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
編輯推薦: |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长篇作品,《八声甘州之云起》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艺术想象,对杨嘉谟等人的精神思想、个性品质进行了生动刻画,对他们忠贞报国的崇高追求进行了有力弘扬。同时,作品对明朝末期的时代风物、社会风貌、官场制度等等均有展现,是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怀有深度的历史小说。
|
內容簡介: |
怀揣家国理想的西部英雄杨嘉谟及其杨家将后裔,在与两个对立面、三方势力角逐下,在明末风雨飘摇的时局里,恪守先祖“杨家将”精忠报国思想,与宦官周旋、与王权抗争、与外族交锋,在内外交困中苦苦挣扎,意欲挽救大明王朝的颓势。在维护民族大义、清除腐败官僚和对外敌的斗争中,杨嘉谟和支持他的上峰、弟兄(杨家将后裔),包括红颜知己等在一次次危局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唱响了家国、民族大义和西部英雄主义的赞歌。
|
關於作者: |
一、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西凉马超》《建军大业》《八步沙》《国家使命》《国家职责》等;
报告文学《治沙愚公》《西部人》等;
电视剧本《热血军旗》《女人的抗战》《烽火陕甘宁》等。
二、获奖情况及改编播出情况
长篇小说《西凉马超》入围第十届矛盾文学奖,《八步沙》被评为2020年年度十大文学好书第九名;电影剧本《八步沙》获中国作家电影剧本奖、入围2020年中国十大优秀电影剧本扶持计划,作为中国共产党100周年重点献礼作品,即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电视剧本《建军大业》获首届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电视剧《热血军旗》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后,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
根据本人长篇小说《八步沙》改编的电视剧《绿色誓言》作为中国共产党100周年重点献礼作品,即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
目錄:
|
目录
楔子
章 阵前问罪
第二章 刀下留人
第三章 甘州方向
第四章 王府粮队
第五章 甘州府城
第六章 邂逅甘州
第七章 风流雅士
第八章 甘州杨俊
第九章 街头施暴
第十章 以假乱真
第十一章 甘州王府
第十二章 双生姐弟
第十三章 虑事不周
第十四章 别院是非
第十五章 稳妥之法
第十六章 意气相投
第十七章 阴魂不散
第十八章 再受折辱
第十九章 西去路上
第二十章 命中夙敌
第二十一章 边缘小队
第二十二章 惹是生非
第二十三章 小人心径
第二十四章 歹毒陷阱
第二十五章 下落不明
第二十六章 歪打正着
第二十七章 边境小村
第二十八章 墨家听瓮
第二十九章 疑兵之计
第三十章 不速之客
第三十一章 大难不死
第三十二章 花楼内幕
第三十三章 只可意会
第三十四章 弃车保帅
第三十五章 无言结局
第三十六章 推心置腹
第三十七章 中秋月缺
第三十八章 丁大先生
第三十九章 被迫出关
第四十章 程氏兄妹
第四十一章 人为刀俎
第四十二章 一触即发
第四十三章 瓦剌腹地
第四十四章 卓力格图
第四十五章 姗姗来迟
第四十六章 梦回甘州
第四十七章 山有木兮
第四十八章 甘州立足
第四十九章 出人意料
第五十章 道高一尺
第五十一章 不速之客
第五十二章 甘州三美
第五十三章 杨广认亲
第五十四章 一臂之力
第五十五章 魔高一丈
第五十六章 庐山真面
|
內容試閱:
|
自 序
文|陈玉福
“西部文学”的提法由来已久了,我们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西部作家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够有机会用文学的形式为自己的家乡树碑立传。可那时候,为了养家糊口,心有余而力不足。十一年前,“西部文学”的提法突然在媒体频频出现,并且一些专家也列举了不少“西部文学”的代表作品。我感觉个别的所谓“西部文学”离我心目中的“西部文学”距离甚远。我心目中的“西部文学”首先是英雄的文学,不是他们认为的“宗教文学”或者是与“宗教”相关联的文学;其次我崇敬的“西部文学”应该是讲述西部精彩故事的文学,而不是他们认为的“小桥流水人家”和“乡巴佬”文学。于是我便开始搜集资料,创作我心目中的“西部文学”作品,还“西部文学”以本来面貌。这样,我描写西部的作品《西凉马超》《西部人》等陆续地出版了。
当时《八声甘州之云起》叫《西部杨家将》。因为还缺乏不少有支撑力的故事,所以《西部杨家将》约十万字的初稿拿出来就停下了。与其说是初稿,还不如说是我文学创作库里的一份相对完整的资料而已。而真正的灵感突发是2020年春天受甘肃省文联、甘肃省作协委托到张掖市采访脱贫攻坚工作时开始的。采访中,我对张掖市甘州区“生态新城”的理念和冬季植树造林的做法刮目相看,便写下了《甘州绿满滩》的散文发在了《光明日报》上,把张掖市甘州区的创新之举介绍给了《光明日报》的读者乃至全国的读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完成省文联、省作协交给的工作任务后,我在市、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又考察采访了位于张掖市甘州区滨河新区的甘州府城。