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編輯推薦: |
爬梳海量史料细节
从现代人的视角对宋代社会进行全景描绘
征引127种史料并附有高清宋画、图表和手绘图
涵盖宋代饮食、女性、出版、夜生活、宠物热等诸多领域
打破刻板印象
宋人爱玩“宫斗”和“嫡庶之争”?宋代朝会就像辩论赛现场?其实,宋代许多事被现代人屡屡误读。本书为您揭示宋代的真实样貌
|
內容簡介: |
本书呈现的不是“一份宋代成绩单”,而是“现代人觉得古代没有,‘别的古代’大概率真的没有,但是宋代拥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您能否想象宋人也像您一样热爱熬夜、沉迷吸猫,宋代皇帝、百姓也像您一样吃外卖,宋代高官薪资水平也跟现代一样不敌十八线县城富豪?
本书作者钻研宋史多年,在全书征引127种史料并附有高清宋画、图表和手绘图,为您还原宋代的真实风貌,全景式展示宋代各阶层如何过自己的小日子。翻开本书,您也许会发现,很多现代人对宋代还存在一些误解。
|
關於作者: |
李之杨
女,200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资深媒体人、专栏作者、宋史研究者。在多家报刊撰写过涉及历史、旅游、文艺等方面的文字上百万,近年来专注于宋史,特别是宋代制度、社会、生活史的学习和研究,致力于为宋代“画像”,寻找现代人生活方式形成的“密码”。
|
目錄:
|
生活篇 令人惊奇的宋代文化消费娱乐生活
003
第一章 跟你比熬夜,宋人并不输
029
第二章 宋代城市管理中那些“很现代”的操作
055
宋史漫谈 1 :百万人口大都市,全球唯宋人拥有
059
第三章 宋人跟你听同款书玩同款球
075
第四章 宋人如何帮你打造“地表最强中国胃”
103
第五章 宋代打破了“普通人”与“读书人”的次元壁
131
第六章 宋代诗人们沉迷吸猫不可自拔
144
宋史漫谈 2 :宋人也爱看大象海豹
147
宋史漫谈 3 :陆游吸猫小史
151
第七章 宋代女性,不只是女儿妻子母亲
174
宋史漫谈 4 :说说缠足和守节
181
经济篇 被人低估的宋代经济科技社会福利
第一章 宋代铜钱怎么折算人民币?
191
第二章 资产想赶上县城土豪,包拯得坐三百一十九年南衙
213
宋史漫谈 5 :宋代俸禄中的“大头”,不是每个官儿都有
217
宋史漫谈 6 :算算澶渊之盟的经济账
221
第三章 中国人制霸“海丝”的大时代
237
第四章 宋,一个“家里有矿”的“基建狂魔”
256
宋史漫谈 7 :宋人心中也有星辰大海
261
第五章 宋代君臣,背地里都是老中医
281
宋史漫谈 8 :为啥宋代皇帝子嗣艰难寿命不长?
287
第六章 宋代赈灾和社会保障制度,规划得挺诱人
308
宋史漫谈 9 :范仲淹的义庄和朱熹的社仓
315
政治篇 遭人误读的宋代政治军事服制礼仪
第一章 宋代称谓中,“爸爸妈妈”可以有,“父皇
儿臣”真没有
333
第二章 宋代皇帝没穿过黄色的龙袍
355
第三章 宋代是使用跪拜礼最少的朝代
378
宋史漫谈 10 :说说宋代君民的有趣互动
383
第四章 宋代科举,让平民子弟出人头地
405
宋史漫谈 11 :宋仁宗真的不让柳永考进士吗?
411
第五章 宋代的朝堂并不是辩论赛现场
433
宋史漫谈 12 :宋代文官如何“管理”他们的皇帝老板
437
第六章 宋代将士真的很弱吗?
