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法帖神品目》评注

書城自編碼: 370203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书法/篆刻
作者: 王万洪 余智鸣 王志冲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658642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7.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今日宜偏爱(全二册)
《 今日宜偏爱(全二册) 》

售價:HK$ 95.8
氢经济
《 氢经济 》

售價:HK$ 117.6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

售價:HK$ 477.6
为你沦陷
《 为你沦陷 》

售價:HK$ 56.2
校园欺凌
《 校园欺凌 》

售價:HK$ 59.8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售價:HK$ 82.8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售價:HK$ 153.6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售價:HK$ 105.6

 

編輯推薦:
本书集中整理研究了明代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杨升庵先生的
书法目录著作《法帖神品目》,这项工作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杨慎
选择碑目的标准和著录中的传承、创新与失误,并深入研究他碑帖
并重的书学思想,进而理解明代中期的书法理论发展趋势、审美取
法和成败得失,有助于梳理杨慎书论材料的渊源和对后代的影响,
有助于当代研究者对元明清代书法理论嬗变轨迹的整体把握。
內容簡介:
《法帖神品目》是杨慎专门为所见碑刻、法帖所著的一部目录专书,深受书
法界重视。本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全书共分十个部分,前七个部分是历代碑
刻目录,按时间先后顺序为主,编为古篆、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杂碑,
共九十一目;后三个部分是历代法帖目录,分为帝王、右军、淳化诸帖,共五十
三目。整体上看,碑帖并重、碑优于帖,这和元明以来重帖轻碑的书学思想相悖,
体现了杨慎作为书法理论家的创新研究能力,作为学者的超越时代的敏锐超前意
识。
關於作者:
王万洪,男,汉族,1979年9月生,四川简阳人。先后毕业于简阳师范
学校(中师)、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博士),四川大学统招统分博士后出站。
现为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四
川省书学学会、四川省杨慎研究学会会员,兼任四川省杨慎研究中心研究员。在
书法研究领域,已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各级科研项目8项,
获得科研奖励多项。
余智鸣,男,汉族,1989年2月生,福建永安人。现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2017级中国画与书法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
中国画与书法。曾在《中国书法》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论文多次入选中书协等主
办的研讨会。
王志冲,男,汉族,1989年8月生,四川万源人。现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2018级中国画与书法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画与书法。
刘虎林,男,汉族,1990年7月生,甘肃天水人。现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2019级中国画与书法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
中国画与书法。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在全国及省级展览中获
奖、入展20余次。公开在《中国书法》等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篇,获得四
