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4.6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基础化学教程(无机与分析化学)(第三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基础化学教程(无机与分析化学)(第三版)》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统一安排,和谐关联。《基础化学教程(无机与分析化学)(第三版)》共21章,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第1、2章),四大化学反应平衡(第4、6、8、12章)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5、7、9、13章),物质结构(第10、11章),元素化学(第14~18章),基本仪器分析法(第19~21章),误差与数据处理(第3章)。《基础化学教程(无机与分析化学)(第三版)》配有重难点教学视频,可扫描《基础化学教程(无机与分析化学)(第三版)》二维码观看。另外,《基础化学教程(无机与分析化学)(第三版)》配套《基础化学教程习题解析》(第三版),方便学生自学和复习。
|
目錄:
|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第1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
1.1 物质与化学反应的计量 1
1.1.1 物质的计量 1
1.1.2 化学反应的计量 4
1.2 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6
1.2.1 体系与环境 6
1.2.2 状态与状态函数 6
1.2.3 过程与途径 7
1.2.4 热、功、热力学能 7
1.2.5 热力学定律 8
1.3 热化学 9
1.3.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焓与焓变 9
1.3.2 标准摩尔反应焓,热化学方程式 10
1.3.3 赫斯定律 12
1.3.4 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热 13
1.3.5 计算反应热效应的其他方法 14
思考题 14
习题 15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17
2.1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7
2.1.1 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 17
2.1.2 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与相关计算 21
2.2 化学反应速率 23
2.2.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3
2.2.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25
2.2.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6
2.3 化学反应平衡及化学反应的限度 29
2.3.1 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29
2.3.2 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自由能变 33
2.3.3 化学平衡的移动 35
思考题 38
习题 39
第3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42
3.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42
3.1.1 基本概念 42
3.1.2 误差的分类、产生的原因及减免的方法 44
3.2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45
3.2.1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散程度的表示 45
3.2.2 偶然误差的分布 47
3.2.3 置信度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49
3.2.4 显著性检验 51
3.3 回归分析法 55
3.3.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及回归直线 55
3.3.2 相关系数 56
3.4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57
3.4.1 有效数字 57
3.4.2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58
思考题 60
习题 60
第4章 酸碱平衡 62
4.1 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 62
4.1.1 酸碱电离理论 62
4.1.2 酸碱质子理论 62
4.1.3 酸碱解离常数及酸碱的强度 65
4.2 不同pH溶液中酸碱存在形式的分布情况——分布曲线 67
4.2.1 基本概念 67
4.2.2 酸的分布系数和分布曲线 67
4.3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70
4.3.1 质子条件 70
4.3.2 弱酸、弱碱水溶液pH的计算 72
4.4 酸碱平衡的移动 77
4.4.l 稀释定律与同离子效应 77
4.4.2 活度、离子强度与盐效应 79
4.5 酸碱缓冲溶液 80
4.5.1 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与缓冲能力 80
4.5.2 缓冲溶液的分类和选择 81
4.5.3 缓冲溶液的有关计算 82
4.6 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 85
思考题 86
习题 86
第5章 酸碱滴定法 88
5.1 滴定分析法概述 88
5.1.1 基本概念 88
5.1.2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89
5.1.3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91
5.2 酸碱指示剂 92
5.2.1 酸碱指示剂及其作用原理 92
5.2.2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93
5.2.3 混合指示剂 95
5.3 酸碱滴定曲线 95
5.3.1 一元酸碱滴定 95
5.3.2 多元酸、混合酸和多元碱的滴定 99
5.4 滴定终点误差 101
5.4.1 强酸、强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101
5.4.2 弱酸、弱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101
5.4.3 终点误差公式 102
5.5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03
5.5.1 酸标准溶液 103
5.5.2 碱标准溶液 104
5.6 酸碱滴定法应用实例及其计算 104
5.6.1 直接滴定法 104
5.6.2 间接滴定法 107
思考题 109
习题 110
第6章 沉淀溶解平衡 112
6.1 溶度积和溶解度 112
6.1.1 溶度积常数 112
6.1.2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113
6.2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14
6.2.1 同离子效应 114
6.2.2 盐效应 115
6.2.3 酸效应 115
6.2.4 配位效应 116
6.3 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117
6.3.1 溶度积规则 117
6.3.2 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118
思考题 125
习题 125
第7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127
7.1 重量分析法概述 127
7.1.1 重量分析法及其分类 127
7.1.2 重量分析法的特点 127
7.1.3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的要求 127
7.1.4 影响沉淀完全的因素 128
7.2 沉淀的形成与沉淀条件的选择 129
7.2.1 沉淀的形成 129
7.2.2 沉淀条件的选择 130
