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目錄:
|
目录
1导论1
1.1背景1
1.2问题的提出与思路框架6
1.3研究范式与方法8
2气候变化的相关问题10
2.1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11
2.2气候变化的经济学问题14
2.3气候变化的政治学问题26
2.4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问题33
2.5制度相关理论回顾36
2.6小结42
3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格局44
3.1温室气体排放的特点与冲突45
3.2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历程48
3.3国际气候合作中的利益集团与博弈54
3.4国际气候合作中的公平与效率57
3.5国际气候合作的制度取向60
3.6小结62
4国际气候合作的集体行动逻辑63
4.1国际气候合作的集体行动与公共产品性质64
4.2气候变化全球公共产品及其供给65
4.3气候变化的集体行动困境69
4.4集体行动实现的层次与可能性:对规则的分析75
4.5小结83
5碳交易、市场理性与国际气候合作85
5.1气候变化的环境规制工具及其选择85
5.2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形成与发展92
5.3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潜力97
5.4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结构、行为和绩效102
5.5京都机制的制度有效性109
5.6小结112
6权力、大国作用与国际气候合作114
6.1权力及其来源115
6.2多边主义、权力与国际合作120
6.3国际气候合作中的大国责任与权力125
6.4大国气候政策的比较:欧盟与美国131
6.5大国作用与国际气候合作140
6.6小结143
7低碳经济、国际规则与中国的选择144
7.1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145
7.2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合作与规则148
7.3气候变化与中国面临的挑战155
7.4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与选择160
7.5小结165
8结语166
主要参考文献169
后记184
|
內容試閱:
|
前言
低碳经济转型发端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而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全球公共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被称为全球威胁的放大器。当前,以减缓和适应为主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是环境领域国际谈判的焦点,也是21世纪初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然而,竞争与合作并存是国际社会的现实,在威胁全人类生存的气候变化问题上也不例外。就气候变化问题而言,它不仅是环境问题,而且还是以环境问题为载体和表现形式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由于国际合作很难说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因此,本书无意说明国际气候合作到底能否实现,而侧重于从源头上说明低碳经济何以出现,有哪些因素在根本上影响国际气候合作进程及如何发挥作用。本书把低碳经济转型和国际气候合作问题置于制度框架中进行分析,主要从市场、权力与规则等不同层面,分析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合作与竞争,并从低碳经济转型与国际规则的角度探讨中国在国际气候合作中可能的战略选择。
首先,应对气候变化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遵循加总方式才能获得的全球公共产品,也是一个需要国际社会采取集体行动的问题。理论上,集体行动的最高准则是一致同意,然而现实中可能不得不更多地采用该规则的变化形式。集体行动的理论与现实困境告诉我们,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从选择性激励、大国作用与制度建设等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
其次,碳交易制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选择性激励。作为一种环境规制机制,碳排放权交易并不会改变各国自我利益至上的决策原则,它对国际气候合作的贡献也并不在于强制执行各国必须遵守的规则,而在于碳交易机制改变了各国决策的外部环境,有助于在政府间促进协议的达成并分散执行协议,使各国在公平困境的局限中找到一个可能实现的折中方案,从而可能在利益和效率引导下促进更多的国家参与低碳经济转型。
再次,权力是国际问题中不容回避的因素。尽管霸权国家也难以单独提供气候变化全球公共产品,但发达国家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上的技术优势以及温室气体排放集中在少数国家的现实,使大国在这一问题领域所具有的权力和决定性影响不容忽视,而且也只有大国切实采取行动才可能对全球气候变化真正起到减缓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权力既可能是阻碍因素,也可能是积极因素。大国在气候问题上的相对重要性,说明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行动中参与者一致同意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要重于一致同意的数量。
最后,从低碳经济转型和国际规则的角度着重探讨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可能选择。指出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规制未来世界格局的新规则,未来的国际气候制度必将以更加灵活的减排承诺和一揽子合作协议等形式出现。对中国来说,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国际气候合作上,中国既要通过议题扩展等形式采取有条件的国际合作,又要在国内加快低碳经济转型的步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