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我是生物学教师

書城自編碼: 365995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夏献平
國際書號(ISBN): 9787218151489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8.2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78.1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98.6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6.4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7.4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2.1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7.4
《学生第一》
+

HK$ 62.3
《做一个老练的新班主任》
+

HK$ 111.0
《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第2版)》
+

HK$ 89.8
《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
+

HK$ 64.7
《问卷设计(教育量化研究方法系列丛书)》
編輯推薦:
《我是生物学教师》是一部个人从教经历的自传。它详细介绍了一位勤劳、敬业、爱学生、乐于帮扶年轻教师的师者,体现了一位受人尊敬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教师的成长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我是生物学教师》展现的也是一堂教学进修课堂,阐述了对教材、教法和教育的独特见解,提供了多样的教育理念讲解,为读者教师打造多彩课堂助力,帮助教师个人职业素养成长。
內容簡介:
《我是生物学教师》以作者个人从教经历论述,详细描写了作者由农村学生成为省级名师的奋斗历程。作者在讲述自身奋斗经历的同时,也阐述了自己对于教材、教法和教育的理解,理性讨论中蕴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对于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和启示作用。
關於作者:
夏献平 著
夏献平,深圳市南山区中学生物教研员,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理科名师实践优秀导师,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地方领军人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核心作者,国培专家,连续四届担任广东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目錄
001——序章
007——第1章 学说普通话/009
学点语文 一字之师/011
点评字典/013
垃圾不等于营养/017
点评教材/018
点评高考试题/019
点评深圳广州试题/021
仿写二篇/022
写高考作文/024
期待下水作文/026
027——第2章 那年12岁/029
初登教坛 向自己的老师学教书/033
教学实习延长/035
刚毕业带毕业班/038
041——第3章 新课改呼唤深化高考改革/043
面对高考 如何看待高考题/045
评“高考有可能考的题”/047
考生的学业负担来自哪里/049
谈高考备考中的十个问题/052
生物学热点问题复习三招/054
高考生物试题的导向作用/055
高考试题对高中教学的启示/058
什么样的试题难/060
奥运金牌与高考状元/064
065——第4章 感受阅读之乐/067
激情课堂 “细胞增殖”之趣/069
新教材为什么这样编写/071
常问学生:感觉如何?/077
关于课堂教学的问答/078
讲题目讲出感动的笑声/081
课堂因“笑”而精彩/082
