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6.4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101.2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9.4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2.8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12.7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8.8
|
內容簡介: |
《沪上新人的似水流年》分为初入上海和雅舍旧忆两部分,这本书记叙了作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上海新移民,在移居他乡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酸甜苦辣咸。但这种无法阻止的江河奔流入海的力量,可以给年轻人一种启发:前途可能是渺茫的,但是没有什么可惧怕的。这就是上海新移民走过的流年,痛并快乐着的如烟岁月。本书从作者自身经历出发,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沪上新人的似水流年》从作者自身经历出发,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这种无法阻止的江河奔流入海的力量,可以给年轻人一种启发;前途可能是渺茫的,但是没有什么可惧怕的。
这就是上海新移民走过的流年,痛并快乐着的如烟岁月。
|
目錄:
|
上篇:走进上海
一、2001年的上海
追根溯源新上海人
走进上海,从2001年的上海看起
浅议上海人和外地人
小资情调与上海文化传统
上海文化与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背景,多元化生活
二、上海是个海
初来乍到
新移民的文化与上海文化的碰撞
上海这个海
丢包者入海
走进上海的生活
与上海人做邻居
侵吞公共空间的不了情
移民二代,本性难移
参观上海世博会
三、看起来风轻云淡的移民,背后不为人知的崎岖路
移民的精英层,传呼机与他的生活
异样经历的新移民
各有各的故事
速成班新移民
南方人在北方
四、上海城市边缘的种地农民
下篇:沪上新人的雅舍忆旧
一、阿雨的父亲母亲
母亲河潴河
妈妈的身世
倔强和有规划的妈妈
表面要强的妈妈
定亲风波
记忆中的母亲
和父亲赶集
童年的尴尬
母亲在世时的最后一次山东之旅
母亲节感怀
东北之旅别人眼中的母亲
父亲的光荣
父亲与上海
二、童年的记忆
童年的年味
关于脚指头的记忆
善良厚道,一生的准绳
渴望做老师
打腰鼓
石磨
第一次吃香蕉
第一次吃橘子
三、特殊岁月中的阿雨
时代气息
小学故事三则
学习生活点滴
刻骨铭心的几件事
关于特殊岁月的片段
生产队
和共和国一起成长
四、联中生活
两个小插曲
难忘记忆
五、高中生活
30年前的那点事
是喜是祸
六、方言、游戏、环境和风景
儿时童谣和方言、游戏
正在消失的少儿游戏
童年风景随时间风化
七、不同寻常的文化变迁(一)
说不出的感觉
少年的情怀
特殊岁月的酸苦
农家娃的新时代
八、不同寻常的文化变迁(二)
九、时代的变迁
困顿的20世纪80年代
感同身受
1993年高考日感悟
十、与沪有关的工作变动,感受异样的文化差异
十一、来沪后第一次感受到的文化差异
十二、走过的路、猫咪与阿雨
猫咪与阿雨
十三、南京西路的咖啡和公园里的静夜思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那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了,听老师说,美国人是最爱搬家的。皮卡车在美国卖得好,也是因为适应美国人搬家的需要。一家人把生活必需品装上后车厢,人坐在前面两排,一加油就走了。那个时候的中国,受户籍制度的限制,人员流动很少,大多数人一辈子就生活在一个地方。以前城市有统计流动人口的要求,流动人员主要是出差、公务、商务活动的人员,少量的劳务人员。这些流动的人员大多还要回到自己的户籍地生活。除了国家的大型水利工程移民,很少有大规模的移民情况发生。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城市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每年,大学生毕业分配、自主择业,因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带来了大量的物流、人流。很多人在新的地方长期生活下来,城市也按常住人口统计,不再单纯地按户籍人口统计城市人口了。中国人也有了搬家的现象,多数移民搬家,因不满足原来的生活状况,追求新的生活,在国内不同的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移民,跨出国门到别的国家的移民也越来越多。从一个已经熟悉、习惯的地方(地域)移至一个新的地方,适应一个新的环境,融入新的居住地风俗、习惯、文化,是一个适应不同、面临冲突的过程。
