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移动应用黏性研究关注用户选择移动应用后的继续行为即用户的持续使用,这就要求产品不仅要吸引用户,而且要保留用户,与用户建立长期的关系。因此,移动应用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才能吸引用户并使之成为该应用的长期用户就成了理论与实践探讨的焦点问题,这也是本书要解决的焦点问题。
|
內容簡介: |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大众逐渐接受了通过移动应用完成衣食住行等生活中的各种任务,移动应用现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与传统的桌面端应用相比,移动应用具有获取价格低廉、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可随时随地使用等特点,它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变得适用范围更为广阔。
我国移动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是免费模式,作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移动应用,其盈利方式一般为软件产品免费提供给用户,开发者通过移动应用内部的付费服务或植入广告收取费用。有别于传统应用程序的直接销售授权模式,移动应用的免费模式除了需要用户下载、获得软件外,还要需要用户长时间、持续的使用目标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或个人开发者才能通过移动应用实现盈利。
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是用户选择移动应用后的继续行为即用户的持续使用,这就要求产品不仅要吸引用户,而且要保留用户,与用户建立长期的关系。因此移动应用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才能吸引用户并使之成为该应用的长期用户就成为了理论与实践探讨的焦点为题,这也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的文献研究主要对移动应用粘性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而提出研究关注的问题;规范研究主要是分析移动应用粘性影响因素以构建模型框架;实证研究是采用实证的方法验证模型;评估研究是要评估理论模型中因素的实践应用价值。
|
關於作者: |
付久强,现为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讲师。
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获学士学位。
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获硕士学位。
2017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学科工学博士学位。
2008年曾调任北京奥组委,负责射击馆形象景观设计。
|
目錄:
|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黏性理论与用户体验
第三章 用户黏性模型设计
第四章 理论模型的设计实证
第五章 基于黏性影响因素的用户体验设计模式
第六章 用户体验模式的分析与评估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后记
附录1
附录2
|
內容試閱:
|
序
本书是付久强老师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从用户体验设计模式视角对移动应用黏性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移动应用黏性研究关注用户选择移动应用后的继续行为即用户的持续使用,这就要求产品不仅要吸引用户,而且要保留用户,与用户建立长期的关系。因此,移动应用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才能吸引用户并使之成为该应用的长期用户就成了理论与实践探讨的焦点问题,这也是本书要解决的焦点问题。
本书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分析移动应用黏性的内涵与分类。通过文献回顾,对移动应用黏性的概念进行梳理,将黏性分为用户黏性与应用黏性。用户黏性是从用户的心理与行为角度分析用户对移动应用的长期依赖;应用黏性是从移动应用产品所具有的质量特征角度探讨黏附性。二是解析移动应用用户体验模式的构成。通过对我国移动应用用户的人口统计特征与行为的研究,总结移动用户使用应用过程的一般行为,为建立用户体验模式打下基础。三是从用户的角度分析移动应用黏性的形成机理,发现关于黏性的影响因素。通过回顾现有的用户行为理论、网站黏性理论、顾客价值理论,结合移动应用自身的产品特点,构建移动应用用户黏性模型,该模型的研究结论并不针对应用黏性,而是直接指向用户黏性。四是解析黏性的影响因素,进而总结促进移动应用黏性的用户体验模式。
鉴于用户黏性模型中总结的影响因素对设计学而言较为宏观,开发者不能直接将该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针对这些黏性概念从设计实践的角度进一步展开剖析,最终的目的是作用于用户体验,产生现实的应用价值,这部分研究主要面向应用黏性。
本书一方面补充完善了现有移动应用黏性研究的不足,有助于深入了解移动用户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挖掘黏性的影响因素来探讨移动应用用户体验模式,明确了构成促进黏性形成的用户体验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发具有黏性特征的移动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保证。应用开发者可以根据结论中的指标体系合理地分配相应的资源、制定不同的设计策略,以实现移动应用的盈利目标。
当然,由于本课题涉及的领域广泛,其中不少问题还处于讨论与研究之中,因此付久强老师仅仅从一个方面进行探索,其中肯定存在不足之处。例如课题对于移动应用黏性的研究只是从黏性的形成机制与促进黏性形成的手段角度进行分析与挖掘,对于黏性形成后所造成的社会伦理问题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因此,关于黏性还有很多影响因素与关系需要揭示。希望付久强老师以此作为起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祝愿付久强老师在其他研究领域取得进步,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