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电子测量原理简明教程

書城自編碼: 344211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詹惠琴,古天祥,习友宝,古军,何羚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630234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2.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82.9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1.2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HK$ 113.9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9.3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73.7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9.7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5.4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9.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6.2
《虚拟仪器设计(第二版)》
+

HK$ 84.9
《AP微积分辅导手册》
+

HK$ 102.4
《高等数学习题全解指南(下册)同济 第七版》
+

HK$ 61.1
《财务管理学(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国家级教学成》
內容簡介:
机 械 工 业 出 版 社电子测量技术是广泛用于各个学科专业的一门通用技术。电子测量的基本内容包含“信号的测量”和“系统的测量”两大部分,其中又以信号的测量为基础。本书根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基本对象——信号和系统的测量编写而成。全书共分8章,包括电子测量总论、测量误差及测量数据处理、信号的时间与频率的测量、信号幅度的测量、信号波形的测量、信号频谱的测量、信号源及系统的测量等内容,其中系统的测量一章中简单介绍了电子元器件特性参数、线性系统特性及网络分析等的测量。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教材配有电子课件和部分习题答案,欢迎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登录wwwcmpeducom下载,或发邮件至jinacmp@163com索取。
目錄
前言
第1章电子测量总论1
1.1概述1
1.1.1测量的基本概念1
1.1.2电子测量的意义4
1.1.3电子测量的定义5
1.1.4电子测量的特点6
1.2电子测量的原理及基本技术7
1.2.1间接比较法7
1.2.2直接比较法8
1.2.3电子测量中的变换技术10
1.2.4电子测量中的比较技术11
1.3电子测量的分类12
1.3.1概述12
1.3.2有源量信号测量和无源量
系统测量13
1.3.3静态、稳态和动态测量14
1.3.4时域、频域和时频域测量16
1.3.5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
测量17
1.3.6模拟量测量和数字量
测量18
1.4本书的结构及内容20
1.4.1本书的体系结构20
1.4.2信号的基本概念和信号
测量的内容20
本章小结23
思考与练习24
第2章测量误差及测量数据处理25
2.1测量误差概述25
2.1.1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5
2.1.2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26
2.1.3测量误差的分类30
2.1.4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1
2.2系统误差的分析和处理32
2.2.1系统误差的特征32
2.2.2系统误差的发现方法33
2.2.3系统误差的削弱或消除方法34
2.3随机误差的分析与处理37
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37
2.3.2有限次测量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偏差的
估计值42
2.3.3测量结果的置信度45
2.4粗大误差的判断与处理49
2.4.1粗大误差的特性49
2.4.2粗大误差的判断49
2.4.3粗大误差的防止和剔除50
2.5测量数据处理51
2.5.1等精度测量的数据处理51
2.5.2测量误差的合成53
2.5.3测量结果的处理与表达——
有效数字55
本章小结57
思考与练习58
第3章信号的时间与频率的测量61
3.1概述61
3.1.1时间和频率的基本概念61
3.1.2时间和频率测量的特点62
3.2频率测量的原理与方法综述63
3.2.1频率测量的原理与方法分类63
3.2.2间接比较法64
3.2.3直接比较法66
3.3时间频率的数字化测量及
电子计数器组成原理67
3.3.1时间和频率的数字化测量
原理67