川省第五届书法理论研讨会优秀奖。
目錄
序言
《法帖神品目》题解
《法帖神品目》原序
上编碑刻目录
章古篆碑刻
一、仓颉二十八字
二、空同山尧碑
三、石虹山尧碑
四、平阳山尧碑
五、巫峰山顶古篆
六、衡山岣嵝峰神禹治水碑
七、小孤山禹刻
八、庐山洞中禹刻
九、阳明洞禹书
十、《淳化阁帖》禹书十二字
十一、比干墓铜盘铭十二字
十二、孔子书季札墓十字
十三、周宣王猎碣
十四、周穆王东巡四字
以上古篆
第二章秦代碑刻
一、大湫诅楚文
二、巫咸诅楚文
三、亚驰诅楚文
四、峄山颂德碑
五、秦望山刻石
六、之罘山刻石
七、之罘山大篆
八、始皇朐山碑
九、刻二世诏文
十、残碑二十字
以上秦
第三章汉代碑刻
一、周公礼殿石楹记
二、阳泊侯墓碑
三、李陵题字
四、析里桥郙阁铭
五、刺史李顿碣
六、中宫令杨畅墓碑
七、沛相范史墓阙文
八、王褒墓碑
九、周公礼殿记
十、蔡邕石经
十一、巴官铁量铭
以上汉,录其略
第四章三国碑刻
一、魏受禅坛记
二、魏武帝大飨碑
三、魏受表
四、丫头岩
五、魏郡公上尊号表
以上三国
第五章晋代碑刻
一、石柱文
二、散骑常侍周处碑
三、西平将军墓铭
四、定水寺题
五、嵇康石经
以上晋
第六章南北朝碑刻
一、梁改堕泪碑
二、天宁寺塔
三、梁招隐寺刹下铭
以上南北朝
第七章历代杂碑
一、启法寺碑
二、霓裳羽衣曲
三、崇徽公主手痕
四、钟离权
五、孙真人养生铭
六、孙真人龟蛇大字
七、说文字源
八、龙鸣之寺
九、李太白碑
十、天章云篆碑
十一、韦皋纪功碑
十二、张仙师灵庙碑
十三、大像碑
十四、重阳亭铭
十五、光福寺楠木歌
十六、紫极宫记
十七、心经
十八、东林寺碑
十九、葛稚川像
二十、吴大帝黄武二年刻字
二十一、东晋孙文度镌
二十二、秦始皇碑
二十三、石篆书二十六字
二十四、阳羡山天纪碑
二十五、王右军祠记
二十六、柳公权金刚经
二十七、天台观葛仙翁篆
二十八、追魂碑
二十九、初旸谷三大字
三十、唐武则天书明果寺额
三十一、吴纪功三段石
三十二、长沙善化县四绝堂碑
三十三、天池寺周颠仙
三十四、仙人草书
三十五、邓隐峰诗
三十六、临池禅院四大字
三十七、绣岩堂碑
三十八、义帝碑
三十九、天皇元年爵碑
四十、左史倚相碑
四十一、石壁篆文
四十二、舜井断碑
四十三、安禄山题碑
以上杂碑
下编法帖目录
第八章帝王法帖
一、东晋简文帝
二、宋明帝
三、梁武帝
四、唐太宗
五、唐高宗
六、唐高宗叔艺帖
七、砥柱铭
八、唐武后
九、陈长沙王
十、宋高宗
十一、宋宁宗
以上帝王
第九章右军法帖
一、羲之兰亭帖
二、乐毅论
三、东方画赞
四、霜寒帖
五、秋中感怀帖
六、二谢帖
七、官奴产后帖
八、发疟帖
九、阮生帖
十、裹鲊帖
十一、快雪时晴帖
十二、破羌帖
十三、冬中感怀帖
十四、十七帖
十五、敬和在彼帖
十六、疾尚缀缀帖
以上右军
第十章淳化诸帖
一、杜度章草
二、张芝
三、钟繇
四、墓田丙舍帖
五、皇象
六、顽暗帖
七、王导
八、王敦
九、王洽
十、王珣
十一、投老残年帖
十二、宋宣和手诏石刻
十三、谢安
十四、王徽之
十五、新月衰摧帖
十六、月终帖
十七、唐诗人饯钟辂卷
十八、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十九、违远坟墓帖
二十、王献之书明语
二十一、相过帖
二十二、奉对积年帖
二十三、王僧虔
二十四、南台帖
二十五、薄绍之
二十六、宋儋
以上淳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序言
欣闻智鸣、志冲、虎林和万洪新著《〈法帖神品目〉评注》将在新华出版社付梓,受四
位学友所托,草拟了几段文字,写在下面,作为序言。
首先是祝贺。历代书学理论文献虽多,但真正做好了整理与研究工作的却很少,其中,
碑帖目录著作的整理与研究又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历代书法作品多,存世精品少,使
书学目录本身在著作上就很难,再加上距离碑刻、法帖的时间过于久远,许多原本著录在案
的碑帖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之中——而有明一代,书学思想上重帖轻碑,杨慎本身就是逆
时代潮流而动的独立性很强的书论家。因此,现代学术体系下训练出来的研究者,要想深刻
研究古代碑刻目录文献,深入研究杨慎整体书学视野下的特殊目录学著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幸运的是,本书的四位作者是艺术学、书法学、历史文献学的专业研究者,具有精选文献、
精校精注、推出精品的强烈意识、学术习惯和研究能力,从而使本书具有严谨的整理思路、
准确的校勘注释、比较完备的成书内容和创新批评的研究评论。从总体上看,本书是一部书
法文献目录整理与研究质量较高的专著,特别在倪宗新先生《杨升庵书论》等前人成果的基
础上推陈出新,使本书确实具有了“专”“准”“新”的鲜明特点,而其中的按语、评论与附
录部分尤为精彩,不仅于文史典故、书法作品、历代书论中广征博引,还带有创新研究与深
入批评的性质,实有新意。在书法界许多同志长于创作、短于研究、难于读懂古代文言文写
成的基础文献现状下,他们肯下苦功夫做这样的文献研究,显得难能可贵,值得祝贺!
