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4.9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7.3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7.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內容簡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文明理念下进行产城融合与土地利用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严金明教授领衔撰写的《生态文明、产城融合与土地利用战略:以广西柳州市为例》一书,在生态文明战略和产城融合理念的指导下,对区域土地利用战略的诸多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全书基于生态文明、产城融合与土地利用战略的渊源与关系,首先系统阐述了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战略的背景、定位、目标、任务及保障,进而在分析柳州市基础情况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从开发与保护、地上和地下、市域和特殊等多个维度,探讨了生态用地和耕地保护战略以及产业用地统筹发展战略,并论述了配套实施的保障措施,而后分析了城镇土地立体空间开发战略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土地综合利用战略,*后探索了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改革。本书不仅对于解决柳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有所裨益,而且对于国内其他同类城市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關於作者:
严金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行政与土地法学、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及各级地方政府等部门的课题30多项。著有《土地法学》《土地整理》《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研究》等教材和专著多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等奖项和荣誉称号,并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2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
夏方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土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在《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土地科学》《经济地理》《改革》以及Habitat 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奖项。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生态文明
第二节 产城融合
第三节 土地利用战略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二章 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战略设计
第一节 战略背景
第二节 战略定位
第三节 战略目标
第四节 战略任务
第五节 战略保障
第三章 基础情况与形势分析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分析
第二节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价
第四章 生态用地和耕地保护战略设计
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第二节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第三节 生态用地保护战略设计
第四节 耕地保护与占补平衡机制研究
第五章 产业用地统筹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 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 产业用地供需平衡分析
第三节 产业用地空间拓展方向
第四节 产业用地整合利用研究
第五节 产业转型与土地差别化调控研究
第六节 产业用地统筹发展战略研究
第六章 城镇土地立体空间开发战略研究
第一节 城镇土地立体空间现状分析
第二节 国内外城镇土地立体空间开发现状研究
第三节 城镇土地立体空间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第四节 土地立体空间开发潜力实现路径探索
第五节 城镇土地立体空间开发战略
第七章 少数民族聚居区土地综合利用战略研究
第一节 少数民族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 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对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第三节 少数民族土地利用模式变化影响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土地利用模式变化的互适性分析
第五节 少数民族区域土地综合利用战略设计
第八章 土地利用开发管理机制改革
第一节 统筹农村三块地改革
第二节 征地制度改革创新探索
第三节 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制度改革创新探索
第四节 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探索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
一、生态文明战略
生态文明战略产生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的背景之下,是我国领导人在继承马克思
主义
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上,借鉴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与
西方生态理论
形成的友好发展理念和战略,反映了对传统发展观念的反思、对人类社会与资源环境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对自然态度的友好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D?D生态文明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战略性和指导性的核心战略。
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要求:(1)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3)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4)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二、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
朴素的生态理念始终存在于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
人们通过把握自然规律,不断调整着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就已经提出了“天人合一”“斧斤以时入山林”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充分尊重自然,不应该过度开发资源。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生态文明的思想脉络不断发展,经历了历代哲学家的完善和丰富,孕育了我国生态文明战略的基本雏形,并不断发展成熟,形成内涵丰富的生态文明战略。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文明理念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成型和深化发展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传统生态理念的指导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纠正对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尽管这些措施缺乏统一的战略和思想指导,对自然环境保护的紧迫感不强,基于初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开展了不够全面、不够规则、不够系统的探索,但这一时期我国的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开始萌芽。提出植树造林、治理灾害、兴修水利和整治卫生等要求,这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决策层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和认可。20世纪50年代,《保护森林暂行条例(草案)》、《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和《矿产资源保护试行条例》等一系列条例、标准的颁布开始了我国早期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实践,确定的“综合利用工业废物”的方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初步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营养源于实践经验和国际思潮的引入。一方面,对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粗放式利用、环境掠夺式开发方式的反思形成于对粗放式开发后果的切身体验中,治理环境开始成为一件紧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