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編輯推薦: |
“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不仅是区域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也是每一所学校的永恒追求。但理想如何落地,口号如何变现,是需要学校脚踏实地的奋斗才能做到的。
本书以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为案例,介绍了其十余年的探索历程与改革体会,重点呈现了在“新优质学校”的教育理念下,学校管理转型、特色学科建设、“双案”联动课堂改革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的探索结晶是理念、措施与案例相结合——这值得理论工作者和同类学校借鉴。同时,本书也为推广“新优质学校”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论著,也是作者立足于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得出的心得总结。正文分为七章展开,作者先就本书的背景与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继而从“学校管理转型”“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细化特色学科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力”“引领每个学生的成长”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后再展望学校改革发展的未来。
无论从高屋建瓴的理论思考,到管理制度的改革、课程体系的建构、特色学科的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各章节均有一定的理论支撑,辅以实际操作案例实证,全面展现该校(宝钢新世纪学校)走向“优质”征程中所做的努力。对于其他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
關於作者: |
施忠明,曾从事一线教育多年,教学上成果显著,多次在教学评比中获奖,所指导学生多次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科研上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后转做学校管理工作,曾任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校长,管理成效突出,多次受到市、区级表彰,现担任宝山教育学院副院长。
|
目錄:
|
章 背景分析与理论思考
节 背景分析
一、 教育发展的改革需求
二、 学校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第二节 理论借鉴
一、 学校管理:OTP理论
二、 课程:课程领导力
三、 教师与教研:“生态取向”与戴明环理论
第三节 学校规划
一、 问题—解决策略形成对应关系
二、 基于问题与策略分析形成总体规划框架
三、“新优质”探寻方案的初步确立
第二章 清思:学校管理转型
节 学校理念的破与立
一、 办学理念:修礼仪之道,塑严谨之风,强健美之体,育创新之才
二、 校训:气正爱满 慎思笃行
三、 教风:尚德精业
四、 学风:厚基明理
五、 办学目标:办一所礼仪之风畅行、教学质量上乘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六、 学生培养目标:培养知礼善学、乐群尚美的人
第二节 组织机构的创与生
一、 厘清学科建设领导力主体认识
二、 学校分布式领导力的主体结构
三、 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力的客体结构
第三节 学校文化的生与拓
第四节 学校认同的增与长
一、 教师认同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二、 学生的认同是学校发展的标识
第三章 创建:学校课程体系建构
节 问题:积累有余,梳理不足
一、 课程结构科学性有待提高
二、 课程不能凸显学生需求
三、 关注办学特色的形成不够
第二节 价值: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一、 整个世界都是“教室”
二、 贴近学生的心灵需求
三、 用系统思维丰富课程
第三节 方法:课程领导力下的课程建构
一、 课程顶层框架设计
二、 学科目标体系与课程安排
三、 课程实施与管理
四、 课程评价
第四节 案例:中小衔接、打破隔离
一、 打造“魔‘数’世界”——用足课程教材,促进课程整合
二、 “魔‘数’世界”的课程优化与再设计
第四章 精致:细化特色学科建设
节 问题:特色不足,质量不显
一、 “特色”只具形不具神
二、 不能凸显学生需求
第二节 价值: 课堂教学的形变与质变互生
一、 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准备
二、 学科特色建设的内涵
三、 学科特色建设的基本结构
四、 学科特色建设的形式维度
五、 学科特色建设的任务与思路
第三节 方法:特色学科建设的“关键路径”——“双案”联动
一、 研究设计
二、 核心概念解析
三、 实施过程
第四节 成果:“双案”联动促学科特色建设的行动研究与案例
一、 关于学案的研究
二、 关于教案的研究
三、 关于“双案”联动的研究
四、 关于“弹性预设—互动生成”的研究
五、 “双案”联动下的“弹性预设—互动生成”的课堂观察评价研究
第五章 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力
节 问题:学校变革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一、 调动参与:赋予教师学科领导的权利
二、 目标展望:教师参与学科发展愿景的确立
三、 组织保证:教师参加课程领导的团队
四、 环境支持:营造结构性组织支持系统
五、 智力支持:教师提升课程领导的能力
第二节 价值:做有信念的教育研究者与行动者
一、 教育研究者:形成凝聚个人信念的“教学主张”
二、 教育行动者:依托“教学主张”的教育实践及典型案例
第三节 方法:微项目循证研究,精细化落实教研品质
一、 设计
二、 演绎
第四节 成果: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与案例
一、 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二、 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
第六章 呵护:引领每个学生的成长
节 问题:学习经历单一,个性化发展欠缺
第二节 价值:丰富学生经历,提升自我效能感
一、 学有“预案”,有备而来
二、 心中有数,全心投入
三、 学有所获,快乐成长
四、 多元评价,自主发展
第三节 方法: 关注多元学习经历,以人为本
第四节 案例: 助推学生个性成长