其次谈谈本书的价值。窃以为主要有如下两端:,全面整理研究了杨慎的书法目录
学著作,深入探究了杨慎碑帖并重的书学思想。巴蜀书法历史上的理论专著共有宋苏易简《文
房四谱》、明杨慎《墨池琐录》和《书品》、民国刘咸炘《弄翰余渖》四部,杨慎独占其二,
贡献很大。《墨池琐录》和《书品》都是以笔记形式论书法的专书,两部著作共计一百二十
二则,有的采述前人成说,有的是杨慎自己的看法,属于专论性质。而《法帖神品目》则是
杨慎的书法目录学力作,全书共有十个部分,其中碑刻七个部分:其一为古篆,凡十四目;
其二为秦刻,凡十目;其三为汉刻,凡十一目;其四为三国刻石,凡五目;其五为晋刻,凡
五目;其六为南北朝刻石,凡三目;其七为杂碑,凡四十三目;合计九十一目。法帖三个部
分:其一为帝王书帖,凡十一目,其二右军法帖,凡十六目;其三为淳化诸帖,凡二十六目;
合计五十三目。全书共录历代碑刻、法帖目录一百四十四个,既是明代中期书法界对碑帖合
观统照的鲜明体现,也是杨慎重视碑学、尊崇帖学书学思想的实例。从全书碑帖目录七
三份额的实情来看,至少在杨慎这里,他首重碑学,次为帖学,不存在重帖轻碑的倾向——
或者说,杨慎是明代书学理论家重帖轻碑整体潮流的逆向而动者,是当时难得一见的碑帖并
重、既能创作又能研究的书法家。
如果没有对杨慎书论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禹王碑》《石鼓文》等著名石刻及其流传
情况、历代著录、文史影响、历代评价的拓展研究,不可能得出这一结论。这是进行书法理
论文献研究的一大收获,体现了基础文献研究在准确把握书学思想、书学动态、书学潮流等
方面的重要意义,也表明研究书法,必须将作品、理论、目录、传播合观统照的重要性。
第二,推进了巴蜀书法和四川省历史文化名人研究。巴蜀书法研究这一领域,目前少人
问津,于是,四位作者计划全面梳理和研究巴蜀书法史论、书家、书作、碑刻、理论、教育
及地域风格等内容,因此,对包括杨慎书论在内的巴蜀书法理论文献进行贯通搜集、整理、
校勘、注释、评论与今译,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目前,他们已经辑录、整理了两汉
至民国时期的一百八十四家散论,注释、评论与研究已经展开。这项工作是全面进行巴蜀书
法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之一,其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因此,
《巴蜀全书》编纂组先后将他们申报的《巴蜀书法理论选粹》《巴蜀书法理论辑注》列为研
究资助项目,提供研究支持,以利于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联及其他
省级重点研究基地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较多帮助,立项了包括《巴蜀书法史》在内的多项研
究资助,本书正是在上述各种支持力量的帮助下完成的一项成果。在杨慎被列入四川省首批
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列、杨慎研究学会和省级重点基地杨慎研究中心先后成立的大好机遇面
前,四位作者能将专业的书学研究和推进巴蜀文化研究、推进四川历史文化名人研究工作这
一社会研究之需结合起来,显示了独立的学术品格和创新的研究意识。
后指出一些问题。从整体来看,本书的校勘、注释工作是合格的,根据历代书目分类
著录且相对形成系统的特点,按语、附录等项工作也有其必要性。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
是重复注释,有的作品在本书的不同位置多次出现,如“秦始皇碑”和“东海庙碑”,不必
要重复注释。二是注释不够,如对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和历史贡献,虽然数量已经很
多,但从整体上来看注释不够;特别对王著编刻的《淳化阁帖》,本书目录超过四成出自这
一“丛帖始祖”,我认为注释深度、高度、程度还不够,还可以继续深挖,突出其卓绝的历
史地位和重大贡献。三是语言不够精练,有的评论有冗杂之嫌,有的注释未做推敲压缩,显
得精炼度不够。四是某些说法过于,论断古人,当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宜评价太高,
也不宜打压太低;前人形成定论的书法事实与历史事实,在文献整理中不宜多作讨论,而以
专文形式讨论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而言之,“板凳需坐十年冷”,这是由古典文献、书学文献研究的特点和难度决定了的,
我在过去的求学路上深有体会,与智鸣、志冲、虎林、万洪共勉!
