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編輯推薦: |
配套资源:教学视频、电子教案获奖情况:“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本书特色:★ 经典畅销。被众多高校选作教材,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经典教材。★ 全新改版。为了反映移动通信发展的新状况,作者不断精心修改,编写了新版本。重写了4G移动通信系统和5G移动通信系统,增加了6G移动通信内容,删减了3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过时内容,对移动通信概述和无线网络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等。★ 立体化新形态教材,扫描正文二维码可观看视频教程。★ 采用80g胶板纸,品质更佳;双色印刷,版式精美,可读性更强。★ 配套完整。配套有习题参考答案、电子教案等多种教学资源,免费提供给选用本教材的教师。
|
內容簡介: |
本书详细介绍了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典型系统,较充分地反映了移动通信工程设计和新技术。全书共13章,内容包括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信道、组网技术基础、数字调制技术、抗衰落技术、多址接入技术、GSM(2G)移动通信系统、3G移动通信系统、4G移动通信系统、5G移动通信系统、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网络规划和6G移动通信。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和其他相近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
目錄:
|
前言第1章移动通信概述1.1引言1.1.1移动通信的特点1.1.2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1.1.3工作方式1.2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应用系统1.3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1.3.1移动通信的发展简史1.3.2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1.3.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1.4标准化组织1.4.1国际无线电标准化组织1.4.2欧洲通信标准化组织1.4.3北美地区的通信标准化组织1.4.4IEEE 802标准委员会1.4.5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1.5思考题与习题第2章移动通信信道2.1陆地无线电波传播特性2.1.1电波传播方式2.1.2直射波2.1.3大气中的电波传播2.1.4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2.1.5反射波2.1.6散射波2.2移动通信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2.2.1移动通信信道中的电波传播损耗特性2.2.2移动环境的多径传播2.2.3多普勒频移2.2.4多径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2.2.5衰落信号幅度的特征量2.3描述多径衰落信道的主要参数2.3.1时延扩展和相关带宽2.3.2多普勒扩展和相关时间2.3.3角度扩展和相关距离2.3.4多径衰落信道的分类2.4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2.5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2.5.1地形环境分类2.5.2Okumura模型2.5.3Hata模型2.5.4扩展Hata模型2.5.5室内路径损耗模型2.5.6IMT-2000模型2.6多径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2.6.1平坦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2.6.2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2.7MIMO信道2.8思考题与习题第3章组网技术基础3.1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3.2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3.3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3.3.1区域覆盖3.3.2信道(频率)分配3.4提高蜂窝系统容量的方法3.4.1同频干扰对系统容量的影响3.4.2小区分裂3.4.3小区扇区化3.4.4覆盖区域逼近方法3.5多信道共用技术3.5.1话务量与呼损3.5.2多信道共用的容量和信道利用率3.6网络结构3.6.1基本网络结构3.6.2移动通信网的典型网络结构3.7信令3.7.1接入信令3.7.2网络信令3.7.3信令应用3.8移动性管理3.8.1系统的位置更新过程3.8.2越区切换3.9思考题与习题第4章数字调制技术4.1数字调制技术基础4.1.1移动通信对数字调制的要求4.1.2数字调制的性能指标4.1.3数字调制信号所需的传输带宽4.1.4目前所使用的主要调制方式4.2线性调制技术4.2.1正交四相移相键控4.2.2交错正交四相移相键控4.3恒包络调制技术4.3.1小频移键控(MSK)4.3.2高斯滤波小频移键控(GMSK)4.4“线性” 和 “恒包络” 相结合的调制技术4.4.1M维相移键控(MPSK)4.4.2M维正交振幅调制4.5扩频调制技术4.5.1扩频调制技术的理论基础4.5.2PN码序列4.5.3直接序列扩频4.5.4跳频扩频技术4.6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4.6.1自适应编码4.6.2自适应调制4.6.3自适应编码调制4.7多载波调制技术4.7.1多载波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4.7.2OFDM基本原理4.8思考题与习题第5章抗衰落技术5.1抗衰落技术的基本原理5.2分集技术5.2.1 分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方法5.2.2分集信号的合并5.2.3空间分集5.2.4 时间分集5.2.5 频率分集5.2.6 极化分集5.2.7 角度分集5.2.8 