3.3.2电子计数器的组成原理68
3.3.3电子计数器的分类及主要技术
指标71
3.4通用计数器的测试功能71
3.4.1通用计数器的基本功能71
3.4.2自检72
3.4.3频率测量73
3.4.4周期测量73
3.4.5频率比的测量73
3.4.6时间间隔的测量74
3.4.7外控时间间隔的测量77
3.4.8累加计数77
3.4.9计时77
3.5时间和频率的测量误差77
3.5.1测量误差的来源77
3.5.2测量误差的分析82
3.6等精度电子计数器85
3.6.1多周期同步测量原理85
3.6.2等精度电子计数器的
测量功能86
3.7高分辨力的时间测量技术89
3.7.1模拟内插法89
3.7.2时间-电压变换法91
3.7.3时延法91
本章小结92
思考与练习93
第4章信号幅度的测量96
4.1概述96
4.1.1信号幅度测量的意义和
特点96
4.1.2电压测量的方法和分类97
4.2交流电压的模拟式测量99
4.2.1交流电压的特征参量99
4.2.2交流-直流AC-DC转换器的
原理101
4.2.3模拟式交流电压表103
4.2.4交流电压表的响应特性及误差
分析105
4.2.5交流电压的模拟式测量小结108
4.3电压的数字化测量109
4.3.1电压-数字转换的原理和
分类109
4.3.2A-D转换器的原理111
4.4数字电压表DVM和数字
多用表DMM114
4.4.1数字电压表的组成及结构114
4.4.2数字多用表的组成及结构115
4.4.3数字电压表和数字多用表的
主要性能指标117
4.5数字电压表的误差分析及自动校准
技术119
4.5.1数字电压表的误差分析119
4.5.2数字电压表中的自动校准
技术122
4.5.3数字电压表中的自动量程
技术124
本章小结125
思考与练习126
第5章信号波形的测量129
5.1概述129
5.1.1波形测量与显示129
5.1.2示波器的分类130
5.1.3示波器的发展130
5.2模拟示波器131
5.2.1波形显示器件CRT131
5.2.2CRT波形显示的基本原理132
5.2.3通用示波器的基本组成133
5.3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原理与组成135
5.3.1波形数字化的原理135
5.3.2现代数字示波器的一般
组成136
5.3.3波形数字化测量的特点137
5.4DSO的主要技术指标139
5.4.1采样速率和水平分辨力139
5.4.2扫描速度与时基因数140
5.4.3频带宽度BW140
5.4.4记录长度L142
5.4.5偏转灵敏度、偏转因数和垂直
分辨力142
5.4.6屏幕刷新率143
5.5波形的采集143
5.5.1采样原理和采样方式143
5.5.2高速A-D转换技术147
5.6波形的存储150
5.6.1存储器的作用和结构150
5.6.2存储器的容量151
5.6.3存储器的降速技术152
5.7触发系统153
5.7.1触发系统的组成153
5.7.2触发点的确定——触发
方式155
5.7.3观察窗口的定位——触发
模式157
5.8时基系统159
5.8.1时基的选择159
5.8.2实时采样方式的时基电路160
5.8.3随机采样方式的时基电路162
5.9波形的显示与处理164
5.9.1数字示波器显示系统的
组成原理164
5.9.2显示方式167
5.9.3波形的处理168
本章小结169
思考与练习169
第6章信号频谱的测量172
6.1概述172
6.1.1信号频谱分析的意义172
6.1.2信号的频谱172
6.1.3常见信号的频谱173
6.1.4频谱仪的分类176
6.2稳态周期信号的
频谱测量177
6.2.1扫频式频谱分析原理177
6.2.2外差式频谱仪178
6.2.3超外差频谱仪的各种功能
单元简介182
6.3动态瞬变信号的频谱测量186
6.3.1FFT分析仪的原理186
6.3.2全数字中频的实时
频谱分析187
6.4频谱仪的技术指标189
6.4.1外差式频谱仪的主要指标189
6.4.2FFT分析仪的主要技术指标191
6.4.3外差式频谱仪和FFT分析仪的
比较192
6.4.4频谱仪各参数间的联动关系192
本章小结193
思考与练习194
第7章信号源196
7.1概述196
7.1.1信号源在系统测量中的
作用196
7.1.2信号源的分类196
7.1.3信号源的主要技术指标198
7.2传统的信号源200
7.2.1高频信号源200
7.2.2函数信号源201
7.3锁相频率合成信号源204
7.3.1合成信号源概述及直接模拟
合成原理204
7.3.2锁相环的基本形式及锁相频率
合成的原理205
7.3.3提高频率分辨力和扩展频率
上限的锁相技术209
7.3.4锁相合成信号源的实例分析212
7.4直接数字合成信号源214
7.4.1DDS信号源的基本组成原理214
7.4.2DDS的单片集成电路217
7.4.3DDS的技术指标及特点218
7.4.4DDS+PLL频率合成
信号源219
7.4.5任意波形信号源220
本章小结222
思考与练习223
第8章系统的测量226
8.1概述226
8.1.1系统的基本概念226
8.1.2被测系统的分类227
8.1.3系统测量的内容228
8.2电子元器件的测量229
8.2.1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及测量229
8.2.2无源元件的阻抗概述230
8.2.3阻抗测量方法概述231
8.2.4电桥法234
8.2.5电压电流法236
8.2.6自动平衡电桥法238
8.2.7晶体管有源器件的
参数测试2398.3线性系统特性测量242
8.3.1线性系统特性测量的
基本原理242
8.3.2频率特性测量的基本
方法和仪器243
8.3.3扫频信号源245
8.3.4扫频仪246
