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102.4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5.8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42.7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5.7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102.4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6.2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7.9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9.4
內容簡介:
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例,集体劳动关系调整的立法模式为"协约自治",即由职工方与企业方自主决定劳动条件,并予以实施。在实践中,启动协商程序的主要因素是政府推行与职工诉求;协商商谈过程,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或企业统合;在协议审查中,政府超负荷的工作量由地方总工会巧妙分担;在协议履行阶段,政府、地方总工会分别开展灵活多样的评比、巡视活动,激励和督促了集体协议的履行。所以,工资集体协商实践反映的集体劳动关系调整的实际模式为"统合协作",即政府统筹治理,职工方、企业方、地方总工会三方协同合作的"一方统合,三方协作"的模式。这种新型调整模式的出现,是由于我国正在经历由"国家统合"向"协约自治"过渡的劳动法制模式转换而引起的正常现象。
關於作者:
王黎黎,法学博士,西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市法学会理事、四川省法学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会理事。2008年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9年于美国杜兰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L.L.M.,Tulane University Law School),2014年于西南财经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劳动法、经济法。主讲国际经济法(双语)、国际私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课程,并担任省级质量工程国际经济法(双语)课题负责人。在《宏观经济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现代经济探讨》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被CSSCI收录。合著著作1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司法改革背景下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等省部级课题3项、厅级课题5项,参研国家级、省厅级课题10余项。
曾荣获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四)、2016年中国法学会"中国青年法学论坛"三等奖等奖项。
目錄 :
绪论
第一节研究的维度:选题及其意义
第二节研究的起点: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工资集体协商实际规则的研究
二、我国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评价
第三节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协约自治:集体劳动关系调整的立法模式
第一节治理策略的立法选择:协约自治
第二节制度功能和理论依据
一、制度功能
二、理论依据
第三节法律关系宏观构架
一、职工方内部
二、职工方与企业
三、政府与职工方、企业
四、地方总工会与职工方、企业
第四节工资集体协商的法定程序概览
一、筹备启动阶段
二、协商商谈阶段
三、协议审查阶段
四、协议履行阶段
小结从国家统合转换而来的协约自治
第二章政府推行与职工诉求:工资集体协商的启动
第一节筹备启动立法:合作主义下的工会启动
一、筹备启动的模式选择
二、筹备启动的具体规则分析
第二节筹备启动总体实践:合作主义与多元主义并存
第三节筹备启动个案分析:政府推行与职工诉求
第四节筹备启动阶段实践与立法的差异及其理论解释
一、开启自治的单一规定与多样实践
二、理论解释:治理策略单一化无法对接劳动关系多样化
小结劳动关系多样化下的筹备启动
第三章政府主导与企业统合:工资的集体协商
第一节协商商谈的立法:劳资协约
一、协商商谈的模式选择
二、协商商谈的法定规则分析
第二节协商商谈的实践:政府主导与企业统合
一、协商商谈实践模式:四种模式并存
二、协商商谈实际规则:两个主体主宰
第三节协商商谈阶段实践与立法的差异及其理论解释
一、有待落实的自治规则
二、理论解释:制度变迁因素的不足与欠缺
小结制度变迁因素制约的协商商谈
第四章政府超负与工会替补:工资集体协议的审查
第一节协议审查的立法:政府独担重任
一、集体合同审查的模式选择
二、协议审查的法定规则分析
第二节协议审查的实践:政府超负与工会补位
一、工资集体协议审查结果分析
二、地方总工会的预审制度:审查制度的巧妙完善
第三节协议审查阶段实践与立法的差异及其理论解释
一、自治规则效力确保方式的改变
二、理论解释:法律推动社会变迁条件的缺乏
小结社会变迁条件影响的协议审查
第五章政府激励与工会督促:工资集体协议的履行
第一节协议履行的立法:劳资制衡为主
一、工资集体协议效力的法律规定
二、履行监督机制的法律规定
三、违约责任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协议履行的实践:政府激励与工会督促
一、工资集体协议效力的实践规则
二、履行监督的实际机制
三、实践中的违约追责
第三节协议履行阶段实践与立法的差异及其理论解释
一、劳资自治途径向企业管理方式的偏离
二、理论解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主导
小结作为管理方式的协议履行
第六章统合协作:集体劳动关系调整的实践模式
第一节制度实践与立法的总体对比
一、制度功能和理论依据的实践与立法对比
二、法律关系构架的实践与立法对比
三、法定程序具体规则的实践与立法对比
第二节治理策略的实践展现:统合协作
一、实践中治理策略的独特性
二、统合协作的内涵
三、统合协作的特点
第三节统合协作出现缘由的理论解释
一、目前解释:制度设计者的刻意追求
二、一种新解释:劳动法制模式转换中的正常现象
小结统合协作的新型调整模式
第七章从协约自治到统合协作:制度偏差的反思
第一节协约自治的运行困局
一、企业抵触的实证分析及引导
二、职工方与企业的沟通障碍
第二节统合协作的运行评价
一、脱离国家统合的合理路径
二、走向协约自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制度完善
一、制度功能与理论依据的完善
二、法律关系构架的完善
三、法定程序具体规定的完善
小结走向自治的集体劳动关系
结语:归纳与自省
一、本书基本观点
二、本书的研究限度
三、有待开始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