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
編輯推薦: |
1.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修订,立体解析七种思维能力,帮助领导干部提高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具体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这是在新时代新征程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迫切要求。
本书系统阐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的涵义、功用和训练方法,能够帮助读者有效提升思维能力,学好用好科学思维方法。
2.提供思维训练方法,方便对照学习,有很强的参考性和实用性。
本书既分析每种思维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又提供了思维训练方法,对领导干部进行思维能力锻炼、强化本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较高的参考价值。
3.通俗理论讲解、丰富案例故事,言之有物、生动鲜活。
本书在论述思维能力的同时,援引了一些生动的案例故事,避免从理论到理论,同时,语言通俗易懂,剖析层层深入,便于读者理解。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对新时代领导干部必备的七种思维进行了深入阐释,既有理论阐释,又提供方法论,更有生动案例展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本书有助于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同时有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之能够用战略思维谋全局、用历史思维观大势、用辩证思维抓根本、用系统思维聚合力、用创新思维增活力、用法治思维求善治、用底线思维防风险。
|
關於作者: |
吴黎宏,作家,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曾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综合工作处处长,从事哲学和行政管理学研究工作多年。出版著作有《共产党员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合格的领导:中国古代官德概要》《中华传统官德修养》《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成功领导者的12种气质》《纪律制胜》《好领导要有高情商》《赢在底气:夯实从政基础的八项修炼》《四讲四有:共产党员新坐标》等,发表论文70余篇、散文随笔350余篇,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二等奖各一次。
|
目錄:
|
第一章 注重提高思维能力
一、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 3
二、思维能力决定领导能力 / 10
三、决不能当“思想懒汉” / 15
四、重视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 19
第二章 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一、以战略思维统揽全局 / 29
二、增强大局意识 / 36
三、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形势 / 40
四、以长远眼光作战略谋划 / 45
五、以世界眼光审视世界 / 49
六、善于抢抓机遇、赢得主动 / 53
七、善于集中精力谋大事 / 58
第三章 鉴往知来的历史思维
一、以历史思维观古今 / 65
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 71
三、用历史眼光科学判断大势 / 75
四、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 80
五、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党的历史 / 84
六、从历史中汲取理政、修身的智慧 / 90
七、增强历史思维,要多读点历史 / 95
第四章 科学周密的辩证思维
一、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 103
二、坚持“两点论”,提高认识的全面性 / 108
三、坚持“重点论”,抓好重点带一般 / 113
四、坚持“转化论”,通过量变促质变 / 117
五、坚持发展的观点,正确对待发展问题 / 122
六、用活辩证思维,提高领导艺术 / 127
第五章 统筹协调的系统思维
一、以系统思维凝聚改革发展的合力 / 135
二、妥善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 140
三、统筹兼顾,才能各得其所 / 145
四、协调推进,方能持续发展 / 150
五、注意分清层次,抓好管理落实 / 156
第六章 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
一、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 163
二、领导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 / 168
三、照搬照抄其实是偷懒怠工 / 173
四、搞好结合也是一种工作创新 / 177
五、努力打破惯性思维的窠臼 / 182
六、推进创新要善于借助“外脑” / 187
七、创新需要勇于担当和坚持 / 193
第七章 规范严谨的法治思维
一、新时代法治思维的主要内涵 / 201
二、实现善治需要用好法治思维 / 207
三、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想问题、做决策 / 213
四、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抓改革、促发展 / 218
五、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 223
六、始终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 227
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 232
第八章 防患未然的底线思维
一、坚持底线思维,才能赢得主动 / 239
二、坚持底线思维,需有忧患意识 / 243
三、善于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 / 248
四、以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 / 252
五、心中有戒,不逾法纪边界 / 257
六、增强小节意识,守住廉洁底线 / 262
七、运用底线思维,奋力追求高线 / 267
|
內容試閱:
|
序 言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活动过程。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人们通过思维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认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和实践中形成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思维出发点,以及某些经常使用的相对比较固定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在一定思维方式支配、调节下进行的,思维方式是人的全部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保证。理论思维,亦称“科学理论思维”。它是依据一定的系统知识,遵循特有的逻辑方法和程序,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理论思维不受经验事实的特殊时空限制,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科学抽象方法,超越事实,从有限中把握无限,从相对中认识绝对,从特殊中认识一般,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获得规律性的知识。
