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中国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交叉职能的实际运行状况是什么”为核心问题开展实证研究。课题组运用法律社会学的“无权力研究范式”,依据当代中国法律系统建构的时空结构考察两个机构交叉职能的实际运行过程。围绕核心问题,课题组还研究了六个相关问题,国际国内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的情况是什么,中国农民工对权益纠纷解决程序有什么特别需求,两个机构交叉职能的法律和政策是如何演进的,两个机构交叉职能的现实运行状况为什么会出现,怎么评价,怎么优化改进。六个相关问题是核心问题的视野拓展、前提基础、参照标准和研究归宿。
|
目錄:
|
导论
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交叉职能研究
二、国家/政府保护农民工权益对策研究
三、地方政府保护农民工权益实证研究
第三节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来源
四、研究内容
第四节基本概念
一、中央劳动行政部门(1988年至今)
二、劳动监察
三、劳动仲裁
四、交叉职能
五、农民工
六、农民工权益
章全球视野: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职能分工的比较与启示
节劳动监察处理劳动争议的国际劳工标准
一、劳动监察处理劳动争议的国际劳工标准
二、劳动监察处理争议国际劳工标准间的矛盾
三、劳动监察的国际劳工标准影响力
第二节劳动监察解决劳动争议制度的国际差异
一、世界劳动监察制度三种分类的述评
二、各国劳动监察职能范围概览
三、劳动监察解决纠纷的国际分歧
第三节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关系的沉浮与曲折
一、民国政府与国际劳工组织
二、新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1949~2002年)
三、新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2002年至今)
第四节劳动监察处理争议职能的国际比较启示
一、交叉职能国际比较的结论
二、既有研究比较法论证检视
三、交叉职能比较法研究再思考
第二章社会基础:农民工维权对劳动监察与仲裁职能分工的特殊需求
节问题、文献与数据来源
一、问题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与数据
第二节农民工的程序法律意识
一、诉请意识:哪个机构都一样
二、证据意识:干了活就是证据
三、期限意识:时间根本耗不起
四、目的意识:只有拿到钱才好
第三节农民工程序法律意识的解释
一、为什么哪个机构都一样?
二、为什么干了活就是证据?
三、为什么时间根本耗不起?
四、为什么只有拿到钱才好?
第四节农民工程序法律意识的价值
一、农民工程序法律意识的独特性
二、农民工程序法律意识的理论价值
三、农民工程序法律意识的实践意义
第三章法律变迁:交叉职能的立法与政策(1993~2019)
节交叉职能的立法沿革
一、两个机构交叉职能产生
二、交叉职能立法的次变化
三、交叉职能立法的第二次变化
四、交叉职能立法的第三次变化
第二节党中央和国务院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演进
一、当代中国法律与政策的界分
二、党中央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
三、国务院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
第三节国务院两部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政策发展
一、国务院两部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政策
二、国务院办公厅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政策
三、中央劳动行政部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政策
第四章交叉职能独立运行(一):劳动监察机构的实证考察(1993~2019)
节问题、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设计
第二节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的运行
一、劳动监察机构是否普遍解决纠纷?
二、劳动监察解决的案件类型有哪些?
三、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如何解决纠纷?
第三节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的效果
一、如何追问劳动监察解决纠纷效果?
二、主要保护了农民工群体的利益
三、妨碍预防所有劳动者权益受侵害
第四节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的解释
一、农民工工资纠纷的独特性
二、农民工问题治理的政治回应性
三、劳动监察机构执法的有效性
第五节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的存废
一、“废除论”没有实施前提
二、“保存论”并无推行条件
三、“改革条件论”初步提出
第五章交叉职能独立运行(二):劳动仲裁机构的实证考察(1993~2019)
节问题、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设计
第二节三个劳动人事仲裁机构的区分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三、调解仲裁管理处/科/股
第三节劳动人事纠纷仲裁与准司法性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双层履职组织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实际基本职能
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现实基本性质
第四节调解仲裁管理与行政性
一、劳动仲裁两机构职责运行的混同
二、指导劳动人事争议调解预防工作
三、组织或参与处理重大劳动人事争议
第五节劳动保障监察等职能与泛行政性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其他行政职能
二、交叉职能:参加劳动保障监察执法
三、交叉职能:两个机构合署办公
第六节双重属性解释及理论对话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双重属性的解释
二、劳动仲裁性质三种理论观点的检视
三、新双重属性机构论及其限度
第六章交叉职能交互运行的实证考察(1993~2019)
节问题、方法与数据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来源
第二节怎样合署?
