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編輯推薦: |
1.作者苏精在海外抄录了数百万字的关于基督教传教士活动的英文文献,从中撷取传教医生的相关内容,梳理了西医来华*个百年(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的鲜活历史。通过*手资料,解决了近代中西医学交流史上许多模糊不清、悬而未决的问题,修正了前人论述未及、不尽正确,甚或有误的内容,堪称史料扎实、新知迭出。
2.近代西医来华肇始于传教医生,他们遗留的书信、档案和报告等一手资料整体上勾勒了西医初传样貌,涉及人物众多,开创多个*,如雒颉开创近代上海*家西医院。百年历史再现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变迁,展现了近代中西医学交流的复杂局面。西医顺利赢得人心,但传统文化心理根深蒂固,中国人接受了西方医药,却对传教无感,信教者寥寥无几。传教医生想拯救中国人的灵魂,结果只拯救了中国人的肉体。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3.西医来华前期的历史暧昧不明,相关研究困难重重,基础薄弱。大量真实细节首次披露,行文流畅,故事性、趣味性强,可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
內容簡介: |
近代西方医学来华已有两百多年。本书以*个百年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相关的人与事为论述对象,并利用*手史料,如来华西医及学习西医的中国人的书信、档案和报告作为论述的主要基础,其中不乏前人论述未及、不尽正确,甚或有误的内容。
本书含十篇文章,大致按照内容或人物年代先后排序,主要是基督教传教医生的活动。关注中国人对西方医学的反应,记载十九世纪学习西医的中国人,如中国*位留学英国的医学博士黄宽、上海*位中国人西医黄春甫,以及一些学徒出身的中国西医的生平行止,讨论他们习医的经过、学成后的生涯,和面临的文化适应等各种难题;同时,留意中国人对西方医学的态度与行为,试图从施与受双方互动的视角,观照西医来华过程中人与事交织而成的各种现象与意涵。
近代西方医学来华已有两百多年。本书以*个百年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相关的人与事为论述对象,并利用*手史料,如来华西医及学习西医的中国人的书信、档案和报告作为论述的主要基础,其中不乏前人论述未及、不尽正确,甚或有误的内容。
本书含十篇文章,大致按照内容或人物年代先后排序,主要是基督教传教医生的活动。关注中国人对西方医学的反应,记载十九世纪学习西医的中国人,如中国*位留学英国的医学博士黄宽、上海*位中国人西医黄春甫,以及一些学徒出身的中国西医的生平行止,讨论他们习医的经过、学成后的生涯,和面临的文化适应等各种难题;同时,留意中国人对西方医学的态度与行为,试图从施与受双方互动的视角,观照西医来华过程中人与事交织而成的各种现象与意涵。
|
關於作者: |
苏精,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系哲学博士,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退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以基督教传教士为主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专著有《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2018)、《林则徐看见的世界:〈澳门新闻纸〉的原文与译文》(2016)、《铸以代刻:传教士与中文印刷变局》(2014)、《基督教与新加坡华人18191846》(2010)、《上帝的人马:十九世纪在华传教士的作为》(2006)、《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2005)、《马礼逊与中文印刷出版》(2000)、《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1985)、《近代藏书三十家》(1983)等。
苏精,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系哲学博士,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退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以基督教传教士为主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专著有《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2018)、《林则徐看见的世界:〈澳门新闻纸〉的原文与译文》(2016)、《铸以代刻:传教士与中文印刷变局》(2014)、《基督教与新加坡华人18191846》(2010)、《上帝的人马:十九世纪在华传教士的作为》(2006)、《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2005)、《马礼逊与中文印刷出版》(2000)、《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1985)、《近代藏书三十家》(1983)等。
|
目錄:
|
自序
1 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西医来华
绪 言