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属于领导科学的范畴,是领导干部理论素养的重要内容。理论思维能力是运用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强弱的核心要素。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的支撑。
领导能力是由思想力、表达力、行动力等要素构成的,而思想力是隐而不见的第一要素,也是其他能力之源。从领导工作的内容来看,领导能力又可以分为决策能力、统筹能力、用人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具体能力。各种具体领导能力都是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外在的、看得到的能力,这些具体领导能力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思维能力。
人类的成熟,是其思想的成熟;人类的胜利,是其思想的胜利。耐心的思索、独立的思考、清晰的思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拿破仑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穷的人。人因思想而伟大,国因思想而强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断言:“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思想作为人类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进行深度思考和不懈探究的精神产物,标志着一个民族对自身认识所达到的高度,体现着一个民族心智发育和理性成熟的程度。
卓越的领导者往往是思想者。常言道,“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思想一勤快,头脑就活跃,工作就有声有色。相反,思想一懒惰,头脑就贫乏,工作就平庸。实践表明,不开动脑筋,不勤于和善于思考,是干不好工作、当不好领导的。
思维方式是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工作方法是思维方式的具体运用。领导干部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谋划工作,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可以说,一个成功的领导干部离不开科学思维方式。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提高行政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从而提高领导效能。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保证各项改革发展事业顺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思想和实践中,着重强调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式。这些科学思维方式具有内在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有力思想武器。
理论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各级领导干部、各类管理者只有勤于学习、思考和总结,潜心研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多读经典哲学名著,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形成与其工作职责相适应的思维能力,真正做到用战略思维谋全局、用历史思维观大势、用辩证思维抓根本、用系统思维聚合力、用创新思维增活力、用法治思维求善治、用底线思维防风险。
本书围绕如何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对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的含义、功用和训练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本书论述深入浅出,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明白晓畅,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援引案例故事,避免从理论到理论,做到言之有物、生动鲜活。本书对各级领导干部深化对思维方式的认识理解、明晰理论思维的养成途径、增强理论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堪称领导干部的“智慧书”。
二、思维能力决定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是由思想力、表达力、行动力等要素构成的,而思想力是隐而不见的第一要素,也是其他能力之源。
从领导工作的内容来看,领导能力又可以分为统筹能力、决策能力、用人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领导能力是许多具体能力组成的非常复杂的能力系统。思维能力是“看不见的能力”,领导能力是“看得见的能力”。从不同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还可以划分出各种各样的能力。但是无论怎样划分,无论什么样的具体能力,归根结底都是思维能力所决定的。各种具体能力都是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外在的、被看得到的能力,实际上,这些具体能力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思维能力。
既然思维能力是领导能力的基础,决定着领导能力,那么,思维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的,它们的形成、发展、提高也是同步的。一个领导者思维能力结构比较全面合理,他的领导能力素质整体水平就会比较高;一个领导者某个方面的思维能力比较好,他的领导能力相应的方面就会比较强,反之,也是同样的道理。
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主要指理论思维能力。当今时代,理论思维的作用更加凸显。理论思维不仅能给人以高超的智慧,而且能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人的品格素养、道德情操、精神境界、理想信念、人生道路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影响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因为,空间视野要靠眼睛去拓展,思想视野则要靠智慧去拓展。思想视野的宽窄,取决于理论思维由此及彼、普遍联系的逻辑延伸和对全局的把握。深刻的观察、深刻的判断、深刻的理解和深刻的结论,总是需要人们运用理论思维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历史发展是多维的复杂体,准确把握客观事物的现状,离不开运用理论思维从对立统一中理解事物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和错综复杂的现实依据。