8.3.5网络分析仪248
本章小结253
思考与练习254
参考文献256
內容試閱
电子测量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它与各个学科、各个行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国防现代化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广泛应用电子测量技术,使用各种电子测量仪器。在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阶段,电子信息类理工学科专业的课程实验和综合实践,以及创新性的科研活动中,为了获取实验数据,更离不开电子测量技术及仪器。在信息化社会中,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通用技术,同样,作为获取信息的电子测量技术及仪器更是不可缺少的通用技术和通用设备。
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特别是电子信息类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子测量知识和相应的测试能力,但这种需求又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大体分两类:一类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从事测控技术及仪器的研究、设计及创造的人才,需要在掌握电子测量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子测量仪器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工程实现技术,其学习基于电路结构和程序算法,进行仪器及系统内部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另一类是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着重测控技术及仪器的应用,即了解被测对象的测量原理和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能合理选用测量仪器,正确使用和操作仪器,获得所需的测量结果,并能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由于两类需求上的不同,因此,对电子测量原理的学习内容和学时安排就有所不同。
为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学生编写的《电子测量原理》(第2版),对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来说内容多了一些,篇幅大了一些,可适当精简。为此,本书在《电子测量原理》(第2版)的基础上编写,对内容进行精简,压缩了篇幅。精简的考虑是:①本书仍按照《电子测量原理》(第2版)的体系结构,即根据电子科学技术的基本研究对象——信号和系统,安排了“信号的测量”和“系统的测量”两大部分内容,仍保证了体系的完整性;②保留最基本的内容,删去扩展性的内容。本书以信号的测量为重点,以信号基本参数的测量为基本内容,对系统的测量中的内容做了较多的删减和合并,以缩减全书的篇幅;③根据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讲解数字式测量仪器,精简了模拟式仪器的内容,如在信号波形的测量等章节中,精简了模拟示波器的内容;④保留下来的章节按精选内容的要求做了部分的删减、改写和补充,使体系结构更合理,原理阐述更清晰,文句更通顺流畅,可读性更好;⑤本书着重电子测量及仪器的原理讲述,仪器的具体使用和操作等技巧性的内容放入实验课中,通过电子测量实验课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测试能力。
本书根据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精选内容,阐述了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阐述中力求思路清晰、概念准确、逻辑性强、可读性好,以便于教学和自学。本书适用面广,可作为理工科院校机电类相关专业本科、高职、专科的电子测量课程教材,建议教学学时数为32~48学时,也可作为广大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由詹惠琴编写第2、8章,古天祥编写第1章,习友宝编写第4、5章,古军编写第3、7章,何羚编写第6章。全书由詹惠琴、古天祥统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学习和参考了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有关教材、专著和论文,并在本书中有所引用。此外,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机械工业出版社王保家、吉玲等同志的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感谢!尽管编者对本书内容和文字做了仔细的推敲和校订,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仍难免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