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论语新绎

書城自編碼: 370064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经部
作者: 吴天明
國際書號(ISBN): 9787514235975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95.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再见杨德昌:台湾电影人访谈纪事
《 再见杨德昌:台湾电影人访谈纪事 》

售價:HK$ 112.7
彩色图解传习录: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
《 彩色图解传习录: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 》

售價:HK$ 63.3
彩色图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
《 彩色图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 》

售價:HK$ 63.3
全彩图说中华典故: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
《 全彩图说中华典故: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 》

售價:HK$ 63.3
舌尖上的中国: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生活养生)
《 舌尖上的中国: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生活养生) 》

售價:HK$ 51.8
相泽沙呼作品集(心灵侦探城塚翡翠+城塚翡翠倒叙集)(共2册)
《 相泽沙呼作品集(心灵侦探城塚翡翠+城塚翡翠倒叙集)(共2册) 》

售價:HK$ 204.7
食光中的论语——孔府菜的美味秘境
《 食光中的论语——孔府菜的美味秘境 》

售價:HK$ 78.2
全球价值链测度理论、方法与应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 全球价值链测度理论、方法与应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

售價:HK$ 172.5

 

建議一齊購買:

+

HK$ 334.8
《国学经典文库:四书五经(套装共11册)》
+

HK$ 1249.6
《十三经(全本全注全译·全套装)》
+

HK$ 104.4
《易老与养生》
+

HK$ 31.2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女四书、女孝经(繁体竖排)》
+

HK$ 40.6
《古诗源(中华国学文库)》
編輯推薦:
1.传诵两千多年的国学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科书
《论语》是对尧舜夏商周春秋六代思想文化、治国平天下政治实践和理论的科学总结,是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哲学史上伟大的著作,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学著作,历代官员一般都把《论语》当作治国平天下的教科书,借以学习治理国家的理论和方法。
2.对《论语》进行全新注译,并增加了题旨和简析,使读者能够更轻松地读懂原文、理解原意
本书对《论语》进行了全新注释、全新翻译、全新评析,注释,要点突出,详略精当;译文,从新视角解释原文,既忠实原意又别有新意;简析,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方面内容,既有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析,也有对历史文化、制度的评析,重点突出,观点独到,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原文、更轻松地读懂《论语》。
3.中国文化专家吴天明倾力打造,力求呈现有别于通行版本的《论语》
吴天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特聘中国文化专家。近几年在武汉、深圳等地多次给高校学生、领导干部、企业高管讲授《论语》,并在《中州学刊》《文史知识》《孔子研究》《理论月刊》《江汉论坛》等期刊上陆续发表多篇有关孔子、孔学学术价值极高的研究文章,观点新颖有趣,论述有理
內容簡介:
《论语》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是对尧舜夏商周春秋六代思想文化、治国平天下政治实践和理论的科学总结,是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哲学史上伟大的著作。《论语新绎》参考数种通行版本,从题解、原文、注释、译文、简析等五个方面,对《论语》作了全新注释、全新翻译、全新评析。注释,要点突出,详略精当;译文,从新视角解释原文,既忠实原意又别有新意;简析,既有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析,也有对历史文化、制度的评析,观点独到,发人深省,旨在帮助读者更轻松地读懂《论语》。
關於作者:
吴天明,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特聘中国文化专家。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经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的教学研究工作。著有《先秦文史散论》《中国神话研究》《孟子》《论语本意》等书。近几年在武汉、深圳等地多次给高校学生、领导干部、企业高管讲授《论语》,并在《中州学刊》《文史知识》《孔子研究》《理论月刊》《江汉论坛》等期刊上陆续发表多篇有关孔子、孔学学术价值极高的研究文章,观点新颖有趣,论述有理有据,颇受好评。
目錄
目录

