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观课程设计与学科课程发展(学校课程发展精品丛书)

書城自編碼: 361986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杨舸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006247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情感的转化力量:AEDP的疗愈之路
《 情感的转化力量:AEDP的疗愈之路 》

售價:HK$ 143.8
美国产业关系领域的起源与演变
《 美国产业关系领域的起源与演变 》

售價:HK$ 81.6
拐点: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
《 拐点: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 》

售價:HK$ 82.8
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珍藏版) 6[美]布鲁斯·格林沃尔德
《 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珍藏版) 6[美]布鲁斯·格林沃尔德 》

售價:HK$ 118.8
日本通史(修订本)上下
《 日本通史(修订本)上下 》

售價:HK$ 309.6
好的爱,有边界
《 好的爱,有边界 》

售價:HK$ 70.8
心悦读丛书·倍速社会: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
《 心悦读丛书·倍速社会: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 》

售價:HK$ 69.6
马王堆考古手记
《 马王堆考古手记 》

售價:HK$ 118.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0.0
《 学科课程群与全经验学习(学校课程发展精品丛书) 》
+

HK$ 81.3
《 项目学习的实践智慧(学校课程发展精品丛书) 》
+

HK$ 57.5
《 大教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模式(学校课程发展精品丛书) 》
+

HK$ 60.0
《 学科课程与育人质量(学校课程发展精品丛书) 》
+

HK$ 55.0
《 语文天生重要:语文学科课程群设计(学校课程发展精品丛书) 》
+

HK$ 53.7
《 “五向”课程:迈向3.0课程的实践样本(特色课程建设丛书) 》
編輯推薦:
《学校课程发展精品丛书》以项目任务展开的区域性学校协同共进的课程改革范例,携手共进,推动教育公平,让基础教育蓬蓬勃勃发展。
区域课程改革既受国家课程改革政策影响,又与学校课程变革主体意愿相关。无论是国家课程改革的落地,还是学校课程变革的统领,都和区域这个中间环节密不可分。区域内学校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且有自生的课程建设历史,如何在区域内学校间取长补短,形成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这是区域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实践智慧。
基于此,本套丛书展现了区域内学校课程改革的成果,本套丛书从区域、学科、学校三个层面,从理论、观点到实践路径等维度,展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转型在实际中的落地,在课程、学科、课堂等诸多方面的转型。与同行和读者商榷,为推进教育公平而努力。
学科教学设计,课程建构,小学案例
如果说学校为培养人才而制定的培养方案和整体规划为宏观课程,教师个人的课程设计加上课堂生成即微观课程,那么居于二者之间,站在学科系统的高度,整合各个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方式形成一套师生可运作的统整性的课程即中观课程。如果说课程是一条引领孩子走向美好未来的道路,中观课程即是这条道路的重要枢
內容簡介:
在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宏观视野内,立足学校办学理念,以育人目标的实现为追求,以中观课程设计为抓手,各个学科在对学科现状精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统一的学科规划愿景,围绕学校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学科课程的发展。通过学科课程群建设,将相关学科之间内容整合优化,使学校各学科以链条式、环环相扣的形态出现,各个学科之间纵向链接与横向联系构成体系。本书介绍了中观课程的价值链接、目标聚焦、结构耦合、学习共振、素养涵泳、思维矩阵六个方面对学校课程发展的推动,再现了这场重新定位学生、教师、教与学的系统变革,描绘出持续发展、面向未来的学校愿景。
關於作者:
杨四根,笔名杨四耕,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学原理专业毕业,获教育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
目錄
前言
章 价值链接:中观课程的哲学思考
