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80.3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9.4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7.2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102.4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5.8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42.7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5.7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102.4
|
編輯推薦: |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我恨你!可我还是成了你
◎我们花了很多力气避免让自己成为跟父母一样的人,*后却常常惊觉:原来,自己正一步步靠近!
◎浩途家庭俱乐部创始人、《接纳力》作者 海文颖
◎业内人士卓翠玲、郭丽安、苏绚慧、王意中、王丽芳 联袂推荐
◎致30、40、50岁,心底仍承受着父母伤痛的我们!
◎真实案例 心理师暖心分析 疗心练习与叮咛(实用表格)
◎摆脱原生家庭的隐伤,构建更好的亲子关系
◎资深心理咨询师以近20年咨询经验写下29个真实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直指原生家庭的隐伤,一个比一个揪心
◎面对父母,为什么只要靠近他们一点,就伤痕累累;疏远一点,却又歉疚纠结?
|
內容簡介: |
资深心理咨询师陈鸿彬,以近20年咨询经验写下29个原生家庭隐伤和渴望长大后成为自己的真实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直指原生家庭的隐伤,一个比一个揪心每篇故事后,有心理师的暖心分析和疗心练习。本书让我们看到原生家庭的伤害与捆缚,通过心理分析和疗心练习,有助于斩断创伤性代际轮回,从而更好地教养孩子。
|
關於作者: |
陈鸿彬 心理咨询师/资深辅导教师。
从事心理咨询、青少年辅导工作近二十年,现为资深高中辅导教师暨心理咨询师。毕业于国立彰化师大辅导与咨询硕士。目前为《亲子天下》严选部落客、请问教养专家专栏执笔作者;女人迷、妈妈经等网站驻站作者。擅长以家庭系统取向及多元文化观点切入心理咨询、亲职教育工作。
|
目錄:
|
自序穿越死亡,重拾拥抱的温度
[目录]
第一章 面对父母,我们都曾经伤痕累累
父母爱我?还是爱我的成绩?
生涯被决定的孩子
妈妈过世后,我很难过,却又觉得松了一口气
── 被情绪勒索的孩子
一个月都不开口说话
── 捍卫生命主权的孩子
我不值得被爱,不然父母为什么丢下我?
── 不惜一切讨爱的孩子
妈妈对我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 逃避亲密承诺的孩子
情绪崩溃时,母亲伸出手臂,让她咬
── 茧居的孩子
一心想让名医爸爸难堪
── 报复的孩子
总是生病,只为不让爸妈离婚
── 代罪羔羊般的孩子
乖孩子受的伤,最重
── 正直乖巧的孩子
许多父母,不自觉地把孩子当成情绪伴侣
── 陷溺于仇恨情绪的孩子
|
內容試閱:
|
【书序】穿越死亡,重拾拥抱的温度
从我有记忆以来,我不曾拥抱过我的父亲。
甚至,我跟母亲之间,也仅仅一次。
在原生家庭里,孩子表达亲密情感的方式,深受父母与家庭教育的影响。只是,即使明白这与我父母自身不习惯与孩子有太多肢体接触有关,心里仍不免感到遗憾。而我,也自然而然长成典型华人文化下的男性模样:坚毅、刚强、不习惯分享、不太感受自己的情绪,甚至在成年之后有长达六年的时间,没掉过半滴眼泪。
在生命的殿堂里,从头开始学习陪伴
多年前,外公以九十二岁的高龄辞世。外婆在我母亲刚出生没多久,知道吃、喝、嫖、赌样样来的外公没法给孩子们一个安定的家,所以将所有小孩往南部送,分别寻找愿意暂时寄养的家庭。
包括我母亲也是,被送到云林一个靠海的乡下,并且在那里认识了我的父亲。原以为母亲会因此对原生家庭少点依恋,但长大后的母亲,回到台北的家,面对逐渐年迈的外公、外婆,却也不见生疏。孝顺的她,对寄养家庭、原生家庭的父母,皆竭尽所能地照顾。
她总自豪地对我们说:我,有两个娘家。因为她能理解:当年,她的母亲何以会下这么艰难的决定。她没有选择责怪任何人。只有在外公告别式的那一天,我们一起步行在石牌捷运站附近街道时,用手指了一整排的房子,转过头来看着我,悠悠地说:你知道吗?这一大片土地,以前全是你外公他们家的。
母子俩相视而笑。那是种会心的笑。她这辈子总担心留太少给我,怕我这个独子以后还要养他们,会太辛苦。
在我看来,她绝对有资格选择怨怼,但她没有。即便面对他的父亲,想着当年若非因为他,无须在极年幼的时候被迫远走他乡、备极辛苦,如此纠结与矛盾的情绪,她依旧选择放下。
孝顺这件事,她看似什么都没教,却也什么都教了。
参加外公告别式那一天,我们选择彻头彻尾地陪他走完最后一程,直至金山上的塔位定位为止。我的注意力不在我自己的悲伤,而是在我母亲,一个辛苦了大半辈子,却陆续遭逢失去至亲伤痛的女性。
