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內容簡介: |
《化工原理》(双语)以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理论为主线,系统简明地阐述了典型过程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工艺计算、主要设备的结构特点及性能、过程或设备的强化途径等。内容包括流体流动原理及应用、传热及传热设备、传质原理及应用、固体颗粒流体力学基础与机械分离以及其他单元操作共五章。教材用中英文双语进行表达,教材与教学内容始终与国际接轨,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发展前沿,同时为化工原理课程双语教学奠定基础。为保证教学效果,每章均配有习题、思考题、工程案例分析,可以引导读者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决能力。
《化工原理》(双语)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工及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工自动化、环境、化工安全、食品、制药、冶金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科研、设计和实际生产的科技人员参考。
|
關於作者: |
王许云,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作者自2000年至今,一直在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化工原理教研室工作,承担了大量的化工原理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验教学等各环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另外,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课程是山东省试点课程、精品课程及高等学校基础学科建设专项资助课程,作者是以上项目的骨干教师。
科研、实践经历: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清洁生产与膜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正在承担和已完成包括973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内容涉及反应分离集成优化、膜科学技术与传统的单元操作相集成废水处理、膜蒸馏等。这些教学和科研实践,使作者对化工及相关专业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结合大量的教学体会,奠定了本选题的牢固理论和实践基础。王许云,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作者自2000年至今,一直在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化工原理教研室工作,承担了大量的化工原理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验教学等各环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另外,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课程是山东省试点课程、精品课程及高等学校基础学科建设专项资助课程,作者是以上项目的骨干教师。
科研、实践经历: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清洁生产与膜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正在承担和已完成包括973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内容涉及反应分离集成优化、膜科学技术与传统的单元操作相集成废水处理、膜蒸馏等。这些教学和科研实践,使作者对化工及相关专业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结合大量的教学体会,奠定了本选题的牢固理论和实践基础。
|
目錄:
|
0绪论(Introduction) 1
0.1化工原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1
0.1.1单元操作(Unit operations) 1
0.1.2化工原理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2
0.1.3化工原理的任务及特点 3
0.2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5
0.2.1单位制(Unit systems) 5
0.2.2单位换算 5
0.2.3量纲分析 7
0.3基本概念与定律 8
0.3.1平衡关系及过程速率 8
0.3.2质量衡算 9
0.3.3能量衡算 10
0.4研究方法 10
第1章流体流动原理及应用
Chapter 1 Principles of Fluid Flow and Applications of Fluid 11
1.1流体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s of Fluid) 11
1.1.1流体特征(Nature of fluids) 11
1.1.2流体力学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s of fluid mechanics) 12
1.1.3流体密度 13
1.2流体静力学Fluid Statics 14
1.2.1压强 Pressure 14
1.2.2流体静力学平衡 Hydrostatic equilibrium 17
1.2.3流体静力学方程应用Application of fluid statics equation 18
1.3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s of Fluid Flow 21
1.3.1流量Flow rate与流速Velocity 21
1.3.2稳态流动Steady-state flow及非稳态流动Unsteady-state flow 22
1.3.3牛顿黏性定律 Newtons law of viscosity 23
1.3.4流动型态Types of fluid flow 26
1.4流体流动的质量与能量衡算Mass and Energy Balance of Fluid Flow 32
1.4.1质量衡算连续性方程Mass balancecontinuity equation 32
1.4.2总能量衡算Overall energy balance 33
1.4.3流体流动的总机械能衡算式Overall mechanical energy balance柏努利方程式Bernoulli equation 34
1.5流体流动阻力Friction Loss of Fluid Flow计算 38
1.5.1直管阻力Friction loss in straight pipe 计算 38
1.5.2摩擦系数的确定 39
1.5.3局部阻力Local friction loss计算 45
1.6管路计算 Calculation of Pipe Flow Systems 46
