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編輯推薦: |
“故事里的中国历史”系列图书跨越半个多世纪,
由林汉达先生创作奠基,其长孙林力平先生续写完成,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刘恒、周梅森、徐剑倾情推荐——
一部书稿两代人,血脉相承,赓续经典!
|
內容簡介: |
1.本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春秋时期周王朝开始衰微,各诸侯国的兼并与竞争促进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变动,几百个小国逐渐并为几个大国和十几个小国
2.本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结束直到秦王统一中国这段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政治、军事和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经过春秋时期的混战,形成了战国七雄。
3.《西汉故事》是“故事里的中国历史”系列之一,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林汉达先生所著。作者以丝珠串线的手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西汉时期的历史,将纷繁的历史清晰呈现。全书共四十章,每章包括至少一个精彩的历史故事,故事环环相扣,细节描写诙谐幽默,在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中展现了作者将正史通俗化的高超能力,使读者享受历史阅读,增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汲取到丰富的精神养分。书中还配有著名插画家手绘的精美插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读者获得更加生动的阅读体验。
4.《东汉故事》是“故事里的中国历史”系列之一,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林汉达先生所著。作者以丝珠串线的手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东汉时期的历史,将纷繁的历史清晰呈现。全书三十余章,每章包括至少一个精彩的历史故事,故事环环相扣,细节描写诙谐幽默,在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中展现了作者将正史通俗化的高超能力,使读者享受历史阅读,增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汲取到丰富的精神养分。书中还配有著名插画家手绘的精美插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读者获得更加生动的阅读体验。
5.《三国故事》是“故事里的中国历史”系列之一,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林汉达先生所著,林力平先生改编。作者以丝珠串线的艺术手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把原本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文中包含四十余个章节,每章包括至少一个精彩的历史故事,且故事与故事之间是承上启下的,极易孩子学习与理解。本书能够让孩子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使其获得成长的力量,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
關於作者: |
林汉达,1900—1972,浙江慈溪人,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1924年毕业于上海之江大学,1937年赴美留学,曾任燕京大学教务长、中国jiaoyu部副部长,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及通俗历史读物写作。教育方面的著作有《向传统教育挑战》《西洋教育史讲话》等;文字改革方面的著作有《中国拼音文字的出路》等;通俗历史读物有《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集》《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新编》等,深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
目錄:
|
春秋故事
1 烽火戏诸侯
2 黄泉相见
3 乱臣贼子
4 暗箭伤人
5 过河拆桥
6 救谁好呢
7 压服人心
8 管鲍分金
9 一鼓作气
10 老马识途
11 仙鹤坐车
12 进贡包茅
14 唇亡齿寒
16 送块土疙瘩
17 五公子抢位
18 桑树林子
19 饱不忘饥
21 放火
22 信用第一
23 退避三舍
24 犒军救主
25 牛贩子劳军
26 放虎归山
27 放虎回山
28 西方的霸主
29 夏天的太阳
30 桃园打鸟
31 任劳任怨
32 一鸣惊人
33 食指跳动
34 稻田夺牛
35 肉袒牵羊
36 抢渡
37 我不骗你
38 救孤儿
39 建造虎牢关
40 不怕死的太史
41 “好朋友”和“心腹人”
42 细腰宫
43 恢复家邦
44 君王末路
45 画影图形
46 过昭关
47 鱼肠剑
48 勇士和暴徒
49 孙子练兵
50 贪污勒索
51 掘墓鞭尸
52 二桃杀三士
53 整顿纪律
54 不,不敢忘!