这是一座投资九亿多元,占地五百多亩的仿古建筑群,雕梁画栋、曲折蜿蜒,碧水相连、绿树掩映,是典型的明清风格建筑。一开始给我的印象就是,如果在这里拍摄影视剧,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我逐步地喜欢上了这里的“水”,也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座城——甘州府城。于是,我就想用“文学 影视”的形式,加大对甘州府城的宣传力度,加快吸引和集聚更多人气、商气,进一步提升甘州府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张掖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具体做法是:为甘州府城量体打造一部长篇文学作品,接下来操作电视剧,把甘州府城乃至甘州区、张掖市的文化旅游名片打出去,还要打得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开始了《八声甘州之云起》和《张掖传》的创作。
《八声甘州之云起》(以下简称《云起》)即将出版,有不少朋友问我,八声甘州是怎么回事?我写的《八声甘州之云起》和《八声甘州》这个词牌名是不是有紧密的联系?
在中国的古代文化里,词牌名一直是一个关键词。无论是哪个朝代,都程度不同地有不少优秀的诗歌作品出现。唐朝诗歌负盛名,被称为中国诗歌的高峰;其次是宋词,被誉为沉香千年的古卷。如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诗歌的源头,要从上古时代说起。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是没有文字的。在那个没有文字的时代,先民们将劳动生活、宗教祭祀,以口头歌谣传唱,配合着音乐和舞蹈。这些歌谣、音乐和舞蹈虽然流传下来的不多,但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通过祖先们留下来的足迹和日常生活、劳动工具,就能推理出那个时期的基本情况。
到了商周时代,周王朝大兴礼乐,于是派专门的采诗官在每年的春秋两个季节到民间各个地方收集整理歌谣,这其中会发现不少优秀的诗词。王公贵族为了各种需要,也会创作一些歌颂、讽喻、祭祖等各种名目繁多的诗词。不少缺乏文采的王公贵族还花钱,请一些文人墨客用诗词的形式为他们服务。我们把王公贵族和他们委托的文人们创作的诗词称之为专业工作者作品。这样日积月累,民间歌谣加上专业的诗词创作,就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文艺和诗词作品。
这些作品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被编成了《诗》,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开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七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各类诗歌三百零五首,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又被称为《诗经》。后到了隋朝,为了配合燕乐而创作了词牌,逐渐发展为可以和唐诗相媲美的词。这样,诗词的盛世王朝就出现了。
从早的《诗三百》开始,到隋唐时期的词牌创作,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诗词都是被唱出来的。根据史料记载,优秀的词都有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就类似于今天的C调、G调等。除此之外,还有一定的旋律和节奏,这些宫调、旋律、节奏后来被统称为词牌。
我早接触诗词是在小学的课本中,再后来读得多的则是的诗词。既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诗人。我喜欢的是他的《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清平乐·六盘
山》《卜算子·咏梅》等。其中《沁园春·雪》负盛名。
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应该有一个词牌名,古城张掖是历史文化名城,是文学创作的宝库,自然也有词牌名流淌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八声甘州》。
张掖在古代被称为甘州,因其甘峻山下有一眼甘泉而得名。当时的甘州在唐代只是一个边塞小城,但是盛唐时期,掌管教习礼乐、宫廷音乐的官署唐教坊还是为这座边塞小城创作了唐代大曲《甘州》。
而传诵后世的《八声甘州》就是这首唐代大曲《甘州》中的一段。《八声甘州》的词牌在宋代被文人墨客广泛使用,后影响越来越大。其中出名的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他有一首《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整首词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却又执着于友情,毫无颓唐、消极之感,读来气势恢宏、荡气回肠,属于《八声甘州》中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更有宋代词人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虽然其缠缠绵绵、凄凄切切的小女子情态十足,但也成了闻名天下之作。