在领导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对工作怎么“领”,对群众怎么“导”,对目标怎么定,对路子怎么走,这是领导的首要问题。毛泽东精辟地讲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真正负好“出主意、用干部”这两个责任,需要深思熟虑和准确果断,这就要以认识思维的历史及其成就为基础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也就是思想力。从一定意义上讲,领导能力首先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了领导能力的强弱。
衡量领导干部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思维能力。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大家对领导者喜欢称“头”。在人的身体上,“头”是指挥整个机体、驱使四肢运动的中枢。同样,对一个组织而言,“头”就是组织的大脑,是出思想和做决策的。出思想并不是理论公式的套用,而是善于把普遍和抽象的理论变成对具体历史事件和社会过程的理解和说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思想力决定了其思维是高还是低,眼界是宽还是窄,格局是大还是小。
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必然是一个大智慧者,具有洞若观火的理论眼光和博古通今的大智慧,能够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事物的关键与实质,知道什么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什么是次要的、缺少实质性意义的,从而在理念和思路、规划战略、考虑策略等方面高人一筹、快人三分。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思维能力的强弱是检验领导者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维方式决定工作方法。领导干部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谋划工作,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可以说,一个成功的领导干部离不开科学思维方式。
由于受认知手段和认知能力的制约,种种非科学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视野狭窄,缺乏宏观思维,习惯于做事务性工作,遇事不善于从全局和总体上思考谋划工作;有的想问题、做决策只顾眼前、不谋长远,只会斤斤计较小账、不会算大账,只看局部账、不算整体账,缺乏前瞻思维,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急功近利;有的抓工作分不清主次、搞不好统筹,缺乏系统思维,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影响了工作落实的质量。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缺乏理论思维,制约了工作能力的提高。这说明提高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工作全局、履行职责使命的迫切要求。
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综合素养的核心内容。理论思维是源于现实又引领现实的思想力量。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清醒坚定的基础和提。”这一论断从本质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领导干部素质中的重要地位。这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既包括领导干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领导干部学习、理解、把握该理论的程度,以及运用该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所以说,领导干部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的支撑。
具备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来说,领导工作是按实践—理论—实践的程序开展的,即把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然后又把这种理论付诸实践。这是一个不断实践、总结、升华的过程。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他把认识即思维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阶段,认为“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从领导水平来说,那种只知“行”而不会“思”,或者重“行”而轻“思”,重经验而轻理论,只能属于低层次的不成熟的领导者,而只有具备了一定理论思维能力的领导者才是高能力、成熟的领导者。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常常陷入纷纭的事务之中,而不去对感觉和经验进行系统的和全面的思考,不去提升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尽管也很想把工作干好,为群众做点好事,但往往是盲人骑瞎马,跟着感觉走,自己吃了亏,也使群众跟着倒霉。
具备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增强决策能力和统筹能力的保证。决策能力、统筹能力就是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任何领导决策活动都离不开领导的思维活动。特别是在现代条件下,更需要领导干部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更强的领导思维能力。决策是一个过程,从工作程序上来讲,有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方案评估和方案实施等阶段。伴随这些阶段的有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等领导思维过程。所有这些活动,从发现问题到决策实施结束,每一阶段和每个步骤都有领导者思维的分析力、综合力、创造力、想象力、论证力等思维能力的运用。领导者运用各种思维能力对决策每一步骤认真思考,仔细推敲,才能使决策方案逐步形成,逐步趋于完善,直到最终产生定案,确保决策的科学性。统筹能力是统揽全局、筹划工作的能力。统筹能力的强弱,实际上是领导者全面思维能力素质在工作上的反映。领导干部在工作上统筹不起来,不会筹划,工作思路就不会清晰,安排工作就不会有序,落实起来就不会有章法。领导干部要提高统筹能力,必须从提高思维能力这个根本上去下功夫,必须面对复杂的领导环境,养成爱动脑的习惯,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分析、综合、概括和判断等思维能力的基本素质。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德国诗人海涅曾讲:“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思维能力,既是一种领导智慧,也是一种领导能力。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思维能力,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从而提高领导效能,创造优良业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