是为序。
王昌宇1
二○二一年阳春三月

上编碑刻目录1
章古篆碑刻
一、仓颉二十八字[1](在北海[2])
【校】
北海
北海的地理位置记载有误。传说中仓颉造字是在陕西洛南,而北海的地理位置在今山东
省潍坊市。
【按】
历史上首次著录《仓颉二十八字》的文献是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摹刻的《淳化阁帖》
(又名《淳化私阁法帖》),距传说中的仓颉造字时代已经过去了三四千年。根据常理推断:
即使仓颉所造文字曾刻于石上(尽管黄帝时代刻字的可能性很小),到宋代时,也不可能清楚
完整地呈现在《淳化阁帖》之中,所以,这二十八字大概率是后人托名伪造的,不可尽信其
有。至于杨慎记载的北海,不见其他任何文献有同样的记载,加上距离仓颉造字的洛南太远,
所以,大概率也是杨慎信笔所书,或者是他“首创”的。
【注】
[1]仓颉二十八字
仓颉二十八字,又名《苍颉石室记》。宋代郑樵《通志》卷七十三“历代金石”条
即有著录,注释说:“有二十八字,在苍颉北海墓中,土人呼为藏书室。周时自无人识。逮
秦李斯,始识八字,曰:‘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汉叔孙通识十二字。”收录于《淳化阁帖》
之中,今国家图书馆有宋代《汝帖》拓本。后文有评。
【附注】
仓颉
1按:《法帖神品目》共分古篆等历代碑刻目录和右军(王羲之)等历代法帖目录,是早提倡碑帖结合
的一部书法目录学著作。原著在每一部分结尾都注明是何朝代之碑刻,或是何人何书之法帖,即提示在后。
为了适应当代著作题目在前并便于读者阅读之需,特将原著提示的分类置于每一部分之前,权作题目;并
将原著前七个部分著录的碑目统称为“碑刻目录”,作为上编,将后三个部分著录的帖目统称为“法帖目录”,
作为下编。特作说明。
仓颉(jié),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号史皇氏,又曰苍王、仓圣。《说文解字》
《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因见鸟兽足迹而受启发,分类别
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另
据《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号仓帝,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
在位期间曾经于洛汭之水拜受洛书。仓颉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
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
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
[2]北海
北海,即北海郡,汉置,山东旧青州府东部莱州府西部之地,治营陵(今山东省昌乐县
东南五十里),后汉徙治剧(今山东省寿光市东南三十一里)。南齐治都昌(今山东省昌乐县都
昌),南朝宋及后魏治平寿(今山东省潍坊市西南),隋为高阳郡,改青州治,唐复曰青州,旋
仍曰北海郡,后又为青州,宋曰青州北海郡,金改为益都府,即今山东益都县治,现在对应
的范围是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东南部。东汉末年割据势力中的孔融,曾担任北海郡太守。
【评】
仓颉二十八字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故里陕西白水,造字于陕西洛南。《荀
子》《河图玉版》《策海》《史记》《路史》《述异记》《辞海》《中国通史》《白水县志》《洛南
县志》等文献史料对仓颉在洛南造字均有翔实记载。历史事实证明,仓颉是中国汉字的首创
人,洛南是中国文字的发祥地。《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
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东汉许慎在
《说文解字·序》里说:“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仓颉后被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帝王世纪》载:“黄帝史官仓颉,取象鸟迹,始制文字。”
据说仓颉造字于洛水之滨,阳虚山、元扈山、黑潭子镇均是仓颉造字遗址。但学术界普遍认
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比如《荀子·解蔽》就说:
“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白水县志》记载,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上天作令
