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抗日战争专题研究”丛书中研究抗战时期代中央因银行体制的专著。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面临着恶劣的国际环境。苏联为维护东部国境的安全而支持中国抗战,成为当时向中国提供大量军事援助的大国。为了保证苏援物资顺利进入中国抗战前线,中国国民政府、新疆和甘肃地方军政当局、张学良和东北军、苏联与中国共产党人,各方共同合作,快速建成了经由苏联中亚和中国新疆到甘肃兰州的西北国际交通线。西北国际交通线的顺利运行,为支持全面抗战初期的战局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完成全国革命而早提出了开通西北国际通道的设想,并为此进行了努力。在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大义而与国民党西北势力通力合作,为建成和运行西北国际交通线做出了特殊贡献。通过西北国际交通线,大量苏联军用物资被运进中国抗战前线,许多苏联军事专家顾问和苏联志愿航空队人员也通过西北国际交通线来到中国,参加中国的抗战事业,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贡献。
|
內容簡介: |
本书回顾了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的国际处境与外交策略,分析了苏联与中日的利害关系及援华战略的形成;对于西北国际交通线开辟的背景、过程、运行情况,以及诸多参与方在其间的影响进行了评述;揭示了主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国际大通道开辟和运营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分析了苏联通过西北国际大通道对华援助情况,包括贷款的使用、偿还,苏联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来华助战及志愿飞行员参战情况等。既纵向梳理了史实,总结了西北国际交通线的顺利运行在全面抗战初期发挥的巨大作用,又横向研究了由“大通道”建设引发的相关问题,较为全面地再现了西北援华国际通道的历史。
|
關於作者: |
陈橹,1962年生于河南息县,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史。著有《主体与目标的错位:辛亥革命与传统因袭》《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想偏差及其原因分析》《论地缘生态环境对中国文明的制约》《论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对西方科技的态度及其历史影响》等文,参著《共和肇始:南京临时政府研究》《解放还是侵略——评<大东亚战争的总结>》等。
|
目錄:
|
导 论
章 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的国际环境与苏联援华抗日
节 全面抗战开始后的国际形势及中国的外交策略
第二节 欧美主要国家对中日战争的态度
第三节 苏联对中日战争的态度及中苏互动
第四节 中苏关于援华抗战问题的谈判
第二章 苏联援华国际大通道的诸多参与方
节 国民政府和社会精英抗日大后方设计中的西北
第二节 苏联在中亚及其新疆的政策
第三节 新疆盛世才政权的亲苏政策
第四节 回族诸马控制下的甘青宁
第五节 张学良希望借助苏援收复东北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人与西北国际大通道
节 共产党人早设想和实施开通西北国际
第二节 西北国际大通道对于中国共产党力量发展的
第四章 西北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和运营
节 西北国际大通道的建设过程
第二节 抗战后期的中印驿运线
第五章 苏联通过西北国际大通道对中国的物资援助
节 苏联的援华贷款和使用
第二节 苏联援华物资数量和种类的统计
第三节 苏联援华武器的性能
第四节 中国对苏联贷款的偿还
第六章 苏联军人来华助战
节 苏联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参加中国抗战
第二节 苏联志愿飞行员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
|
內容試閱:
|
一是从宏观的国际关系或中苏关系角度进行研究,国外学者 主要从战时中苏关系的角度讨论这一话题 。在曾经担任苏联外交部副部长的贾比才所著《苏中关系史(1931— 1945)》和《苏中关系 史(1917— 1957)》, 以及苏联著名中国问题学者斯拉德科夫斯基的 《苏中经济关系概论》三部著作中 ,都谈到抗战时期苏联军事援华 的话题 ,但对于具体情况没有交代 。全面抗战初期来华担任军事 顾问的苏军将领卡利亚金的回忆录《陌生的旅途(军事顾问回忆 录)》、德波林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 1945)》(第二卷) 和斯拉德科夫斯基的《苏中经贸关系史(1917— 1974)》,对于苏联 军事援华的具体数据有所记载 ,但各自说法有一些差别。
国内学者也主要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武汉大学教授罗志刚 在专著《中苏外交关系研究(1931— 1945)》中 , 比较详细地介绍了 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 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期间的 中苏关系 ,他认为国家利益是中苏处理双边关系的出发点 ,苏联的 援华是自利行为 ,战时两国合作是互利关系 。 田保国《民国时期的 中苏关系(1917— 1949)》也谈到了战时苏联援华的话题 。涉及这 一话题的论文 ,如王真《孙科与战时国民政府的对苏关系》《抗战期 间中苏关系恶化原因初探》, 以及朱敏彦《试评抗日战争时期苏联 对华政策》,都认为苏联的战时援华服务于苏联的国家利益 , 同时 伴有严重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孟宪章《中苏贸易史 资料》谈到战时苏联的对华军援 ,但对西北通道着墨不多 。有些论 文对苏联军援中国的性质、苏联援华物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介绍。 王林涛《略论抗战初期中苏蜜月般关系 苏联援华抗日述评》、 王真《论抗战初期苏联援华政策的性质》、张雪梅《试论抗日战争时 期苏联援华政策》,都对苏联在抗战时期援华政策的性质进行了分 析 。在这些学者中 ,李嘉谷的研究成果比较多 ,在《抗日战争时期 苏联对华贷款与军火物资援助》中 ,他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 苏联政府先后向中国提供三笔从苏联购买飞机、火炮等军火物资的易货援助贷款 ,并派军事顾问、军事技术专家以及数百名空军志 愿飞行员帮助中国的情况 。在《评苏联著作中有关苏联援华抗 日 军火物资的统计》一文中 ,他对苏联著作中有关苏联援华抗日军火 物资的数量进行了研究 ,认为苏联学者斯拉德科夫斯基《苏中经贸 关系史(1917— 1974)年》中的数据比较可靠 。他的专著《合作与冲 突 :1931— 1945年的中苏关系》,则集中地体现了这些研究观点 ,可 谓到目前为止比较全面翔实、令人信服的成果 。2018年 ,张青松出 版的专著《中国上空的鹰 :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 1937— 1941》, 根据已有的文献和研究成果 ,尤其是援引了翔实的日本资料 ,对于 抗战前期苏联航空物资援华和苏联航空志愿队在中国的作战情 况 ,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研究。
此外 ,金娇杨的硕士论文《抗日战争前期苏联对华军事援助 (1937— 1941年)》主要论述了 1937年“七七”事变到 1941年苏德 战争爆发前这一时期的苏联对华政策和部分援华情况 。在对史实 进行总结、论述 的 基 础 上 , 该 文 对 苏 联 当 时 的 援 华 政 策 进 行 了 评价。
这些著述论述的着眼点 ,均在于中苏关系这一宏观话题 ,对于 苏联军事援华所经过的西北国际大通道问题 ,则较少涉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