一、两块牌子
二、两套人马
三、一个领导
四、混岗使用
第三节如何办公?
一、统一前台接待
二、统一接待登记
三、案件分流审查
四、案件工作分配
五、案件程序交叉
第四节效果如何?
一、合署办公的优点
二、合署办公的缺点
第五节为何合署?
一、避免相互推诿
二、降低法律风险
三、弥补人员不足
四、适应办公条件
五、服从领导决定
第七章交叉职能实际运行的解释和理论检视
节问题、概念与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概念辨析
第二节交叉职能的立法规定阐释
一、监察对象与监察事项
二、仲裁对象和受案范围
三、监察事项与受案范围
第三节交叉职能的实际运行解释
一、实际运行:监察与仲裁对象缠绕
二、交叉职能实际运行的解释
第四节交叉职能的既有研究检视
一、研究检视的意义
二、既有研究的贡献
三、尚可推进的研究
第八章交叉职能的立法和政策检视
节两个机构的组织立法检视
一、劳动监察机构的组织立法检视
二、劳动监察机构职能及对象检视
三、劳动仲裁机构的组织立法检视
四、劳动仲裁机构职能及对象检视
第二节交叉职能的程序立法检视
一、交叉职能共同事项立法及检视
二、共同事项交互处理的程序立法
三、两个机构一事不再理
第三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政策检视
一、权益保护政策化
二、政策规定强硬化
三、政策实施柔性化
第九章交叉职能优化的政策目标和法律对策
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政策目标
一、总体治理目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特殊问题应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
三、依法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
第二节两个机构组织立法的法律对策
一、国家治理下的两个机构组织立法
二、劳动监察机构的组织立法
三、劳动仲裁机构的组织立法
第三节交叉职能程序立法的法律对策
一、交叉职能程序立法的对策概览
二、劳动监察统一前台接待制度
三、劳动监察统一登记台账制度
四、劳动监察行政调解前置制度
五、劳动监察查处违法前置制度
第十章交叉职能优化的重点难点及其对策
节交叉职能程序立法的重点难点
一、统一接待和台账登记两大难点
二、行政调解职能前置的制度支撑
三、纠正查处职能前置的现实阻力
第二节两个机构事业单位性质的形成与改革
一、劳动监察执法机构事业单位属性的形成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事业单位属性的形成
三、两个机构事业单位性质的改革准备
第三节劳动监察机构的体制改革
一、劳动监察垂直管理体制
二、劳动监察如何横向综合
参考文献
调研单位名录
|
內容試閱:
|
自序
本书基于处理劳动者权益纠纷的两个机构的故事展开。这两个机构的当下名称是劳动监察总/支/大队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这本书是作者另一本书--《中国农民工非正式的利益抗争》(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研究的延续。从研究维权劳动者到研究帮助劳动者维权的国家机构,这意味着关注焦点的转移和研究的推进。在作者看来,这本书的学术贡献或许在以下几点:
一是提出了新问题。这是指本书以“中国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交叉职能的实际状况是什么”为核心问题,突破了既有研究的“应该怎样处理交叉职能”问题。新问题转移了研究的关注点,把关注点从交叉职能“应该怎样”转移到“实际怎样”,这种问题转向有利于更多关注当下中国社会交叉职能的实际运行。往大了说,这种问题转向或许会让更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当下中国”,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