为百王宪,实有睿德,生而能书,及长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水之纳,灵龟负书,丹甲
青文,仓帝受之,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掌指而
创文字,形成声具,以相生为字,以正君臣之分,以严父子之仪,以肃尊卑之序,法度以生,
礼乐以兴,刑罚以著,为政立教,领事办官。据《策海·六书》《陕西金石志》等文献记载:
仓颉随轩辕黄帝南巡于洛南西北四十五里之黑潭,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遇灵龟
负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宇宙之势,俯察龟纹鸟虫之迹,指掌而创二
十八字,曾镌刻于玄扈山阴,从此石破天惊,字引人类,终止结绳,天降谷雨,鬼哭龙藏。
有人把这二十八个字识读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
水尊。戈茅斧芾。仓颉造字把人类从愚昧中引向光明,它标志着一个蒙昧时代的终结,揭开
了人类文明史的序幕。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特建古柏掩映的仓颉庙以表追思。现存
的《仓圣鸟迹书碑》,就树立在仓颉庙中,碑额为横向书写的“仓圣鸟迹书”五个方正小篆,
石碑上雕刻着仓颉创造的基本的象形文字,凡三行,二十八字。但确切来说应该是二十八
个符号,因为没人能准确地说出它们代表的是什么。此外,仓颉在阳虚山下有石刻手书二十
八字迹。历代过往洛境的达官贵人,文客显士,无不瞻仰圣迹,拓印字形以示风雅。虽经寒
暑代迁,星移物换,其迹犹存。后不幸原字被毁于火,不好辨认。于是,清道光年间,知县
王森文在民间征得了拓印真本,又摹勒上石,建碑于阳虚山下许家庙村。其碑高1.6米,
宽0.65米,长方形,正面题为“龟凤呈瑞”,下大书“仓颉授书处”,背面额为“阳虚鸟
迹”,下书二十八字。它正是仓颉造字于洛南的信证实物,此碑现存于洛南县博物馆。史料
记载说:“仓颉造书两卷,隋乱时失于兵火,现存二十八字。”收录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
年)的《淳化秘阁法帖》之中。仓颉二十八字已含汉字构成法中的象形、会意等,其中的“列、
气、明、尊”等都含有这两种构字法,还有一些字与甲骨文相同。碑上二十八字表面上各互
不相关,但经仔细研究,却记载了黄帝时期的一段历史,后人推演出两种解读:是历史
功德说。这是因为由五行八卦说分析,东为甲乙木,中央戊己土,又据《史记·五帝本记》
载,炎帝有圣德,以火德王,黄帝有土德之瑞,土为黄色,所以称为黄帝,居于涿鹿,位于
中央位置,所以“戊己”代表黄帝,“甲乙”代表炎帝。“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
记述炎黄二帝同为部落首领,他们的所作所为均是天下各个小部落的楷模。“左互爻家,受
赤水尊,戈矛釜芾”记述了黄帝征服炎帝和平定蚩尤之乱,天下重新恢复安宁,百姓安居乐
业,黄帝又成为天下部落的首领。由此,这二十八字可以看作是对轩辕黄帝功德的记述。第
二是生活憧憬说。这二十八字记载的故事可能并非是已经发生的,而是仓颉对于美好生活的
一种向往之情。“戊己甲乙”描述的是一幅狩猎场面,人民带着弓箭等武器,穿着护身衣,
外出打猎;“居首共友”描述的是祭祀场面,部落首领和人民一同跪在地上,将捕来的猎物,
共同敬奉给图腾和祖先;“所止列世”讲了占卜盟誓场面,人民在一起破开兽骨进行占卜,
他们一起盟誓,表示要永远在一起同甘共苦,世代友好;“式气光名”描述了自然美景的场
面,夕阳的霞光和晚上的火光月色交辉,把天空和大地照耀得光彩明亮;“左互乂家”描绘
的是一幅祥和太平的场面,人民互相协作帮助、互相收获庄稼,共同建设家园,使社会更加
安定太平;“受赤水尊”讲述了共享劳动成果的场面,人们手抓食物,用火把食物烤得通红,
大家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不断地碰杯敬酒;“戈矛斧芾”讲述了开垦新领地的
场面,人民带着武器和生产工具,到草木茂盛的地方去开垦新的领地或捕获更多的猎物。这
二十八字大概的意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拿着武器外出打猎,他们把打猎获得的食物供奉给
图腾和祖先,人们在一起盟誓说要永远生活在一起,在晴朗的日子里,大家一起互相帮助,
收获庄稼,共建家园,在晚上,大家可以一起共享美食欢呼喝酒,第二天又去开垦新的领地。
当然,这两种解析都注定只能成为后人的徒然猜想罢了,已经不可能得到仓颉本人的回应。
当前,这二十八个临摹拓片已成为稀世珍品,“仓颉造字传说”和“谷雨公祭仓颉典礼”已
