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80.3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7.4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73.7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5.2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2.8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9.7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7.9
《
周易
》
售價:HK$
45.8
|
編輯推薦: |
(新课标)统编版中小学必读名著,名家名译进校园,开启阅读新时代,国内著名翻译家倾情翻译,用词严谨,描述生动,逻辑性强,未删节,原汁原味地呈现原著。
|
內容簡介: |
《淘气包日记》本书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里程笔记,记录了九岁顽童姜尼诺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种种传奇的淘气经历:在客厅里表演魔术,差点儿射瞎姐夫的眼睛;他把鞭炮藏在壁炉里,惊得大家落荒而逃;他对别人说了真心话,结果断送了姐夫的职业生涯和政治前途;他在同学的座位上抹*胶,结果同学的裤子和椅子粘在一起姜尼诺一系列调皮捣蛋的行为揭开了所有人孩提时代的共同秘密。
|
關於作者: |
(意)万巴(l858-1920)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诗人,原名路易吉贝特利。当过铁路职员、记者,后来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1906年,他为孩子们创办了《星期天日记》报,不久就在这份报上发表了他的著名小说《淘气包日记》,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王干卿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语部任译审期间,获意大利政府奖学金,赴罗马大学文学哲学系进修两年,专攻意大利儿童文学。代表译作有《木偶奇遇记》《快乐的故事》《爱的教育》《智的教育》《淘气包日记》《露着衬衫角的小蚂蚁》《小鬼头历险记》《小钉子传奇故事》等。曾荣获中国少年儿童文学作品译作头等奖意大利政府文化奖。
|
內容試閱:
|
《木偶奇遇记》(1883)和《爱的教育》(1886)对于我国的读者,特别是小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但《淘气包日记》(1920)却鲜为人知。然而,在意大利,这本书与上述两本书一样,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这三部书交相辉映,是意大利培养社会新一代成员的真正教科书,给作者本人和意大利带来了世界性声誉。《淘气包日记》作者的真名叫路易吉贝特利,他在记者生涯开始时用了万巴这个笔名。凡是读过英国小说家司格特的名著《艾凡赫》的都知道,该书中的一个丑角叫万巴。万巴这个笔名正是取自这个丑角的名字。显然,这个笔名寓意着幽默和戏谑。万巴1860年生于意大利文明古城佛罗伦萨(中国诗人徐志摩曾译为翡冷翠),卒于1920年。万巴自幼酷爱文学,少年时代,他就在学校主编了一张名为《蜗牛》的小报,刊登讽刺小品,揭露学校当局对学生的欺凌和残害。后来,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当了铁路职员和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并为报刊撰写文章。丰富而特殊的经历使他最终成为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为孩子们写了很多作品,如《蓄着白胡子的人》(1887)、《琼多里诺》(1891)、《一个鼻子的故事》(1906)、《啊,我的祖国》(1922)、《儿童故事集》(1929)、《花园》。万巴最负盛名的作品是《淘气包日记》。1906年,万巴为孩子们创办了《星期天日记报》。在从1907年2月17日到1908年5月17日的一年多时间里,该报连载了他的《淘气包日记》。这些故事强烈地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淘气包日记》于1920年汇集成书后,再版上百次之多,还被译成多种文字,制作成各种绘本、漫画,并多次改编为动画片和故事片,搬上舞台和银幕。此书是继《木偶奇遇记》和《爱的教育》之后,又一部深受欢迎的世界儿童读物。跟《爱的教育》一样,《淘气包日记》也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这两部作品大致代表了近代意大利儿童文学史上迥然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体现了两位儿童文学大师不同的个性、题材把握角度和创作手法。《爱的教育》的文字如行云流水,充溢着一种人情美,强烈地反映出作者试图借助教育、博爱、谅解的精神,调节社会矛盾的道德理想;《淘气包日记》的文字则爽朗刚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心理状态具有粗犷深沉的特色。意大利评论界对这两部名著做了精辟的概括:《爱的教育》强调的是正面教育,《淘气包日记》强调的是反面教育,两种方法相得益彰。反面教育或许能进一步激发人们更为深刻的反思,从而汲取有益的教训,获得更多的启示。《淘气包日记》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里程笔记,记录了九岁顽童姜尼诺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种种传奇的淘气经历。他在客厅表演魔术,几乎射瞎姐夫的眼睛;他把鞭炮藏在壁炉里,鞭炮爆炸,惊得大家落荒而逃;他对别人说了真心话,结果断送了姐夫的职业生涯和政治前途;他把鳗鱼放到钢琴上,把穿着旧衣服的稻草人放到姐姐的床下,吓得姐姐魂不附体,搅得四邻鸡犬不宁;他在同学的座位上抹万能胶,结果同学的裤子和椅子粘在一起;他故意把姐姐的小手绢拿到邻居家的屋子里,致使姐姐误认为女主人患了盗窃癖;为了报复大人的虐待,他在炖肉锅里放了一大把盐,在咖啡里放了一包胡椒粉可以说,《淘气包日记》的主人公姜尼诺一系列调皮捣蛋行为揭开了所有人孩提时代的共同秘密。如何教育孩子,始终是国内外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淘气包日记》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书中的无数事实证明,在教育问题上,许多过错来自大人,而不是孩子。大人往往以封建家长式的一言堂自居,动辄对孩子恶语相加,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一通,结果适得其反。父母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对孩子都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作品指出,姜尼诺的爸爸妈妈经常教育孩子不要撒谎,可自己却表里不一、言行不一,遇事采取实用主义的方法,经常满口谎言,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消极影响;作者强烈反对随便体罚和动手打骂孩子。常言道:棒打出孝子,其实孝子未必是打出来的,人才更不是打出来的;孩子有自己的性格、爱好和特长,完全按家长自己的意志像捏泥人似的去塑造孩子,不一定收到预期的效果。主人公姜尼诺最终出走,成为一位悲剧人物,这说明家长与学校对他的教育是失败的。作者从反面告诉我们,家长与老师必须走出教育误区,反思他们的所作所为,做到对下一代的教育要及时、尽心、方法得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作品往往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社会缩影,是一个国家小小的百科全书。《淘气包日记》就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意大利一幅多姿多彩的历史风俗画。主人公姜尼诺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作者通过姜尼诺的叙述及对其周围环境和人物的描写,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沉疴痼疾,激起读者对那些肮脏灵魂的鄙夷和憎恨。作者以简练的笔触表达了自己鲜明的爱憎感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