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
真需求
》
售價:HK$
110.9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0.4
《
如见你
》
售價:HK$
51.3
|
內容簡介: |
《法学思维与表达方法》共分三篇。*篇是从西方主要法学流派以及中华法系(为行文方便,下文以法学流派代称)来揭示、强调法学思维的不同内容以及不同的法学思维。本篇每一章,首先由问题导入、案件事例作为引子;其次概述该法学流派的发展脉络;然后剖析这个学派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接下来说明这种思维的具体应用表现;*后给出其他学派的批判以及该学派的回应,以及可以延伸思考的方面。第二篇主要从法学论文写作这个角度来探讨书面表达方法和技巧问题。第三篇则是从法学论文答辩、法律演讲、法律主持、法律辩论、法律谈判这几个方面探讨口头表达方法和技巧问题。在每一篇末尾,都有本篇核心内容图示以及实训题目供读者参考。
|
目錄:
|
前言
第一篇 法学流派与法律思维
第一章 自然法学:价值评判思维
一、事例两则
二、自然法学发展历程
三、自然法学思维方法
四、自然法学思维方法应用
五、自然法学所受批判及其回应
第二章 分忻法学:逻辑体系恩维
一、事例两则
二、分析法学发展历程
三、分析法学思维方法
四、分析法学思维方法应用
五、分析法学所受批判及其回应
第三章 社会法学:社会实效思维
一、事例两则
二、社会法学发展历程
三、社会法学思维方法
四、社会法学思维方法应用
五、社会法学所受批判及其回应
第四章 法律经济学:成本效益思维
一、事例两则
二、法经济学发展历程
三、法经济学思维方法
四、部门法的经济逻辑
五、法经济学所受批判及应有的法经济学观
第五章 历史法学:演进过程思维
一、事例两则
二、历史法学发展历程
三、历史法学基本理论观点
四、历史法学方法及应用
五、历史法学所受批判及其回应
第六章 中华法系:伦理道德思维
一、事例两则
二、中华法系发展历程
三、中华法系思维内核
四、中华法系的现代价值
法学流派思维图示及实训
第二篇 法学论文写作方法
第七章 法学论文价值定位
一、学术文章 与非学术文章 的区别
二、法学论文与其他专业论文的区别
三、法学研究创新
第八章 法学论文构成要素
一、标题
二、摘要和关键词
三、引言
四、正文
五、结语
六、注释和参考文献
七、致谢
第九章 法学论文写作过程
一、论文选题与提纲构思
二、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
三、写与改
法学论文写作思维图示及实训
第三篇 法律言谈方法
第十章 学位论文答辩:商谈对话
一、准备环节
二、陈述环节
三、提问环节
四、答问环节
第十一章 法律演讲方法:情理并重
一、法律演讲之现实需求
二、法律演讲之方法要求
三、法律演讲之法学思维
第十二章 法律主持:程序公正
一、庭审主持
二、学术会议主持
第十三章 法律辩论:零和博弈
一、法律辩论之现实需求
二、法律辩论之程序规则
三、法律辩论之策略技巧
四、法律辩论之零和博弈思维
第十四章 法律谈判:非零和博弈
一、法律谈判之现实需求
二、法律谈判基本原则
三、法律谈判程序及策略技巧
四、法律谈判之法学思维
法律言谈思维图示及实训
|
內容試閱:
|
法学教育,思维培养是核心,表达训练是途径。那么,法学人应该具备哪些思维?学法之人应该如何认识法?应该如何研究法?进一步说,学法之人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有哪些基本的表达规则、方法需要遵循?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可以说是每名学法之人成长为法学人或法律人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本书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长期思考,尝试性地写出《法学思维与表达方法》这本书,意在向法学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法学爱好者梳理、介绍法学基本思维及其表达方法和要求。本书可以作为法学院法学方法论课程的参考教材使用。
本书共分三篇。第一篇是从西方主要法学流派以及中华法系(为行文方便,下文以法学流派代称)来揭示、强调法学思维的不同内容以及不同的法学思维。本篇每一章,首先由问题导入、案件事例作为引子;其次概述该法学流派的发展脉络;然后剖析这个学派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接下来说明这种思维的具体应用表现;最后给出其他学派的批判以及该学派的回应,以及可以延伸思考的方面。第二篇主要从法学论文写作这个角度来探讨书面表达方法和技巧问题。第三篇则是从法学论文答辩、法律演讲、法律主持、法律辩论、法律谈判这几个方面探讨口头表达方法和技巧问题。在每一篇末尾,都有本篇核心内容图示以及实训题目供读者参考。
本书写作过程中,我的同事柴松霞老师、栗明辉老师、李静一老师参与了部分章节的撰写。具体分工是,柴松霞:第四章、第六章、第十一章;栗明辉:第三章、第五章、第十四章;李静一: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全书由本人修改、定稿。
本书出版得到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资助,特别感谢田立军副院长为此书出版所做的工作和努力。
本书能够出版面世,离不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编辑们认真、专业、高效的工作。特别感谢李强编辑,没有他的引荐、鼓励和帮助,本书不可能这么快与读者见面。
本书尝试融学术性与实用性、专著与教材为一体,试图为我国法学教育尽一点微薄之力。然而,作者深知,面对法学思维和表达方法这样的宏大问题,本书所做的也许只是一点皮毛,其中定会存在不少错误纰漏,恳请读者诸君不吝赐教、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