学而篇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
泰伯篇第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后 记
內容試閱
治国平天下的教科书
《论语》主要收录了孔子一生教育帐下弟子和帐外诸侯卿大夫的部分语录,也收录了他十位设帐弟子的少量语录。这些语录,绝大多数是他们教育各自帐下弟子的语录,也有少量教育帐外弟子,即诸侯卿大夫的语录。我们在学习这些语录之前,首先要明白几个基本知识,而这些基本知识是近现代学者经常忽略的。如果忽略了这些常识,学习《论语》就非常困难,而且很容易误读文献。明白了这些常识,我们学习《论语》,谈论后面的理论问题,就容易多了。
其一,孔子师徒为什么办学,他们办学的层级属于什么层级?我把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史非常粗略地分为三个时代:
个时代,先周时代的教育,其主要特点是零零星星,不成体系,是中国教育的发轫期。周朝汉朝的许多文献都说,尧舜时代就有大学,这种说法并不可靠,周朝汉朝学者习惯于把思想文化的所有源头,都追溯到尧舜时代去。
第三个时代,就是清末至今一百多年的现代教育,其主要特点是文理兼备,按照西方大学的学科体系,设置比较齐全的学科和专业,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种各样、各个层级的人才,创造国家乃至人类需要的各种学问。随着近百年尤其是近四十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教育已经由贵族教育过渡到平民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普及教育,如今小学初中教育已经是法定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正在普及之中。
其中时间长、情况很复杂的是第二个时代,即周朝至清朝末期大约三千年的教育,其主要特点是贵族化、政治化、体系化,以培养官员治理天下为根本目的,从不重视自然科学、技术教育。古代贵族子弟才可能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可能接受教育。贵族子弟一般七八岁上“家学”, 即公卿大夫家族主办的学校,主要是认字,学历层次类似如今的小学; 十四五岁上“乡学”,即诸侯主办的学校,主要任务是读文章、背文章, 学历层次类似如今的初中高中;二十多岁经过考试,上天王(皇帝)主办的“国学”(太学、国子监),主要任务是学习义理,学历层次类似如今的大学。春秋晚期,周天王太穷,再也办不起国学了,加上王室土地太小、人口太少,再也不需要培养那么多的王臣去治理王国了,所以国学就停办了。诸侯们虽然有钱也有需要办国学,但是没有高水平的老师,文献也缺乏,那些乡学毕业的学生也就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这时,孔子主办私立国学,为天下培养人才。孔子之后遂成为传统,出现了所谓诸子百家, 而且历代特别有学问的官员,也大都出钱出力,为天下培养人才。战国时代,齐国办了一所大学,名叫“稷下”,这是诸侯主办的所大学,不过这是一所书院式的大学,没有固定的老师和学生,主要办学目的似乎只是研究学问,探讨真理,也与天王的国学有所不同。一直到了汉朝,皇帝才重新主办大学,培养治国平天下的人才。这就是说,孔子师徒设帐授徒,主要是想填补周天王停办国学的空缺,为各国培养治国平天下的高级人才。
其二,孔子师徒的学生都是一些什么人?孔子师徒的教育对象只有两部分人:一是帐下弟子,他们都是公卿大夫的子弟。按照宗法制,公卿大夫只有一位儿子,通常是嫡长子,才能直接继承父亲的官爵,担任公卿大夫,孔子称之为“后进”,即先去做官,力有不逮,然后再学习礼乐,学习做官的本事;其余的儿子只是士,士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春秋中晚期即处在贵族与平民百姓之间,他们必须学有所成,才能当官做贵族,孔子称之为“先进”,即先跟着老师学习礼乐,学好了治国平天下的本事,得到诸侯公卿的赏识,然后再去做官。这些人一般跟着各自的老师学习三年,一旦学有所成,就会立即去做官,而且官职小的就是县长,也就是下大夫。二是帐外的诸侯卿大夫。也就是说,孔子师徒的教育对象,不是候任官员,就是现任官员。
其三,孔子师徒都教学生什么知识学问,用什么教材?当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上至党中央,下至基层干部,也经常学习,不过他们一般不需要也不可能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某一个学科、某一种技能、某一种专业知识。研究某一个学科专业的学问,那是学士硕士博士阶段的事情。当今领导干部所学习的具体课程可能很复杂,我自己就经常到全国各地给这些领导干部讲国学,讲中国传统文化,其本质都是学习如何治理国家,治理地方,治理行业,治理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一个地方、一座城市、一个行业、一家企事业单位乃至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使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社会更加文明,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全相同的道理,孔子师徒教育的弟子,既然都是候任官员和现任官员,其学习的具体课程,虽然春秋君子常常通称为“六艺”,近现代学者总是喜欢把它们归入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宗教学等许多学科,但其本质上,自然也与今天的干部一样,只是学习治国平天下的本事。