课堂实录和反思/085
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090
与学生一起成长/091
尝试给学生认定学分/093
教学反思/100
103——第5章 讲“生物”改成“生物学”/104
教学反思 对课改中若干实际问题的简析/105
硝化细菌是一种细菌吗/110
试题为何出现争议/110
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114
从一道题目联想到高考命题/117
关于教材教法的若干建议/120
谈科技进展与中学教学/140
生物学就在生活中/143
反思生物教学的科学性/147
科学课,为你忧来为你欢/149
脱水与渗透压变化/152
对模拟考试题争论的回复/153
以深度学习促进深度教研/154
未来生物学科教师是什么样的/155
159——第6章 谈“我棒”/160
评点教育 别将所有学生当状元培养/161
教学实践:呼唤课标具体化/162
“熟能生巧”怎么了/164
关于世界杯,我想对你说/165
放弃总有理由/167
网海茫茫,从教无憾/167
想想,换个角度想想/170
标高对行为的影响/171
“也许”带来的尴尬/172
浮躁是学研之敌/174
评“一个都不迟到”/175
教师是蜡烛吗?/175
不要以“专家”自居/176
谨防教材处理的两种倾向/177
班主任能否利用上课时间说班务/177
谈“骨干”/180
说“家长”/181
内质网是什么网/182
当遭遇暴力威胁时/182
185——第7章 群落的概念正确吗/186
答学生问 磷虾到底是增加还是减少/187
二氧化碳不是“非糖物质”吗/189
请编辑老师作答/191
这道概率题的答案是什么/193
基因是遗传物质吗/196
植物种子是生产者吗/196
没有不遗传的变异吗/197
有机碎屑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198
199——第8章 给学生写公开信/200
对学生说 你的成功是我的期待/201
如何学好生物学/203
不要总说“不懂”/204
少一点“郁闷”吧/205
207——第9章 三动二情促成长/208
教研心得 写作感悟/212
学科教师如何做教研/213
“举例说明”科学吗/215
有益的启示 真诚的互动/217
生物学教学数字化是时代的要求/218
“大声”地说出来/223
225——第10章 理解互动,不忘初心/226
互动前行 网友点评互动平台/228
请将精彩对话分享给同行/231
互动是为了更好的使用/232
我与互动平台/233
一片真情献互动/235
互动文章写作指要/244
互动是跨越时空的备课/248
点评一节公开课/250
253——第11章 与同行话成长1/254
互动成长 与同行话成长2/255
教学比赛如何体现核心素养/256
附点评:夯实教学基本功,体现核心素养/260
改革教师培训方式的有益实践/262
互动研修模式的尝试/270
跟岗总有时,研修再出发/271
跟岗研修是个人教育生涯的新起点/273
有一种牵挂是跟岗/274
教研员是推动者而非引领者/276
教师职务培训工作总结/280
如何摆脱过度抱怨/282
谁的尴尬/283
反思与自私/283
285——第12章 朱正威——名副其实的老“前辈”/286
人物日志 赵占良:早参与互动的教材主编/288
刘恩山:生物教研“老大”/291
林祖荣:参加互动的个特技教师/292
颜培辉:我教研工作中的“顶头上司”/293
张洁:参与互动多的教研员/295
木兰:互动平台的热心大姐/296
李金安:许多朋友牵挂的人/297
五味子:让互动话题在争论中成熟/298
刘永生:让我们的话题在争论中成熟/299
余广琪:早参与互动的长者/299
蒙庚阳:永恒的追求/300
张一:互动作者中的“诗人”/303
陶勇:工作室特殊的成员/303
梁宗彩:研修团队里的“领导干部”/304
何彩霞:活泼的“骨干”/305
林德光:低调务实的骨干/306
王树仁:展示了课堂的“磁性”/307
王更强:骨干教师中的“学究”/308
张京京:“天真”的骨干教师/308
卢广斌的“大将风度”/310
朱永新:认为生物教育很重要的教育家/310
刘良华:培训主持人的“主持人”/312
闫德明:主讲“教学风格”的教学风格/314
黄吉虎:神秘专家/315
读《毕生想念》/316
我的父亲/316
319——第13章 到大南山消耗脂肪/320
生活感悟 人生当是拔钉之旅/323
网上转悠/326
月有阴晴圆缺/327

