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編輯推薦: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力推动基层建设发展。
|
內容簡介: |
*担任总书记之后,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曾强调,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 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进一步指出,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 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 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 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 的理想信念。
|
目錄:
|
前言一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彭顺生(VII)
前言二 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胡显章(IX)
解读中国古代单一制政治体制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优秀传统再认识朱育和(1)
大力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来自朱子故里武夷山市的调研报告张祖英(10)
儒学传统中的家庭文化刘东(42)
文化力是支配人思想的灵魂杨道金(6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基层建设发展的深刻影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杨道金(6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契合陈莉 刘楠(74)
发挥宗亲组织独特作用,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以广东省怀集县安定奖教助学会为例余海生 范贵裕(88)
论农村社会治理中乡村文化的重构姚洁(101)
地方性知识与传统乡村治理以培田客家古村落为例邱建生(113)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决战精准脱贫攻坚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探寻文化扶贫金钥匙刘斌(124)
中国传统民居的传承创新与生态中国的新农村建设阎桂芝 李晶晶(131)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基层发展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华传统文化与基层发展
调研赴广东实践队实践报告 李叶鹏吴姚函杨利宇叶杉杉(140)
太极拳文化对高校教职工队伍人文素养的影响 陈海林(155)
字里字外汉字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李明明(161)
档案弘扬传统文化,科技创新寻求发展突破许涛飞(170)
编后许积年(180)
|
內容試閱:
|
前言一
reface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
全国青联学联原主席、深圳蛇口工业区原党委副书记,
现中国安全和发展研究会会长 彭顺生
我们举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基层建设发展的调查研究、论坛交流活动,并将各位专家、教授、学者的文章汇编出书,很有现实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笼统地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确切地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之后,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曾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
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我们传承传统文化,其实传承的是历史文化,而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当前基层发展的助推器。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是基层经济发展的金名片,传承保护好宝贵的历史文化是我们的职责,我们要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对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基层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遵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而如何以传统文化为内容加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2013 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谈道,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他更是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特别是从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依照总书记讲话的精神砥砺前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民族特色,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基层建设发展的进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VIII
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态度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兼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胡显章
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他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同时又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由此既强调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又指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刻理解和有效落实习近平同志上述指示的精神,一个不容忽视的着力点就是重视哲学思维的导引。
一、努力把握新的时代特点,端正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儒家思想,防止片面性。
首先,要去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我们知道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功不可没。同时可以看到,从20世纪初叶反封建斗争中砸烂孔家店到文革中批林批孔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批判黄色文明追求蓝色文明,都是认为儒家思想是以农业文明或内陆文明为主导,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起着阻碍作用。当前,仍然有人否定传
P
前言二
reface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基层建设发展 X 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他们看不到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类文明都存在超越时代具有永恒意义的成分,也看不到中国已由新民主主义时代转换到社会主义时代,由革命战争时代转换到和平建设时代,特别是进入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对主导文化需求的发展和变化。在新时代应该充分认识并珍惜中华文化传统的道德精神、民本思想,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以及治国理政的智慧所具有的当代价值。习近平同志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一定要弘扬这一独特优势,特别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同时,也要防止复古主义。有人常常厚古薄今、以古非今,把民族伟大复兴理解为用儒家思想统领一切,按古人的行为方式行事,甚至提出把儒教当成国教。实际上,儒家思想有封建社会落后的糟粕,而且,必然存在对新时代不适应的一面。今天应该有鉴别地对待,做好文化选择,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而将传统文化功利化,则是更加不可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并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二、努力处理好不变与变的关系,做好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于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此,必须处理好传统文化的不变与变的辩证关系。东汉大儒郑玄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易简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变易者,谓生生之道,变而相续;不易者,言天地定位,不可相易。传统文化有不变的一面,也有变的一面。既有不可变的基因,也要随时代变而生生不息。儒学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基因,从孔孟的先秦儒学到董仲舒的汉代儒学,再到程朱陆王的宋明理学,儒家思想都 XI 前言二是顺应社会发展而更新,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国正是能够将传统文化的持续性和变异性统一得比较好,才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诗经》讲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文明的旧邦,现实面临着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命。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传统文化的基因都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才表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旧中求新,方为真新,说明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条规律,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继承是基础是前提;著名哲学家、老清华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先生在其著名的哲学著作《新理学》中说,自己是接着程朱理学,而不是照着程朱理学讲,有着新意的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这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范式。今天我们研习传统文化,也应该是接着讲,在坚守中着力体现时代性。努力做好在继承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7 世纪初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曾有名言: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为此,我们应该做好古今贯通,中外融会,文理渗透,在会通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三、努力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知行合一上落实基层尊重传统不是仅仅将其供起来,而是要让其活起来、用起来,融入实际,发挥以文化人、经世治国的作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高屋建瓴,有宏大的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导引,又必须融入基层社会生活,一个必须紧抓不放的环节就是知行合一。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满口仁义道德,实则男盗女娼是当极力摒弃的。知行合一是中国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重要命题,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核心思想,其含义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既倡导学习与立志,又倡导学以致用,崇尚实践。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他强调致良知,尽善行,就算没有高深学识、财富和地位,也有崇高价值,对于儒学平民化有重大影响。他的学术东渡日本,促进日本人注重身体力行,成为推动明治维新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同志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强调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所以,我们应该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党的组织生活,渗透到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建设实践,渗透到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老年教育的全过程,并着力抓好知行合一以文化人的实践环节。依据组织文化学的原理,我们应该有计划地通过各种仪式、文化符号以及典范向基层组织成员持续传递应该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使之自觉体认实践。
同时,随着中国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心舞台,我们还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弘扬好、传播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