列入非遗名录,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空同山尧碑[1]
【注】
[1]空同山尧碑
空同山尧碑,即甘肃省崆峒山上传说的纪念尧帝功绩的碑刻,据说是大篆书体。《法帖
汇考》卷一“唐虞”条记载说:“尧碑舜碣。石虹山尧碑。”《字学典》卷六十注释《法帖汇
考》的本条记载说:“按《金壶记》:崆峒山有尧碑舜碣,皆籀文。伏滔述帝功德铭曰:尧碑
舜碣,历古不昧。”《古今图书集成》则记载说:“《述异记》:崆峒山中有尧碑禹碣,皆籀文
焉。伏滔述帝功德铭曰:尧碑禹碣,历古不昧。”这里的“尧碑舜碣”或“尧碑禹碣”中的
尧碑,即杨慎著录的“空同山尧碑”,今已不存。
【按】
《字学典》与《古今图书集成》的记载,有《金壶记》与《述异记》的不同,以及“尧
碑舜碣”与“尧碑禹碣”的不同。古代文献出自多家,历代传抄或有误记,但也表明了“空
同山尧碑”被广泛记载于历代文献之中。
【附注】
空同山
空山同,即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西3公里处,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崆峒
山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望
驾山前,海拔在1456~2123.5米之间,总面积83.6平方千米。崆峒山自古就有“西来
山”“中华道教山”等美誉。《庄子》《路史》等文献记载说黄帝曾登此山,向广成子请
教问题。1994年以来,崆峒山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
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桂冠。尧尧(约前2377年—前2259年),姓伊祁,号放勋,
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古称河东地区)人,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根
据《史记》等文献记载: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尧十三岁封于陶(山西省襄汾县陶寺
村)。十五岁辅佐兄长帝挚,改封于唐地(今山西省翼城县),号为陶唐氏。二十岁从兄长帝挚
那里继承帝位,定都平阳。尧立七十年而得舜,培养为接班人。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
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今山东省鄄城县)。
三、石虹山尧碑[1](在余干县[2],凡三十八字)
【校】
凡三十八字根据历代文献记载,《石虹山尧碑》刻于石虹山内一个宽广的石洞之中,为
古篆书,一共有83个字,在宋朝时还有38个字,著录于金石文献之中。因杨慎《法帖神品
目》基本上抄录于宋人金石文献目录,所以这里写成“凡三十八字”,是顺手抄下来的,并
不是该尧碑真实的文字数量——而杨慎一生,也没有去过江西考察过这块碑刻。
【注】
[1]石虹山尧碑
石虹山尧碑,即树立在江西省余干县石虹山的尧帝纪功碑,据说书体是大篆。《法帖汇
考》卷一“唐虞”条记载说:“尧碑舜碣。石虹山尧碑。”石虹山尧碑与崆峒山尧碑、平阳山
尧碑并列为三大尧碑,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
【按】
传说尧时天下发生水灾,洪水吞没山陵,四处泛滥。尧以鲧治水,九年无功。尧帝亲自
巡视华夏各地,不少地方至今还留有尧帝治水传说及印记。今余干县城东北5.5公里处有一
个叫石山村的村庄,这里在古代是一个湖泊,叫澹湖,湖中有大、小石山,因一石跨水,状
若霓虹,又称石虹山。小石山东部有巨石层叠成洞,从洞口入内,中可容数十人。相传洞中
有古篆83字刻于石嶂,为尧帝时期记录治水之古篆文。因年久磨灭,难以辨识,到宋代时
还有38个字,人皆莫识。明代状元、文史学家杨慎考为尧碑,并将石虹山尧碑收入《法帖
神品目》,与崆峒山尧碑、平阳山尧碑并列为天下三大尧碑古迹。这是余干悠久文化历史的
见证。
【附注】
石虹山
据《明一统志》记载:“石虹山,在余干县北一十里,有横石跨水,文彩若虹。又有一
石室甚广,旁列石障如屏风,有古篆书八十三字,岁久莫能辨。”这是石虹山因“横石跨水,
文彩若虹”得名的原因,以及古篆书《尧碑》在山中石洞内的相关文字记载情况。
[2]余干县余干县,即今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
迄今已有2240多年的历史,以处余水之干得名为余干县。西汉初,名余汗县,属豫章郡,
治所在今玉亭镇。王莽始建国初年(9年)改名治干县。吴称余汗县,改属鄱阳郡。刘宋永初
年间,改名余干县,是为得名之始。元贞二年(1296年)升为余干州。洪武年初复名余干县。
其后名称几经改动,辖区也略有变化。1949年5月7日解放。
