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內容簡介: |
吴妙静、黄惟德和李晚芳三位女性均为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顺德原属南海县管辖,明代景泰间设县,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中心地。吴妙静生活在宋代,成长于官宦之家,为未婚夫守节至死;黄惟德生活在元末明初,为明代宫廷女官,终身未婚;李晚芳为清前期普通人家的女性,相夫教子、著书立说。宋代以来,珠三角地区开发日趋成熟,粤商的崛起,广州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预示着珠三角社会发展步入了先进行列,且呈明显商业化倾向。而自明代以来,珠三角士大夫队伍也日益壮大,出现了南海士大夫集团,他们为了改变中原士人之前描述岭南烟瘴荒蛮的形象,不遗余力地推介王朝正统文化,重新定位岭南社会新形象,对上述三位女性形象的建构只是他们众多计划中的*重要一环。本书通过明清广东仕宦建构三位女性形象的研究,一方面管窥宋代以来女性在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也试图揭示仕宦将唐宋岭南女性另类形象逐步归整到王朝正统化背后的动机。不仅展现珠三角女性自宋至清在社会经济中的独特角色,而且还呈现女性著书立说的面相。三位女性形象的建构,反映了岭南本土文化在士大夫不断改造下,逐步与王朝正统文化相融合。
|
關於作者: |
刘正刚,安徽人,历史学博士,教授。1993年6月于厦门大学博士毕业,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时报》社工作。1994年底进入暨南大学任教,1997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为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所长,中国古代史学科学术带头人。主持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多项省部级社科项目,现为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明清孤本法律典籍整理与研究课题首席专家。出版了《闽粤客家人在四川》、《东渡西进:清代闽粤移民台湾与四川的比较》、《广东会馆论稿》、《明清地域社会变迁中的广东乡村妇女研究》等学术专著。整理古籍《李菉猗女史全书》、《区太史诗文集(外二种)》等数部。学术領域集中在明清史研究。
乔玉红,河南人,历史学博士,讲师。2011年暨南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工作,2015年进入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部,2017年转入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出版专著《古代岭南女性社会形象研究》,学术领域集中在明清史、性别史研究。
|
目錄:
|
前言
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女性史研究的回顾
二 本书的研究取向与结构
三 资料来源
上篇
第一章 贞女芳踪高万古未婚守贞的吴妙静
一 水乡泽国的珠江三角洲
二 岭南社会的另类性别结构
三 吴妙静与贞女桥
四 明代官民重建贞女桥与贞女庙
五 清代仕宦对节孝形象的再建构
小结
第二章 咨而惟德女中士五朝为官的黄惟德
一 明初女官制度
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女官
三 黄惟德等籍贯归属的争夺
四 黄惟德其人其事及形象塑造
五 女官读书识字与士人推行女教
小结
第三章 妇德何尝在识字儒而好贾的李晚芳
一 李晚芳其人其事
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商业化氛围
三 李晚芳教子先贾后儒
四 女性振兴家庭(族)的责任感
五 李晚芳著述的成就
小结
下篇
第一章 珠江三角洲贞节女性的生活境遇
一 广东士人对节烈的推行
二 女性守节与改嫁的张力
三 守节女性的生存来源
四 贞女、孝女现象的盛行
五 女性对家族和社会的回馈
第二章 民间社会建构的女官形象以陈司彩为例
一 陈司彩的家族背景
二 女官庇荫下的陈氏三房
三 女官在家族祭祀中的变化
四 民间对女官的想象和传说
第三章 珠江三角洲才女的人生历程
一 才女文化的发展路径
二 珠江三角洲士人的才女观
三 女性社交网络的构建
四 才女作品的现实关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女性史研究的回顾
珠江三角洲地区自宋代以来就已经成为岭南地区乃至中国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学术界向来对这一区域关注较多,研究成果相当丰富。其中对该区域的社会变迁研究,尤以科大卫、刘志伟、萧凤霞等贡献最巨,他们从土地垦殖、宗族发展、神明崇拜、户籍制度的演变和族群等角度,展示了地域社会文化结构的动态过程,以及国家制度和礼仪在区域社会推行与表达的历史。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与大规模围垦沙田有密切关系。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不少强宗大族,他们拥有大面积的沙田,控制市场和庙宇,举办各种士大夫文化活动,对被他们标签为疍、居住于沙田区的人群予以排斥。但沙田区的居民亦建立起自己的市场,使之成为水上居民的祭祀中心,其后更在居住于陆上的强宗大族的社区节庆中,扮演一定的角色。由此可见,族群分类是一个流动的社会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地方各种力量都会灵巧地运用当时中央政权的符号象征来宣示自己的权势和特性。因此,明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宗族的成长,可以解释为一个由国家正统意识形态规范起来的关于祖先和继嗣的观念,被利用来适应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历史文化过程。而沙田的大规模开发,也为珠江三角洲宗族势力的发展创造了相当有利的经济条件。这个互动过程,对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社会变迁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诚如科大卫所言,历代王朝都致力于华南的政治整合,要培养出敬畏官府、纳粮当差、安分守己的良民。随着王朝在华南的军事征讨、行政规划,一套关于权力的文化语言也渗透到华南。这套语言有两个关键词,即皇帝宗族。它们渗透到一切礼节、身份、地位、财产权、商业习惯、社会流动、社区构建之中。华南与王朝中央之间的正统纽带,不仅建立于里甲与祀典之上,也建立在宗族这套语言之上。而宗族不仅是一种血缘、亲属制度,更是一种用礼与法的语言来表达的秩序和规范。运用这种规范,士大夫在应对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