场分集5.3自适应均衡技术5.3.1自适应均衡原理5.3.2均衡器的类型5.3.3均衡算法5.3.4自适应均衡器的应用5.4多径信号的分离与合并5.4.1多径信号分离与合并的概念5.4.2RAKE接收机5.5发射分集与空时编码5.5.1空时格码5.5.2空时块码(空时分组码)5.6联合发射—接收分集与MIMO5.7思考题与习题第6章多址接入技术6.1多址接入技术的基本原理6.2FDMA方式6.2.1FDMA系统原理6.2.2FDMA系统的特点6.3TDMA方式6.3.1TDMA系统原理6.3.2TDMA的帧结构6.3.3TDMA系统的特点6.4CDMA方式6.4.1CDMA系统原理6.4.2正交Walsh函数6.4.3m序列伪随机码6.4.4CDMA系统的特点6.5SDMA方式6.6OFDM多址方式6.6.1OFDM-TDMA6.6.2OFDMA6.7随机多址方式6.8FDMA、TDMA与CDMA系统容量的比较6.8.1FDMA和TDMA蜂窝系统的容量6.8.2CDMA蜂窝系统的容量6.8.3三种多址系统容量的比较6.9思考题与习题第7章GSM移动通信系统7.1GSM系统概述7.1.1网络结构7.1.2GSM的区域、号码、地址与识别7.1.3主要业务7.2GSM系统的无线接口7.2.1GSM系统无线传输特征7.2.2信道类型及其组合7.2.3语音和信道编码7.2.4跳频和间断传输技术7.3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7.3.1位置登记7.3.2鉴权与加密7.3.3呼叫接续7.3.4越区切换7.4GPRS7.5思考题与习题第8章3G移动通信系统8.13G概述8.1.13G发展背景8.1.23G网络构成及接口8.1.33G与2G的主要区别8.1.43G主流标准对比8.1.53G标准化进程及演进8.2WCDMA系统8.2.1WCDMA标准特色8.2.2WCDMA网络结构8.2.3WCDMA信道结构8.2.4WCDMA关键技术8.3IS-95与cdma2000系统8.3.1IS-95与cdma2000标准特色8.3.2IS-95的无线链路8.3.3cdma2000网络结构8.3.4cdma2000信道结构8.3.5cdma2000关键技术8.4TD-SCDMA系统8.4.1TD-SCDMA标准特色8.4.2TD-SCDMA网络结构8.4.3TD-SCDMA信道结构8.4.4TD-SCDMA关键技术8.5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和切换8.5.1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8.5.2CDMA系统的软切换及其漫游8.6思考题与习题第9章4G移动通信系统9.14G发展概述9.1.14G的发展历程9.1.24G的基本特征9.24G系统的网络结构与协议栈9.2.14G系统的网络结构9.2.24G协议栈9.3LTE系统的无线接口9.3.1LTE系统的帧结构9.3.2LTE系统的物理资源块9.3.3LTE系统的物理信号9.3.4LTE系统的信道9.44G系统的无线核心技术9.4.1OFDM技术9.4.2MIMO技术9.4.3MIMO-OFDM技术9.5LTE-Advanced 系统的增强技术9.5.1载波聚合技术9.5.2增强多天线技术9.5.3中继技术(Relay)9.5.4协作式多点传输技术(CoMP)9.6思考题与习题第10章5G移动通信系统10.15G愿景、应用场景和标准化进程10.1.15G愿景和典型应用场景10.1.25G关键性能指标10.1.35G频谱规划10.1.45G标准化演进过程10.25G系统网络架构、协议栈和部署10.2.15G系统网络架构10.2.25G网络部署10.2.35G NR空口协议10.35G NR空口帧和时频资源10.3.1NR帧结构10.3.2物理信道10.3.3物理信号10.45G关键技术10.4.1大规模 MIMO 技术10.4.2毫米波技术10.4.3GFDM10.4.4NOMA10.4.5D2D10.4.6全双工技术10.4.7软件定义网络10.4.8网络切片10.5思考题与习题第11章专用移动通信系统11.1集群通信系统11.1.1集群通信的基本概念11.1.2集群通信的技术特点11.1.3集群系统的分类11.1.4集群方式11.1.5集群通信的主要功能11.1.6数字集群通信系统11.2卫星移动通信系统11.2.1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11.2.2“铱”系统11.2.3“全球星”系统11.2.4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11.3思考题与习题第12章无线网络规划12.1无线网络规划基础12.1.1无线网络规划流程12.1.2覆盖规划12.1.3容量规划12.2GSM无线网络规划12.2.1网络规划设计要求12.2.2覆盖规划12.2.3频率规划12.2.4基站容量12.3CDMA无线网络规划12.3.1无线网络规划目标12.3.2链路预算12.3.3基站容量12.3.4导频规划12.43G无线网络规划12.4.13G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12.4.23G无线网络规划的流程12.4.3不同3G制式无线网络规划的差异12.54G无线网络规划12.65G无线网络规划12.7思考题与习题第13章6G移动通信13.16G的应用场景和关键性能指标13.26G中的无线传输新技术13.36G标准化的预期路线图13.4思考题与习题附录缩略词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近年来,移动通信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得手机成为世界上普及率的产品之一,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迄今为止,以蜂窝系统为代表的移动通信系统已历经5代。从1G以模拟移动通信开辟新纪元,到2G实现从1G的模拟时代走向数字时代,3G实现从2G语音时代走向数据时代,4G实现IP化,数据速率大幅提升,直到5G实现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走向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实现万物互联,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可谓波澜壮阔。不仅如此,发展的脚步还未停歇,6G研究正在开展,并逐步呈现出多网共存的局面。有鉴于2017年出版的《现代移动通信》(第4版)教材在技术发展和应用等内容方面的落伍和不足,我们基于“保留基础,推陈出新”的原则,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如:重写了4G移动通信系统和5G移动通信系统,增加了6G移动通信内容,删减了3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过时内容,对移动通信概述和无线网络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等。本书修订后的内容仍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部分(第1、2章)讲述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移动通信信道的主要特点;第二部分(第3~6章)介绍组网技术基础、数字调制技术、抗衰落技术、多址接入技术等移动通信基本技术;第三部分(第7~11章)针对GSM(2G)移动通信系统、3G移动通信系统、4G移动通信系统、5G移动通信系统、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等典型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分别从组成、接口和工作原理等方面予以介绍;第四部分(第12章)讲述移动通信工程设计,内容主要涉及蜂窝系统的无线网络规划;后(第13章)简要介绍了6G的相关知识。本书第1、2、3、6、7、13章和附录由蔡跃明编写,第4、5章由吴启晖编写,第11、12章由田华编写,第8章由高瞻编写,第10章由杨炜伟编写,第9章由吴丹编写。蔡跃明负责全书统稿。本书得以多次重印和改版,非常感谢使用本书的老师和同学的厚爱,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李馨馨编辑的支持和鼓励。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