55 石屋看马
56 卧薪尝胆
58 皱眉捧心
59 狡兔死,走狗烹
战国故事
1 三家分晋
2 收服中山
3 河伯娶妇
4 吴起养兵
5 霸 道
6 变 法
7 孙膑下山
8 马陵道上
9 迁都大梁
10 五牛分尸
11 合纵抗秦
12 激将法
13 纵约长
14 拆散纵约
15 六百里和六里
16 连横亲秦
17 绑架
18 向胡人学习
19 侦察
20 端午节
21 鸡鸣狗盗
22 收账烧债券
23 狡兔三窟
24 黄金台
25 大王的架子
26 有始有终
27 火牛阵
28 完璧归赵
29 渑池会
30 将相和
31 一领破苇席
32 搜查车厢
33 远交近攻
34 赠绨袍
35 患难之交
36 活埋赵兵
37 牢骚
38 毛遂自荐
39 奇货可居
40 讨厌的老头子
41 盗兵符
42 避债台
43 王室完了
44 卖酒开赌场
45 回光返照
46 移花接木
47 不中用的小子
48 驳逐客令
49 一斗米、十斤肉
50 北方名将
51 借头
52 刺秦王
53 兼并列国
54 统一中原
55 划一制度
56 焚书坑儒
西汉故事
第一章 汉高祖登基
第二章 上朝的仪式
第三章 白登被围
第四章 和亲
第五章 极极以为不可
第六章 平定南方
第七章 白马盟约
第八章 太后临朝
第九章 汉文帝即位
第十章 废除连坐法
第十一章 耕种的榜样
第十二章 废除肉刑
第十三章 有生必有死
第十四章 削地
第十五章 平定七国
第十六章 金屋藏娇
第十七章 排斥百家
第十八章 滑稽大王
第十九章 飞将军
第二十章 武功爵
第二十一章 封狼居胥
第二十二章 再通西域
第二十三章 天下十三州
第二十四章 苏武牧羊
第二十五章 尧母门
第二十六章 挖掘木头人
第二十七章 轮台悔过
第二十八章 托孤
第二十九章 苏武回国
第三十章 聪明的少帝
第三十一章 立昏君
第三十二章 废昏君
第三十三章 故剑情深
第三十四章 霍家的败亡
第三十五章 功臣画像
第三十六章 外戚和宦官
第三十七章 昭君出塞
第三十八章 攀断栏杆
东汉故事
第一章 复古改制
第二章 绿林和赤眉
第三章 起义军的混合
第四章 昆阳大战
第五章 新朝的灭亡
第六章 一个算卦的
第七章 争取民心
第八章 整顿队伍
第九章 攀龙附凤
第十章 绿林的破裂
第十一章 赤眉的流亡
第十二章 帝王满天下
第十三章 三分天下
第十四章 钓鱼台
第十五章 得陇望蜀
第十六章 硬脖子
第十七章 马革裹尸
第十八章 云台二十八将
第十九章 取经求佛像
第二十章 生死朋友
第二十一章 投笔从戎
第二十二章 威震西域
第二十三章 宦官灭外戚
第二十四章 生入玉门关
第二十五章 太后临朝
第二十六章 天知地知
第二十七章 豺狼当道
第二十八章 太学生罢课
第二十九章 宦官五侯
第三十章 林宗巾
第三十一章 逮捕党人
第三十二章 太平道
三国故事
第一章 桃园起兵
第二章 乱世奸雄
第三章 鞭打督邮
第四章 董卓称霸
第五章 灭除宦官
第六章 废嫡立庶
第七章 同盟除暴
第八章 各怀异心
第九章 拱手冀州
第十章 岘山中伏
第十一章 菩萨心肠
第十二章 施美人计
第十三章 计除董卓
第十四章 不留后路
第十五章 青州俘兵
第十六章 勤王保驾
第十七章 迁都屯田
第十八章 神亭交手
第十九章 辕门射戟
第二十章 投奔曹营
第二十一章 衣带密诏
第二十二章 刀劈颜良
第二十三章 割据江东
第二十四章 官渡之战
第二十五章 三顾茅庐
第二十六章 孙刘结盟
第二十七章 火烧赤壁
第二十八章 夺取江南
第二十九章 东吴招亲
第三十章 三分天下
第三十一章 西川宝图
第三十二章 刘备入蜀
第三十三章 单刀赴会
第三十四章 文姬归汉
第三十五章 骄兵必败
第三十六章 浑身是胆
第三十七章 汉中称王
第三十八章 水淹七军
第三十九章 白衣渡江
第四十章 血染漳乡
第四十一章 煮豆燃萁
第四十二章 按兵不动
第四十三章 火烧连营
第四十四章 计擒孟获
第四十五章 平定南中
第四十六章 上出师表
第四十七章 痛失街亭
第四十八章 空城妙计
第四十九章 木门雨箭
第五十章 鞠躬尽瘁
第五十一章 托孤大臣
第五十二章 装病夺权
第五十三章 司马之心
第五十四章 阿斗受降
第五十五章 以敌攻敌
第五十六章 乐不思蜀
第五十七章 晋王称帝
第五十八章 打造战船
第五十九章 争取民心
第六十章 三国归晋
|
內容試閱:
|
春秋故事
我们的故事就从很久很久以前的周朝开始讲起吧。那个时候中国还不叫中国,叫周朝,周朝的大王也不叫皇帝,而叫天王。周朝有一个天王叫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发生在 2700 多年前的周幽王时期。
这位周幽王什么国事也不管,光讲究吃、喝、玩、乐,除了酒肉,就是女人。他打发人上各处去找美人儿,国家大事压根儿就没放在心上。谁奉承他,他就喜欢谁;谁劝告他,他就头疼。最叫他头疼的是赵叔带大夫,因为他壮着胆子奏了一本,说:“这会儿正是国家有难的时候,地震、山崩、饥荒这么些灾害都有。天王应当想法子找些能干的人来办事才是正理。怎么能在这会儿去春秋故事找美人儿呢!”