1.6.1管路组成 Components of pipe flow systems 46
1.6.2简单管路计算 53
1.6.3复杂管路计算 54
1.7流体输送机械 Fluid Transportation Machinery 55
1.7.1离心式输送机械Centrifugal fluid transportation machinery 55
1.7.2往复式输送机械 Reciprocating conveying machinery 78
1.7.3其他类型输送机械 81
1.8流速与流量测量Metering of Fluid Flow Rate and Velocity 86
1.8.1变压差恒截面型流量计 87
1.8.2恒压差变截面型流量计转子流量计(Rotametersarea meter) 91
1.8.3涡轮流量计Turbine flowmeter 93
1.8.4电磁流量计Electromagnetic flowmeter 94
1.8.5超声波流量计Ultrasonic flowmeter 94
工程案例分析 95
习题 96
思考题 98
名词术语 98
第2章传热及传热设备
Chapter 2 Heat Transfer and Its Equipments 101
2.1传热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s of Heat Transfer 101
2.1.1传热基本方式 102
2.1.2传热速率 102
2.2热传导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104
2.2.1热传导基本概念 104
2.2.2傅里叶定律Fouriers law 105
2.2.3固体平壁稳态热传导 106
2.2.4固体圆筒壁稳态热传导(Steady-state conduction of heat flow through solid cylinders) 109
2.3对流传热 Heat transfer by convection 111
2.3.1牛顿冷却定律Newtons law of cooling 112
2.3.2无相变对流传热(Heat transfer to fluids without phase change)系数计算 116
2.3.3有相变对流传热系数计算 121
2.4热辐射(Radiation Heat Transfer) 129
2.4.1辐射传热基本概念 129
2.4.2物体的辐射能力Emissive power 131
2.4.3物体间的辐射传热Radiation between surfaces 132
2.4.4对流与辐射联合传热 133
2.5间壁式换热器传热计算 Calculation of Wall Heat-Exchange Equipments 134
2.5.1间壁式换热简介Introduction of wall heat-exchange equipments 134
2.5.2热量衡算Energy balances 136
2.5.3总传热速率方程Overrall rate equation of heat transfer 137
2.5.4总传热系数Overall heat-transfer coefficient的确定 138
2.5.5平均传热温度差Mean temperature difference的计算 141
2.5.6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144
2.6换热设备Heat Exchange Equipment 149
2.6.1换热器类型 149
2.6.2强化传热途径 160
2.6.3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161
工程案例分析 169
习题 170
思考题 171
名词术语 171
第3章传质原理及应用
Chapter 3 Principles of Mass Transfer and Applications 173
3.1传质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ions of Mass Transfer) 175
3.1.1分子扩散Molecular diffusion 175
3.1.2对流传质Convective mass transfer 180
3.2蒸馏Distillation 182
3.2.1气液相平衡原理 183
3.2.2蒸馏方式 189
3.2.3精馏原理 Principles of distillation 191
3.2.4精馏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Material-balance and operating lines 195
3.2.5精馏热量衡算 200
3.2.6精馏设计计算 203
3.2.7回流比的选择及影响 210
3.2.8特殊精馏(Special distillation) 215
3.2.9间歇精馏(Batch distillation) 218
3.3吸收 Absorption 219
3.3.1吸收基本原理 Principles of absorption 219
3.3.2气液相平衡关系Gas-liquid equilibrium 222
3.3.3吸收速率 226
3.3.4填料塔简介 230
3.3.5吸收剂用量计算 230
3.3.6吸收塔高度的计算(Fundamental calculation equation of packing height) 233
3.3.7其他 239
3.4萃取 Extraction 240
3.4.1萃取原理 Principles of extraction 240
3.4.2液-液相平衡 Phase equilibria of liquid-liquid 243
3.4.3萃取过程计算 Calculations for extraction processes 246
3.4.4新型萃取过程简介 250
3.5传质设备 Mass Transfer Equipments 252
3.5.1板式塔Plate tower 252
3.5.2填料塔Packed tower 261
3.5.3萃取设备(Extraction equipment) 271
工程案例分析 280
习题 281
思考题 284
名词术语 284
第4章固体颗粒流体力学基础与机械分离
Chapter 4 Solid Particles Fluid Mechanics Basis and Mechanical Separations 288
4.1固体颗粒特性(Characteristics of Solid Particles) 290
4.1.1单一颗粒特性(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particle) 290
4.1.2颗粒群的特性 291
4.1.3粒径测量(Particle size measurement) 292
4.2固体颗粒在流体中运动时的阻力(The Drag of Solid Particles Moving in the Fluid) 293
4.3沉降分离(Settling) 294
4.3.1重力沉降(Gravitational settling) 295
4.3.2离心沉降(Centrifugal settling) 299
4.4过滤(Filtration) 306
4.4.1过滤原理(Filtration fundamentals) 306
4.4.2过滤基本方程式 309
4.4.3过滤设备(Filtering equipment) 310
4.4.4过滤操作的改进(Improvement of filtering operations) 314
4.5固体流态化(Fluidization of Solid Particles) 314
4.5.1固体流态化现象(Fluidization of solids) 314