杜威认为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有效地行动提供智慧。课程哲学研究的使命就在于对课程目标的价值判断,以及对达到目标的手段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它是儿童学习生长的价值原点。哲学是课程的起点,它来源于学科课程的性质和学科课程发展理念,并具体渗透到课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指导作用。中观课程哲学是中观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是对自身学科课程内容及其发展定位的一种理解,它从儿童本身的真正需求出发,打破原有界限,往融合共生处寻求发展,打造多层次的实践样态,让课程对接真实世界的挑战,使儿童通过课程中的体验,触发儿童本身具有的禀赋,终成为儿童生命中的一束光,给予光明的启示。它是有生命的精神,是春风化雨式的滋养,是让儿童做儿童,不断积蓄向上生长力量的土壤。
尚贤德法: 做一名“贤正”向上的少年
节 教育就是把儿童看作儿童
第二节 培育“贤正”向上的少年
第三节 倾听儿童成长的律动
第四节 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
第五节 拓宽儿童的学习空间
第二章 目标聚焦:中观课程的育人指向
泰勒说:“教育是一种改变人们行为模式的过程。”课程即引领,是儿童生长的过程。中观课程的实现手段在于整合学科课程,提倡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在实践过程中使儿童世界得到丰富和扩展,目标聚焦在引领儿童通过课程的充分学习,在提升综合性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核基础上进一步唤醒内心潜能,激发个体生命,提升思维力、创造力、批判力、想象力,终致力于提升儿童内在的生长力,为儿童的本性自由的生长奠基,使其拥有自信于立足未来、拥抱未来、开拓未来的行为能力。课程应以儿童为本位,让儿童按照其本性有规律地自然生长,满足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陶冶出善良、丰富、高贵的贤士灵魂,中观课程建设也必须从这个教育原点出发。
活数学: 学活数学,活用数学
节 让数学彰显活力
第二节 学活数学促活用数学
第三节 建构“活数学”学习图景
第四节 让儿童学会活用数学
第五节 合作助力生命成长
第三章 结构耦合:中观课程的融会贯通
儿童是教育的中心。从亚里士多德到夸美纽斯、卢梭等都秉持这一思想。学校应关注儿童的发展,关注儿童认知能力和水平下的学习状态,让儿童站到课程的正中央,让课程凝聚儿童内在生长的力量,让学校成为学科课程拔节的理想地。依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校以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价值取向,按照基础教育的定位,人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及儿童的个性特点,在梳理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富有针对性地架构课程,构建有层次、有活力、有特色、有水平的完整的课程结构体系,在课程内容上,关注“语言发展、逻辑思维、艺术审美、科学探究、体育健康、社会交往”六大核心素养。这些课程对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儿童而言,具有儿童需要的实际意义,真正实现教与学、知识与技能、课内与课外、认识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学校全科育人的中观课程体系得以完善。
情理语文: 让孩子的情感与理性悟思相融
节 融会情理 感知语文魅力
第二节 贯通情理 丰富情感体验
第三节 构建情理 延展理性悟思
第四节 践行情理 创造精彩课堂
第五节 升华情理 润泽精神世界
第四章 学习共振:中观课程的多重绘景
英国课程学者斯基尔贝克说:“设计课程的场所在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地方。”的确,课程应该是在师生与真实生活世界的互动中不断生长的。在中观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群的优势,以具体有效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采用适合儿童学习特点的多样的、活跃的学习方式,如“走班式”的行走学习、“聚拢式”的群聊学习、综合实践等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重视孩子们直接经验的获得,让孩子们亲近自然,走进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扩充和丰富孩子们的经验和见识。我们努力把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转换为儿童与社会有机融合的课程,以儿童为本,为生长而来,让儿童在中观课程的实践中丰富体验、拥有收获、获得发展,拓宽儿童的生命视野,从整体上提高核心素养。
智创美术: 让儿童用画笔描绘创想中的世界
节 让每个儿童展示自己的生命原色
第二节 以美铸魂,激活儿童对美的表达
第三节 为儿童开启美术创造的智慧密码
第四节 美的互动,绘就儿童真的世界
第五节 净心启智,创设美术课程新境地
第五章 素养涵泳:中观课程的效果评估
