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散文集《壮家女儿情》分为六辑:故乡情恋、防港风采、人物画廊、心海涟漪、生活感悟、游踪屐痕。
作者善于用减省的笔墨写大景观大故事,更善于通过小人物小事件写出丰富深厚的思想情感。
|
內容簡介: |
《壮家女儿情》收录了作者禤佩娟的八十余篇散文,分为六辑:故乡情恋、防港风采、人物画廊、心海涟漪、生活感悟、游踪屐痕。
作者用优美的文字,讴歌自己热爱的家乡,用饱含深情的笔触,介绍自己*熟悉的家乡人、故乡事,讲述掌故,回忆童年,在平凡中每每透露惊异,于平静中常常展现波澜。作者善于用减省的笔墨写大景观大故事,更善于通过小人物小事件写出丰富深厚的思想情感。
|
關於作者: |
禤佩娟,广西防城港市人,中学高级教师,广西作家协会会员。1997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文章散见于《中国边海防》《中国边防警察》《中国摄影报》《教师报》《中学语文周报》《广西文艺界》《广西文学新创作》《防城港日报》《港城文艺》《边海文学》《防城港文学》等报刊。散文集《赤脚走过的岁月》《星海璀璨》,分别荣获2010年、2014年防城港市第一届、第二届金花茶文学艺术奖。散文集《有人送我红玫瑰》201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个抗日老兵的情怀》2015年获广西妇联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比赛 二等奖。《创业记》2016年获《防城港日报》举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比赛一等奖。
|
目錄:
|
序 情到浓时文自菁邓 咏 1
第一辑 故乡情恋1
青青翠竹 3
故乡的泥土 7
米 气 11
远去的舂臼声 15
老宅簕竹墙 19
一张旧书桌 23
回乡迷路 27
猫头鹰欢乐的歌声 31
火盆融融 35
稔花烂漫 38
十七岁的馈赠 42
水渠桥 45
月光光照地堂 48
怀念祖父 52
我的抗日大伯 58
第二辑 防港风采65
山青海蓝交东美 67
明天,还会珠耀的海湾 71
诗情画意红沙湾 75
海中琵琶 79
五彩斑斓蝴蝶岛 83
江山半岛,一个响亮的名字 87
大格局的沙螺寮 91
渔港沙滩大气象 95
恬淡的红树林 98
夜游西湾环海大道 102
月光下的龙马广场 105
红豆如心 心如红豆 108
天堂滩赏月 112
邂逅那片红树林 116
又见凤凰花开 120
北仑村的风采 123
扶隆风光 127
幸福冲敏 130
农家园林 134
文化飘香的石合村广场 138
油菜花盛开的村庄 142
灿然绽放的一朵金花 145
孔雀开屏的地方 149
山鹰翱翔的地方 153
红头坝:一座气韵特别的村庄 156
十万大山古商道 160
重进影院看电影 164
防东之路越走越宽阔 168
天天喜闻读书声 172
第三辑 人物画廊177
鲁原诗艺传奇中越友谊文化之碑 179
情洒山乡夕阳红 187
一个白衣天使的故事 191
创业记 195
大山里绽放的一朵幼教奇葩 199
大山深处芙蓉艳 205
田心村女共产党员的风采 209
驾三轮车的大嫂 214
我们舞蹈队的黄叔 218
诗教伴着梦想飞 222
山庄飘香,农家传奇 227
脱下军装,依然是最可爱的人 232
重教助学的廖氏武威慈善协会 238
第四辑 心海涟漪243
歌声飘过三十年 245
暖心的日子 249
情结与思念 253
厚德载物 257
心存感动 261
情动第一课 265
心中的图腾 268
青青河畔草 271
第五辑 生活感悟 275
惜时如金,勤学不辍 277
擦亮心灵的风景 281
叶落花开别样风景 285
阳光飘香 289
做个红尘中人 292
漩涡上的彩虹 296
第六辑 游踪履痕299
愉快的旅途,友好的欧洲人 301
最美的广场 307
风车转呀转 310
登上铁力士山 313
冰雪松花江 316
在上海骑免费自行车 320
走进巴金故居 324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 328
向阳上林 332
山水映农家,诗画小都百 335
姹紫嫣红满园春 338
风采卓然的那考河湿地公园 342
扬美古风 346
山城奇观 351
后 记 355
|
內容試閱:
|
情到浓时文自菁
邓 咏
散文,向来强调抒情。其实,文学作品哪能离得开一个情字?作为以散体语言绘景、叙事、写人的散文就更离不开抒情。婉转附物,怊怅切情,言无邪之情志,即抒写健康、真实、向上的思想感情,以达顺美匡恶的目的。
我也算是写了多年散文的老作者,基本体会也是情不到浓时,难有提笔心绪。写作灵感感兴无由,写不出动人篇章;观镜水,悟世识人,情动于衷,神与物游,志思蓄愤,感物写志,吟咏情性,有些体验的人要提笔行文就是很自然的了正如土话说的烟瘾发了,不吐不快。因为感动了自己,写出来的文辞也会感动读者;能感动读者,哪怕只引起与作者有共同阅历的读者共鸣,也应列为好文章。
初读禤佩娟老师的第四部散文集《壮家女儿情》,静静反思,觉得我的体验被再次印证了。其实,禤老师自己在后记中也说得很明白:文集中的文字有对故乡、亲人的眷恋,有对以往岁月的追忆,有对防城港边山海自然景观、人物风情、建设发展的描绘等,字字句句皆是心血情感之结晶,是作者怀恋、感念、感恩、赞美情绪的抒发宣泄!
