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
真需求
》
售價:HK$
110.9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0.4
《
如见你
》
售價:HK$
51.3
|
內容簡介: |
《高铁与贵州旅游经济的耦合发展》是研究高铁网络化背景下贵州省旅游经济结构耦合协调关系及演进机理,在旅游经济结构的“三维”理论(旅游市场结构、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区域结构)基础上,考虑到高铁的通达性,尝试性地在将旅游经济结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评时,加入了高铁通达性这一因素,构建了“四维”模型,将旅游经济结构分析从“三维”扩展到“四维”的角度进行分析。全书分为理论、实证和政策建议三个部分。本书适合从事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工作者,如高等院校旅游类专业的师生参阅;同时对研究旅游交通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科研工作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汪威,贵州民族大学,旅游管理系系主任 博士 讲师(享受副教授待遇),汪威,男,湖北通城人,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讲师、二级建造师,澳门城市大学PH,D.(国际旅游管理)。师从香港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宋海岩教授,主要从事旅游需求预测、旅游规划等方面研究。“双师型”教师,曾为湖北省旅游景区检查员和行风监督员,曾任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旅游局和屈家岭管理区社会发展局科技副局长。科研成果比较多,主持过贵州省哲社规划课题、贵州省软科学课题、湖北省教育厅青年课题等6个省、市级课题,参与过国家民委课题和澳门基金会课题,在《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等中文期刊上发表过10余篇学术论文,合著《荆襄古道文化》。服务社会能力比较强,在鄂、黔两地主持过30余个市、县级旅游规划,向湖北省荆门市市委、市政府内参提供有关荆门市旅游发展和城市发展调研报告多篇,其建议多次得到历任市委书记和市长的肯定,有多条建议被纳入荆门市委、市政府决策,其成果获得湖北省省委颁发的“2009年度优 秀社科调研成果奖三等奖”和湖北省荆门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荆门发展研究奖(2011-2012)三等奖”。
|
目錄:
|
章导论1一、学术背景 1二、现实背景 3三、研究目的 4四、研究问题 4五、创新之处 5六、技术路线 5第二章旅游经济结构模型及理论基础7节旅游经济结构相关概念诠释 7一、旅游经济 7二、经济结构 7三、旅游经济结构 8第二节旅游经济“三维”结构模型 10一、 世界城市旅游经济结构特征分析 10二、世界城市旅游经济“三维”结构模型构建 11三、世界城市旅游经济“三维”结构耦合协调机理 11第三节旅游经济“三维”结构的理论基础和高铁网络化背景下旅游经济结构构建 12一、系统科学理论 12二、高铁网络化背景下旅游经济结构构建 13第三章高铁与贵州文化旅游发展现状15节世界高铁发展历程 15一、历史要求 16二、发展历史 17三、发展现状 20四、特征 22第二节中国高铁发展现状 24一、标准划分 24二、文件解读 25第三节贵州省基本情况 30一、贵阳市概况 31二、六盘水市概况 32三、遵义市概况 32四、安顺市概况 33五、铜仁市概况 34六、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 35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 35八、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 36第四节旅游发展现状 37一、旅游“十二五”发展状况 37二、旅游“十三五”发展状况 37三、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设想 38四、高铁网络化背景下贵州旅游经济发展 39第四章高铁网络化背景下贵州省旅游市场结构研究41节旅游市场结构指标体系研究 41一、旅游市场结构相关概念辨析 41二、旅游市场结构相关指标的选取 44三、旅游市场结构相关指标的计算 44第二节旅游市场结构指标相关数据处理 47一、数据的收集 47二、数据的处理 51第三节旅游市场结构指标权重赋值 52一、熵值加权法 52二、旅游市场结构子系统指标 54第四节分析总结 56一、贵州省旅游市场结构整体特征 56二、贵州省旅游市场结构区域特征 58第五章高铁网络化背景下贵州省旅游产业结构研究64节旅游产业结构指标体系研究 64一、旅游产业结构相关概念辨析 64二、旅游产业结构相关指标的选取 65三、旅游产业结构相关指标的计算 66第二节旅游产业结构指标相关数据处理 68一、数据的收集 68二、数据的处理 74第三节旅游产业结构指标值计算 76一、旅游产业结构三级指标值计算 76二、旅游产业结构二级指标值计算 77三、旅游产业结构发展值计算 78第四节分析总结 79一、贵州省旅游产业结构整体特征 79二、贵州省旅游产业结构区域特征 81第六章高铁网络化背景下贵州省旅游区域结构演进及优化研究86节旅游区域结构指标体系研究 86一、旅游区域结构相关概念辨析 86二、旅游区域结构相关指标的选取 87三、旅游区域结构相关指标的计算 88第二节旅游区域结构指标相关数据处理 88一、数据的收集 88二、旅游区域结构指标值计算 90第三节分析总结 91一、贵州省旅游区域结构整体特征 91二、贵州省旅游区域结构区域特征 