“课程评价之父”泰勒说:“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中观课程评估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活动,要以是否能够促进儿童生长为标准,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科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匹配适度的学生能力发展目标,使发展的广度与深度达到平衡。我们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方式,改进课程设置,终达到促进课程发展的目标。为达到化的课程效果,我们的中观课程设计也应该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以促进儿童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点燃儿童的学习热情,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闪光。课程评估是学校课程质量提升的有效保障,是记录行走足迹的过程,是了解课程效果,了解师生对课程满意度的重要手段,它是一把度量的尺子,它孕育着未来,也正通向未来。
Pure English: 体验地道英语学习
节 让英语走进儿童的生活
第二节 让儿童夯实英语学习的基础
第三节 让儿童感知英语的多元样式
第四节 让儿童体验分享英语的快乐
第五节 师生互动共学,提升英语素养
第六章思维矩阵:中观课程的管理取向
如果说课程是一个围绕学生成长运行的体系,那么管理就是这场运行的动力源。管理是课程的一部分,是课程的中枢神经,是始终保持课程生态化的法宝。中观课程的管理应该包括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权限等方面的内容,努力形成天然的、逻辑严密的课程肌理。从确定学校中观课程的理念开始便将理念融入课程实施,并建立主体性的课程管理制度,创建主体性的课程管理机制,实现课程评价方式的主体性转化,使得学校中观课程管理良性运行,以此提升课程的执行力,提升学校文化凝聚力,激发学校的主体活力,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这也是课程管理的终极追求。
玩探科学: 在学中玩,在玩中开启探究之路
节 感知玩探科学课程内涵
第二节 玩转科学 体验探究之乐
第三节 架构多彩科技梦想
第四节 多途径追逐科技梦
第五节 抓住支点,撬动思维
后记
內容試閱
前 言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们身处教育变革的洪流中。
学校课程建设决定着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必须通过课程变革实现学习方式变革,用课程建设推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南昌市南京路小学创建于1949年,原名“江西省工农子弟学校”,是在江西省任省长邵式平同志的亲自关怀下创立的,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近些年来,学校以“养贤正之气,育贤善之人”作为办学理念,结合“贤文化”建设,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推进学校课程变革,为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新舞台。
一、 宏观课程: 整体规划,引领学校课程发展
宏观课程是学校为培养一定的人才而制订的培养方案和整体规划(课程规划或课程模式)。学校育人体系的核心是课程体系,课程承载着育人的主体功能,所以宏观上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比较匮乏,学校课程建设参与面不广泛,课程建设缺乏指向性,那学校就犹如一艘轮船行驶在茫茫海洋却没有方向,无法到达彼岸。学校应秉持自身办学理念,对学校课程进行整体规划,打破目前课程分离的、叠加的、大杂烩式等诸多壁垒。
宏观在“天时”,宏观教育政策打开学校课程变革空间。2014年3月,《*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加强组织领导,开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南昌市南京路小学依据上述政策精神,对学校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古有贤明、贤达、贤良等词,今有任人唯贤、选贤举能之说,从古至今“尚贤”是社会崇尚的道德要求,学校以“贤文化”为核心,以“尚贤”精神为指引,打造共同价值观。学校“贤文化”是对所有主客观世界美好的、高尚的精神事物的向往与追寻,学习与实践。学校要宏观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变革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变革,通过课程变革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用课程建设推进学校教育的内涵、特色发展,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宏观在“地利”,教育环境助力学校课程发展。课程哲学是学校课程的根基,为课程整体规划提供方向和框架,决定课程的价值取向。学校的教育环境包括学校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社会资源、家长资源等。开发课程哲学要深挖学校周边独特的教育环境。南昌市南京路小学坐落在皎皎玉带河畔,悠悠贤士湖旁,真可谓“碧波漾处书声起,湖映楼影婀娜生”,是教书育人的一处绝佳清雅之地。孔子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师者施贤、学者师贤,学校因地制宜,基于已有的办学特色及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学校以建构特色“贤文化”为核心,构建学校的教育哲学——“尚贤教育”,将课程模式确定为“小贤士课程”,把课程目标确定为“得贤知、明贤礼、提贤能、启贤行”。