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弟子,学习的教材都是“六艺”。但是,“六艺”文献太多,也太深奥,学习太困难。孔子是周朝研究“六艺”的伟大的学者,他的弟子都是反复挑选的,伟大的老师教育杰出的弟子,但孔子的弟子学习起来仍然有很大的难度,他的七十多位弟子,只有少数弟子是把“六艺”学到家的“入室”弟子,如颜回、子贡、曾子、子夏、子游、宰我、子张;其余绝大部分弟子都没有把“六艺”学通,故而只是“升堂”弟子,如子路,几乎跟着孔子学了一辈子,也只是一个“升堂”弟子,始终没有“入室”。春秋时代齐国的伟大学者晏子,汉代初期的伟大学者司马谈,也都感到“六艺”学习起来非常艰难,耗时费力,花费许多年都无法穷尽其理,以后的学者官员学习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好在孔子的徒子徒孙都有意识地留下了他们学习“六艺”的心得,并且许多都被编入了《论语》这本书,所以近两千多年,《论语》就成为“六艺”的精华读本和通俗读本。历代官员一般都把《论语》当作治国平天下的教科书,学者也大多通过先学习、研究《论语》,再进一步学习、研究“六艺”。《论语》是对尧舜夏商周春秋六代思想文化、治国平天下政治实践和理论的科学总结,是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哲学伟大的著作,也是中国历伟大的政治学著作。《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孔子去世四十多年之后,此后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无论是否赞成孔子的学说,无不熟读《论语》;历朝历代的官员,无论其官爵大小,任职何方,具体的政治立场如何,也无不熟读《论语》。两千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思想家哲学家都把《论语》当作尧舜夏商周春秋六代思想文化的总结,几乎所有的政治家和普通官员都把《论语》当作古往今来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教科书。
其四,孔子师徒的教育目的,当然不是要培养某些专业领域的人才,而是培养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人才,也就是培养官员。当今中国培养领导干部的这个任务,主要由中央党校、省委党校负责完成,而不是由普通大学来完成。党校教育不是学历教育,而是学士后硕士后博士后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目的是学习治理国家的本领,这与周天王办学,与孔子师徒办学,有相通之处。
了解了上述经常被学者忽略的常识以后,读者学习《论语》就容易多了。为了帮助读者更加方便地学习理解《论语》,我们还需要对孔子、《论语》做进一步的介绍。子去世四十多年之后,此后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无论是否赞成孔子的学说,无不熟读《论语》;历朝历代的官员,无论其官爵大小,任职何方,具体的政治立场如何,也无不熟读《论语》。两千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思想家哲学家都把《论语》当作尧舜夏商周春秋六代思想文化的总结,几乎所有的政治家和普通官员都把《论语》当作古往今来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教科书。
其四,孔子师徒的教育目的,当然不是要培养某些专业领域的人才,而是培养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人才,也就是培养官员。当今中国培养领导干部的这个任务,主要由中央党校、省委党校负责完成,而不是由普通大学来完成。党校教育不是学历教育,而是学士后硕士后博士后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目的是学习治理国家的本领,这与周天王办学,与孔子师徒办学,有相通之处。
了解了上述经常被学者忽略的常识以后,读者学习《论语》就容易多了。为了帮助读者更加方便地学习理解《论语》,我们还需要对孔子、《论语》做进一步的介绍。
孔子的身世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他是东夷殷商的苗裔,宋国始祖微子的后代。其曾祖防叔在宋国受到迫害,举家逃到鲁国,故孔氏为鲁国人。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即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郰邑大夫,当时有称公卿大夫为“人”的习惯,所以《左传》称之为“郰人纥”,也就是“陬邑大夫叔梁纥”的意思。《论语》中称他儿子孔丘为“郰人之子”。叔梁纥有一妻二妾,嫡妻生九女,无子;大妾生子曰孟皮,小妾颜氏生子曰仲尼,故孟皮、仲尼皆庶出。
孔子的出生年份,或说是鲁襄公二十一年,或说是鲁襄公二十二年,差别不大,学者不必反复争论。叔梁纥生孔子时,应已年逾七十,所以孔子出生不久,其父即去世。叔梁纥无嫡子,按照宗法制的传统,庶长子孟皮后来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官职,做了“宗子”,孔子就是“余
子”,只能当一个“士”,就是普普通通的读书人,其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几乎与平民无异b,所以孔子小时候生活很艰难,为了生计,做过许多粗鄙的事情。孔子一生很可能只上过家学,没有上过乡学,至少没有上过周天王的大学,因为那时天王的大学早就停办了c。他一生主要依靠自学,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终身传授尧舜夏商周春秋六代的学问,成为中华民族历伟大的学者。
孔子早于鲁昭公二十四年五月份开始设帐授徒d,一直到去世,其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是在读书教书,培养官员。孔子的帐下弟子,除了颜回、闵子骞、原宪坚决不肯做官以外,其余全都做了公卿大夫,子夏、曾参等学生,同时还是后世的伟大学者。除了授业弟子之外,当时的诸侯卿大夫们,也经常请教孔子如何治国安邦,他们都是孔子的帐外弟子。

