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作者用博大的胸襟拥抱时代,用深邃的目光观察生活,自觉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使得这些作品在藏族文学的整体格局中,熠熠生辉,共同承担着引领风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
|
內容簡介: |
作品内容广泛,意境丰沛,语言精粹,皆选自作者潜心思考、精心创作、探求艺术价值的作品,既有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宏大场景的历史叙事反映藏族社会方方面面随着国家日新月异发展变化而体现出的具体可视的一派纷呈景象,承载了民族图强和振兴的命运,又有通过一个个鲜活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体现个体对生命、生存状态的细微探幽、思考感悟,展示了作家自觉走进人民群众,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再经过对生活的提炼、对生活的生动表达,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万玛仁增,男,藏族,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四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文学硕士,现任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兴海文学》主编。有作品在《章恰尔》《阅读与写作》《西藏文艺》《刚坚梅朵》《民族文学》等报刊发表。散文《瑞灯九泉合流》荣获2014年《民族文学》原创作品年度奖。散文集《父辈的故土》由青海民族出版社于2018年11月出版。参与撰写的电视专题《藏族唱经调》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译者简介:
切蒋,笔名阿吾,男,藏族,青海循化道帷加仓人。中国作协会员。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在青海民族出版社《章恰尔》任职。专著《仁卓研究论端智嘉的文学人生及其创新精神》于2006年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获得首届青海省文艺评论一等奖;评论《回归评小说 古村 》获得首届章恰尔文学评论奖;小说《歌棒》(藏译)获得《民族文学》年度翻译奖。专著《新世纪藏族文学刍论以章恰尔为例》于2018年10月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简介:
万玛仁增,男,藏族,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四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文学硕士,现任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兴海文学》主编。有作品在《章恰尔》《阅读与写作》《西藏文艺》《刚坚梅朵》《民族文学》等报刊发表。散文《瑞灯九泉合流》荣获2014年《民族文学》原创作品年度奖。散文集《父辈的故土》由青海民族出版社于2018年11月出版。参与撰写的电视专题《藏族唱经调》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译者简介:
切蒋,笔名阿吾,男,藏族,青海循化道帷加仓人。中国作协会员。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在青海民族出版社《章恰尔》任职。专著《仁卓研究论端智嘉的文学人生及其创新精神》于2006年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获得首届青海省文艺评论一等奖;评论《回归评小说》获得首届章恰尔文学评论奖;小说《歌棒》(藏译)获得《民族文学》年度翻译奖。专著《新世纪藏族文学刍论以章恰尔为例》于2018年10月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
目錄:
|
第一辑 瑞灯九泉合流
瑞灯九泉合流 3
朵木萨 12
生命垂危 20
有关藏羚羊之一二 24
酒 29
第二辑 悦耳的歌声
悦耳的歌声 37
达瓦洛智其文其人 47
一位文友的缩影 53
问候礼物 58
细雨中的哀思 63
第三辑 神域赛宗
神域赛宗 71
诞生于祖先的德滩 76
织不完的花环 89
无怨无悔的冬景(外一则) 93
玉树不倒 99
译跋 102
|
內容試閱:
|
这是我的第二部译作。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之翻译出版扶持项目,之前,我有幸翻译了藏族青年诗人那若的《残垣》并顺利得以付梓。与第一次相比,有很多共同或不共同的感受在我心底交替上升、沉底。那若和帕旺(万玛仁增之笔名,意为石头),是我共同的朋友,交际之深,友情之浓,唯有时间可为佐证。《残垣》和《父辈的故土》,一个是诗歌集,而另一个则是散文集。因体裁之不同,决定了翻译的过程和感受之区别。翻译帕旺的散文,没有那若的躁动与不安,它是自然之流露、真情之表白,与时下卖弄技艺、矫揉造作的文章相去甚远,让我有了一次彻头彻尾、酣畅淋漓的文字旅行。正因为如此,我很难下笔写一篇简短的译跋。也或许是因为我跟帕旺离得太近,以至于无法看清这块石头的全貌。所以,我不想做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式的评头论足,妄作结论。
在翻译万玛仁增的《父辈的故土》的过程中,再次读到其附录部分有他写的一篇散文评论,我突发奇想,就是把他的这篇散文评论摘译出来,取译跋而代之。这样,读者通过他对他的解读,可以窥见他的散文创作和审美情趣。再说,其中某些体会和看法,也与我对帕旺的体会和看法有异曲同工之处。那么,这又何尝不是一件一举两得之事呢。全文摘译如下:
2011年度藏族散文创作之我见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件大事。为中国作家们继续耕耘、创作更好的作品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藏族文坛,藏族作家们同样深受鼓舞,呈现出为文学创作空前尽力尽责的一派景象。2012年,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度文学》(共5卷)就是很好的例证。在此,我对其中《散文卷》作一简单的梳理和评述。全文摘译如下:
游记散文的春天
一直以来,游记散文在藏族散文创作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其主题一般可以概括为山川、名寺古刹、石碑碑文等。但是,格勒达瓦的《藏史宝库之珍珠项链》一文,以藏族吐蕃墓群为对象,突破了以往三不出的主题。作者对山南琼结县境内的十六处吐蕃墓群做了为期数天的田野调查后,根据历史文献、口头传说以及现状,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详细描写了一千多年前吐蕃王朝的辉煌历史。虽然为带有议论性质的一篇游记散文,被赋予了很多历史与人文内涵,但也不乏作者直抒胸臆、触景生情的优美语句穿插始终。与当下游记散文基本都写成旅游指南和行程表相较而言,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艺术性。尤其是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把在吐蕃古墓群的所见所闻所思等真实地记叙下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除此之外,万玛项千的《纳塘寺见闻》、嘎玛贡加的《牧场速记》、闷伯的《故地重游》、夏雄央巴的《游五台山》等,从主题挖掘到表现手法,都无不代表着近年来藏族游记散文的最高水平。其中,意识流、场景转移等现代主义小说技巧在散文创作中嫁接应用和尝试,打破了以往藏族散文创作手法比较单一的局面,值得肯定。
父母恩重如山
如今,父子为钱财反目成仇的、孩子成家后把老人赶出家门的、生女不生男就把孩子偷偷卖给他人的,等等,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在如此道德败坏、无良心可言的社会风气面前,身为社会良知的社会群体之一,作家朋友们应该拿起他们手中最锋利的笔予以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这怎又不是藏族作家良知的坚守与发现呢。德吉卓玛把自己再熟悉不过的母亲的双手作为聚焦点,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以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逻辑为出发点,描写了母亲不为人知的种种功德与恩情。母亲说,我刚出生时才有她手掌大小。作者一落笔就以手作为引子,始终紧紧围绕手而谋篇布局,层层递进。文章构思巧妙,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感向自己的生母或天下所有母亲致以崇高的敬意。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作者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将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为可贵的是,我惊叹于作者词汇之如此丰富与表达之如此准确,这在藏族青年男女作家群中少有出其右者。
另外,普布次仁的《天下父母心》、贡保吉的《月亮梦》、尼玛顿珠的《父亲缝制的藏靴》、次仁央吉的《童年谣》等,不失为年度散文佳作,都以诗一样的节奏和声韵,表现出浓浓感恩之情。
正在失去的记忆
作者奥拉近一万字的散文《藏酒感想》,是2011年度最为值得关注的一篇,它的主题涉及之广远远超出其他同类作品。作者从藏族各地民歌到作家散文《茶酒仙女经》,罗列了有关酒的种种描述。笔锋一转,作者说明了日喀则地区民众对青稞酒的深厚感情;卫、藏两地与其他藏区异样,酒与青稞酒之间概念之不同;青稞酒,又分喜酒、愁酒、供酒等情况。接着,以诙谐的语气讲述了酒的罪过,现实中因酒发生的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醉酒故事。除此之外,着重描写了酿酒的条件与工序,酿酒时家庭主妇的行为忌讳,饮酒场合的礼仪和风俗,不同地方对唱酒歌的讲究、对酒的称谓的多样性等。《藏酒感想》集知识与艺术、诙谐与严谨于一体,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藏族酒文化的同时,展示了卫、藏地区淳朴的民风、优良的传统,具有学者散文的典范。
还有,他的《记忆中的油灯》、加华嘉的《牦牛》、果美多杰仁青的《三因具善的人生格言》、阿多的《散文三则》之《宴席及其相关知识》《酒与女人》等,这些比较相似的散文,引人注意的首先并不是叙述形式,而是所谈论的内容,显示了知识分子对正在失去的传统技艺、集体记忆等全球性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和人文关怀的态度。因此,也使其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更为藏族散文创作融进了很多新的积极的因素。
以上为《2011年度藏族散文创作之我见》摘译部分。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父辈的故土》入圣洁海南丛书(4卷)第二辑,于2017年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是万玛仁增的第一部散文集。《父辈的故土》收录了作者自2008年以后创作的包括附录在内的57篇作品。在翻译过程中,除了13篇加之最近发表的2篇外,其余带有实验性质的长句散文(从头到尾没有标点)和明显具有论文特点的文章,出于读者对象之不同和语言转换之不便,均未列入此次翻译范围之内。因此,《父辈的故土》汉译本突然瘦去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读者对万玛仁增散文的大体了解与欣赏。在体例编排方面,主要以叙事类、人物类、抒情类归为三辑,其中每辑均安排了五篇长短不一的作品,最终形成了共三五十五这样一个篇幅,寓意圆满、美好。至于译文水平,我在《残垣》后记交代过新手上路,不免踉跄,请前辈斧正。
最后,感谢中国作家协会、青海省作家协会,是他们一如既往地予以肯定和支持,使《父辈的故土》汉译版得以顺利付梓。感谢作家出版社编辑史佳丽、李亚梓女士,是她们的耐心和善良,在部分文稿因不慎丢失的情况下,给予我充足的补译时间。再次,感谢包括责编在内的为拙译斧削、润色付出心血的朋友们。愿一切吉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