4.5.2固体流态化流体力学特性 316
4.5.3分布板对流化质量的影响 319
4.5.4固体流态化技术的应用(Application of solid fluidization technology) 320
4.6其他机械分离技术(Other Mechanical Separations) 322
4.6.1静电除尘(Electrostatic dust collection) 322
4.6.2湿法捕集 323
工程案例分析 325
习题 326
思考题 328
名词术语 328
第5章其他单元操作
Chapter 5 Others Unit Operation 330
5.1蒸发(Evaporation) 331
5.1.1蒸发设备(Evaporation equipments) 332
5.1.2单效蒸发(Single-effect evaporation) 339
5.1.3多效蒸发(Multiple-effect evaporators) 341
5.1.4蒸发操作的其他节能措施(Other energy saving measures for evaporation operations) 346
5.1.5蒸发应用 347
5.2固体干燥(Drying of Solid) 350
5.2.1干燥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ion of drying) 351
5.2.2湿空气性质(Properties of moist air) 353
5.2.3干燥工艺计算(Calculation of drying technology) 359
5.2.4干燥动力学(Dynamics of drying) 361
5.2.5干燥设备(Drying equipment) 368
5.3膜分离技术(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372
5.3.1膜分离技术发展简介 372
5.3.2各种固体膜分离过程简介(Introduction of various solid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 374
5.3.3液膜分离技术(Technology of liquid membrane separation) 378
5.3.4膜蒸馏 382
5.3.5膜的性能参数 383
5.3.6典型膜分离设备简介 384
5.4结晶(Crystallization) 389
5.4.1结晶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s of crystallization) 389
5.4.2相平衡与溶解度(Phase equilibrium and solubility) 392
5.4.3结晶动力学简介 393
5.4.4工业结晶方法与设备(Industrial crystallization methods and equipments) 396
5.4.5结晶过程的强化与展望(Strengthening and prospect of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400
5.5吸附(Adsorption) 400
5.5.1吸附现象及其工业应用 400
5.5.2吸附的工业应用 405
5.5.3工业吸附方法与设备 406
5.6离子交换(Ion Exchange) 410
5.6.1离子交换原理 410
5.6.2离子交换剂的种类 413
5.6.3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性质 416
5.6.4离子交换树脂的选用 418
5.6.5离子交换工业流程及设备 419
工程案例分析 425
思考题 432
名词术语 433
附录 436
参考文献 467
|
內容試閱:
|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从基础理论课程到工程专业课程过渡的桥梁。本书是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结合山东省精品课程建设编写的系列教材之一。《化工原理》(双语)的编写结合化工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要求,并基于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要求进行编写,为化工原理课程双语教学奠定基础。
本书以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理论为主线,突出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简明地阐述了典型过程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工艺计算、主要设备的结构特点及性能、过程或设备的强化途径等。内容包括流体流动原理及应用、传热及传热设备、传质原理及应用、固体颗粒流体力学基础与机械分离以及其他单元操作五章内容,其中第3章传质原理及应用包括传质基本概念、蒸馏、吸收、萃取以及传质设备;第5章其他单元操作包括了蒸发、干燥、膜分离、结晶、吸附、离子交换等。
《化工原理》(双语)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吸收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教学团队在教学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体会,力争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层次分明、论述严谨。同时注意引入国内外过程工业领域不断更新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等最新动态,用中英文双语进行表达,教学内容始终与国际接轨,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发展前沿。同时,教材的编写中注意结合本校化工、高分子、材料、机械等特色专业的最新科研成果,充分体现不断创新的理念。
为保证教学效果,每章章末均配有习题、思考题、工程案例分析,可以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引导读者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决能力。每章后面均配有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可帮助读者有效进行英文资料的阅读,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工及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工自动化、环境、化工安全、食品、制药、冶金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科研、设计和实际生产的科技人员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化工原理教研室王许云(英文部分和部分中文部分)、王晓红、田文德(中文部分)。另外,杜蕾、赵丽芳、白立俊、何海波、杜留娟、贾云、綦琪、许春莉、宁文君、巩伟、刘虎等也参与了本书的校改工作,对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19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