一、 东印度公司来华医生
二、 传入与接种牛痘
三、 筹建船员医院
四、 设立华人眼科医院
结 语
2 医药与传教伯驾与新加坡华人
绪 言
一、 伯驾到新加坡的缘由
二、 伯驾的医药活动
三、 伯驾的传教活动
四、 后续医药活动
结 语
3 仁济医院的创办人雒颉
绪 言
一、 来华背景、原因与经过
二、 战争中的医疗工作
三、 创立与经营仁济医院
四、 回英与再度东来
五、 创立北京施医院
六、 返英后的生活
结 语
4 合信《全体新论》的出版与初期传播
绪 言
一、 合信的生平
二、 编印《全体新论》的背景与构想
三、 《全体新论》的出版
四、 《全体新论》的传播
结 语
5 黄宽的西医生涯与中西文化夹缝
绪 言
一、 爱丁堡的医学生
二、 成为传教医生的波折
三、 香港与广州行医
结 语
6 上海第一位中国人西医黄春甫
绪 言
一、 学习与准备
二、 医院的核心与典型
三、 热心慈善活动
四、 社会地位与影响力
五、 医学教育的局限与梦想
结 语
7 梅威令与台湾最早的西医教育
绪 言
一、 梅威令的生平
二、 开办西医教育的原因
三、 最初三年做法与结果
四、 重新开始与教学情况
五、 香港与上海的初试
六、 上海的复试
七、 寻求李鸿章支持
八、 争议、批评与结束
结 语
8 广州女传教医生赖马西与明心书院
绪 言
一、 来华的背景
二、 博济医院第一位女医生
三、 宁当一般传教士
四、 明心书院的开办与经营
结 语
9 笪达文与仁济医院
绪 言
一、 早年的经历
二、 接掌仁济的原因与经过
三、 性格与作风
四、 任内的重要建设
五、 仁济医院重建的问题
结 语
10 学习西医的中国学徒
绪 言
一、 关韬等人
二、 陈亚宗、陈亚本与何景门等人
三、 白瑜与李绍祖
结 语
图片目录
档案缩写表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近年每有朋友听到我在写一些西医来华历史的文章,几乎都会难以置信地问:你懂医学吗?我承认的确不懂医学,那么又如何写起医学史的杂文呢?原来,二十多年来我关注以基督教传教士为中心的中西文化交流史,尤其是他们在印刷出版、翻译和学校教育方面的各种活动,因此抄录了颇多传教士的相关档案作为基本的史料,也旁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档案。由于医疗工作和印刷出版、学校教育都是传教士辅助传教的重要工具,所以我在抄录的过程中,经常会见到有关他们医学活动的记载,觉得很有意思,尤其遇到以往的论者不知或可以纠正前说错误的史料,实在舍不得弃而不顾,而且传教士档案数量庞大,汗牛充栋都不足以形容,一旦放过这些有意思而珍贵的史料,回头再找极不容易,于是就顺便抄录下来,日积月累的结果是数量不少,只因自己另有更为关注的印刷出版等课题而搁置未用。
到2009年时,我从这些档案中选择一部分内容,撰写《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西医来华》一文发表,成为我关于医学史的第一篇杂记。此后偶尔有机会参加相关的研讨会,我又陆续写成两三篇报名与会。但直到2016年才起心动念,觉得箧存史料还有不少,似乎可以多写几篇。上海的仁济医院预定于2017年举办第一届院史论坛,由于复旦大学历史系高晞教授的推荐而邀我参加,荣幸之余,又因自己并未耕耘医学史,也没有这个领域的作品,徒然滥竽充数而感到汗颜,于是近两年来便投以较多的精力与时间在此,写成了这本《西医来华十记》。
本书十篇文章的内容,都是十九至二十世纪初年西医来华过程中的人与事。由于基督教的传教医生(即医药传教士)是在华传播西医人数最多、作用也最大的群体,同时我抄录的史料本来就以他们的档案为主,所以十记中多是传教医生的活动,但也涉及东印度公司的医生和海关医生。除了这些传教、公司与海关等三种外国医生的活动以外,我深感兴趣的是中国人的反应如何,对此我尝试两种写法:一是记载十九世纪学习西医的中国人,包括到爱丁堡求学的黄宽、在上海担任学徒的黄春甫,以及一些学徒出身的中国西医,希望能了解他们的习医经过、学成后的生涯和面临的各种难题;另一种写法是在记载外国西医的活动中,尽量留意当时的中国人对西医的态度与行为,尽管这些态度与行为大多只能从外国西医的记载中得知,但多少应该还能反映出中国人对西医的观感。只是,虽然我希望能同时从施与受双方的视角,观照西医来华过程中人与事交织而成的各种现象与意涵,但自己是医学史外行,没有能力进行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论述,也没有预先系统性规划各篇的主题,只能就我经眼和抄录的档案中,随机而笼统杂记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人与事,但求这十记近于实记,则于愿已足。
在撰写这些杂记的过程中,高晞教授不以我为医学史门外汉而见弃,经常指点我高见,又邀我到复旦演讲和参加研讨会,盛情高谊着实可感。中原大学皮国立教授两度接受我报名参加他主办的医学史研讨会,广州暨南大学吴青教授也两次邀我演讲相关的题目,上海仁济医院袁蕙芸老师约我在第一、二届院史论坛报告,这些都让我有难得的机会和医学史学界师生和医学界切磋请教。中兴大学游博清教授利用暑假前往伦敦研究期间,拨冗代我搜集当地所藏珍贵医学史料,以及中研院赖芊卉小姐不厌其烦帮忙解决计算机工具的各种问题,都是我能完成本书写作的可贵助力,谨在此敬致谢忱。
从2009年我撰写第一篇医学史杂文,至今已经十年。其间由于自己另有研究面向,又非医学史专业背景,以致所得鲜少,加以各篇并非接连撰成,写法笔调有别,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如今竟敢以本书十记出版,无非敝帚自珍、野人献曝之类,还请专家学者指教为幸。
苏精
2018年12月于台北斯福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