宏观在“人和”,一切课程都是为了儿童。儿童是课程建设中的主体,如果没有儿童的真正参与,所有课程建设都很可能昙花一现,只有当孩子用心参与并亲身体验了课程后,所设置的课程才有可能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因此,在安排学校课程计划时应做好儿童的调查分析,了解有多少孩子对所开设的相关课程有兴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如何,学完相关课程后可能会达到什么效果等。南昌市南京路小学目前共有36个教学班,学生1849名,作为一所全日制小学,承担着南昌市东湖区贤士湖管委会所辖永溪等四村及南京西路等8条交通路段规定区域的适龄儿童接受初等义务教育任务,学区覆盖面广,学情复杂,有政府机关宿舍,也有普通城镇居民,有农村常住人口,也有进城农民工,外地打工租住户等,学生中30%以上为随迁子女。我们希望来自不同文化、家庭背景的孩子们在“尚贤教育”的熏陶下,不断完善自我。“尚贤教育”是引领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是追求真善美的教育。基于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学校提出这样的课程理念: 给童心撒下向贤至善的阳光。我们认为:“贤”是一种向往,饱含在每个南小人的灵魂内;“贤”是一种美德,植根于每个南小人的心灵中;“贤”是一种品格,凝聚在每个南小人的身体间;“贤”是一种使命,落实在每个南小人的行动上。
课程开发只有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基本条件,才能构建出具有学校特色、深受孩子和教师欢迎的课程体系。通过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与设计,达到课程宏观上的系统性、平衡性、互动性、组合性、协调性,这样的课程使孩子得到完全的滋养,有利于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承担课程的目标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勾画出课程的全貌,还可有利于促进课程整体育人理念的贯彻与学校课程文化的逐步形成。
二、 微观课程: 见微知著,让学校课程扎实落地
如果说宏观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那么微观课程则是具体的施工过程。学校课程需要具体实施,有了宏观课程的引领,还需要在微观层面做活、做实各类学科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根据学科具体知识点与具体环境因素和学习活动细节等来安排具体教学。
微观在“意识”。课程的精准实施,需要教师具有课程意识。教师有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用课程意识引领教学意识,使教学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发展本位转变。学校教师从“小贤士课程”规划稿的形成之初便参与其中,教师人人参与,同心协力,作为课程的传递者,教师可以对教学有自己的课程理解,并逐渐建构起教师自己的课程思维以及课程模式,教师站在课程的角度,从“课堂教学”向“课程实施”升级。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中,用自己的智慧敏锐地、主动灵活地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为儿童创造有利成长的教育情境。全体教师的课程意识让“小贤士课程”有效落地。
微观在“课堂”。教师不再仅仅只备一节课,而是由宏观课程中的总体科目目标、总体科目内容、总体科目组织为引领,在中观课程整合的新视角下,用系统的思维来备每节课,课时目标、教学实施站在单元目标、单元内容、单元组织的基础上思考。例如,在“贤艺林”中的“鄱湖渔歌”课程,通过对家乡鄱阳湖的了解再进行深入的学习,学习鄱阳湖各类对称和不对称的鱼的画法,再利用纸杯、纸盘等进行废弃物品改造,让它们“活”起来。课程以实践创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提高了孩子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操和保护生态的意识,从实践与创新、合作与交流、审美表现三个维度开展过程性评价,学期末进行鄱湖渔歌创作作品展,评选出“创意小能手”“鄱阳湖小卫士”等荣誉称号。微观课堂中教师根据儿童感兴趣的话题、主题在课程实施中的突发事件,以及充分发掘利用身边的资源等方面生成的个性化微观课程。课程不再仅仅是教材、教室、教师和学生的简单组合,而是四者的完美碰撞,在课堂中形成教育火花,生成教育的智慧,成就师生彼此的成长。“小贤士课程”在全体师生的课堂中生根生长。
