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內容簡介: |
《长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管理》共9章,第1章描述了亚高山针叶林分布与环境特征,第2章阐明了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第3章总结了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物质迁移过程的研究成果,第4章总结了亚高山针叶林植物残体腐殖化过程的研究成果,第5章总结了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分解过程的研究成果,第6章总结了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碳氮过程的研究成果,第7章总结了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生物与生化特性的研究成果,第8章总结了亚高山针叶林与对接水体的生物地球化学联系,第9章总结了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基于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研究结果,《长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管理》提出了长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技术和措施。
|
目錄:
|
目录第1章 亚高山针叶林分布与环境特征 11.1 亚高山针叶林的定义 11.1.1 亚高山和亚高山植被 11.1.2 亚高山森林与亚高山针叶林 21.2 长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的地理分布 31.2.1 盆周山地亚高山针叶林区 41.2.2 青藏高原东北缘-甘南-川西北亚高山针叶林区 51.2.3 青藏高原东缘-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区 51.2.4 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南亚高山针叶林区 61.2.5 秦巴山区亚高山针叶林区 71.3 长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类型与分布特征 71.3.1 亚高山冷杉林 81.3.2 亚高山云杉林 121.3.3 亚高山圆柏林 141.3.4 亚高山落叶松林 151.3.5 高山松林 151.3.6 铁杉林 161.4 长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的影响因子 161.4.1 气候 161.4.2 地形地貌 171.4.3 频发的自然灾害 171.4.4 人类活动 171.4.5 季节性雪被和冻融循环 18参考文献 18第2章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 202.1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 202.1.1 植物群落组成 202.1.2 动物群落组成 222.1.3 微生物群落 232.2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242.3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 252.4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262.5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72.6 亚高山针叶林植物残体组成 282.7 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结构 31参考文献 33第3章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物质迁移过程 353.1 亚高山针叶林区降水特征 353.1.1 大气降水特征 353.1.2 亚高山针叶林林冠对降水的再分配作用 363.2 亚高山针叶林林冠对降水中碳再分配的影响 413.2.1 大气降水碳含量动态 413.2.2 碳再分配特征 433.3 亚高山针叶林凋落物组成 473.3.1 凋落物产量及动态 473.3.2 各组分产量与动态 533.3.3 乔木和灌木层凋落物产量与动态 593.4 讨论与小结 643.4.1 亚高山针叶林林窗对降水中碳再分配的影响 643.4.2 亚高山针叶林林窗对凋落物生产的影响 65参考文献 66第4章 亚高山针叶林植物残体腐殖化过程 684.1 亚高山针叶林植物残体腐殖物质积累 704.1.1 腐殖物质提取和分离 704.1.2 质量损失 714.1.3 总可提取性腐殖物质 734.1.4 胡敏酸 784.1.5 富里酸 814.1.6 胡敏酸/富里酸 834.2 腐殖物质光谱学特性 854.2.1 ΔlgK 854.2.2 E4/E6 874.2.3 A600/C 884.2.4 腐殖物质类型 894.3 亚高山针叶林植物残体腐殖化度与腐殖化率 904.3.1 腐殖化度和腐殖化率的计算 904.3.2 腐殖化度 904.3.3 腐殖化率 914.4 亚高山针叶林植物残体难降解组分与腐殖化 924.4.1 难降解组分驱动的基质质量假说 924.4.2 馏分分离 934.4.3 难降解组分调控植物残体腐殖化过程 944.5 亚高山针叶林植物残体易分解组分与腐殖化 974.5.1 易分解组分驱动的微生物源土壤有机质形成假说 974.5.2 易分解组分的测定 994.5.3 易分解组分含量 994.5.4 易分解组分残留量 1014.5.5 易分解性 1024.5.6 易分解组分调控植物残体腐殖化过程 1034.6 亚高山针叶林植物残体功能碳组分与腐殖化 1044.6.1 植物残体腐殖化过程中碳组分变化 1044.6.2 功能碳的测定 1044.6.3 总有机碳 1054.6.4 烷基碳 1084.6.5 氧烷基碳 1124.6.6 芳香基碳 1164.6.7 羰基碳 1184.6.8 烷基碳/氧烷基碳 1194.6.9 林窗对凋落物碳组分分解的影响 1194.6.10 碳组分调控植物残体腐殖化过程 1204.7 小结 121参考文献 121第5章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分解过程 1275.1 亚高山针叶林凋落叶分解速率 1275.1.1 材料与方法 1285.1.2 结果与分析 1305.1.3 讨论与结论 1365.2 亚高山针叶林倒木分解速率 1385.2.1 材料与方法 1395.2.2 结果与分析 1415.2.3 讨论与结论 1445.3 