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編輯推薦: |
本书从独特的角度——马克思实践概念切入,解读中国社会近代以来的历史性实践中的实践概念。语言平实,彰显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也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进行了总体性再思考,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研究。本书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社会近代以来的历史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进行具体阐释,透视其完整的内涵和意义;通过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坚持实践哲学的原则,如何领悟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具体维度,进而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在中国社会近代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的作用机制、主题、内容、布局等。
|
關於作者: |
韩步江,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现为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社科优青,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领航·扬帆”计划培养人选,兼任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在《江苏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并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参编多部著作。
|
目錄:
|
前 言
第一章 经典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实践概念
第一节 马克思实践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理论资源
第二节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理论特征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坚持和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进入中国的最初背景
第二节 中国现代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现实建构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在中国的哲学形成与表达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在中国的充分展示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发展和丰富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实践转向社会主义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进一步
发展(1949—1956)
第二节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丰富
第四章 中国改革开放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恢复和重建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恢复
第二节 中国改革开放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重建
第三节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继续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中国构建的反思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中国构建的过程反思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中国构建的理论反思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具有举足轻重、非同一般的地位和作用,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特征就在于实践。”①这就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是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落脚点。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研究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1988年兴起的实践唯物主义讨论,更是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研究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诸多学者针对实践的含义、实践的属性、实践的要素、实践的类型、实践的意义等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基本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研究进一步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继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研究拓宽了思路、留下了启迪。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提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研究时,我们是忐忑不安、诚惶诚恐的,因为前人的研究似乎已经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解释清楚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似乎已经是一个不需要用过多笔墨就能清晰呈现的概念了。只要深入挖掘一下就可以发现,前人在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研究上已经开拓出了十分广阔的疆域,呈现出异彩纷呈、多姿多样的研究图景,不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科学总结,显然没有资格重提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研究,为此,我们首先需要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研究进行一下总结。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将当前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研究概括为以下五种研究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从哲学本体论层面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① 从思想史层面深度挖掘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价值和意义,是很多学者思考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聚焦点。在他们看来,不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就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内涵,并且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阐释和理解不应该离开马克思哲学思想史的完整视域,只有准确把握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本真含义,才能进一步展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讨论。俞吾金教授认为,“在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中,本体论维度是根本性的,认识论维度则是植根于本体论维度的,一旦人们撇开本体论维度,从单纯的认识论维度去理解并解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尤其是他的生产劳动概念,必定会否弃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本真含义。”②马克思通过物质本体论的扬弃确立了自己新的本体论,即实践—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③ “在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中,实践不是一个边缘性的、偶尔出现的概念,而是马克思考察一切对象的基础和出发点。在马克思那里,实践维度不但优先于感性直观,也优于理论态度和逻辑范畴。”④同样,何中华教授也认为,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需要新的诠释,马克思通过发现特殊的经验事实(即实践),奠定了新世界观的本体论基础,从而揭开了一切可能的在者之在的谜底。
而质疑这种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学者则认为,马克思实践概念并不属于本体论范畴,把实践概念上升到本体论范畴容易造成马克思哲学人文关怀维度的丧失和遮蔽,只有把实践的观点理解为一种哲学解释框架或哲学视界,才能把握到它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全局性和根本性意义;如此,实践概念不仅不会导致对人的遮蔽,相反,它为凸显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维度提供了根本的哲学前提。① 当然,也有学者指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包含许多维度,其中首要的是价值维度,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的本体论维度看成根本性的维度是其人文关怀得以成立的基础。② 纵观这些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研究不难发现,要想真正超越本体论思维方式就必须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史维度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实践概念,正如姚顺良教授所认为的那样:要真正超越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唯有确认实践范畴的中介性质和中介地位;需要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确立实践唯物主义只能是“中介性实践哲学”的立场。③ 而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概念只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创立起点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物质生产概念才真正显现了在“历史科学”意义上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层内涵。④ 由此可见,对马克思哲学思想整体把握的不同,会导致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不同理解和把握。
第二种模式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视角展开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研究,是一种科学认识论上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研究,往往需要研究者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功底,能够在思想史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完整意义,并且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唐正东教授就认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不仅包含个体的主体能动活动的内容,也包含有原则性的社会实践的内容,这种原则性是指广义的革命性。当马克思把实践概念中的这部分内容融入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时,他清楚地意识到现实的社会实践其实是一种历史主体追求明确目标的过程,而这种明确目标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马克思的这种有原则的实践的思想,在当下中国的实践语境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① 可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往往并不仅仅局限于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最原初语境,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一种带有科学分析和思想本质掌握的解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