457
第七章 诸王之乱?宦官专权?外戚干政?藩镇割据?宋 :不存在
482
后记
|
內容試閱:
|
自序
原来宋代“很现代”
先分享一条不冷不热的知识。享誉近千年、无敌于天下的汝窑青瓷,实际上指的是汝官窑,只在北宋后期烧造了二十年(1086—1106)。今日汝窑令人赞叹,也跟存世量少、十分神秘有关。但,“汝窑”之类“重器”不是本书要讲的重点——因为,宋人尚且感叹汝窑“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艰得”,今日汝窑更是无价之宝,很难跟普罗大众发生联结。
我们经常围着老祖宗留下来的各种精美器物和惊世创意赞叹,但内心总忍不住想:“这都是皇帝和贵族老爷玩的东西吧?”所以,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创造了文明古国璀璨文明的古代人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享有这些文明成果的?”翻开这本书,我想你已经有了答案。
一
在一些人眼中,绵延几千年的古代有固定剧本,剧情包括但不限于思想封建、男尊女卑、嫡庶有别、宫斗宅斗、宦官外戚乱政……各个时代大同小异。然而,至少宋代,它拿到的剧本不太一样。
如果说宋代有别名,那该是“风华绝代”。虽然宋人有过不少“疯癫”操作,但基本上,他们在古代中国的“巅峰”地位从未被超越。对于宋代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古今中外不少史家有过著名论断:
陈邦瞻说:“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三:洪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持,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
严复说:“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于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钱穆说:“中国历史,应该以战国至秦为一大变,战国结束了古代,秦汉开创了中世。应该以唐末五代至宋为又一大变,唐末五代结束了中世,宋开创了近代。晚清末年至今又为一大变,这一大变的历史意义,无疑是结束了近代,而开创了中国以后之新生。我们若要明白近代的中国,先须明白宋。”
邓广铭说:“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以前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研究中国封建社会中承上启下的各种问题,宋代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研究宋史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近代开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李约瑟说:“宋代虽然军事上常常出师不利,且屡为少数民族邦国所困扰,但帝国的文化和科学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卡特很贴切地称之为成熟时期。这时,博学的散文代替了抒情诗,哲学的探讨和科学的描述代替了宗教信仰。在技术上,宋代把唐代所设想的许多东西都变成为现实。”
二
然而,本书不打算论证宋代是否已出现近代化迹象,只关心“旧时王谢堂前燕”是怎么“飞入寻常百姓家”的。
我所理解的“ 宋代”, 就是“960 年至1279 年之间的中国人中的大多数”生活过的时代;我所理解的“现代”,就是“文明普照普通人”。本书的主题不是“一份宋代成绩单”,而是“现代人觉得古代没有,‘别的古代’大概率真的没有,但是宋代拥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说宋代比较接近现代,并无不妥。
在宋人的功劳簿上,有很多个“世界第一”,每个“第一”,都意味着无数层面的大发展。举个例子,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媒体——小报,我们来算算出一张小报需要多少人、多少产业联动:报纸是印刷出来的快消品,印刷术得跟上吧?宋之前的中国基本上处在“洛阳纸贵”的状态,造纸业得革新,纸价要降吧?自五代以来渐渐形成的平民社会得保持、记者来源得有保障、读者得识字并有钱有闲吧?小报靠政治八卦吸引读者,朝廷对民间言论得有相当的包容度吧?为了打开通路,“快递”得跟上、街市要开放吧?可见,出张小报,不是一件小事,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至于宋代令人诟病的部分,也事出有因,不宜简单化评判。譬如,唐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的破坏力令人刻骨铭心,以致宋代皇帝普遍忌惮武将,尤其是宋太宗、宋真宗这对父子,可能自觉武功欠佳,无力开疆拓土,转而实行“崇文重儒”的“保守治疗”,通过大力劝学,结束“天子宁有种邪?