7.3 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及获得纯净沉淀的措施 133
7.3.1 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 133
7.3.2 获得纯净沉淀的措施 135
7.4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称量形式的获得 136
7.4.1 沉淀的过滤与洗涤 136
7.4.2 沉淀的烘干或灼烧 136
7.5 重量分析的结果计算与应用实例 137
7.5.1 重量分析的结果计算 137
7.5.2 重量分析应用实例 137
7.6 沉淀滴定法 139
7.6.1 莫尔法 140
7.6.2 福尔哈德法 141
7.6.3 法扬斯法 142
思考题 142
习题 143
第8章 氧化还原平衡 145
8.1 基本概念 145
8.1.1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数 145
8.1.2 原电池 146
8.2 电极电势及其影响因素 149
8.2.1 电极电势 149
8.2.2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51
8.3 电极电势的应用 154
8.3.1 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及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154
8.3.2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155
8.3.3 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或弱酸的 155
8.3.4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156
8.3.5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57
8.4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158
8.4.1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 158
8.4.2 元素标准电势图的应用 158
8.5 化学电池 160
思考题 161
习题 162
第9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65
9.1 条件电势 165
9.2 滴定分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要求 167
9.2.1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67
9.2.2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168
9.2.3 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 169
9.3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170
9.3.1 氧化还原指示剂 170
9.3.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72
9.4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176
9.4.1 高锰酸钾法 176
9.4.2 重铬酸钾法 178
9.4.3 碘量法 179
9.4.4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181
9.5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182
思考题 184
习题 184
第10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86
10.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氢原子模型 186
10.1.1 卢瑟福原子模型 186
10.1.2 玻尔氢原子模型 186
10.2 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189
10.2.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89
10.2.2 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性 190
10.3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190
10.3.1 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 190
10.3.2 电子云和概率分布 191
10.3.3 4个量子数 194
10.4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197
10.4.1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197
10.4.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99
10.4.3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201
10.4.4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202
思考题 207
习题 209
第11章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211
11.1 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211
11.1.1 离子键理论 211
11.1.2 离子的特性及对离子键强度的影响 212
11.1.3 离子晶体 214
11.2 共价键与原子晶体 217
11.2.1 共价键理论 217
11.2.2 杂化轨道理论 220
11.2.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223
11.2.4 大π键 226
11.2.5 分子轨道理论 228
11.2.6 原子晶体 234
11.3 分子间力、氢键和分子晶体 234
11.3.1 分子间力 234
11.3.2 氢键 236
11.3.3 分子晶体 237
11.4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237
11.4.1 金属键的改性共价键理论 238
11.4.2 金属键的能带理论 238
11.4.3 金属晶体 240
思考题 241
习题 241
第12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243
12.1 配合物的组成、异构现象与命名方法 243
12.1.1 基本概念 243
12.1.2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246
12.1.3 配合物的命名 248
12.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249
12.2.1 现代价键理论 249
12.2.2 晶体场理论 254
12.3 配位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261
12.3.1 配位平衡与稳定常数 261
12.3.2 配位平衡的移动 264
12.4 螯合物及新型特殊配合物 268
12.4.1 螯合物及其特点 268
*12.4.2 新型特殊配合物 270
思考题 271
习题 273
第13章 配位滴定法 276
13.1 EDTA及其解离平衡 276
13.1.1 EDTA 276
13.1.2 EDTA的解离平衡 276
13.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 277
13.2.1 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特点 277
13.2.2 影响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78
13.2.3 准确滴定单一金属离子的条件及酸度范围的确定 283
13.3 滴定曲线 285
13.3.1 滴定曲线的绘制 285
13.3.2 滴定曲线的讨论 286
13.4 金属指示剂 287
13.4.1 金属指示剂及其作用原理 287
13.4.2 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89
13.4.3 常用金属指示剂的使用情况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