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从无心插柳开始.当时第一财经陆家嘴请我写一篇专
文,谈谈金融行业的社会关怀,我写了一篇,觉得意犹未尽,又自动加一
篇,同时交上两篇.编辑小陆回复:视为瑰宝,请开专栏!结果我在
陆家嘴开了大哉论专栏,从2015年6月开始,每月一篇,每篇2
400字,至今已整整四年.
取名大哉论,是临时起意,想把专栏和大哉问连上,以彰显文
章乃针对重要问题而发.大哉问源于论语八佾篇,出自圣人之口.
当弟子林放问礼之本时,子曰:大哉问!这是夫子在答复前,先肯定问
题的重要性.
问题导向是当时的即兴想法,日后未必坚守路线.不过,以 2
400字谈问题,篇幅实在嫌短而难以发挥周全.因此,当去年FTG中文
网向我邀稿,且表示专栏字数不拘时,我立刻加码,写了篇5000字专
文.后来又连续为其写了多篇专文,题目范围比较大,讨论也比较深
入,每篇字数在五六千之谱.
四年来我在陆家嘴及FTG中文网的专栏,汇集成这本书的稿
源.各篇主题都与我的研究及教学有关,所涉领域有 ESG 责任投资、
影响力投资、普惠金融、商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等,而所包含的具体议
题有善意金融的检证、绿色债券的伦理争议、影响力投资的资本结构、
企业社会责任与股票评级等.各篇专栏的深入性不一,主要原因与篇
幅有关:字数少的,在起承转合之后,仅能针对主题点到为止,而罪恶
股真有罪吗社会影响力债券就属于这种短文.若不受字数限制,当
然可以深入谈问题、给案例、做总结,形成相对完整的专论,而普惠金融的光明面与阴暗面就属此类文章.
每月须交出一篇专栏,撰文情景却不尽相同,各篇文章的即兴程
度亦因此有别.譬如,世代更迭下的投资观一文,内容随学生活动而
起,笔调依作者趣味而发,因此就相当即兴.至于中国的影响力投
资,虽源于我在亚洲善投资论坛的发言,但自己对相关问题思考甚
久,也一直想对观察到的国内现象做出合理解释.因此,该文背后有笔
者的沉思、反省与酝酿,因而少了即兴,但多了凝练.
另外,在撰文的四年里,我对相关领域的理解也不断在深化,其中
尤以影响力投资为甚.这种投资方式在世界崛起才十年左右,教学案
例及学术论文仅出现于近三四年.影响力投资富有人文关怀,我颇为
其理念吸引,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开了国内第一门影响力投资课程,
深受学生欢迎.教学相长之余,持续发表专栏,竟逐渐传出名声,成了
这个领域的专家.专栏更让我以文会友,结交了一批理念相同的伙伴,
共同在国内推动影响力投资.
结集成书之际,我针对原先的专栏文章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写.有
的只是进行文笔上的润色,让文章整体读来更一致.有的则以文末补
充说明的方式,或对早年统计数字做了更新,或对文章出处做了补遗.
譬如,中国边缘人口的金融世界就属此类.另外几篇,则做了大幅改
写,譬如桥风投基金聪明人基金与 Embrace等,主要是为了把案例
放在影响力投资的框架下,勾勒眉目,更凸显重点.
本书以可持续金融SustainableFinance为名,下分 ESG 责任
投资、影响力投资、普惠金融与企业社会责任四部分.取名可持续金
融,不只与文章内容有关,也与国际趋势有关.
这四部分里以投资与金融为名者,当关乎尽责任的投资方式、
建造包容性社会、以民间资金推动社会创新、将环境责任融入企业运
营,则都涉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于企
业社会责任,有人或质疑它与金融的关系,但宏观的机构背景随时代
演进,而如今分析师的股票评级、信评组织的债券评级、基金经理的选
股策略等,都已将企业的 ESG 行为纳入考虑.因此,把这四部分放在
002
可持续金融自 序 003
可持续金融的框架下,并无不妥.
特别是,可持续金融是重要的国际趋势.国际峰会向来致力于
推动人类社会前行,鼓励资本市场把资金导入可持续发展领域.前些
年,G20、G8及世界经济论坛都倡议绿色、平等及包容性,使用绿色金
融、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等名词,却未能以一个广泛名词来覆盖之.
有鉴于此,2018年 G20在阿根廷峰会上指出,为了公平及可持续发展,
须先建立名词上的共识.正名过程中,G20对可持续金融做了界定,
且指出它在相关概念中最为宽广宏大,其下包括 ESG 责任投资、绿色
金融、普惠金融等,适用于上市及私募等多种资产类型,且关乎数字科
技在金融场景的应用.更具体地,可持续金融不只包括融资,还包括
多种机构及市场安排,通过它们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的贡
献,在世界上创造更强、更可持续、更平衡、更包容的经济成长.
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与金融的联结,反映了跨界整合的时代
趋势.跨界整合系因横跨两个以上领域的问题出现了,这些领域原本
自成系统,互不相干,但社会的进步造成新问题崛起,其复杂性已超越
单一领域的处理能力,而须由跨领域专家协同处理.特别是,由跨界
整合interdisciplinaryintegration的英文来看,它涉及两个专业领域
discipline,各自有其关切、预设、方法学及适用情境,而其整合必定涉
及颠覆与创新.这个过程可能起于冲突迭起、乱象丛生,再经长期的互
动、对话,折冲调和,在时间中酝酿、发酵,而后才结成丰美果实.在整
合前,跨界涉及不同领域下的两套学说主张、两批专家学者、两种思
维模式,其间冲突常不可免.
跨界整合涉及实践,也涉及理论,而后者是对前者给予学理证成.
无论实践或理论,本书里的 ESG 责任投资、影响力投资、普惠金融及企
业社会责任,都属跨领域.譬如,影响力投资拟整合金融与慈善,普惠
金融拟整合金融与社会发展,而企业社会责任拟整合商业与伦理责
任.各领域的发展时间有长有短,整合阶段及成熟程度亦随之不同,但
其中涉及的冲突性及开拓性则一,也反映于公益金融:失衡的组合等
文.因此,读者不宜秉持传统思维,从单一学科角度来看这本书.反之,
读者应从跨领域整合的角度来看可持续金融,把整合过程中的折
冲调和纳入考虑,如此则更能体会在达成圆融境地前所经历的艰辛.
本书得以成形,首先要感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以
上海话为母语的我,生于中国台湾,回上海是人生梦想,而高金让我一
偿夙愿,能回到祖先所居、家父生长的地方.学院尊重教授专业,给予
开授前沿课程的机会,因此我才能开出影响力投资可持续金融等
课程,成了播种者,帮国家培育能融合金融与社会关怀的下一代专业
人才.学院鼓励教授写文章,通过媒体普及专业知识,才使我能参与笔
耕,推动前沿领域,助力社会前行.
本书所有文章都系我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任教期间所做,受到院
领导的肯定,王江教授特别撰写推荐序,在此致谢.学院因上海紫江公
益基金会的捐赠,启动了社会责任投资专项基金,统合海内外各方捐
赠,赞助相关科研与教学.本书获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赞助,也特此
致谢.
当然,我最感谢的是外子朱建民,感谢他的关爱、支持与协助.建
民出身文学院,文字素养佳,又因长期担任大学校长,须统合各专业项
目,故对多方学科颇能掌握精要.他是每篇文章的首位读者,因为必须
改错字、给意见,提高内容的质量.对于这份工作,建民总是在第一时
间尽职完成,因为老婆开心了,家庭才会和睦,也才能产生更多绝妙
好文.
邱慈观
20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