二是采用了新方法。这是指在交叉职能(中国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研究上,本书是国内次尝试采用法律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的著作。具体而言是文献分析、实地考察和访谈三种社会调查的方式。作者带领课题组调研了中国西南、东北、华东、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6个省57家人社厅/局(包括4家省级、12家地市级和41家区县级,具体请见本书末的“调研单位名录”),幸运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量手原始数据。丰富的数据资料为具有历史跨度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发现了新事实。这是指本书发现了两个机构交叉职能实际运行的诸多重大事实,比如劳动监察解决纠纷的运行过程和实际效果、劳动仲裁机构的双重属性(准司法职能和泛行政职能)以及两个机构合署办公等。正是在重大事实发现基础上,本书才会有理论创新。例如,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改革的“改革条件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新双重属性论”以及“两统一、两前置”的交叉职能改革对策等。
虽然本书在此问题上开启了“认识中国”的又一个行程,但只是从实践出发的初步研究。本书是以6省57家人社厅/局的两个机构为考察对象进行质性研究得出的结论,研究结果大体能反映全国的情况,但理论结论仍然需要进一步实证检验,有些理论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分辨运用条件和地域范围。同时,本书研究也不能缺少同仁们的理论追问、深入质疑和充分对话。
本书的完成历时6年。作者得到的项目资助期限本来是3年,但由于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众多新情况比如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合署办公、劳动仲裁机构承担了泛化的行政职能等,致使项目延期3年才完成。不过,幸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办公室的理解和支持,课题研究时间得以两次被批准延期。其实,作者实际调研时间更长。西南S省是调研的核心区域,作者带领课题组不仅考察了S省省、市、县三级37家人社厅/局,而且连续多年调查SY市、SY1县人社局的两个机构,甚至跟踪调研SC2县和SM2县人社局长达12年(2008~2019),至今也未停止。因此,本书的出版得感谢众多人士的鼎力支持。没有他们长时间一如既往地帮助,就没有这本书。
感谢西南财经大学高晋康教授的指点和帮助。没有他的指点和帮助,本书不可能完成。他对下属和学生均深具人文关怀,诲人不倦。我经常得到耳提面命,真是可遇而不可求。高教授的学术敏锐度及鉴赏力,以及成人之美的品格,都是作为学生的我终生学习的典范。
感谢提供帮助让我得以去6省57家人社厅/局调研的前辈和同仁。他们包括上海财经大学的王全兴教授、安徽大学的李坤刚教授、深圳大学的侯玲玲教授,以及一直无私地提供帮助的陈明国博士等。
感谢参加课题组并且承担任务的课题组成员。他们是香港大学法学院的贺欣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陈家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的王天玉副研究员、西华大学外语学院的龚小萍教授、西华大学法学院的王黎黎副教授和彭州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原大队长陶海华。陈家建教授不仅每年都多次参加调研,还与作者合写了论文《地方政府运行中的“职能替代”现象研究--以劳动监察部门为例》,发表在《公共管理学报》2021年第3期上。
感谢我们调研的6省57家人社厅/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由于科研规范的原因,这里不能一一列举这些机构和人员的名字。我引用一位印第安人研究学者的话来表达我的心情:我不是在研究他们,而是在参与他们的生活。让我们向这些默默地为学术研究提供帮助的人致以深深地敬意!我表达敬意的方式是,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全社会听,让全社会都知道他们为当代中国所做的贡献。
感谢我的家人和指导的研究生们。他们伴随我身边,一起调研、收集整理资料、校对文字等,为本书完成提供了坚强的后盾。这些工作类似于行军打仗的粮草供给,看来不起眼其实必不可少。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正是如此。
后,恳请方家和同仁不吝赐教。作者水平有限,加之在承担较为繁重教学任务过程中完成,本书难免粗陋疏失之处。如有不妥,敬请斧正,作者感激不尽。
王伦刚于成都柳林村
二零二一年十月深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