微观在“行动”。任何教育理念的效果达成终取决于课程建设及其实施过程。将学校的课程理念内化到每一门课程中,打通人才培养的后一道关卡,才能真正实现从理念到行动的落实。课程实施是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是思想和行动共同成熟的过程,这些过程将课程的理念形态转化成孩子们可接受的内容,从而实现课程内在的教育意义。“小贤士课程”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课程实施: 建构“贤智课堂”,落实学科基础课程;整合“贤融学科”,落实学科拓展课程;丰富“贤乐社团”,落实兴趣爱好课程;抓实“贤德节日”,落实节庆文化课程;做实“贤雅文化”,落实校园环境课程;打造“贤创空间”,落实创客教育课程;聚焦“贤美主题”,落实专题教育课程;做活“贤趣运动”,落实特色项目课程。从理念到落实,坚持系统性推进,既做好宏观层面的规划,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校上下层层落实,全校师生用行动让“小贤士课程”盛放。
三、 中观课程: 领域融合,促进学科课程发展
如果说学校为培养人才而制订的培养方案和整体规划为宏观课程,教师个人的课程设计加上课堂生成即微观课程,那么居于二者之间,站在学科系统的高度,整合各个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方式形成一套师生可运作的统整性的课程即中观课程。如果说课程是一条引领孩子走向美好未来的道路,中观课程即是这条道路的重要枢纽,上通宏观课程,下达微观课程。
中观课程中的“中观”是站在系统的高度,用联系的眼光,以学科知识单元或模块教学为切入点,构建能体现学科基本思想或相似领域之间的整体认知结构图式的思维方式。中观课程是基于国家课程创造性生成的师生可操作性课程,组织方式通常以主题为中心设计课程的内容模块。中观课程使教师在教学时空中获得较大自由度,优化教学方法上有极大的可能性,教学设计技能上有更高层面的展示和提升,往下可以合理协调课时之间的教学逻辑,往上可以较好地兼顾课程整体目标和知识结构。因此,中观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在课程建设中,学校的宏观课程应整体规划确定学校课程的类别结构和课程类型,中观课程则实现各学科领域的融合,实现各类课程内的优化。宏观课程中的办学理念要求每个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基本素质都得到提高,全面发展。而学科设计要求顾及每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得以不断生长。中观课程关注各学科领域之间的融合,正确处理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如工具类、知识类、技能类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语、数、英与音、体、美、劳之间的协调。在安排语、数、英等知识类学科时,应该尽量采用跨学科或多学科的方式;在强调工具类学科的作用时,也要给予音、体、美等技艺类学科应有的重视。通过对同学科或跨学科的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和设计,以课程之间的知识、方法、技能、问题等为结合点,对某一学科的课程价值观、课程目标、课程框架、课程实施与评价等进行整体性的详细的规划,合理的配置,使它们在内容上互相融合、互补、照应,形成相对独立却又统一的课程系统。在中观课程的领域里每一种生长的种子都能找到合适的土壤,每一个方向的生长都能得到尊重,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的人,既德才兼备又保持个性。
我们认为,学校的中观课程有以下六个关注点——
1. 中观课程关注理念重塑。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理念指导育人目标,而育人目标是课程建设的起点。如果学校的课程建设不是基于育人目标的实现,没有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各个课程分别唱自己的一台戏,没有联结性,就形成不了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学校的中观课程关注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理念,在课程改革中,重塑提炼办学理念、育人理念、育人目标,在此基础上研发中观课程,形成统一的、整体的、和谐的学校文化。我们以学校核心理念统领全局,使课程承载起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主脉。这些理念如同灯塔照亮学校内的教育行为,更为师生的精神血液注入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学校基于办学理念将育人目标确立为“得贤知、明贤礼、提贤能、启贤行”,立德树人,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使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身心健康的“小贤士”。得贤知: 爱学习,乐探究。学会学习,以发现的方式开展学习,每个南小学子都应该具有一种善于学习的品质和运用发现式学习方法的能力。明贤礼: 明是非,懂感恩。每个南小学子都应成为明辨是非,懂得感恩的人。提贤能: 欣赏美,勤锻炼。培养艺术水平,勤于锻炼体魄。每个南小学子都应掌握一定的特长技艺,从而陶冶身心,强健体魄,并有责任和担当的方法和能力。启贤行: 善合作,能创新。有目标,有追求,有行动,重落实。每个南小学子都应有理想、有追求,并能为实现理想脚踏实地奋斗。我们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美好的向往;我们坚信,学校是一个孕育真善美的地方;我们坚信,让生命与美好相伴相随是教育的终极追求;我们坚信,养贤正之气、育贤善之人是教育的神圣使命;我们坚信,给童心撒下向贤至善的阳光是教育的美图景;我们坚信,教育的全部秘密在得贤知、明贤礼、提贤能、启贤行。
