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梳理现有研究文献和成果的基础上,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结合循环经济本身的区域性特点,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分析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探索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以期为企业和政府建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利润分配方面提供参考。
|
關於作者: |
庞建刚:博士、西安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决策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双法会会员,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曾出版《管理学原理》。
|
目錄:
|
第一章绪论1
一、循环经济的起源与发展1
二、我国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必要性3
三、本书研究内容5
第二章理论基础及研究述评7
第一节产业链的相关理论7
一、产业链的理论渊源7
二、产业链的内涵8
三、产业链的分类10
四、产业链的整合研究14
五、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产业链16
六、小结18
第二节区域循环经济相关理论19
一、区域循环经济理论基础20
二、区域循环经济研究述评34
第三节循环经济产业链35
一、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相关概念35
二、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必要性39
三、我国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措施42
第三章区域循环经济的模式49
第一节生态工业园区49
一、生态工业园区概述50
二、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53
三、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基本原则55
四、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步骤56
五、国内外典型生态工业园区实践案例57
第二节生态城市64
一、生态城市思想的产生64
二、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内涵65
三、生态城市系统68
四、生态城市建设71
五、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实践案例74
第三节农村循环经济模式78
一、循环型农业79
二、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80
三、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81
四、不同农村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实践88
第四章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研究91
第一节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的分类91
一、社会层面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分析92
二、产业链层面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96
第二节区域循环经济建设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100
一、社会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100
二、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103
第五章政府参与循环经济分析105
第一节政府行为与作用105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106
二、中国循环经济的政府引导及激励政策107
三、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111
第二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14
一、中央参与循环经济行为对策分析114
二、地方参与循环经济行为对策分析120
三、循环经济发展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124
第六章企业参与循环经济分析126
第一节清洁生产127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127
二、清洁生产的内容128
三、清洁生产的意义129
第二节清洁生产与区域循环经济131
一、清洁生产与区域循环经济的关系131
二、清洁生产与区域循环经济的区别133
三、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在区域循环经济中的作用134
第三节产业链视角下构建企业循环经济135
一、构建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理论思考135
二、构建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方式探析137
三、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几点建议138
第四节产业链视角下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139
一、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140
二、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实践路径选择142
三、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推进机制探究145
第七章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分析149
第一节绿色消费149
一、绿色消费的定义150
二、绿色消费的内涵151
三、绿色消费的实质152
四、绿色消费模式152
第二节绿色消费与区域循环经济155
一、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156
二、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必须倡导绿色消费158
第三节公众消费模式的进化分析160
一、传统模式下公众消费意识形态161
二、绿色消费模式下公众意识形态162
三、我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164
四、加强公众绿色消费的相关建议167
第八章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利益博弈分析169
第一节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分析169
一、模型的建立170
二、均衡分析173
第二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176
一、模型假设与参数定义176
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179
三、模型结果分析181
四、结论184
第三节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分析184
一、模型构建与分析184
二、结论及政策建议188
第九章基于激励机制的利益共享190
第一节基本分析框架191
第二节对称条件下的最优激励合同192
一、最优风险分担合同193
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优努力水平195
第三节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激励合同197
第四节政府制定激励合同的一个例子201
第十章基于利益共享的制度设计207
第一节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208
第二节加强政府管理体制211
一、界定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管理机制211
二、增强政府威信,完善政府监管制度212
第三节优化政府财政政策213
一、税收政策213
二、财政补贴政策215
第四节健全信息政策217
一、政府引导,建立信息交流促进机制218
二、强化企业声誉,建立信息公开披露机制219
三、培养公众主体意识,完善信息反馈机制219
参考文献2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