除此之外,还有太多的词牌被记录了下来,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力量。
由于《甘州》的音律起源于漠北甘州,所以《八声甘州》的音节慷慨悲壮,适合宋代词人们的委婉流转的长篇慢词。由此,《八声甘州》词牌便逐渐开始火了起来。如果在今天,那《八声甘州》的词牌名不但是一个大IP,而且应该是实打实的宋代“网红词牌”。
在无数文人墨客追捧之下,《八声甘州》也衍生出了许多变体,有史书记载的就有六种平仄变体。
可以想象在几千年前的唐宋盛世,一个个慷慨悲壮的漠北音符在坊间流淌,一曲曲代表甘州人文风情的词曲被世人哼唱,文字后被记录了下来,传诵后世。可那些音符却被时光收藏,回荡在五千年的华夏大地上。
据王灼《碧鸡漫志》载:“《甘州》世不见,今‘仙吕调’有曲破,有八声慢,有令,而‘中吕调’有《象八声甘州》,他宫调不见也。凡大曲就本宫调制引、序、慢、近、令,盖度曲者常态。若《象八声甘州》,即是用其法于‘中吕调’。”《西域记》载:“龟兹国土制曲,《伊州》《甘州》《梁州》等曲翻入中国。”这些曲子音节慷慨悲壮,据说精通音律的柳永,常用它们来抒写失意的情怀,声情并茂,极受欢迎。至于《八声甘州》因何叫“八声”,无他,只因全词共八韵。
说完了《八声甘州》,再来说长篇小说《八声甘州之云起》。《云起》就内容来说,和《八声甘州》的词牌毫无关系。可这部作品与古甘州和今张掖,那关系可就大了。《云起》写的是古甘州发生的精彩故事,其中的人和事都是有原型和历史记载的。全书以“充边甘州”“重振军心”“智取瓦剌”“肃王结仇”“力据强敌”“甘州驰名”“威震蓟州”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展示了杨嘉谟等杨家将后裔整肃边军、对抗夷狄,兴农田、治黑水的丰功伟绩,完美演绎了一代名将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热血人生。
首先,杨嘉谟其人其事,是真实发生在甘州这个地方的。在张掖市和甘州区“挖掘传统文化,讲好张掖(甘州)故事”的故事库中,是继神威天将军马超、霍去病、沮渠蒙逊等之后重要的英雄人物。发生在杨嘉谟身上的故事,尤其是民间故事,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其次是杨家将后裔驱逐鞑虏、保家卫国的大无畏西部精神。《云起》主人公杨嘉谟、杨广(甘州杨家将代表人物)系宋朝杨家将后代,骨子里铭刻着精忠报国的忠贞思想,在明末风雨飘摇的朝局中,面对腐败官僚、太监势力的打压和迫害,毅然顶住压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以“驱逐鞑虏、造福边民、兴我中华”为宗旨,坚决捍卫国家疆域不受外敌侵犯,并且在甘州开渠屯田、造福一方,成为受人爱戴的一代名将。
再次,主人公杨嘉谟在一生当中数次沉浮,总能峰回路转,化险为夷。从杨嘉谟的故事里,我们感受到的是自强不息、奋发图强、驱逐鞑虏、保家卫国的西部英雄气概,看到的是积极向上的甘州精神。
甘州精神就是中国西部精神,西部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讲好明末杨家将在古甘州的故事,尤其是未来用影视剧的形式,再次把杨家将后裔在甘州的故事讲到极致,把全中国、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甘州来,推动今天甘州府城的繁荣和发展,终带动张掖市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这是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对我的托付,也是广大张掖人民的愿望,更是我这个西部作家的责任。
《云起》再加上“甘州”又是张掖的代名词,所以我用了《八声甘州之云起》这个书名。至于“云起”,就是杨嘉谟人生路上三个阶段中为艰难的一个阶段。既表明了杨嘉谟抵制侵略者的态度,也是国家利益至上的抱负和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的具体体现。《八声甘州之云起》之后,还有《八声甘州之乘风》和《八声甘州之星沉》。
2021年4月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滨河新区甘州府城
楔 子
明万历二十五年秋末……
骄阳似火,烈焰灼烧着大地,炙烤得空气几乎都要燃烧起来……
没有风,街巷里蔫答答的树木在一浪一浪的灼热里有气无力地静默着,就连栖息在枝叶间的蝉虫也突然哑了腔调。
流浪狗夹着尾巴、喷着满嘴腥臭的热气,以一种行将就木的步态踉踉跄跄行走在墙根下那一线短而又短的阴影里。
一切都在懒散中透出浓浓的死气沉沉……
突然,一声锣响从街那头突兀而尖锐地响起。
“罪囚处斩,闲人让道!”“罪囚处斩,闲人让道!”……
每三次悠长的吆喝声罢,是接连三下锣响……
如此重复里,伴随车轮碾过地面的“辘辘”之音,和骡马蹄铁践踏青砖道的脆响,两辆囚车摇摇晃晃,渐行渐近。
这道诡异的声浪穿透闷热而来,瞬间惊醒了一座城池。
民居的开门声融入进来,还有人们奔跑的脚步声,嗡嗡嘤嘤的说话声和其他嘈杂的声音……
树叶间休憩的蝉虫惊醒了,亮开歌喉高声鸣叫起来,流浪狗也像是受到了某种召唤,抑或是感觉到死囚会给它们带来一顿饱餐,便在一阵疯狂的吠叫后露出了獠牙冲向街头……
热浪滚滚中,两辆囚车出现在街那头儿,在两队甲胄不怎么光鲜的军士护卫下摇摇晃晃地行来,远远看去倒像是海市蜃楼般朦胧、混沌。
人们快速集结于街巷两边,对夹道行过的囚车队伍指指点点,低沉而杂乱的窃窃私语一如蜂群嗡鸣,听不真切他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囚车中各自锁着一名男子,二人昂首挺胸,傲然立在车上目不斜视,虽镣铐加身,但破旧的衣装还算整洁,只是头发都有些不可一世的散乱,脸上有着明显的斑斑污迹。
锣声继续连敲三下,开道的军士扯起嗓子继续高喊:“罪囚处斩,闲人避让!”
