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內容簡介: |
在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并提升生态用地的生产能力,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中国城市圈发展过程中生态用地的耗损机理与保护对策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采用遥感与GIS、生态用地耗损模型与案例剖析等技术方法,揭示城市圈发展过程中生态用地耗损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机理,分析生态用地耗损的路径与诱因,提出新时代城市生态用地保护的目标、原则与对策。研究结果对我国生态用地的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目錄:
|
目录前言第一章 绪论 1一、生态用地耗损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一)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用地耗损变化具有紧迫性 1(二)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用地耗损及其保护研究意义重大 6二、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用地耗损研究的进展分析 7(一)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安全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 7(二)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10(三)城市生态用地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 12(四)国内外研究进展小结 13三、生态用地耗损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4(一)研究目标 14(二)研究内容 15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一)研究思路 15(二)研究方法 16五、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18第二章 城市生态用地耗损的基础理论 19一、生态用地的内涵与分类 19(一)生态用地概念 19(二)生态用地分类 20(三)城市生态用地内涵 23二、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用地转型的相关理论 24(一)城市扩张理论 24(二)土地用途转换理论 26(三)生态红线保护理论 28(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29三、城市生态用地耗损的理论探索 30(一)生态用地耗损概念 30(二)城市生态用地耗损类型 30(三)城市生态用地耗损影响因素 34(四)城市生态用地耗损作用概念模型 38第三章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圈的发展概况 40一、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圈的发展 40(一)中国目前仍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 40(二)高速城市化中的生态用地耗损已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40(三)城市圈(群)快速发展中的生态用地保护压力倍增 41二、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概况 42(一)武汉城市圈的缘起与发展 42(二)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条件分析 47三、武汉城市圈发展面临生态文明建设的压力 51(一)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较低 51(二)城市圈内水体湿地萎缩严重 52(三)城市“看海”现象频发 52(四)城市生态产品供给不足 53第四章 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耗损的时空特征分析 55一、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的分类与识别 55(一)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分类标准 55(二)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的识别 56二、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57(一)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数据的来源 57(二)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数据的处理 58三、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耗损变化的动态度与转移矩阵分析 67(一)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耗损变化的动态度分析 67(二)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耗损的转移矩阵 68四、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耗损的时序变化特征分析 71(一)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耗损整体态势 71(二)不同类型生态用地耗损的时序变化差异 73(三)生态用地耗损的时序变化过程 74五、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耗损的空间特征分析 76(一)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耗损转化的空间格局 76(二)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耗损转化差异 82(三)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耗损的区域差异比较 87第五章 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耗损的机理分析 96一、生态用地耗损驱动机制分析 96(一)变量选择与数据获取 96(二)数据指标相关性分析 98(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00(四)从回归结果看生态用地耗损的驱动机制 101二、不同类型生态用地耗损驱动机理的差异 104(一)数据指标与回归模型调整 105(二)林地耗损的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 107(三)草地耗损的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 108(四)水体湿地耗损的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 109(五)未利用地耗损的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 110第六章 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耗损案例剖析:路径与诱因 112一、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用地耗损案件有频发之势 112二、生态用地耗损典型违法案例的共性特征 113(一)典型违法案例的来源及其基本信息 113(二)典型违法案例的共性特征分析 113三、生态用地耗损案件发生的路径与诱因分析 116(一)生态发展观上的偏差影响地方政府主动保护生态用地的积极性 117(二)利益攸关方的逐利冲动是生态用地耗损的经济诱因 118(三)土地权属主体的模糊性导致生态用地保护责任虚化 120(四)保护红线的虚化导致部分生态用地不在保护视线之内 122(五)管理法规层面的缺陷为生态用地违法耗损提供了方便 124(六)违法案件发现与查处的滞后性导致不可逆的生态耗损后果 125第七章 城市生态用地保护的国际经验 128一、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用地耗损及其影响受到社会关注 128(一)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用地不断受到蚕食与挤压 128(二)生态用地耗损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128(三)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用地保护受到空前重视 129二、城市生态用地保护的国际经验 129(一)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129(二)城市生态用地保护共性经验 134三、国际经验对我国城市生态用地保护的启示 137(一)前提基础:研究生态用地耗损问题,科学编制保护规划 137(二)关键举措:以生态项目为抓手,积极开展生态城市建设 138(三)核心内容:保护城市存量生态用地,修复受损生态系统 138(四)技术手段:开发应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新技术 138(五)制度保障:构建完善城市生态用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139(六)宣传教育:提升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公众广泛参与 139第八章 城市圈发展中的生态用地保护对策与建议 141一、以“两山”理论统领新时代生态用地保护工作 141(一)“两山”理论中的生态用地保护思想 141(二)“两山”理论对新时代生态用地保护修复的引领作用 144二、城市圈发展过程中生态用地保护的目标 146(一)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保护目标定位 146(二)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保护的目标 147三、城市圈发展过程中生态用地保护的原则 150(一)底线保护原则:确定最小面积,进行红线保护 150(二)整体保护原则:从要素保护到系统保护 150(三)特色保护原则:保留地域差异,突出湿地特色 151(四)保护与修复并重原则:保护现有生态资源,修复受损生态系统 151(五)全民参与保护原则: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全民参与 151四、城市圈发展过程中生态用地保护的重点 152(一)保水:水面不缩小,水质大提升 152(二)保山:山体完整稳定,林茂草盛花香 153(三)保田:耕地健康,绿色利用 153(四)保功能:保护并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 154(五)保特色:保护并突显武汉城市圈的山水园林生态特色 154五、城市圈发展过程中生态用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155(一)转观念提意识,妥善处理新时代的新矛盾 155(二)划红线守规划,不断优化城市用地空间格局 156(三)明产权定责任,创新生态用地保护行政首长责任制 157(四)依托新技术精准巡查及时查处,提高执法工作效率 157(五)从重处罚从严追责,让利益相关方不敢违法与不想违法 158(六)建立公众参与保护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监督力量 158(七)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为契机,提升土地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159第九章 研究展望 161参考文献 162后记 17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