周幽王不听这话也就罢了,他反倒恼羞成怒,革去赵叔带的官职,把他轰出去了。这本来是“杀鸡给猴儿看”的意思,省得别人再去唠叨。没想到另外一位叫褒珦的大臣,他
凭着一股忠臣的劲儿去见天王,说:“天王不怕天灾,不问国事,反倒亲近小人,轰走忠臣。您这么下去,咱们的国也要保不住啦。”周幽王挺生气,也不乐意跟他争,吆喝了一声,当时就把他下了监狱。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劝他了。
褒珦在监狱里待了三年,眼看着没有放出来的指望了,他家里的人一直给他想办法。他们想:“天王既然最喜欢美人儿,我们得从这方面想办法。”他们就上各处去找美女,还真给他们找着了。他们花了些绢、帛,买了一个很好看的乡下姑娘。褒家把她训练了一下,教了些歌舞,就把她献给周幽王,算是来赎褒珦的。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挺出名的美人儿褒姒。
战国故事
西门豹到了邺城,一瞧那地方非常萧条,人口也挺稀少,好像刚打过仗、逃难的居民还没回 来的一座空城似的。他就把当地的父老们召集到 一块儿,问他们:“这个地方怎么这么凄凉啊?老百姓一定有什 么苦楚吧。”父老们回答说:“可不是嘛!河伯娶媳,害得老百 姓全都逃了。”西门豹一听,摸不清是怎么回事。又问:“河伯 是谁?他娶媳妇儿,老百姓干吗要跑哇?”父老们说:“这儿有 一条大河叫漳河。漳河里的水神叫河伯,他喜爱的是年轻姑娘, 每年要娶个媳妇儿。这儿的人必须挑选模样好的姑娘嫁给他,他 才保佑我们,让我们这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要不然,河伯一 不高兴,他就要兴风作浪,发大水,把这儿的庄稼全冲了,还淹 死人哪。您想可怕不可怕?”西门豹说:“这是谁告诉你们的?”
他们说:“还有谁呢?就是这儿的巫婆。她手下有好些个女徒弟, 当地的乡绅又都跟她一条藤。我们这些小民没有法子,一年之中, 要拿出好几百万钱。他们为了河伯娶妇,大概也得花二三十万, 其余的就全都入了他们自己的腰包了。”西门豹说:“你们就这么让他们随便搜刮,不说一句话吗?”父老们说:“要是单单为了这笔花费,还不太要紧。顶怕的是每年春天,我们正要耕地撒种的时候,巫婆派她手下的人挨门挨户地去看,瞧见谁家的姑娘长得好看一点,就说:‘这个姑娘应当做河伯夫人。’这个姑娘就送了命了!有钱的人家可以拿出一笔钱来赎身。没有钱的人家,哭着求着,至少也得送他们一点东西。实在穷苦的人家只好把女儿交出去。每年到了河伯娶妇那一天,巫婆把选来的那个姑娘打扮成新娘子,把她放在一只苇子编成的小船上。那时候岸上还吹
吹打打,挺热闹的。然后把小船搁到河里随着波浪漂去。漂了一会儿,连船带新娘子就让河伯接去了。为了这档子事,好些有女儿的人家都搬走了,城里的人就越来越少了。”西门豹说:“你 们这儿老闹水灾吗?”他们说:“全仗着每年给河伯娶妇,还算没碰上过大水灾。有时候夏天缺雨,庄稼旱了倒是难免的。要是巫婆不给河伯办喜事,那么,除了旱灾,再加上水灾,那就更不得了啦!”西门豹说:“这么一说,河伯倒是挺灵的。下回他娶媳妇儿的时候,你们告诉我一声,我也替你们去祷告祷告。”
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期,西门豹带着几个武士跟着父老们去“送亲”。当地的里长和办理婚礼的人,没有一个不到的。西门豹还派人去约了些过去把女儿嫁给河伯的人家都来看看今年的婚礼。远远近近的老百姓都来看热闹。一时聚了好几千人。真是人山人海,热闹得厉害。里长带着巫婆来见西门豹。西门豹一看,原来是个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老婆子。在她后头跟着二十几个女徒弟,手里拿着香炉、蝇甩什么的。西门豹说:“烦巫婆叫河伯的新媳妇儿上这儿来让我瞧瞧。”巫婆就叫她的女徒弟去把新娘子领来。