2. 中观课程关注教师视角。教师备课有一个环节即备学生,教师从中观层面进行知识归纳整理,从微观层面切入引导问题,儿童根据已有和习得的知识解决问题和知识迁移。中观课程改变了教师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依赖,自己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参与者、建设者和传递者,极大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限度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新性。教师以关注儿童发展为出发点,站在自己的视角用课程的理念与框架进行学科课程建设,又将自己实践所得的教学智慧丰富课程内涵。中观课程中以教师视角在学生“近发展区”内设置各类项目式学习,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项目内的问题,完成项目学习。孩子们通过深刻的观察、全面地了解、操作,积极主动地运用智慧完成学习过程。项目式学习和学科课程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例如我们的项目学习“为什么大部分窨井盖是圆形的”,项目背景: 南昌在修地铁,不可避免地开挖了不少马路,马路上的窨井盖有的也被损坏了,为了建设更美丽的南昌,请同学们设计窨井盖,要充分考虑设计什么形状的窨井盖安全、美观、经济实惠。带着问题,孩子们跟随老师来到街道,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试着解决问题: 数学老师和孩子一起统计不同形状窨井盖的数量,用数学公式计算窨井盖的面积,并制作统计表;美术、科学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制作窨井盖模型;语文老师和孩子一起将成果汇编成报告;信息技术老师带着孩子再将报告制作成精美的PPT呈现给大家。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们不仅体验到制作窨井模型和涂鸦创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智慧、劳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在此次活动过程中所收获的幸福感与价值感是无法计量的。我们的教师从自己学科的视角,用中观课程思维去设计课程,全面细致地从发展儿童逻辑思维入手,不仅能提升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使教师得到了满足感。
3. 中观课程关注儿童发展。中观课程设计之本是聚焦儿童,从儿童出发,回到儿童本身。中观课程设计关注孩子的共同学习需求和个体化需求,从孩子的需求去研发、定制真正符合儿童自身需要的课程。中观课程设计能让孩子学习起来心中有谱,学有方向,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让孩子清晰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产生更强的兴趣和动力,并将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中观课程关注儿童的发展,力求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养,这种多元、丰富的课程体系,丰富了儿童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孩子看待世界的眼光,发现不一样的精彩。我们希望南小的孩子具有以下几种品格: 一是贤孝,“贤孝者仁爱也”,孝贤相继,南小是传承仁爱的沃土;二是贤善,“言行恒时随顺友”,南小人一心向善、秉性正直;三是贤礼,“以礼相待”的文明之风吹遍南小每个角落;四是贤才,南小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每个“南小贤娃”都能够成为向贤至善的“小贤士”。
4. 中观课程关注领域融合。中观课程设计从解读学科课程思想、性质和价值着手,整合、厘清各学科的课程理念和性质,建设课程群,将学科核心概念制作成框架图、知识对照表、学科中观评价模式等。中观课程设计将重组学科课程模块,课程实施时相互调试取向,课程方案的使用者与教育情境之间相互适应,根据具体班级使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等课程方案之间相互调整、融合,这要求教师要站在系统的高度来理清学科的宏观脉络,再根据知识内在的联系来进行中观课程设计,运用到微观课程教学当中。这样避免了教学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学校根据各学科师资力量,倡导教师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以某学科为原点,设计基于某学科特色“1 X”课程群。