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的唐末五代乱局,打造出士大夫治国的文治社会,于是,宋后之中国再未陷入长期的割据混战和四分五裂之中。
三
也许有人觉得,中国社会的很多方面已经发展成熟,宋人只是摘了前人的果实。譬如,唐末五代战乱,使得曾长期统治中国的士族彻底消失,接过接力棒的宋廷只能拥抱庶族地主乃至平民中的读书人,所以要分一点儿肉汤给普罗大众。的确,有这一方面的原因。所以本书要强调的是,很多时候宋人并没有发明某些文明成果,但他们是文明的推动者和普及者,而这种推动和普及,表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细节,影响极其深远。以四大发明为例:
在宋代之前,火药是炼丹家才能接触到的东西。宋人正式为“火药”定名,并将其广泛应用于战争,以及以杂技、幻术为代表的民间艺术,使其成为年俗的一部分,很明显跟普通人发生了关系。
宋人发明了指南针,并迅速应用于生产生活,加上造船技术配套发展,宋人走得比唐代前辈更远,据说还创下一个“古代世界九成商船属于中国人”的纪录——这个数字,显然离不开普通人的大力参与。
至于造纸术,西汉末年出现麻纸,但不适合书写,东汉蔡伦对其进行改造,使其可以书写,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直到宋代,普通人才真正拥有了纸。
与造纸术发展息息相关的是印刷术,在这方面,唐代、五代人民功勋卓著,但将其推向巅峰的无疑还是宋人——宋代出版业似乎出现一种“报复性发展”,朝廷忙着整理图书,总结前人的经验,也给后人订立各种标准和游戏规则,而在朝廷垂范下,各级政府和民间人士也争当出版家。于是,宋代普通人也拥有了书,连最底层的角落亦传出琅琅书声,同时,宋版书成为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可以说,中国古代文明从未断过,宋人厥功至伟。
四
为什么宋人爱出书?这跟堪称“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科举有关。科举的发明和初步发展,要归功于隋唐,但宋代科举是千年科举史上最值得称赏的。宋代科举已“下沉”至民间,普通人可以不受身份、血统之限制,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治理国家的一分子,其实际效果是“其他古代”不能比的。虽然宋代成功“上岸”的人也不过十万,但深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句口号影响的学子有千千万万,这才是真正的“天下英才尽入彀中”——必须指出的是,现代各种考试的背后,基本都有宋代的影子。宋人规定了出书的范式,也打造了
考试的范式,对于看到“读书”“考试”就“眼睛瞪得像铜铃”的现代人来说,宋代实在太重要。
有意思的是,宋代这些登了“天子堂”的“田舍郎”表现出了与天子共天下的强烈意愿,喊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最强音,宋人这种“天下观”,也塑造了宋代皇帝和政府。
在不少现代人心中,宋代皇帝的面目并不清晰,或者说,他们整体比较“平庸”“没有特色”。但是,从宋代皇宫、皇陵规模远不如“其他古代”,到宋太宗不敢拆迁民户拓展皇宫、宋高宗不敢拆迁民户迎合仪仗,再到皇帝邀请市民逛皇家园林来看,其实宋代皇帝普遍比较务实。当然,他们的这些行为,可能是出自对民心的畏惧——这大概就是现代人所认为的“?”。但,畏惧未必是坏事。
五
随着唐代和五代以来经济的发展,宋代实际上出现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也采取了不同以往的治理方式,出现了全新的城乡管理、户口管理制度:
唐代以“社会地位”区分“良民”和“贱民”,而宋代以“经济地位”(有无常产)区分“主户”和“客户”,取消了唐代的“杂户”“番户”“奴婢户”等“贱民”,提升了工匠的地位。
唐代不论城市乡村、城内城外,都由县令管辖,城内实行坊市制,市的数量有限。宋代取消坊市制,实行厢坊制,即在城市设“区”管理。在乡村商业中心,则设“镇”管理。从此,城镇的“坊郭户”与乡村的“乡村户”区别开来——这种格局,跟现代的城乡管理方式非常相似。
宋代实行募兵制,拥有名目繁多的厢军,他们承担了五代及以前由民户承担的夫役,使广大民户基本摆脱了徭役(夫役、力役)的困扰,得以专心耕作或参与其他劳动。
在宋代,租佃制生产关系成为主流,佃户可以退佃,自由流动进城市,转行从事商业、手工业等。
为了收取商税,宋初颁布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商业税务法规——《商税则例》,张榜于税务机构,明示往来商贩。在“坊墙被推倒”之后,宋人更是打造了全时空开放的真正的城市。
六
在务实思想的指导下,包括宋廷在内的宋人,对商业(包括海外贸易)、科技发展等表现出了高度的兴趣——这“醉心搞钱”的思路,显著区别于“重农抑商”的“其他古代”,表现出了一定的“现代感”。
