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內容簡介: |
本书论述了总装工艺开发的流程、程序与具体方法;介绍了总装工艺开发方案、开发概算、进度计划与交付目标的编制,再大体按工作范畴和时间顺序介绍了设计结构的工艺性分析、评审与策划,装配工艺设计,总装生产线及工艺装备开发,工艺评审、工艺验证、工艺能力评价,以及产前培训与生产启动;讨论了与总装工艺开发直接相关的物流体系设计与实施;介绍了总装常用开发工具软件;并简要介绍了新能源车型总装同步工程的重点工作、总装智能制造等需要进一步提升和研究的课题。本书内容全面,为保证实用性,附以大量的具体案例和工具。
本书可供各种汽车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对工业产品的先进开发模式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参考。
|
關於作者: |
张庆庚,高级工程师,二十余年汽车行业工作经验,主导多种汽车产品的工艺及产线开发工作,熟稔汽车制造技术、同步工程、尺寸工程、精益生产、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拥有德国、奥地利等多个国家联合开发的经验;熟悉北美、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的整车开发体系。
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高峰论坛专家;国家汽车制造装备“十三五”规划方案编制者;辽宁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审专家;辽宁省机电设备招投标专家库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面向智能生产的机器人互联网系统与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
目錄:
|
前言
第1章汽车同步工程概述1
第2章汽车设计开发流程5
第3章总装同步工程的开发流程8
第4章确定工艺开发方案14
41总装工艺可行性分析14
42总装工艺开发方案的制定15
43总装工艺开发概算18
44进度计划的编制19
45交付目标的编制21
第5章设计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评审与策划24
51结构工艺性分析、评审与策划的
主要目的24
52总装工艺性分析、评审与策划的
主要作用24
53总装工艺性分析、评审与策划的
主要原则25
54总装工艺性分析、评审与策划的
主要工作27
55总装工艺性分析、评审与策划的
具体内容36
56各设计阶段总装工艺性分析、评审与
策划的具体工作步骤与方法51
57整车重点装配部件的重点检查项
(主要应用在数模检查阶段)60
58外观质量特性分析方法66
59整车公差控制72
第6章装配工艺设计79
61工艺规划方案设计80
62工序卡的制作87
63标准工时计算93
64工艺流程排布108
65工位设计(工位内部工艺设计)115
66概念性工艺平面布置图制作117
67工序卡的完善119
68工艺设计的输出文件120
第7章总装生产线及工艺装备
开发132
71工艺总布置图(工艺总图)142
72生产线及工艺装备布置图(设备总图)
及部件图148
73具体生产线及工艺装备开发须关注的
要点149
74汽车装配用工装开发须关注的要点229
75汽车装配用工具开发须关注的要点231
第8章工艺评审、工艺验证、工艺
能力评价241
81工艺评审241
82工艺验证242
83工艺过程能力评价249
第9章产前培训与生产启动254
91人员准备255
92产前培训255
93生产启动261
第10章物流体系设计与实施267
101物流规划的工作流程268
102物流运营模式规划268
103供应商至物流库的物流规划270
104物流库的物流规划271
105物流库至车间的物流规划271
106车间内部序间的物流规划275
107线旁物料及工位器具的规划276
108物流搬运设备规划278
109业务流程、信息规划及其他需要
规划要点278
第11章总装常用开发工具软件
介绍279
111总装开发工具软件的必要性279
112总装常用开发工具软件介绍282
第12章新能源车型总装同步工程的
重点工作284
第13章总装智能制造286
131智能制造目的和意义286
132汽车智能制造现状和提升策略286
133总装智能制造基础和环境提升289
134总装单体工艺装备智能制造能力
提升293
参考文献296
致谢297
|
內容試閱:
|
我国的汽车产业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得到飞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汽车的产量和销量上,更体现在自主开发汽车的能力和水平上。我国汽车产品的开发,经历了“完全引进国外技术→与国外公司合作开发→自主研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汽车人通过艰辛的努力,不断地摸索、尝试和总结,使我国的汽车自主开发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只用了短短二十年,我国的自主研发水平,已经接近发展了一百二十多年的欧美国家的水平。但是,汽车产品开发,是一个包含了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焊接、铸造、运筹学、管理学等多种技术,并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学科,而我们在以往的汽车开发过程中,由于过分注重实效,而不注重知识的积累,不注重总结与系统化,导致汽车开发的相关理论积淀不足。由于没有系统化的理论支撑,总体开发能力不能实现持续化提升,当实际开发过程中出现具体问题时,难以找到可以指导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支持,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和瓶颈。为此,有必要将以往的汽车开发工作进行系统总结,上升为系统化理论,为国内从事汽车开发的技术人员和准备从事汽车开发的人员提供指导和指南,使汽车开发人员能在更高的起点上从事汽车开发工作,使我国的汽车产业持续、稳健地发展。本书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将汽车开发理论中的一个分支——总装同步工程进行系统化总结,并呈现给大家。