“1”是教师所教授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是指教师根据国家课程开展的拓展性课程,是基础性课程的延伸,研发具有各学科特色的课程群,即由若干相关学科围绕某一个共同领域,以一定的形式结合而成的学科群。学校将实施的课程分为“贤语园”课程、“贤智阁”课程、“贤艺林”课程、“贤创谷”课程、“贤善坊”课程、“贤健湾”课程,终形成“小贤士课程”体系。贤语园课程,属语言发展课程,在课程中培养孩子的吟诵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英语口语能力等;贤智阁课程,属数理逻辑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数学推理的能力及逻辑推理的能力,主要课程有一至三年级的珠心算课程、各年级的“中国象棋”“国际象棋”“魔方世界”“神奇二十四”等;贤艺林课程,属艺术审美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书法等艺术的兴趣;让孩子亲近自然,体验生活,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提升艺术鉴赏能力;贤创谷课程,属科学探究课程: 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贤善坊课程,属人际交流、社会交往类课程,学生接触社会参加研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体会小公民的职责与义务,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爱国之情;贤健湾课程,属体育以及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强身健体,既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又呵护关爱他们的心灵成长。这些课程群是学校推进中观课程发展的产物,课程群建设将若干学科有序组合形成学科集群,打破现有学科单一、繁复的屏障,有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形成学科之间互联互补,共生共荣机制。
5. 中观课程关注学科图谱。康德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指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构。图式虽然初来自先天遗传,但一经和外界接触,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就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在中观课程设计中,每个学科之间联结的图谱即皮亚杰认识论中的图式。学校的“贤语园”课程、“贤智阁”课程、“贤艺林”课程、“贤创谷”课程、“贤善坊”课程、“贤健湾”课程组成六大课程群,各学科教师作为课程群成员,基于学情,在学科单元或领域模块中找到中观线索,参与编写自己的课程图谱,课程图谱中课程名称、研发者、适用年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清晰呈现,将课程按照年级分层,形成一个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课程阶梯,孩子们沿着这个阶梯在知识的海洋遨游,探索世界的奥秘,自然的芳香。从学校课程管理来看,课程图谱理顺了各年级各班级的学习规划,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能清晰地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习了什么,学校将孩子引领到何方。
6. 中观课程关注体系链接。学校依据育人目标设置各种类型的课程、确定出组织这些课程的形式以及各类课程之间的课时比例、衔接关系,从而构成课程的体系。课程、课程类型、课程之间的比例和其衔接关系是课程体系的关键要素,课程体系构筑了课程之间的关系链,各课程之间的关系链断裂会阻碍课程的实施,影响育人目标的达成。中观课程关注体系链接,致力研究中观线索,使知识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学习链,构建多维连接、多方互动具有统整感的课程体系。中观课程要求教师站在系统的高度进行课程设计,孩子用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比如我们的“智创美术课程”就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群的优势,以具体有效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根据儿童自身特点设置丰富多元、灵活生动的学习方式,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重视孩子们直接经验的获得,让孩子们去拥抱自然、走进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增长孩子们的见识。这样的课程类型实现了儿童校内校外的知识链接,以儿童为本,让儿童用画笔描绘创想中的世界,在中观课程的实践中丰富体验、拥有收获、获得发展,拓宽儿童的生命视野,从整体上提高核心素养。中观课程加强了孩子们将学科知识与生活问题关联的能力,形成跨学科链接、跨领域链接、校内外链接等多种链接可能性。