显然,这是去菜市口处斩罪囚的情景。
开道军士后面紧随着三五个骑马的官员,打头儿的面白无须满脸倨傲,细看之下却是个身着内官服饰的太监,微胖的脸孔上有着一副难以掩藏的优越感,仿佛高人一等地微仰着下巴。
太监身侧左右两边各有穿着一文一武服饰的官将随行,看品级并不多高,但头颅都昂得很高。
快要行到街口时,文官打扮的官员稍稍纵马赶上几步,马头略落后太监坐骑,笑着抱拳道:“启禀侯公公,转过这条街就是菜市口了,您看……”
侯太监嘴角的笑意一闪而过,转头看了眼身后的囚车,悲悯地叹了口气,颇有些于心不忍地张口道:“唉!咱家是看不得这般生离死别的场面了,可又身在其位不得不为。倒是可惜了这两兄弟……罢了,那便直接去法场吧!”
“下官遵命!”文官又抱了抱拳答道,然后转头对旁边的武将板了脸道:“王指挥,押送死囚去法场!”
武将面无表情,撩起眼皮扫了侯太监的后背一眼,答道:“末将遵令。”
侯太监咧了咧嘴,似乎颇为满意的样子,提了马速径直往前面行去。
文官并不满意这个叫做王指挥的态度,恼恨地瞪了一眼,也打马紧紧随在侯太监的马屁股后面先行赶去法场了。
“呸!”王指挥目送二骑拐过街角,恨恨地啐了一口。
身后的几名武将也是满脸的愤愤不平。
王指挥勒马站定,抬手示意队伍停止前行,一翻身下马往囚车走去。
几名武将自然也是如法而行,纷纷下马步行到了囚车前面。
“杨指挥,”王指挥对囚车里的人抱拳一礼,抬头仰视着道,“兄弟无能救不了你,你可还有什么遗言要交代?或是还有未尽的心愿,我必想方设法替你完成。”
囚车里的人俯视王指挥一眼,戴在枷镣里的双手互相交握还了一礼,眼含感激道:“多谢王指挥了。有你们这般袍泽后送行,我杨嘉谟虽死无憾。”
车底下几名武将满脸不舍,又是满面的不忿。
一名低阶的武将愤慨道:“杨指挥,你明明有功却要含冤受死如何还说无憾?我等皆不服。”
杨嘉谟终于维持不住面容上的淡定,长叹一声仰头向天,悲愤而吟:“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入楚宫。应是蜀冤啼不尽,更凭颜色诉西风。”
吟罢,杨嘉谟低头看向众人,慨然道:“诸位兄弟不必如此,是非曲直自有公论,冤屈总有大白于天下的一日。身为杨家将之后,我自信没有给杨家丢人!也没有给先祖金刀令公抹黑,我死而无憾!弟兄们,杨某今日先走一步,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车下众将俱都红了眼眶。
王指挥咬牙退开,红着眼睛喝令:“恭送杨兄弟上路!”
众将不甘但又无奈,默默退到两边向杨嘉谟抱拳。
囚车重新开动,杨嘉谟微笑着左右还礼:“诸位,永别了!”
另一辆囚车上的男子也抱拳还礼,眉眼之间与杨嘉谟有几分相像。
人群中有抽泣声传来,低沉、悲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