学而篇
共十六章
“学而”,篇名。《论语》各篇原来均无篇名,汉代学者为了方便教学,就摘取每篇章开头几个字做篇名,并无深意,不须附会。
1.1 子①曰:“学②而时③习④之,不亦说⑤乎?有朋⑥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⑦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⑧乎?”
【题旨】
本章是孔子对尚未做官的随侍弟子讲的一番话,论仁德君子有三乐, 鼓励弟子先学好治国平天下的本事,提高道德水平,将来自然可以做官。
【注释】
① 子:此指老师孔丘。古代学者认为,孔丘称“子”因为他是男子;如今学者认为,孔丘称“子”因为他是伟人,道德学问都无比伟大:两种意见都不对。正确的意见应是,周礼,华夏大国的公卿,比照华夏小国之君,蛮夷戎狄之君,尊称为“子”。孔丘被尊称为“子”,因为他是华夏大国鲁国的公卿。
西周天王分封了几百个诸侯,诸侯要分等级,华夏大国诸侯多称“公”“侯”“伯”,华夏小国以及蛮夷戎狄之国诸侯多称“子”“男” (男爵极少,传世文献只有许国诸侯为男爵,称“许男”),则“子”002
本是贬义。晚从春秋初期开始,华夏大国公卿亦可尊称为“子”, “子”遂有敬意。据《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的卫国公卿石碏早被尊称为“石子”。孔丘于鲁定公十年开始做鲁国公卿,故亦可尊称为“孔子”。孔丘在帐下教育弟子时,没有其他也需尊称为“子”的公卿在场,所以弟子简称老师为“子”,不冠姓氏。如有其他公卿在场,或有诸侯在场,弟子记录时,一般都老老实实尊称老师为“孔子”。《论语》中有些语录是孔子作公卿之前的语录,按照周礼,弟子当时记录时应称老师为“先生”。后来曾参师徒编辑《论语》时,考虑到孔丘已经做过鲁国的公卿,而且继续尊称“先生”, 后人不知道是谁,所以将“先生”一律改为“孔子”或“子”。如今也用领导干部后来的职务尊称早先的他,这就是周礼的遗存。孔丘称“子”现象折射出了如下意义:华夏对蛮夷戎狄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优越感、华夏大国对华夏小国的实力优越感,以及官本位的价值观。
② 学:“学”什么,宾语被省略了。周代君子所学,包括学“文”(古代当代文献)、学“行”(像圣人那样终身践行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从理论上讲,所学包括道德和学问。道德主要指:一是身体力行做仁德君子,终身致力于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政治理想;二是治国平天下无比伟大,也无比艰难,所以君子不能贪图安逸。周朝君子的道德,核心是指治国平天下的公德,对君子的私德小节,他们并不在意。例如,孔子对管仲多有缺陷的私德并不在意,反复肯定管仲保卫华夏的仁德,称赞管仲是仁人。这与宋朝至今啰里啰嗦,烦琐无比,含义不明,只注重洁身自爱,不注重建功立业的私德,含义明显不同。学问主要指“六艺”,核心学问指周礼,即按照周礼要求,建设各种社会政治秩序,让苍生休养生息,君子各得其所。《论语》中论述“学”的语录非常多,只有三种用法:一是指学习圣贤高尚的道德;二是指学习以周礼为核心的学问;三是兼指学习道德和学问。本章之“学”的宾语,应该兼指道德和学问。
③ 时:合适时。学而篇 003
④ 习:有温习、实习、讲习之类的含义。孔子教弟子“六艺”,这些课程大都需要经常如此学习,例如大臣如何朝觐诸侯、周代官方的音乐如何演奏等等。把学到的本事用到做官的实践中去,那叫“行”,不叫“习”。
⑤ 说(yuè):同“悦”,喜悦。
⑥ 朋、友、朋友:周代同辈读书人之间,在提升道德水平,增加知识学问上,要互相帮助,“赏善匡过”,故互称朋友。例如,《泰伯篇》8.5 曾参称颜回是朋友,《子张篇》19.15 子游称子张是朋友。