后 记
作为全国个全域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推进“品质课程”项目的区域,自2018年开始,我们东湖教育人踏上了以品质课程为支点,撬动东湖区“融美教育”的新征程。“品质课程”项目分五个阶段用三年时间全方位、全覆盖深度推进高品质课程育人工作。从阶段“共创课程愿景”,到第二阶段“建构3.0课程体系”,到第三阶段“建设学科课程群”,到第四阶段“推进项目学习”,再到第五阶段“研制学校课程指南”……全区23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扎实、有序推进“品质课程”建设,着力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构建目标饱满、思路清晰、内容完善、特色鲜明、指向立德树人的课程体系,推动学校文化与内涵发展,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了区域的课程深度变革。
在历时三年的课程实践中,东湖教育人不断摸索探寻,在专家的高位引领下经历着课程思想的锐变,感受着反复修订课程规划的煎熬,享受着课程变革行进中的美好。在这个积累与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位亲历者都不断加深着对“品质课程”的理解,并且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践行“向好的倾向”。提升学校课程品质,构建出独具东湖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模式并终走向课程自觉,成为每一个东湖教育人的使命与担当。
非常荣幸,南京路小学在这个大环境下,得到了一个将课程成果转化编撰出书的机会,全体教师激动之余又伴着些许忐忑。这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脚踏实地地干或许有一定的经验,但是高屋建瓴地提炼经验、形成理论系统却存在较大的难度。于是,我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手里却又不知从何处落笔,我们迷茫、纠结、踟躇、困顿……
非常感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四耕老师给予我校编者团队的悉心指导,他为我们“中观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框架设计,在一次又一次的研讨过程中,不断给予我们高标准的专业指导和高水平的学术引领。他言辞犀利、见解独特、思考深刻,在多次的互动中,他是幽默的智者,也是严厉的导师,给了我们醍醐灌顶的思考与启迪。由此,学校管理层充分认识到学校的课程建设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通过课程变革实现学习方式变革,用课程建设推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做好宏观课程规划至关重要。老师们则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实践者不仅要见微知著,让学校课程扎实落地,更要有中观课程意识,能够将各领域融合,促进学科课程发展,如此承上启下,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在历时两年不断学习思考、交流碰撞、领悟内化之后,课程理论的高起点才让我们的课程实践产生质的飞跃,理论的系统化才让我们的课程实践拥有更大的分享价值。这种收获是令我们受益终身的。在此,再次向杨四耕老师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给予我们的悉心指导和巨大帮助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谢意!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学校教师对课程进行了探索—实践—评估—开发的完整环节的基础上,从确定本书主题到搭建整个编写框架,从每篇每节文章内容的充实到逐字逐句文字的推敲,终呈现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成果体系。在本书中,我们站在“中观课程”的角度,重点阐述了中观课程的价值链接、目标聚焦、结构耦合、学习共振、素养涵泳、思维矩阵六个方面的内容,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了这场重新定位学生、教师、教与学的课程建设的过程。
本书凝聚着每一个南小人的心血。特别感谢全体教师为课程开发所付出的实践努力,也特别感谢每一位编者对文稿进行反复修改酝酿的匠心用心。正如杨舸校长所说:“做学问要有一点不厌其烦的劲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身为教师,更要善于思考,谦虚好学。有韧劲有责任感,事业就会进步,边学习边实践边提炼专业才能精进提升。”我们的课程建设团队就是秉持着这样一种情怀,才终交出了这样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我们寄希望于通过这本书的出版能够让更多的教育者关注到“中观课程”这样一个视角,并因此而拥有更多的同行者,不断扩充这样一个课程理念体系和实践内容。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书中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的建议。我们期待让读者从中产生共鸣,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使我们的课程建设更加完善。
在这个举国上下全力以赴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特殊时刻,无法冲锋陷阵的我们唯有守护好自己的职业,在品质课程建设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奋勇向前,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做一个有大爱、有大义、有专业、有贡献的人,让学生通过品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拥有善良、丰富、高贵的向贤至善的灵魂,这就是我们的心愿。
编者
2020年2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