汽车同步工程是一种高效、高质的汽车开发方法,运用这种开发模式,能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尽可能低的成本开发出高质量的汽车产品。所以,有必要向希望了解此种开发模式及希望采用此种开发模式的工程师介绍汽车同步工程的概念、理念、流程、程序和具体方法。而国内介绍汽车同步工程和汽车总装同步工程的书籍很少,这就给从事总装开发的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带来指导上的困难,遇到汽车总装同步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难以找到有效的指导和参考。为此,有必要将汽车总装同步工程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与提炼,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著作。而本书的编撰,就是从这个思路出发,将总装工艺开发过程中的工作进行系统化总结,并注重实用性和工具化,使其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可以为从事汽车总装工艺开发人员的实践工作提供非常实用的、系统性的、工具化的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工程”,不单单是指技术,更是指通过有效的人员管理、技术管理、作业管理和具体工程技术的应用,使其转化为预期效果的一种工作体系。所以,本书介绍的内容,既包括技术本身,也包括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和具体作业管理等内容。
总装工艺同步工程,对汽车开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总装是汽车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道生产工序,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整车的装配质量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车的最终质量。除车身外,整车的其他部件都是在总装环节进行装配的。以关系到整车的安全部件为例,所有的安全部件都是在总装环节进行装配的,所以这些部件装配质量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整车的安全性,如安全气囊、安全带、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燃油系统的装配,以及螺栓紧固件的装配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安全。
另外,整车装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过程。它要求在短时间内,将漆后车身及几百种、几千个部件按照一定的装配顺序和工艺要求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系统功能的机体,这就使总装同步工程的工作复杂而烦琐,如何高效地进行总装工艺开发,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通过有效的同步工程开发,保证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能完全并充分地发现这些问题;在投产前,就实现对装配过程的有效控制,这对整车的最终质量的保证非常重要。而且,可以防止出现在产品投产后才发现问题及逐步改进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总装工艺同步工程也十分重要。
汽车总装是汽车生产工艺链的最高端和末端。在总装工艺开发过程中,重点是整车的接口、匹配、集成的技术研究。所以,本书着重讨论如何通过有效的技术管理实现技术的接口、匹配和集成。
本书的具体结构框架是:将整车总装工艺开发概括成不同阶段,然后以各个阶段为脉络,分别进行论述。
首先,讨论总装工艺开发的流程、程序与具体方法;其次,介绍总装工艺开发方案、开发概算、进度计划与交付目标的编制,再大体按工作范畴和时间顺序介绍了设计结构的工艺性分析、评审与策划,装配工艺设计,总装生产线及工艺装备开发,工艺评审、工艺验证、工艺能力评价,以及产前培训与生产启动;然后,讨论了与总装工艺开发直接相关的物流体系设计与实施;介绍了总装常用开发工具软件;最后,简述了新能源车型总装同步工程的重点工作、总装智能制造等需要进一步提升和研究的课题。
需要指出的是,汽车同步工程集成了各学科长期实践的成果,也必然随着基础理论和其他技术的进步,以及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更新。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不妥及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诚挚希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不吝赐教。你们提出的宝贵意见,不仅可以实现本书的进一步完善,而且也会加深作者在此方面的认识。
我国的汽车产业,为一大批立志于汽车产业的有识之士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也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但与此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从事汽车产业的人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汽车产业的未来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振兴、为我国汽车开发和制造技术的进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