⑦ 人:周朝的“人”字,广义与“鬼”相对而言,指所有的活人;狭义与“民”相对而言,指贵族和读书人。周朝的贵族,包括天王、诸侯、卿大夫、士。春秋末期,士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已经与平民百姓相差无几,战国时代孟子甚至经常称“士庶人”,将“士”与庶民百姓并称。周朝只有贵族子弟才能读书,这些读书人称“士”。他们一旦学有所成,一般都可做官,做贵族,所以贵族和士都称为“人”。不过,本章的“人”字,仅仅指诸侯、公卿,因为这时周天王早已被无视,只有诸侯和公卿手里才有官帽子,才能让这些弟子做大臣或家臣。
⑧ 君子:指所有的贵族及其子弟,与“人”的狭义相同。“君子”与“君”不同,周代只有周天王和诸侯才可以尊称为“君”。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你们)学了(道德学问)合适时讲习它,不也高兴吗?有仁德师兄从远方归来,(帮你们提高道德水平学问水平)不也快乐吗? 人家诸侯公卿们一时不了解你们,(你们一时当不了官,)但(你们)并不怨恨,不也是谦谦君子吗?”
【简析】
周朝的贵族子弟读书,七八岁开始上自己家族主办的“家学”,学历相004
当于如今的小学,主要任务是认字,教材就是尧舜夏商周春秋六代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谓之“六艺”。十四五岁开始上诸侯举办的“乡学”,学历相当于如今的初中、高中,还是学习“六艺”,主要任务是读书、背书,还要学会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做,例如要会演奏古乐,学习如何朝觐诸侯、天王等,“六艺”要烂熟于心。“乡学”毕业,要经过考试,类似于如今的全国高考,部分优秀者才能到天王举办的“国学”去深造,落选者则直接给诸侯做大臣,或给公卿做家臣。“国学”的学历层次类似于如今的大学,那时没有硕士、博士教育。“国学”低年级学习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统统称为“小学”;高年级才学习仁学、礼学的理论,也就是治国平天下的理论,这才是真正的大学问。“国学”的毕业生,一般都给周天王做王臣, 或者给诸侯做大臣。“国学”的教材还是“六艺”。春秋晚期,周天王直接治理的地方非常小,一者因为太贫困,再也办不起“国学”了;二者王国土地也不需要培养那么多的王臣了,所以“国学”就停办了。孔子被迫举办私立“国学”,为天下培养人才。孔子去世后,一部分有学问的官员拿出自己的部分俸禄办学,培养治国平天下的人才,就成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一直延续到清末。
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是贵族的历史文化教育体系和官员培养体系,其主要办学目的,就是培养治国平天下的官员,与今天的党校教育很相似,但与普通的国民教育区别很大。“国学”和“党校”都主要是为天下培养官员, 普通的国民教育则需要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
孔子说这番话,一定有个非常具体的背景:孔子那些当了官的早期弟子回来看望老师,自然也会与师弟们交流交流。还跟着老师苦读的师弟们看见师兄们都当了大官,事业有成,风光无限,自然也都想早早去当官,于是孔子对这些还跟着自己学习的弟子们说,你们学好本事,提升道德,当官不是迟早的事吗?所谓“不亦说(悦)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其实都是说“不也很高兴吗”,换个说法,可以避免重复。
孔子的学生分为两类,帐下弟子都是给孔子下了跪、磕了头的正儿八经的弟子,这些人,不久都会成为诸侯的大臣和公卿的家臣(此时周天王已经学而篇 005
不需要王臣了),都会或直接或间接地管理国家。帐外弟子,都是诸侯卿大夫,他们请教孔子,自然也都问治理国家天下的大事。所以孔子的语录,都是给未来的官员和现任的官员谈的,主要都是谈治国平天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