本书作者以迁入上海近20年的工作、生活中的人和事入手,刻画了移民从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风俗,到在此环境工作、生活的心路历程,也描绘了从不同地域移民上海的人的各种境遇。作为身边最熟悉她的人,我和作者是同一年、同一日来到上海的,共同目睹了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和她一起走过这些岁月的人,在细读全书的内容后,感到书中谈到的一切都历历在目。第一个收获是,她能够把往事真实而脉络清晰地再现书中,令人赞叹不己。渗透到骨子里的文化会使人对经历的世事带有个人的文化影响所产生的偏见,但她查证了很多当时的历史资料,所以多了份客观和可靠。深为吕老师超人的记忆力而折服。
读完本书的第二个收获是,题目看似简单,但让人回味无穷。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以移民城市而闻名,移民城市需要移民来建设。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由低到高,拔地而起的是城市的高度,实际上也是实现移民人生价值的深度。在这个过程中,各路移民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五方杂错地。各地的文化要融入当地文化,多少会遇到一些原乡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冲撞。这个文化冲撞的过程是残酷的,要么消除原有不适应国际大都市的部分,外圆内方;要么保留自己的棱角,外方内圆,自己舒坦一些。那么后者的结果是什么?回到原有的熟悉的城市,过原来的日子。可以说这也不是不可以。近几年京沪深广四个一线城市的房价等多种原因确实让很多准备移民或者已经移民过来的人不得不回到原地。吕老师书中写到的许多新移民很有代表性,他们一定要做一个合格的移民,一定要留在这个一线城市,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力量,这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较量。不一定学历越高,越有生存能力,书中谈到的速成班新移民就是一个例子。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挑战自己,适应环境是硬道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移民到沪,如何克服原乡文化与新文化环境的冲突?唯有一路含着眼泪前行。如何在饱蘸酸甜苦辣的微笑中接受自己不能接受的甚至令自己难过的事情?如何扩大自己的格局,放眼未来?如何在职场上最大限度地适应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这些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你来到这个城市多年以后,当你适应了这里的文化,在你走遍五湖四海之后,依然很爱这个城市,依然感觉上海的家很有归属感后,会发现原来使自己痛苦的或者不能释怀的东西,恰恰是你自己与这个城市的差距,是需要改变的地方。
北上广深不相信眼泪,无论哪里都不相信眼泪。在人生的旅途上,你是唯一的司机,不能够让别人来驾驭你。你必须做到独立、坚强、正直、善良。原乡文化与原有的文化背景下的温情是温暖舒适和可爱的。但是在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市场经济规则是完善和无情的,是理性的和不可爱的。为了适应国际大都市,为了生存下去,适应市场经济规则是第一的,但是对于温情的保留和迷恋,有时会使人陷于两难。人格的完善与失范,小气内敛、谨慎为人处世与对大气、潇洒的向往出现了矛盾。但最终还是小心内敛战胜了有些时刻无意义的大气。
看完全书,深深体会到女性在文化差异大的新环境、职场上会经历一些风霜雨雪,对女性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另一方面,女性敏感、细腻,在适应新环境、融入新文化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对于有依赖倾向的女性来说,要想在新文化环境中生存或者想生存得更好,需要一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般的过程。由脆弱到独立、坚强、正直善良、责任担当,是一个文化冲突过程中脱胎换骨的过程。
在写作过程中,吕老师既尊重事实,又尽力避免让身边的人有误解,曾数易其稿,反复推敲,力求反映移民的真实路径,又不伤害每一个从身边擦肩而过又有缘相识的人,最终从文化的深层剖析问题。
本书的后半部分,从原乡生活经历出发,反映原有文化的形成过程,更反映出当时城市和乡村文化的巨大差距。城市和乡村人的习惯、环境的不同,会对人的文化和思想产生巨大影响。这也是新移民感到在适应上海新环境方面需做出改变的原因。
世事有更替,往来成古今。吕老师叙述了移民上海遇到的文化冲撞,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人和事,让读者对当时的历史有了真切立体的了解,感谢她给我们留下的历史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