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
真需求
》
售價:HK$
110.9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0.4
《
如见你
》
售價:HK$
51.3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7.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7.1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HK$
62.7
|
編輯推薦: |
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转向的贡献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
|
內容簡介: |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转向》首先介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潮的总体概况,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理论根源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和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其次,探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转向的界定、背景和缘起,析清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成员范围、他们在转向前的研究领域以及转向的具体发生,考察了这一转向的时代背景和理论缘起,勾勒出其总体轮廓。再次,考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转向政治哲学研究的序曲,即发生于英美地区的一场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宏大论争,并以四个子问题为轴对这场争论进行全景式的描绘,揭示这场大论争中所涉及的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以及它如何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转向政治哲学研究准备了条件。再次,考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转向政治哲学的*个具体表现,即对资本主义剥削的道德批判,阐明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缺乏道德维度的判定,并厘清了他们重构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规范原则的诸种思路。*后,考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转向政治哲学的第二个具体表现,即对当代自由主义正义观进行的批判和反驳,阐明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者罗尔斯的批判,对自由至上主义者诺齐克的批判,以及所提出的与当代自由主义的正义观相抗衡的社会主义正义观。
|
目錄:
|
总 序1
导 论1
第一章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概况7
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7
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18
第二章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何以转向政治哲学30
一、转向的界定30
二、转向的背景39
三、转向的缘起47
第三章 转向的序曲:一场围绕马克思与正义的争论67
一、论题一:马克思是否诉诸正义进行社会批判69
二、论题二:马克思是否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76
三、论题三:马克思是否认为关注正义是改良主义的表现79
四、论题四:马克思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否是正义社会82
第四章 转向路径之一:建构剥削不正义的规范依据87
一、探寻剥削不正义的规范依据87
二、批判剥削对自由的侵蚀104
三、批判剥削对平等的损害119
第五章 转向路径之二:批判自由主义正义理论137
一、批判罗尔斯的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138
二、批判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159
三、阐明与自由主义正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正义178
余论:启示与反思195
附 录203
参考文献218
后 记234
|
內容試閱:
|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伦理学研究的结合。对当代中国伦理学而言,这种结合既需要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世界性问题,更需要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新时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进程中的一个世界性问题,是因为伦理问题往往出现在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这些时刻不仅包括重大的理论争辩,而且包括重大的实践境况。如果说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程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和各种思潮相结合的历史,那么,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则从马克思主义与伦理思想相结合的层面,为这部历史增添了不可或缺的内容。无论是现实素材引发的实际问题,还是理论思考得出的智识成果,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历史,总在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添加新的东西新的问题、新的方法、新的观点和新的挑战。由此,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始终处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地带,马克思主义内在地蕴含着对于伦理问题的思考与对于伦理生活的批判。相应地,一个失却了伦理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在理论上是不完整的,而且无法实现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全部实践筹划。因此,把严肃的伦理学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的体系中加以祛除的做法,实际上是在瓦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完整意义与实践诉求。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是也无须是一门抽象的学问。它是一种把现实与基于这种现实而生长出来的规范性联系起来的实践筹划,是一种通过实践精神而把握世界的实践理论。因此,在马克思主义这里,伦理学的本质不在于它的知识处境,而在于它的社会功能;关键的伦理学问题不再是伦理规范可以是什么,而是伦理规范能够做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经转化就直接用认识论意义上的伦理学来替代实践论意义上的伦理学,这是一种在伦理学领域尚未完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革命的不成熟表现,也是一种对伦理学的现实本质缺乏理解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一个新时代问题,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基本方向。无论如何阐释中国特色,它在思想文化领域都不可能脱离如下背景:其一,当代中国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构成当前中国社会的思想框架。这种框架为我们带来一种不同于西方的现代性方案;在这种现代性中,启蒙以降的西方文化传统经由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批判而进入中国。其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伦理文化,中国文化的精神要义就在于其伦理性。对中国学人而言,伦理学不仅关乎做人的道理,也在提供治理国家的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扎根,就在于它与中国文化传统的伦理性质有契合之处。
如果结合上述两个背景便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意义已然不限于两种知识门类的结合,更是两种文化传统的联结。经历百年的吸纳、转化和变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型,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又面临许多新的困惑和新的机遇,需要为这个时代的中国伦理思想与道德建设提供新的思考和新的解答。唯有如此,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才能构成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成为21世纪中国道德话语和道德实践的航标指南。
为此,我们编撰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丛书》,旨在通过世界性和新时代两大主题框架,聚焦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搭建开放的平台,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中建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在一个更加深入的维度上探讨当代中国的伦理思想与道德建设。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的指导与支持,感谢重庆出版社的协助与付出。这是一项前途光明的事业,我们真诚地期待能有更多朋友加入,使之枝繁叶茂、硕果满仓。
是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