只见她们领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走了过来。她还哭着呢。苍白的脸上搽着胭脂粉,有不少已经给眼泪冲去了。西门豹对大伙儿说:“河伯夫人必须是个特别漂亮的美人儿。这个小姑娘我瞧还配不上。劳驾巫婆先去跟河伯说说:‘太守打算另外挑选一个更好看的姑娘,明天送去。’请你快去快来。我在这儿等你的回信。”说着,他叫武士们抱起那个巫婆,扑通一声,扔到河里去了。岸上的人都吓得连口大气也不敢出。那个巫婆在河里挣扎了一会儿,沉下去了。西门豹站在河岸上,静静地等着。聚在那儿的人张着嘴,顺着西门豹的眼睛向河心盯着。这许多人都没有声音,只有河里的流水哗哗哗地响着。
西汉故事
汉高祖就在洛阳南宫摆上酒席,请大臣们都来参加这个庆功宴会。大伙儿喝开了酒,正在有说有笑的时候,汉高祖忽然叫他们静下来。他说:“各位公侯,各位将军!咱们今天欢聚一堂,说话不必顾忌。我要问问你们:我是怎么得天下的?项羽又是怎么失天下的?请你们说说。”
大伙儿没想到喝酒还有这一套花样,他们不知道怎么说才好,这就咬开耳朵了。过了一会儿,王陵仗着他跟汉高祖的特别交情,就毫无顾忌地先发言了。王陵和汉高祖是同乡,从小是朋友。汉高祖因为他比自己年长,一向把他当作哥哥看待。这会儿王陵起来,说:“皇上一向傲慢,老侮辱别人;项羽比您虚心得多,心眼又好。可是您派谁进攻城邑,只要打下来,就会赏给谁。您给别人好处,别人就都替您卖命,所以您得了天下。项羽一向妒忌、猜疑,有功劳的人他妒忌,有才能的人他猜疑。打了胜仗,不记别人的功劳;得到了土地,不肯赏给别人。他不给别人好处,别人又怎么能替他去拼命呢?所以他失了天下。”
汉高祖听了,觉得王陵的话又是赞成封建割据的老一套。他笑着说:“你说得对,也不对。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看我有什么本领啊。坐在军帐里制定作战策略,千里以外的胜败都能算得出来,论这一点,那我就比不上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能够源源不绝地供应军饷,这一点我也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一交战就打胜仗,只要进攻准能把城池拿下来,这一点我怎么也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够重用他们,所以我得了天下。项羽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怪不得被我灭了。”在座的文武大臣听了这一番话,都说:“皇上的话一点没错!”汉高祖觉得挺得意。
东汉故事
邓禹一路走去,一路听到人们说刘秀不是来打仗的,是来安抚老百姓的。刘秀每到一个地方,总要考察官吏,贤明的升了职,贪污的治了罪。他废除了那些苛刻的法令,恢复了汉朝的官名,还赦了囚犯,让他们回去种地。官吏和老百姓都很高兴,争前恐后地拿着牛肉和酒去慰劳刘秀,他都推辞了,他的士兵也都不接受。邓禹听了,当然高兴,可是他不是来视察情况的,他是来找刘秀的。一听说刘秀到了哪个城,他就追到哪个城。可是等到他到了那个城,刘秀又已经离开了。人家是骑马的,他是靠着两条腿赶路的。他拄着拐棍往前追,追到邺城才把刘秀追上。
同学好友见了面,那份高兴就不用提了。刘秀见他还拿着拐棍,就跟他打哈哈,说:“老朋友跑了这么多的路赶来,是不是要做官?”邓禹摇摇头,说:“我不愿意做官。”“那你来干什么呢?” 刘秀觉得有点奇怪。邓禹笑着说:“我想替您出点力,将来也好在历史上留个名。”到了晚上,刘秀留他住下,准备两个人谈个痛快。邓禹挺严肃地说:“现在山东还没安定下来,像赤眉那样各占地盘的人多得很。更始帝庸庸碌碌,自己没有主张。他手底下的将士们只知道贪图财帛,没有远大的志向,都不是尊重王室、能安抚百姓的人。您虽然帮助他们,立了大功,但一直这么下去,恐怕大事也成不了。依我说,不如搜罗人才,收拾人心,创立高祖的事业,救护万民的生命,处处为人民打算,一定可以平定天下。”