亚高山针叶林凋落叶碳和养分释放 1475.3.1 材料与方法 1485.3.2 结果与分析 1485.3.3 讨论与结论 1585.4 亚高山针叶林倒木碳和养分释放 1605.4.1 材料与方法 1625.4.2 结果与分析 1635.4.3 讨论与结论 1795.5 亚高山针叶林细根碳和养分释放 1825.5.1 材料与方法 1835.5.2 结果与分析 1855.5.3 讨论与结论 193参考文献 195第6章 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碳氮过程 2036.1 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碳氮库特征 2056.1.1 材料与方法 2056.1.2 结果与分析 2066.1.3 讨论与结论 2086.2 亚高山森林土壤碳矿化过程 2096.2.1 材料与方法 2096.2.2 结果与分析 2116.2.3 讨论与结论 2156.3 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氮矿化特征 2176.3.1 材料与方法 2176.3.2 结果与分析 2186.3.3 讨论与结论 2216.4 亚高山森林土壤碳氮淋洗特征 2226.4.1 材料与方法 2226.4.2 结果与分析 2256.4.3 讨论与结论 2296.5 亚高山云杉林土壤氮转化酶活性 2316.5.1 材料与方法 2316.5.2 结果与分析 2336.5.3 讨论与结论 2376.6 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氮转化相关微生物群落特征 2386.6.1 材料与方法 2386.6.2 结果与分析 2416.6.3 讨论与结论 243参考文献 244第7章 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生物与生化特性 2507.1 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动物多样性特性 2507.1.1 材料与方法 2517.1.2 结果与分析 2547.1.3 讨论与结论 2617.2 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性 2637.2.1 材料与方法 2647.2.2 结果与分析 2677.2.3 讨论与结论 2727.3 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动态特性 2757.3.1 材料与方法 2757.3.2 结果与分析 2777.3.3 讨论与结论 2797.4 亚高山针叶林土壤酶活性动态特性 2817.4.1 材料与方法 2817.4.2 结果与分析 2837.4.3 讨论与结论 2897.5 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养分动态特性 2917.5.1 材料与方法 2927.5.2 结果与分析 2937.5.3 讨论与结论 298参考文献 300第8章 亚高山针叶林与对接水体的生物地球化学联系 3078.1 亚高山针叶林区溪流木质和非木质残体特征 3088.1.1 木质和非木质残体储量 3088.1.2 木质和非木质残体碳、氮和磷储量 3118.2 亚高山针叶林区河道木质残体与非木质残体特征 3158.2.1 木质残体与非木质残体储量 3158.2.2 木质和非木质残体碳、氮和磷储量 3168.3 亚高山针叶林区森林溪流水体各元素储量 3188.3.1 水体中C元素储量 3188.3.2 水体中N元素储量 3228.3.3 水体中P元素储量 3268.4 亚高山针叶林区森林溪流沉积物元素储量 3308.4.1 沉积物中C元素储量 3308.4.2 沉积物中N元素储量 3348.4.3 沉积物中P元素储量 3388.5 讨论与小结 3428.5.1 亚高山针叶林区森林溪流植物残体储量 3428.5.2 非木质残体对溪流元素储量及迁移动态的影响 3438.5.3 木质残体对溪流元素储量及迁移动态的影响 344参考文献 345第9章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 3469.1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3469.1.1 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概念 3469.1.2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目标 3479.2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概念框架 3499.2.1 科学研究、综合评估与模型预测 3499.2.2 确定目标,制订适应性管理政策,研发适应性管理技术 3509.2.3 实施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政策与技术 3509.2.4 动态监测适应性管理对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509.2.5 综合评估和预测适应性管理对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519.2.6 动态调整和优化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政策和技术 3519.3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技术措施 3519.3.1 保留粗木质残体 3519.3.2 林分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 3529.3.3 野生动物多样性保育与保护 3539.3.4 植物多样性保育与保护 3539.3.5 微生物多样性保育与保护 3549.3.6 替代产业培育与发展 3549.3.7 森林更新与演替监测 3559.4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理论和技术需求 3559.4.1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食物链(网)的复杂性及其维持机制 3559.4.2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3559.4.3 自然灾害干扰对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3569.4.4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与对接水体的生物地球化学联系 356参考文献 356索引 3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