她的哀恸逾恒,我全看在眼里。学了咨商辅导十几年,上一次遭逢至亲过世时,我却还不懂得怎么陪伴;不知道怎么接触别人,也不敢接触。一个连自己都不太接触的人,哪懂得什么叫作陪伴?所以,我从学习接触自己开始,从头学习陪伴。
于是乎,当我有足够准备,抱住我那再度哀伤到昏厥的母亲时,我突然发现: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已经不曾跟我娘如此贴近。
陪伴这门功课,在庄严的生命殿堂前,感受母亲的体温里,我终于稍稍懂了。
至于我的父亲,在我的记忆里,不只没有父子拥抱的画面,连他哭泣的画面,也仅仅出现过一次。那是在他的大女婿前来娘家报丧时。
意志如钢铁般的父亲,眼泪只为女儿溃堤
当年(在外公过世前几年),他的大女儿,也是我的大姊,走得匆忙。
大姊的角色,在我家中的重要性,等同于替代父母。当父母为清偿庞大债务,扶养我们五个小孩长大,每天凌晨四点多摸黑出门进工厂,近深夜十点送完货返家(我们醒着的时候几乎是见不到他们的),大姊一肩扛起教养的责任,每天像母鸡带小鸭一样,打理我们所有的一切,从早上睁开眼睛,直到睡觉闭上眼。
国中毕业,自愿提早进入职场帮忙家中经济的她,我们这些弟、妹没人敢顶撞。
只是,这个替代父母,不过才大我四岁。
上大学后,我第一次认识亲职化这个词,那瞬间,眼泪差点掉下来。
大姊结婚后,因夫妻俩工作地点离娘家近,加上家中尚有空房,所以住在家里。对我而言,他们婚后家中不只没少掉一个成员,还多了一个很懂得爱屋及乌的姊夫。
殷殷期盼了两年,终于盼得怀孕消息。因害喜严重,在姊夫强迫下,她辞掉了工作,在家专心静养。
那天,她感觉身体微微不适,由于姊夫还在上班,爸妈因着突来的大雨在抢收作物,体贴如她,只简单地带着证件、拎着一件薄外套,只身前往医院。
连同她自己在内,所有人都以为:那只是害喜的症状之一,应该不打紧。然而,她却从此不曾再步出医院。直至十九天后的凌晨子夜,医院通知家属要领回已处在弥留状态的她。而她既嫁为人妇,按闽南习俗,弥留时,回的不能是娘家,该是婆家。
凌晨三点半,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唤醒,电话那头只听得到哭泣声,连是谁的哭泣声我都还没分清楚,就一路飞奔回老家。遗憾的不是无缘见到那还没到世上就已离开的小外甥,而是,连姊姊的最后一面,我都来不及见到,她就走了。
即便是生她的父母,在女婿尚未来报丧讯之前,都还不能前去吊唁他们最疼爱的女儿。家里来了好多好多的人,来陪伴哀恸逾恒的母亲;我陪着强忍悲痛的父亲倚门望,等待姊夫来报丧。不过一个多小时,却是我们父子俩此生以来,最漫长与悲恸的等待。
我想我永远忘不了,姊夫一进家门,双膝跪倒在地时重重敲在地板上的声响。他跪在地上,抱着父亲的大腿,几近崩溃地不断呼喊:爸!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我没能照顾好您的女儿!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爸爸号啕大哭,也是唯一的一次。
我们决定不让泪水未曾断过,持续歇斯底里的母亲,去看姊姊。连她的告别式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敢让她知道。
我心中默默地说着:姊,凭我们的默契,我相信你会体谅并理解我们为什么这么做的,不是吗?
而在家里,姊姊的去世,似乎从此成为家里的禁忌。没有人再提,也不会有人想提。然而,伤疤不去理它、秘密不提就没事了吗?当然不是。至少,每年她的忌日前夕,母亲仍是偷偷掉泪。
阻隔了眼泪,却阻隔不了哀伤
那在之后,有六年的时间,我不曾掉过任何一滴眼泪。姊姊离开后的哀伤失落情绪,更花了长达十二年,才走完整个历程。
我深知,那与我自己内敛的情绪模式有关,更与我情绪内敛的父母有关。情绪的表达,在我的原生家庭里,是低度流动的。父亲巍峨如山的父爱,从不轻易流露,总是被隐藏得很好,好到有时候让我感受不到温度,只单凭理智上想着父母应该都是爱自己小孩的,不是吗?所以我父亲应该也是爱我的。
父爱的存在于我而言,向来是用理解的,不是用感受的。
从小,我的父母不曾拥抱过我,我也不曾索求过,因为我以为所有的父爱、母爱都长得跟我家一样,所以视为理所当然。直到自己进入亲密关系里,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对于拥抱稍稍感到自在。
熟悉拥抱的温度,深切感受到拥抱所带来的疗愈力量后,我虽开始爱上了拥抱,却仍一直不敢拥抱我的父母。
直到外公的葬礼上,我第一次透过拥抱,感受母亲的温度。
但,与父亲的第一次,我仍在等待;等待的,不是时机,而是等父亲更加自在。当自己走过漫长的历程,我更加明白:对一个铁铮铮的汉子来说,在感受到拥抱的温度之前,会先经历惊吓与别扭的情绪,而后才有机会感受得到温度。
长大,给了我们爱回自己的力量
我们,不一定都能有机会成为别人的父母,但必定都曾是别人的孩子,而且小孩的角色通常比父母角色更资深。
所有的孩子,生来无不希望能与原生家庭建立既深且厚的关系,令人遗憾的是:幼时我们感受到的不全然都是爱,有时夹杂着更多的伤痛、冷漠与疏离,因为有些父母真的给不起或不知道该怎么给。
但亲爱的:我们都常常忘记我们已经长大,忘了可以透过长大后的自己,陪伴自己走一段疗愈的路,并用自己的力量,善用生命中的资源,把自己爱回来。
而无论你是否在故事里找到你自己的影子,我都想跟你说:你,并不孤单!因为有我们,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