刘秀跟着他哥哥刘在南阳起兵的时候,并不想做王。他在新野的时候,听说阴家有个小姑娘叫阴丽华,长得挺美,他心里就爱上了她。他在长安的时候,看见过“执金吾”(官名,皇帝出来的时候,在前面开路的官),觉得“执金吾”够威风的了。因此,他老说:“做官要做执金吾,娶妻要娶阴丽华。”他在昆阳大战之后就进了宛城。那时候,刘秀二十九,阴姑娘十九,也够了岁数了,他就娶了阴丽华。如今他做了大将军,行大司马事,地位很高。他的两个心愿都达成了。没想到邓禹拄着拐棍追上来,劝他搜罗人才、收拾人心,去干一番平定天下的大事,创立高祖的事业。想到这,刘秀向老朋友邓禹点了点头。
三国故事
第一章 桃园起兵
东汉末年的几个皇帝都是“宝贝”,好像成心要比一比谁最没出息,个个昏庸到了家。这些帝王完全没有了主心骨,把朝政统统让给了外戚和宦官把持着,任由他们胡作非为,自己只图个醉生梦死地活着就行了。
由于宦官与外戚相互间尔虞我诈,轮番乱政,朝廷处在一片刀光剑影之中;地方上的地主豪强与军阀趁机为非作歹,加剧了掠夺与割据;连年爆发的灾荒和疫情的蔓延,使水深火热中的百姓雪上加霜,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甚至出现“死相枕藉”(成语,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民相食”的人间悲剧。
这期间,冀州巨鹿郡(今河北省巨鹿县)涌现出三兄弟,一时成了知名的人物:大哥叫张角,二哥叫张宝,三弟叫张梁。张角创立了“太平道”,组建起黄巾军,提出“致太平”的理想,他们用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理念,广泛联络和教化各地百姓,以推翻黑暗的东汉统治。十年来,太平道传遍了八个州,教徒多达几十万。
他们流传着四句话作为推翻汉朝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指汉朝,“黄天”指太平道。张角三兄弟秘密约定教徒们在甲子年(公元184 年,汉灵帝第十七年)一同起义,那就是“天下大吉”的日子了。
为了镇压各地纷纷起义的黄巾军,大将军何进请汉灵帝下了一道诏书,吩咐各州郡加紧防备,不少郡县就招募起民兵来了。各地张贴榜文,招兵买马。招兵的榜文到了涿郡的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涿zhuō),人群里有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边看边叹气。没想到背后有一个大汉瓮声瓮气地说:“大丈夫应当替朝廷出力,杀敌立功,光叹气有什么用?”
那个叹气的人是个没落的贵族,排起家谱来,属于宗室,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子孙,叫刘备,字玄德。他从小死了父亲,跟着他母亲靠着卖鞋、编席子过日子。到了15 岁那年,他母亲叫他去求学。可是学费从哪儿来呢?好在宗族里有个叫刘元起的人是刘备的叔父,后来成了刘备的大贵人。
刘备年幼的时候,常和同村的发小们在一棵大桑树下玩耍。远远望去,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桑树,就像豪华的马车篷顶(车盖)。刘备见了就满怀信心地说:“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意思是我当了皇帝,就要乘坐这样气派的皇帝座驾。他叔父听了,不禁感叹道:“此儿非常人也!”那时,他就预见刘备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