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編輯推薦: |
1.了解明清戏曲经典剧目的必备书。 “临川四梦”、《浣纱记》等作品书内均有详细的作者和作品介绍。
2.轻松读懂古代戏曲发展历程。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明清时期重点的戏曲理论家和作家,这对于我们理解作品具有重要的帮助。
3.了解古代经典剧目创作的来龙去脉。如书中分析了《白蛇传》等作品最初的故事原型,以及它逐步演变成戏曲经典剧目的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经典作品的特点具有启发意义。
|
內容簡介: |
明清戏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数量众多,灿烂辉煌,数百年来对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令人遗憾的是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退出了舞台,甚至永远消失。本书采用文学主题学的方法,按照明清戏曲作家诞生的先后顺序,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二十位戏曲作家进行专题研究,其中既有皇族作家、官僚作家,也有平民作家。通过对他们笔下杂剧、传奇故事的选材特点、创作倾向的探讨,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家的创作背景、创作心态。
|
關於作者: |
陈庆纪,山东省临沂市人,古代文学专业硕士,中国水浒学会会员,山东水浒学会会员。现为烟台大学人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课题一项,参与课题研究二项。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 明代杂剧研究 1
第一节 明初藩王及宫廷御用文人的杂剧创作趋向 3
第二节 王九思、康海等失意文人的写心杂剧 18
第三节 徐渭杂剧的悖逆意识 30
第四节 汪道昆杂剧的唯美思想 47
第五节 陈与郊杂剧的取材特点、创作背景及艺术构思 58
第六节 徐复祚《一文钱》中卢至形象的原型及讽刺意义 76
第七节 王衡杂剧对科举、世态人情的揭露与批判 82
第二章 明代传奇研究 93
第一节 梁辰鱼的形象、性格及其交游 95
第二节 《浣纱记》对范蠡、西施故事情节的重大改造 115
第三节 张凤翼及其《红拂记》的创新 129
第四节 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情节结构模式 159
第五节 汤显祖《牡丹亭》的四个缺陷 171
第六节 《绣襦记》作者的归属问题 184
第七节 《绣襦记》对李、郑爱情故事的继承和发展 200
第三章 清代杂剧研究 215
第一节 清初遗民杂剧作家的黍离之悲 217
第二节 吴伟业杂剧二种撰年考辨 226
第三节 吴伟业杂剧的表达艺术 234
第四节 尤侗杂剧的取材倾向及情感取向 247
第五节 杨潮观《吟风阁杂剧》的讽喻精神 266
第四章 清代传奇研究 281
第一节 吴伟业传奇历史题材的建构 283
第二节 尤侗《钧天乐》传奇中的寓意与寄托 289
第三节 李玉戏曲作品中的“气节” 303
第四节 李渔戏曲的关目艺术及当代意义 317
第五节 万树《拥双艳三种曲》的情节设置艺术 327
第六节 蒋士铨《冬青树》所表现的民族意识 342
第七节 方成培对白蛇故事嬗变的贡献 361
跋 语 378
|
內容試閱:
|
序 言
陈庆纪所研究的明清戏曲,实际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传承载体。如果说中华文化基因藏之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必然藏之于整个中国戏曲文化中(含文字本身),因为文化基因本身并不是物质化的存在,它几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而且兼具统合性与弥散性特征。说它是一种基因,只是就整体和本质而言,其实它贯穿和体现于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它是一,也是万,跟佛教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思想理念是相通的,这也涉及了中华哲学思想理念,如有无、形神、体用、道器的关系。中国戏曲发展历史长久而辉煌,硕果累累,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是但不局限于欣赏娱乐和教化引导,可以说它对民族思维、民族性格、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民族风骨的塑造和建构起到了难以想象的、不可轻估的深刻影响,对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也起到了潜移默化、历久弥坚的重大作用,乃至对我国各地区民俗民风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研究中国戏曲无论唐宋明清,都是在研究和阐释中华文化,都是在探寻文化基因密码、挖掘整理文化遗产,都是在增强文化底蕴、累积文化财富,都是在身体力行地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助力新时代更好地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这些都是值得高度肯定和由衷赞扬的。