举个例子。苏颂从小就对科学有兴趣,他能成为科学家,自是天赋第一,但外因影响也不容小觑。譬如,他少年时参加省试作《斗为天之喉舌赋》,受到考官盛度的赏识,但因一个小失误导致落榜。后来,他在科举考试中再次遇到科学题——赋《历者,天地之大纪》,考中别头试(因其是当科考官苏绅之子,所以要另开考场)第一,“既登第,遂留意历学。”
最终,大科学家成为主政的宰相,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而燕肃、沈括等大科学家也曾成为“政府要员”。这说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氛围,就是鼓励科技发展的。
宋人热衷于仰望星空,亦不忘关注脚下大地。董煟的成果《救荒活民书》,楼璹的成果《耕织图诗》,实际上是他们做官时实践经验的总结,然后,被宋廷作为“教材”推广了。苏轼办医院、朱熹办社仓的成果,也被宋廷采纳并推广了。更不用说,宋廷还主动抽调力量,编纂《营造法式》《本草图经》等有益民生的书籍,同时,刻印宋之前的农书《齐民要术》《四时纂要》等,传播农业生产知识。当皇帝发现占城稻等优良新品种时,还亲自加以推广。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个“古代政府”对科学的渴求、对知识的尊重,而这些曾真正惠及古代普通人的文明成果,更容易让现代普通人产生共情——原来,有些美好,一直都在,从未远离。
再看“海丝”发展衍生出来的海神医神崇拜。为什么身为平民的妈祖和保生大帝能于宋代成神成圣?首先,因为他们是宋人;其次,因为宋代不以致力于海外发展的同胞为弃子,政府希望海神、医神祝福和保佑海商、渔民——这其间的人文精神和悲悯底色,“别的古代”没有,却能令现代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当然,好的构想,不一定能得到确实的执行。譬如,五代军队每占一城都要抢劫,陈桥兵变时,赵匡胤告诫部下:“近世帝王初举兵入京城,皆纵兵大掠,谓之‘夯市’。汝曹今毋得夯市及犯府库,事定之日当厚赉汝;不然,当诛汝。如此可乎?” 虽然赵匡胤经常禁止宋军抢劫行凶,宋军平定蜀地时,还是出现了杀降等血腥镇压惨剧,事后相关将领得到的惩罚也不重。
必须指出的是,基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科技文化昌盛,思想观念更新,市民阶层崛起,社会流动频繁,即便是普通人也在理论上拥有了追梦的资格和机会,我愿将其称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平民社会”,但我们在阅读或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绝不能忽视其社会性质,不能忽视宋廷在政治军事上因循苟且的一面,以及因此带来的黑暗、屈辱、压迫、不公,尤其不能忽视那些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生存之艰辛,他们背负沉重赋税、遭受残酷剥削、经历颠沛流离,他们创造了璀璨文明、扛起了天下兴亡……他们未必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却鲜明而热烈地展现着我们这个民族富有智慧、勤劳勇敢、坚韧不屈的性格。
从本书“书名”可以看出,我期待读者尽可能快速地从多元角度了解宋代社会,但宋史浩瀚,一本书所能呈现的内容不过沧海一粟,怎么才能好好利用这有限的篇幅,向读者展现更多角度、提供更多信息?斟酌之后,我将写作范围定为“读者很可能注意过并且想进一步了解的20 件宋事”,这些事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娱乐关系紧密,甚至可能就是某些现代现象的源头,可统称为“影响至今的宋事”。换言之,本书讲的是宋代那些“很现代”的内容。这里要提醒读者注意三点:宋代作为“古代”的阴暗面,本书较少涉及;辽、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化亦是“两宋时期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本书亦较少涉及;本书引用了大量史料,为方便读者阅读,在“直接引用史料”的部分,特别添加了“作者注”,为部分生僻字注音,为部分生僻词释义,以区别于史料中自带的注释,在其他情况下的补充说明,则不加“作者注”字样。
明代郎瑛说:“小说起宋仁宗,盖时太平盛久,国家闲暇,日欲进一奇怪之事以娱之,故小说得胜头回之后,即云话说赵宋某年。” 宋仁宗时代,宋人发明了小说,所以说书人经常以“赵宋某年”作为演说虚构故事的时代背景。换言之,宋代一直是“虚构界”的“顶流”,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么多跟“信史”没有一毛钱关系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
那么,这一次,让真正的宋人来做主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