后记一
我与人教社有个约会/331

后记二
写给所有关心我的人/335
內容試閱
·····
序 章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什么样的今天,就有什么样的昨天和明天。

出版专著,这是我很早就有的愿望。
如果将自己发表的文章做简单的分类汇编,成书相对容易。但这样做,偏向于成为个人档案资料。考虑到读者可能更多是教师,对个人的论文汇编,也许没有阅读兴趣。将专业报刊没有发表过的成长故事搜集起来,也许更有意义。毕竟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环境的影响往往比专业本身更大。
虽然自己的成长故事对一部分年轻教师,可赋予或多或少的正能量,但若将自己写成某一类特殊形象的代表,就难免落入俗套了。
关于我主持的名师工作室的故事,虽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热点问题,但有关个人的专题报道,部分已经收录在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没有师徒,只有互动—广东省夏献平名师工作室教研工作纪实》一书中,本书就不作重复。
关于网上教育教学讨论的文章大多刊登在《中学生物教学》杂志上,部分刊登在《中国教师报》和《中学生导报》等报刊,后来还有约50万字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物教学热点互动》一书中,这里也不重复。
本书是想告诉读者一个真实而相对全面的自己,一个从农村中学读书和成长的学生和教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热爱教育和教研的老教师。这也是为什么要从初中经历开始写起的原因。
我如何从一个重点中学的数学爱好者成为生物学教育的热爱者,是个人专业成长逻辑链的一个环节,需要做点交代。
1981年,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4年,全国高考中生物学科总分虽然只有30分,但开创了中学生物学科新的历史,生物学科在高中教育中有了一席之地,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年,我16岁,高考生物学考了27分,本以为分数不低,后来发现,当年高考中得满分的大有人在。这是不难理解的,年高考试题相对容易,对中学教育中生物学科的成长是有益的,能引导中学生不放弃生物学科的学习。
在读高中时,我的数学和物理成绩在班上算“尖子”,我平时也只对这两门学科有特别的兴趣。而生物学科,似乎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好,没有什么挑战性。潜意识里认为,谁的数学成绩好,才能说他学习好。
现在想来,能赶上恢复生物学后的年参加高考,且从事生物学教育工作,是很幸运的。
徽州师专(今称“黄山学院”)是安徽省首个改成三年制的专科学校,被我遇上了。遗憾的是,当年的《安徽招生报》上漏印了这所学校,我们生物系81级的46名同学中当年有很多人都超过了重点大学分数线,是被征求意见而补录的,所以该班被戏称为“本科班”;我是望江二中邓普生老师替我做主补录的,他对我平时很关心,面对能否尽快上大学这事,他是毫不犹豫的。进入大学后,很长时间我想转到数学系,为配合这一要求,我订阅了两本数学专业期刊。像高中平时直至高考的数学科目考试一样,在《高等数学》考试中,我通常也只用做半小时,就能取得班级名列前茅的成绩。
徽州师专位于黄山市屯溪区。学校经常邀请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为学生做专业报告。例如,北大的朱澂,复旦的方深高、欧阳光察等专家教授,还有相声大师侯宝林等名家。因为屯溪很小,我们在街上几次偶遇到他们,并做进一步交流,除了感受大家的魅力外,也认识到他们普通的一面。在屯溪老街,曾看到侯宝林先生逛街,我们也主动陪着他一起逛了几家茶叶店。听余心言(徐惟诚,曾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的报告时,印象深的是他讲了这样的故事,3岁的小孩模仿能力很强,看到大人上厕所看报纸,也会在上厕所时看报纸。开始以为他真在看报纸,事实上,孩子手上的报纸往往是倒拿着。
班上很多同学对生物学兴趣特别浓,我们通过上海邮购书店买过多本《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专业用书。有一位同学当年对光呼吸现象进行过专题研究,并撰写论文邮寄到《生物物理学进展》杂志,另一位同学能发现蕨类植物新种,是邮寄给中国科学院秦仁昌教授被鉴定和推荐发表的。我也向方深高等教授请教过考研的有关事宜。这些专家对某一位同学的回信,激励的不是个人,而是全班同学。期间,在新华书店我购买了叶圣陶主编的语文书,系统地学习了语文常识。
野外考察对青年学子来说,特别新鲜有趣。我们外出的机会比较多,到过齐云山、黄山和歙县的蝙蝠洞,随着实习的进行,也验证了“一个大学要办生物系需要的经费远远超过中文系和数学系”这样的说法,我们也因此有莫名的自豪感。
黄山归来,我的学习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原因有二:一是登山途中我的右脚后跟被卡进岩石缝中,拔出时被拉掉一块皮;二是,下山途中,小腿疼痛且不自主颤抖了很长时间。这让我深切体会到“走路不看山,看山不走路”和“上黄山骂黄山,黄山归来念黄山”是先人们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我也因此体会到历史传承的价值,也不断回味长辈们的各种劝告的合理性。黄山回来,我坚持每天进行长跑,多能跑5公里,风雪无阻,这一习惯从1982年一直坚持到1993年。后来锻炼少,身体的体重逐日增加,增加了近20公斤。到了2009年,重新在生活中加入运动量,这就是有空就爬山。