禤老师这个集子中,写乡愁的一辑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她出生成长于海边的乡村,经历过我们这代人(据说属于中国最勤劳的一代)共同经历的特殊时期,农家的贫穷,生活的寒素,感受真切,体味深刻。如今,作为城里人、中学教师的壮家女儿已步入暮年,社会进步了,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当年赤脚走过(作者曾有散文力作《赤脚走过的岁月》)的人,住在城里的高楼上,怀想起故乡的泥土、地唐月光、烂漫的稔花和油茶花,遥闻当年舂米的踏臼声,大哥唱的采茶调,甚至一度令人害怕的报丧鸟猫头鹰的嗷嗷悲歌,禁不住要在阳台上倚栏望月思故乡了。作者每想起养育自己的故土,一种像小姑娘依偎慈母温暖怀抱的情感就涌上心头。
难怪,住上城里的教师宿舍楼之后,作者还舍不得丢掉那个在儿女看来实在太土太旧太不入时的书桌;乡下嫂子装番薯芋头送我的小竹篮一直留着。为什么?因为土书桌就是引领村妹子走进科学殿堂的无言的导师呀;小小的竹篮,装满了乡愁呀能让作者想起故乡青青的翠竹这是自古迄今诗文都离不开它而乡村生活更离不开它的绿色。作者善于在故乡的青山绿水、旷野田畴、山歌俚语、鸡鸣鸟唱中发现与捕捉动情点,淡淡的绵绵的甜甜的乡思便有了寄托与宣泄的突破点。
乡愁或者说乡思,核心是人。因父亲参加十万大山游击队,祖父被关进国民党的监牢。大伯被抓壮丁当了国军十四年之久,是个于国有功的抗日老兵,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和长沙保卫战。退役后,为不连累亲属,大伯只身到异国挖煤度日,忍受着乡愁的痛苦煎熬此岂非人生之大悲耶?让作者略感安慰的是,历史终于翻过了那令人遗憾的一页,作为晚辈的作家,终于可以大声说:我有一个抗日的好大伯!好,让我们为作者高兴。这是历史的发展,人情的回归。作者的乡愁篇,浓浓的人情历尽风雨沧桑后的人情体验,是十分动人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总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反顾人生来路,看待眼前的生活,更多是感悟,而非记恨,文章的内涵就积蓄了更多颂歌尘寰的正能量。
集子中人物画廊防港风采游踪屐迹诸篇章,无论写景、记事还是写人,都灌注了作者浓浓的情思。自己家乡防城港面貌的日新月异,诸多时代弄潮儿的先进事迹如从防城港志愿到大山深处办幼儿园的师大女毕业生(作者的小师妹)的故事在作者笔下,都有真情的描绘与歌吟。而且能超乎事物本身,站在时代高度去抒写观潮阅世的感受,努力表达作者的人生体悟。应该说,《壮家女儿情》是一部接地气、有热度、富于人情的散文集。
文如其人,文风朴素不失优美,诚实恬淡中透着机智与文采。一些篇章常见传统的卒章显志的旧影,但因为前文娓娓道来,水到渠成,一样令人觉得自然,传统手法也能给人以新鲜感。凤凰花开的母校校园,让人忆起艰辛的青春岁月;大学毕业后,作者居然回到母校任教了。反顾当年师长对自己的教导与培养,激起的自然是发扬传统、努力工作的热情。踏访海滩的红树林,有感于红树在潮涨潮落中的从容不迫、本真不改,作者由衷地颂赞红树林恬淡的处世精神,这显然也是作者人生态度的写照。客观与主观相融合,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言与志一,文菁语丽,可读性当然就强了。
这是我初读禤老师新散文集子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禤老师共勉。至于读者诸君,以为愿意赏读《壮家女儿情》的,获得美的享受与情之熏陶,一定比我更真切。
边山红梅一两点。在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伟大历史时刻,禤老师又一部新作问世,无疑是值得庆贺的!