古语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又云“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反之亦然,这是对历史经验与规律的深入总结和高度概括,也是万物辩证发展的体现。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致力于研究好如明清戏曲这样比较中观、微观的断代史,同时也要树立大历史观,具有宏阔视野与开放思维,研究者自身不仅要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来增强自己的文化积累,还要对整个中华文化有宏观的考察和深入的理解及正确的认知,不如此不足以让中观、微观研究更有质量和分量,二者如果能实现积极的良性互动,其实是完全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中华文化是个十分复杂但却高度集成的统一体,里面自然包括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我们学习研究和实际运用时当然可以作一定程度的细化与区分,但是不能生硬割裂、胡乱肢解,就像西方文化的截然二元对立或者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又或者西方学科非常琐细的分门别类设置。中华文化主张“物极必反”, 既讲“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也讲“会三归一”,如《老子》中所云“反者,道之动也”,“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 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没身不殆”。而这跟《大学》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又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所以,中华文化其实是圆融的、灵动的、通透的,是一个具有强大伸缩性和思想张力的开放式学问、学说系统,入世、出世乃至亦入亦出、非入非出的倾向都是兼而有之的。因此,笔者认为,中华文化既是治国平天下之学,也是宇宙演化之学,又是君子道德之学,还是生命人本之学,更是教化群氓之学。有鉴于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上各古老文明中没有灭绝的文明而绵延至今,并且依然具有强韧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发展潜力, 乃至正日益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 20 世纪生活在战乱频仍、水深火热中的现代新儒家,对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依然充满自信和乐观,乃至英国伟大历史学家汤因比也对此推崇不已、深怀羡慕和向往;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当年西南联大的师生们能够顶着头上的敌机轰炸,在一路艰辛跋涉过程中还依然坚持学习研究和授课讨论,并群体性地从内到外都焕发着热情,变得更加勇敢和无畏。
……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色的讽刺性杂剧、抒写性情的杂剧,并且出现了南北合套、纯用南曲写作的杂剧,注重以古喻今,讽刺现实。而传奇则是明清戏曲的主旋律,作家辈出, 创作繁荣,影响巨大,注重写国家兴亡之感。这有力地说明了明清戏曲乃至中国戏曲如同孔夫子对诗歌功能的简要归纳描述一样, 它生于斯长于斯,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多方面的重要功能不断满足历代人民多层次多维度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和中华民族家国同构、赓续发展作出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并且在举国上下同心协力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上,其所蕴含的诸多积极思想、创新意识乃至创作技巧等,对今天的文化建设和文艺创作依然具有良好的学习传承和借鉴启发价值。此外,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文化研究者,笔者也衷心希望陈庆纪在认真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重要论述基础上,也不断加强思考和探索,怎样才能推动像明清戏曲这样的专题研究与当今时代更紧密地结合,与大众生活特别是精神文化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进而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上争取都能有机结合,从而使其研究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好的影响。
跋 语
笔者从小喜欢戏曲,先是看漫画,后来看原著,不求甚解, 只看热闹而已。直到后来专业学习研究,才认识到少年时代的肤浅,对以前津津乐道的戏曲故事有了新的认识。
笔者很早就想写一本有关戏曲研究的书,虽然也发过几篇短文,但始终没有像样的东西拿出来,而是一直在思考其中的一些问题。最近把这些问题系统地加以整理,就成了现在这样一部书稿,部分章节是已发表过的论文,更多的是最近写作的,有些想法可能主观武断,不够成熟,在此提出来和学界同人共同商榷, 敬希诸位不吝赐教。
修改完稿之际,不禁感慨万千,研究古代戏曲数年,却没有多少真知灼见,大多仍是人云亦云的东西,感觉不胜惶恐。好在拙稿已经杀青,水平有限,只好就此献丑了,也算是从事明清戏曲研究的一个总结吧。
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很多学界前辈、同人的研究成果,从中获益良多,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出版得到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昔日同窗李伟百忙中为拙作撰序,为本书增色不少。廖小芳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多辛勤劳动,在此谨致以真诚的谢意!
陈庆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