一、 学生成长个案
二、 学生个人的课题研究
三、 家长反馈的典型案例
第七章 未来:学校改革发展的展望
一、 学校领导方式的深层次转变
二、 学校未来发展之路:建立民主而共享的教育与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不仅是区域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也是每一所学校的永恒追求。但理想如何落地,口号如何变现,是需要学校脚踏实地的奋斗才能做到的。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从把握师生及家长需求出发,抓住关键点,持续努力,历经十余年,终于实现华丽转身,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值得推介。
2003年,宝钢二中和盘古路小学合并建立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地处老旧小区,小学生源流失严重,教师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着学校发展。为了分析问题症结,寻找解决良方,学校在2009年开展了两场大调研,一是聚焦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发展需求,二是聚焦学校课堂教学问题,期望在理论研究与顶层规划中进行集中突破。结果发现,学校发展疲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就自身而言,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中,尤其是基础型课程中的课程意识待提升、课堂教与学行为待优化、专业自觉待激活;学校缺乏中长期顶层规划,办学理念亟待更新与转型;学生发展差异较大、学习自主性较弱,等等。同时也发现,无论是学校领导层、教师还是学生,其内心都渴望“优质”。尽管每个孩子在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学习基础、学习目标、学习习惯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心底深处都有“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渴望成长为“知礼善学”的好学生。尽管每位教师在年龄结构、专业发展层次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内在发展动力不强,但他们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份“尚德精业”的工匠情怀。面对发展困境,学校领导与老师没有退缩,反而通过内省萌发了强劲的改革动力。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在领导班子带领下,基于校内外需求,洞察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决心将学校建成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理解的“优质”与传统的“优质”不同。他们追求的不是“成绩名牌”,而是真正地立足于“人的发展”。学校不再将分数、排名、升学率作为自身发展的指标,取而代之的是回归教育初衷——真正关注学校中每个人的发展,关注如何让学生学习经历更丰富、师生关系更和谐、教师发展更有效、师生多元发展需求得到更加充分的满足。他们认为,当学生走出校门时,能获得充足的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能自信从容地应对未来,就是一所优质学校的标准。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让信念变成学校发展的现实,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以分布式领导作为理论基础,让学校领导力分布在多数人的手中,分布于整个学校各个部门及其成员中,分布于课堂教学线的人身上,分布于各种角色和职能当中,让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承担领导的责任并付诸行动,形成一支富有责任感的学校团队,打造特色学科建设分布式领导力。建设了契合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气正爱满,人人出彩”的课程体系,探索了“双案”联动、弹性预设、互动生成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改革,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从原来的办学基础弱、户籍学生流失、教师队伍动力不足,成长为学业成绩优良、教师队伍干劲强、学科建设有特色、教学改革有亮点、社会声誉大幅提升的学校。学校也实现了从单纯追求学业质量向真正育人质量的跨越式转变。
本书分七章介绍了学校的探索历程与心得体会,有问题辨识、理论分析,更有实践分享与经验提炼,重点呈现了学校管理转型、特色学科建设、“双案”联动课堂改革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做法,有理念、有措施、有案例,是近年来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的探索结晶,具有一定的厚重感与前瞻性,值得理论工作者和同类学校借鉴。
“新优质学校”是针对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争抢生源、聚集资源、追求升学率的畸形现象,倡导在科学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回归育人本原,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发展,管理文化优化,等等,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内心得到丰富与充盈,让他们满怀希望与自信地迎接未来。上海市已经涌现了这样一批学校,践行了“办好老百姓家门口学校”的承诺,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这是上海基础教育优美的风景线,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就是其中亮丽的一笔。“新优质学校”接下来要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努力转变育人方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期望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继续探索,不断前进,争取为其他同行提供更多、更宝贵的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