四、平阳山尧碑[1]
【注】
[1]平阳山尧碑平阳山尧碑,即“尧都”平阳府尧庙的尧碑,又称《神尧屋碑》,是后
人为纪念尧帝而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曰:“平水北侧有尧庙,庙前有碑。”注文引《魏
土地记》中的记载说:“平阳故城东十里汾水东原上有台,台上有神尧屋碑。”神尧台和神尧
屋碑现保存在距尧庙仅5里之遥的“帝尧故里”伊村。详见附文。
【附注】
平阳
平阳为古代地名,全国共有十余处叫作“平阳”的地方,出名的有两处:一说帝尧所
都,即今山西临汾市,春秋时为晋国羊舌氏邑;另一说春秋鲁邑,在山东新泰县西北。2015
年6月21日,中国社科院、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国新办举办山西陶寺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
会,发布会上宣布,“尧都平阳”正在走出传说时代成为信史,尧舜古国文明不再是传说,
多年考古形成的一系列证据指向,陶寺很可能就是尧帝的都城。本则目录中的“平阳”,在
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传说尧曾经在这里居住过,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
称:“尧都平阳。”《竹书纪年》说:“元年丙子即位,居冀。”笺按:“《孔传》曰:尧即帝位,都平
阳,乃冀州地也。”《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
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因此,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历史文化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
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都”之称。
【附】
临汾尧碑
在临汾(古平阳),有两块尧庙碑。一块是杨慎本则书目记载的《神尧屋碑》,篆书;另
一块是元朝树立的《尧庙碑》,楷书。尧王庙,简称尧庙,修建在临汾城南尧庙乡,是目前
全国、也是名头响的祭祀帝尧的豪华建群。早记载临汾尧庙情况的是6世纪北魏时
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平水北侧有尧庙,庙前有碑。”郦道元在注文中引《魏土地记》
中的记载说:“平阳故城东十里汾水东原上有台,台上有神尧屋碑。”神尧台和神尧屋碑现保
存在距尧庙仅5里之遥的“帝尧故里”伊村。由此可见,早在北魏时尧庙就已经存在了。不
过当时建于汾河西岸、平阳府城西南,西晋惠帝元康年间才迁徙到汾河东岸。唐高宗时迁移
到平阳府城南五里许,即今天的尧庙址。后历代都有修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
地区发生了大地震,尧庙众多建筑一片狼藉,三圣殿阁墙颓屋塌,毁坏无存。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康熙皇帝西巡至此,拨款重修尧庙。康熙认为,汤王非禅让而王,不宜与尧、舜、
禹三圣并祀,于是在原汤王庙基址上建筑了万寿行宫。康熙对尧推崇备至,御笔亲题各殿门
额:尧殿“光披四表”,舜殿“浚哲文明”,禹殿“万世永赖”。殿内两厢,一边设崇文会馆,
一边设培英义庄。每逢乡试、会试,众生员学士,济济一堂,皆聚集于此,在数千年前三代
英明帝王目光的注视下,由此走上改变终身命运的官宦道路。后人为纪念尧帝,又曾在元世
祖至元六年(1269年)于尧庙刻立楷书《尧碑》,该碑毁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地震,现存
石碑为元泰定元年(1324年)重刊。石碑为砂石质,魑首龟头。该石碑首高100厘米,宽110
厘米,厚40厘米,领篆“敕修帝尧庙记”六字。碑版高282厘米,宽104厘米,碑文为楷
书,全文19行,满行67字,共933字。首题“大元敕赐重建尧帝庙碑铭并序”。翰林直学
士朝请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臣王磐奉敕撰,宣授明复大师提点光宅官事宁若拙书。功德主本
宫提点李志和重建,大都采石局把它视作提领本县东秦里的卫宁刊。石碑作者王磐,字文炳,
广平永年(今属河北省)人,年九十二终,《元史》有传。碑文为尧庙重新建成而作,记述靖
应真人姜善信自筹资金重建尧庙及历经5年建成后的壮观景象,论述圣人亦有故土之思。因
平阳乃唐尧故都,在平阳建尧庙完全合乎《祀典》。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