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
內容簡介: |
抗日战争的烽烟血泪,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创伤和变化。抗日战争史研究向前推进的方向之一,是在中国的各个区域将研究真正落地。华东地区,在近代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核心统治区域,抗战全面爆发后大部分地区较早被日军占领。本书以华东的苏南、苏北、浙西、浙东、皖西等地方为场域,利用大量一手资料,力图从军事史、政治史和社会经济史各个层面,阐述多方力量在这一区域的博弈和演进,以此呈现华东地方社会在抗战时期经历的关键性变动和诸多日常性面貌,以丰满抗日战争历史的脉络与内涵。本书于今年策划推出,契合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的主题。
|
關於作者: |
吴敏超,女,1979年生,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抗日战争史,著有《国难中的学术与政治:中国经济学界的争鸣(1932-1937)》、《当代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合著),在《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
目錄:
|
绪论/001
上篇 新四军的战略展开
第一章挺进苏北:新四军的战略与实践/023
一从发展江北到锁定苏北/024
二皖东交锋与应对南调/031
三苏北冲突与北撤谈判/039
四黄桥决战与北撤之争/049
第二章苏南反清乡:中共干部汪大铭的作战与生活/065
一黑云压城:1943年的根据地形势/066
二深水之鱼:行军与作战/073
三玉汝于成:生活与疾病/079
第三章纵横四明: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对顽斗争/088
一多交朋友,少树敌人/089
二从争取合作到兵戎相见/097
三分而化之:消灭田部,争取张部/105
下篇 华东的前线与日常
第四章浦东悲歌:抗战变局中的侨商黄氏家族/119
一商业浮沉与滞留上海/120
二君子之诺:漫漫请勋路/131
三抗战虽胜斯人飘逝/137
第五章从兴起到沉寂:全面抗战前期的浙西游击战/146
一日军对浙西的占领与治理困境/147
二敌后游击战的悄然兴起/155
三游击队?游劫队?/165
四浙西行署:远水能否解近渴?/172
第六章绍兴沦陷:战时的前线与日常/182
一绍兴城静谧如常/182
二混乱中的被杀与逃离/187
三高层的彻查与严惩/192
四检讨:第三战区军风纪与前线走私/200
第七章战时军粮谁承担:安徽叶集军粮案的考察/209
一叶集镇:军粮案发生的地方社会/210
二控诉书:军粮征购之经纬/215
三抽丝剥茧:谁来承担?公与不公?/220
结语/237
附录 马寅初被捕前后:一位经济学家的政治选择/244
参考文献/279
后记/289
|
內容試閱:
|
序言
中国的抗日战争史研究需要通贯性著作(往往是大部头和多卷本),这些著作以全和大为基本取向,即在空间和时间这两个基本维度上全面铺陈,力求涵盖各主要领域的重大叙事。尤其在军事领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区、重大会战、重大战役,占有相当的篇幅。对于展示中国抗日战争的全民族性、全面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抗战史著作的全和大取向,完全是必要的。但是,全民族的、长期而艰巨的全面抗战历史的研究,还需要具有其他视域,就空间而言,需要有区域或地区研究。吴敏超博士撰写的《抗战变局中的华东》就是一本颇具特色的区域抗战史研究专著。
正如作者所指出的,该书的立意,是要把抗日战争史研究在区域的范围落地,即深入考察抗战时期每一个区域发生的显著与潜在的变化、地方内部各种力量的博弈与消长,探讨地方社会在战争中经历了怎样的秩序破坏与重建。书中的华东,既与全国抗战大变局密不可分,又带有突出的区域特点。以江南为中心的华东地区水陆交通运输网繁密,经济文化发达,战前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核心统治区域;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正面战场战线大跨度西撤,华东大部分地区被日军占领。该书没有简单地将华东地区作为一般沦陷区对待,而是着眼国共和日伪各方力量之间犬牙交错、此消彼长的变局,同时兼具地理环境、政治、经济与社会等视角,展现华东一个个地方在抗战期间经历的独特而又蕴含普遍性的故事,以丰满华东抗战史的既有论述。
近代中国各区域的划分有着多方面的意涵,但空间地理方面的不同特征乃是不言而喻的。该书七章标题中均含有明确的地名,已然可见作者要对抗战史研究落地于华东的主旨;而行文中在涉及苏北、苏南、浙东、浙西、宁绍以及安徽叶集等不同地区时,都会对山川平原等地理环境有所说明。在作者看来,山川地理为人类的活动提供了一个个利用和腾挪的空间,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局限与挑战;一旦与华东各地的抗战变局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