;1989年《服务业管理国际学报》创刊;1990年首届服务管理学术会议在法国召开,吸引了来自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组织行为等学科的众多学者。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服务管理多学科交叉的性质。为了突出服务管理的整合性,将运营两字去掉。
近年来,在美国关于服务管理的书目不断增多,美国及西方国家的众多学者在员工满意、顾客忠诚、服务形象、服务质量、服务接触、服务文化以及服务企业核心能力等学术和实际操作领域展开了研究。最近,关于服务理论的研究又向纵深领域发展,服务包、服务集、服务链、服务图、满意镜、服务剧本、服务冲突、服务品牌等新概念层出不穷。随着服务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服务管理理论也将不断发挥它所应有的作用。
本书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服务经济与服务战略,介绍了服务在经济中的作用、服务及服务特性以及服务战略;第二部分构建服务企业,介绍了服务传递系统设计以及服务设施设计与定位;第三部分服务运营管理,介绍了服务接触、服务质量、服务补救、排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生产能力与需求管理;第四部分信息技术与服务管理,介绍了服务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服务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第五部分扩展服务领域与创造价值,介绍了新服务的发展、生产力和质量的提高以及服务的成功与失败。希望本书的出版会对我国服务企业改革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对加速服务企业的发展、推进服务企业发展的进程有所裨益,果真如此,作者将不胜欣慰。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全书由丁宁总策划,并由王晓楠、王馨完成第1、2章初稿撰写,车建飞、王馨完成第3章初稿撰写,徐强、王馨完成第4章初稿撰写,徐强、丁宁完成第5章初稿撰写;赵汝芹、丁宁完成第6~8章初稿撰写,吴雪、丁宁完成第9~11章初稿撰写,常江辉、丁宁完成第12、13章初稿撰写,徐红涛、丁宁完成第14~16章初稿撰写。初稿完成后,由丁宁总纂全书,负责完成了全书的审稿、定稿和绝大部分的修订工作。另外,郑予捷、王进云、蒋华英、蒋晓岑、肖杨、林爽、臧迪、何琪也参加了本书的部分修订工作。
本书的第1版和第2版发行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被许多院校选为教材使用,总销售达到了40000册之多。每次的修订除保留了原书的特色和风格外,都是本着适应时代的要求、便于学生更好理解学习的内容、及时采纳教师使用中提出的宝贵建议的原则,对原书内容进行更新必要的修改,并不断增加了新的内容。
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友情帮助,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另外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书籍和资料,均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列出。在这里,特对书籍和资料的作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同时,由于时间紧迫,加之水平所限,书中错误遗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