2018年12月23日
邓咏,原名邓向农,中学特级教师,散文作家,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届文艺创作铜鼓奖获得者。
后 记
前年,第三本散文集出版后,家人说:你该歇一歇了,别累垮自己。业余爱好,不要太较劲。的确,写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耗时费精力,且要静心,耐得住寂寞。我也想搁笔不写了,逍遥自在轻轻松松地生活。可是没几天,不知不觉又拿起了笔,这爱好成了自然而然的习惯,痴心难改。
以前读中小学,作文是为了完成作业,完全是被动应付式的。后来爱上写作,自觉自愿欣然动笔,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我高中毕业,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大潮,无奈收拾书包,卷起铺盖回家务农。回乡的头两年,我还满怀上大学的梦想,天天早起读英语,晚上复习高中的功课。后来听说,上大学不用考试,由生产队、大队、公社三级推荐就行了,我才把课本抛开。劳作之余,感到寂寞,便翻箱倒柜找书看,找到塞进床底下的一个盖满灰尘的粗糙木箱子,拖出来,打开看,是满满的一箱子书,那是中专毕业当工人的哥哥留下的。里面有中专的课本,有哥哥写的两本厚厚的日记簿,有《唐诗三百首》,还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好几部小说,我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大快朵颐。读完了小说,读《唐诗三百首》,读中专语文课本,这些都读完了。便看哥哥的日记簿,哥哥的日记很特别,不是记流水账,篇篇都写成内容不同的记叙文或散文或诗歌,生活气息浓厚,中心思想阳光,富有文采。看完了这箱子书,便无书可看,当时农村是无书可借的。寂寞了,拿起笔来随便涂鸦,也学哥哥写日记。有时被身边的人和事感动了,便情不自禁地写下来。后来,一位从县里下乡的女干部住进我家,看到我写的东西,便拿去了两篇,不几天,县广播站就播出了。第一次听到自己写的文章一字一句由声音悦耳的女播音员的口中播出,狂喜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
当时在县城工作的父亲,从广播里听到了我的文章,在最困难的时候,毅然每天少吃一餐,为我订了一份《南方日报》和一份《广西文艺》,且一订就是五年。如此的殷殷父爱,我怎能辜负?以后我的文章在公社广播站、县广播站播出渐渐多了起来。当时还不知道什么叫文学创作,只是写写通讯报道练练笔。回乡的第五年恢复高考,我一举中榜,那年偌大的防城公社考取的女性仅我一人。想想,我不是特别地聪慧过人,完全得益于平时的练笔,笨鸟先飞而已。为此,我非常感激我的哥哥、我的父亲,还有那位下乡的女干部。
大学毕业后当起了中学教师,年轻教师是要做出一些成绩的。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后来成了家,有了孩子,家务事多了,常忙得晕头转向,更无暇动笔作文了。
时间久了,尽管日子天天被事务填得满满的,但心里总感到有点空虚。自己读的是中文专业,教的是语文,要求学生周周写作文。自己写不出几篇东西发表,岂不愧为人师?1997年以来,我又萌发了写作的欲望。后来陆续有散文诗歌散见于市、省、国家级报刊。
业余写作不是轻松的事情,做老师天天要备课改作业,晚上还得上自修开会学习什么的,写作只能在深更半夜或节假日,有时真是苦不堪言。记得写《情动第一课》的情形,那天上午上完一二节课,我便偷偷跑到学校电教楼的电脑室敲打,那时刚学会打字,家里没有电脑。中午放学,管理员在楼下把铁门锁了,我在楼上待了大半天,饥肠辘辘。下午开门时,又得上课了,饿了一天。后来这篇文章在《中学语文周报》发表了,也算皇天不负有心人吧。
写文章苦中也有乐。在写作中,不断发现新风景、新气象、新亮点,被之吸引、震撼、感奋,令我不能止步,不由自主为之倾情放歌,乐此不疲。踏歌行文,一路走来,稿子日积月累,又到整理成集的时候了。
此书收集的主要是我近两三年来发表的文章,内容有对故乡、亲人的眷恋,有对以往岁月的追忆,有对防城港边山海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建设发展的描绘等,字字句句皆是心血情感之结晶。
藉此书出版之际,对热情关心、支持、帮助我的文学师长、文友、编辑老师和出版社的同志,致以深深的谢意。
作者
2018年7月20日于防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