在黄山学院,每天我们去门口的收发室的小黑板上看是否有自己的邮件或包裹等。那块小黑板就像今天我们的智能手机或电脑屏幕,成了显示外界信息的窗口。
1984年我分配到家乡的一个乡镇中学。发工资后,我邮购了《生物学通报》复刊以来的所有杂志,同时购买各种新版大学教材和教辅资料,后来还订阅了包括《生物报》在内与其他生物学科教育有关的报刊。高中语文老师鼓励我们背书和写日记的习惯,我一直坚持着。背诵《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刊首语和评论,成为我的必修课,这对担任班主任很有用。每年班级新年联欢晚会或班会课上,我都会背文章或讲故事给学生听。
因为看得多,慢慢产生了发表文章的冲动。1987年在《安徽青年报》发表了处女作《劳逸结合,效果》。这篇文章是班会课上的讲话。它的发表,对后来我的写作,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1988年前,所写的文章不是用稿纸写的,投了多次稿,只成功一次。
1988年启动教师职称改革,我担任单位的教师职称评委,在评审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对教师来说,重要的评价指标,一是要教好学生,以成绩说话;二是要讲究方法,使课堂有魅力;三是,要勤于笔耕,及时发表文章。同时,要积极参加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我花了三年时间,通过安徽省高中教师专业能力考试(相当于本科),又通过安徽省专升本统一考试,在安师大函授班(面授和自学结合)学习了三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安庆日报》发表县教育局秘书写的《献身教学于平凡》,对我进行报道,文章中特别提到我连续多年所教学生高考成绩在市里名列前茅,给我做了一个阶段性和鼓励性的评价。我的照片和简历在《中学生物教学》主编王志让的推荐下发表在杂志上。受县教研室的委托,我承担教育局的教研员工作,独立完成初中生物学科统考命题,参加市教研会和统考命题,偶尔上公开课、组织教研会和写教研活动简报等。在连续担任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同时,兼任过初中生物学教学,兼任卫生学校三年生物学教学工作,教过电大中师班的生物课。
有一篇《站在雷阳书院门口》的文章,或许从这一个角度对我的工作做了一个阶段性小结。
夏献平,这是一个在望江教育界知名度非常高的名字。我听到他的名字,听到对他的赞誉,印象中的次是在当时县委办公室一位秘书的家里,这位秘书的妹妹当时在读望江卫校,在学习上应该是一个后进生,她说,夏献平老师的课讲得真好,课下不用复习都记得住。后来听到过夏老师的许多学生都这样说,而且夏老师所授班级的成绩都超过生源更好的学校。并且夏老师的教研论文覆盖专业核心期刊。一个老师,在学生喜爱、学生成绩、教研论文这三个方面只要有一个方面做得很好就算不错了,而夏老师在这三个方面都堪称完美,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望江工作时期,在望江中学的教育史上他也已经是一颗璀璨的明星,是承前启后的一座大梁。
这样的评价,虽然有过誉之嫌,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对当时的我,也许是中肯的。
在望江二中读书时,班主任杨老师鼓励我们写日记,这一习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我情感释放的重要渠道。
2009年,我成为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后,开始写随笔,及时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后来发表的部分文章就是从随笔中复制和编辑而成的。今天,这些随笔也成为本书的重要稿源之一。我2000年开始上网,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K12)担任首个学科论坛(化学生物论坛)的版主,论坛上很多老师针对一线教学问题发表的看法,很实用,也很精彩,但却无法刊登在报刊上让更多人分享。为了推动论坛中讨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同时提升论坛的专业水准,以更好地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我萌生了担任报刊编辑的想法。2002年起担任《中学生导报》理科版主编,同时协助《中国教师报》“对话”栏目组稿,也被《课堂内外》聘为兼职编辑。2005年,在主编梁秋英老师的邀约下,在《中学生物教学》杂志开设互动平台栏目至今。
如今担任兼职报刊编辑工作已经有18年,参加统考命题工作近30年,一直从事着一线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一路走来,很平凡,也很充实。
这本书,将作为新的起点,以激励我不断努力前行。
本书安排14章(含序章),是从多个侧面介绍自己的成长过程。从我为什么当老师写起,试图回答:我为什么是我?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故事,不同人的成长故事有不同精彩。
本书尽可能多介绍些教师成长的共性问题,尽可能以故事的形式作比较全面的介绍。“语文”影响到教师成长的很多方面,而恰恰容易被忽视,所以第1章—安排“学点语文”。
在本书即将出版时,有朋友建议增加参加编写教材的经历,所以安排了“我与人教社有个约会”做后记。
此为序章。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