93第七章贵州省高铁通达性研究98节高铁通达性指标体系研究 98一、通达性相关概念辨析 98二、通达性相关指标的选取 98三、高铁通达性相关指标的计算 99第二节贵州省高铁通达性指标相关数据处理 99一、数据的收集 99二、数据的处理 101三、高铁通达性指标值计算 103第三节分析总结 104一、贵州省高铁通达性整体特征 104二、贵州省高铁通达性区域特征 106第八章高铁网络化背景下贵州省旅游经济结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111节旅游经济结构耦合发展评价模型构建 111一、旅游经济结构耦合协调度评价 111二、高铁网络化背景下贵州省旅游经济结构耦合协调度计算 114第二节旅游经济结构耦合协调度评价 118一、耦合协调度时空分析 118二、耦合协调类型及优化分析 123第九章高铁网络化背景下贵州省旅游经济结构耦合预测128节贵州省均值计算 128第二节贵州省均值预测 130一、指数平滑法 130二、等权重法 132第三节旅游经济结构耦合协调度计算 132一、耦合度分析 132二、耦合协调度分析 133第四节旅游经济结构耦合协调度评价 134一、耦合协调度时间序列分析 134二、耦合协调类型及优化分析 135第十章贵州高铁与旅游经济适应性评价137节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137一、 CCR模型 137二、 BCC模型 139第二节贵州省高铁运输综合效率评价与分析 139一、指标选取与数据采集 139二、模型运算 140第三节贵州省高铁建设与旅游经济适应性的评价 142一、指标选取与数据采集 142二、模型运算 143第十一章高铁网络化背景下贵州省旅游经济结构的优化目标与政策建议146节贵州省旅游经济结构的优化目标 146一、贵州省旅游市场结构优化目标 147二、贵州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目标 148三、贵州省旅游区域结构优化目标 148四、贵州省高铁通达性优化目标 149第二节贵州省区域发展战略与高铁发展 150一、黔中城市群发展战略 150二、长江经济带战略 151三、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 153四、贵州省交通“十四五”规划 155第三节贵州省旅游经济结构优化政策与建议 160一、对接区域发展战略,构建贵州省文化旅游新格局 160二、分级定位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完善贵州省旅游市场结构体系 161三、多措施并举,服务贵州省文化旅游新格局 164第十二章本研究结论与展望 168一、本研究结论 168二、本研究的贡献 169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169四、展望 170参考文献 171附录 175
|
內容試閱:
|
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高铁网络化趋势。高铁网络化发展,必将在高铁沿线地区形成高铁经济带、城镇发展带、城市圈等,引导、带动和支撑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会很大程度地影响西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大格局的影响下,加上高铁效应的作用,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或资源级别高的景区,都会成为高铁旅游产业带的重要节点,所以有必要进行联合发展,打造大旅游区。有关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国内外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笔者研究发现当前相关学者研究的视角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旅游区域、旅游规划、旅游交通、旅游营销等。也有学者对这些方向进行了整合,如学者田纪鹏提出了旅游经济结构“三维”理论。本研究采用如下研究方法:考虑实际情况,本研究在依托旅游经济“三维”结构基础上,即选取旅游市场结构、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区域结构三个子系统,再考虑高铁通达性因素,尝试性地在将旅游经济结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评时,加入了高铁通达性这一因素,将“三维”结构扩展到“四维”结构,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进行研究。因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合并,旅游运营监测公司的变换,各地市州统计指标的不统一,各部门对数据开放性的控制,贵州省高铁建设年限较短等客观原因,使本书的研究在数据收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选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对测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将继续跟踪研究:一是结合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进行研究,二是尽量收集更长时间段的数据,三是尝试除耦合协调度分析法以外的其他方法,四是尝试增加旅游经济结构多维指标进行研究,力争将这一课题做得更加深入细致。鉴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汪威2021年5月于贵州民族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