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1.契合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导向
2.重点介绍文化育人和德育建设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介绍生态文化的产生与建设路径、高校文化育人体系构成、高校生态文化建设及其育人功能、高校生态文化的德育育人、高校多元生态文化的育人实现、高校生态文化育人的多维路径。本书可读性、实用性较强,深刻阐述了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可供大中专院校的辅导员、公共文化课教师以及从事思政课教学及研究的师生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
目錄:
|
章 概论 001
节 生态文化的基本认知 002
第二节 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011
第三节 生态文化的体系 026
第四节 生态文化的社会价值与建设路径 040
第二章 高校生态文化的形成与建设路径 053
节 高校生态文化的功能与战略意义 054
第二节 高校生态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059
第三节 高校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063
第四节 高校生态文化的建设路径 076
第三章 高校文化育人体系构成 087
节 育人与文化育人的内涵 088
第二节 文化育人的要素与内在机制 091
第三节 高校文化育人的原则 102
第四节 高校文化育人的基本方法与体系 106
第四章 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功能 115
节 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的关系 116
第二节 高校生态文化建设在文化育人中的功能 119
第三节 生态文化建设对文化育人的影响及优势 121
第四节 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的功能 124
第五章 高校多元生态文化的育人实现 127
节 高校人文文化的引导与育人 128
第二节 高校科技文化的塑造与育人 132
第三节 高校校园文化的感染与育人 145
第六章 高校生态文化育人的多维路径 151
节 高校新媒体育人功能与实现 152
第二节 高校资助育人的精准化 157
第三节 高校科研育人实现对策 159
第四节 高校实践育人机制 160
第七章 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的终落脚点 163
节 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 164
第二节 生态文化与生态德育的关系与作用 175
第三节 生态德育在生态文明方面的责任 181
第四节 生态德育育人的实现 184
结束语 191
参考文献 192
|
內容試閱:
|
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发源地和辐射地,应充分发掘其生态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素养,这是当前我国高校生态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书围绕“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路径探索”,在内容编排上共设置七章:章是概论,内容包括生态文化的基本认知、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文化的体系、生态文化的社会价值与建设路径;第二章探讨高校生态文化的形成与建设路径,内容涵盖高校生态文化的功能与战略意义、高校生态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高校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高校生态文化的建设路径;第三章通过育人与文化育人的内涵、文化育人的要素与内在机制、高校文化育人的原则、高校文化育人的基本方法与体系四个方面研究高校文化育人体系构成;第四章探究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功能,内容包括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的关系、高校生态文化建设在文化育人中的功能、生态文化建设对文化育人的影响及优势、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的功能;第五章通过三个方面——高校人文文化引导与育人、科技文化塑造与育人、校园文化的感染与育人探究高校多元生态文化的育人实现;第六章分析高校生态文化育人的多维路径,内容涉及高校新媒体育人功能与实现、高校资助育人的精准化、高校科研育人实现对策、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第七章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的终落脚点,探讨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生态文化与生态德育的关系与作用、生态德育在生态文明方面的责任、生态德育育人的实现。
本书体系完整,视野开阔,层次清晰,紧抓时代脉搏,客观分析了高校生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比较全面地阐释了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路径。
本书由湖北工业大学章旭著。笔者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所涉及的内容难免有疏漏之处,希望各位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笔者进一步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著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