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內容簡介: |
本书详细剖析了一组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通过完善乡村治理组织结构实现新型村民再组织化,驱动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典型案例创新经验,重点分析其集体土地所有制的三权分置、小型农民合作社单位、村民代表产生机制、村民代表会议运作方式、党组织领导、村民代表会议与村“两委”的权力关系等核心要素在实现村民再组织化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新时代广东振兴驱动型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过程。
|
關於作者: |
张树旺,男、1976年生,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家公派美国Rutgers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16-2018);2009-2017,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兼行政管理系系主任。在《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管理学报》、《光明日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权威刊物发论文2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两篇,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一篇。独立出版专著两部,合作出版著作三部、教材一部。主持了教育BU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项、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一项、民政部项目一项、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重点项目一项、其他市厅级项目近十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教育BU重大攻关项目一项、国家社科重大专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乡村振兴主体问题的时代凸显
第二节 广东省三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类型的比较
一 EPC驱动振兴模式
二 农业龙头企业拉动振兴模式
三 乡村治理体系驱动振兴模式
第三节 乡村治理体系塑造研究的学术史
一 从“外生性变量”向“内生性变量”转变
二 农民组织化的社会基础研究
第四节 本书研究所涉内容
一 本书的研究范围
二 研究主题的内容简介
第五节 本书研究方法讨论
一 案例及其内生性变量研究
二 重点案例的扎根理论分析
第二章 乡村振兴对治理体系的时代要求与广州下围先行经验
第一节 民主与有效: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塑造目标
第二节 乡村治理体系的功能演变
一 基于“治理有效”创生的村委会组织原型
二 基于“民主推广”建构的村委会法制化组织形态
第三节 乡村治理体系碎片化的纠治
一 驻村干部制度
二 村财乡管
三 乡镇政府考核村干部制度
四 项目进村
第四节 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复合功能
一 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三个阶段和三种组织形态
二 村民自治空转的两个对立关系
三 单一政府行政救济举措难以根治村民自治空转
四 乡村组织主体性的发挥
五 乡村治理体系需塑造复合型制度载体
第五节 下围村有效乡村治理体系塑造经验
一 土地经营制度的保健因素
二 下围村乡村治理体系的塑造内容
第六节 下围村乡村治理体系塑造的启示
一 土地利益联结机制不必然塑造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 村庄公共利益最大化共识是有效乡村治理体系塑造的前提
三 治理角色权责的清晰切割是搭建乡村治理体系的切入点
四 “村庄理性”是村民组织成活的标志
五 “互联网 ”是塑造乡村治理体系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富景社区社会资本对乡村治理体系的塑造机制
第一节 村庄社会基础与乡村治理体系塑造的关系
一 社会资本与村民行动逻辑
二 乡村治理行动者多元协同的基础
第二节 富景社区扎根理论分析的设计
一 研究方法选择
二 研究资料的收集
第三节 富景社区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塑造经验
一 “政社归位、协同共治”治理理念创新
二 乡村治理主体的精细化划分
三 乡村议事程序中特色民意表达机制
四 家乡建设委员会和乡贤慈善会新型德治主体
五 新祠堂文化对家园情怀的塑造
第五节 富景社区乡村治理体系塑造的扎根理论分析
一 开放性编码
二 主轴编码
三 选择性编码
四 理论饱和检验
第六节 富景社区乡村治理体系扎根分析的研究发现
一 政府关键性制度性供给
二 社会资本对乡村治理的形塑作用
三 多元治理主体进入乡村治理体系的方式
四 多元治理主体在治理体系内的协同机制
五 富景社区的故事线与概念模型
第四章 村民动员机制对乡村治理体系的塑造作用
第一节 动员理论在治理体系运作中的应用
第二节 富景社区有效的村民动员方案
一 富景社区社会基础与动员主体的组织架构
二 富景社区动员模式
第三节 下围村有效的村民动员模式
一 下围村动员主体的组织架构
二 下围村有效的动员模式
第四节 富景社区和下围村村民动员模式的比较
一 行政动员资源的比较
二 关键动员主体的比较
三 动员方式的比较
四 动员调控手段的比较
第五节 村民动员机制对乡村治理体系的形塑作用
一 合理划分自治单元优化动员主体结构
二 培育能人治村的新路径
三 以乡村社会资本激发内在动员方式
四 运用多样化动员调控手段
第五章 村党组织书记在乡村治理体系塑造中的作用
第一节 村党组织书记的国内外研究
一 村党组织书记的国内研究
二 村党组织书记的国外研究
第二节 观察对象选取与解释框架
一 村党组织书记角色演变
二 观察对象的选取
三 行动者网络理论核心要点
第三节 村党组织书记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转译
一 对上级党委政府行动的转译
二 对村内组织及个人的转译
三 对市场与社会外部力量的转译
四 村党组织书记的内外转译机制
第四节 村党组织书记治理体系中作用发挥机制
一 前置条件——多元认同
二 作用发挥目标——达成共识
三 作用发挥方式——利益平衡
四 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角色
第六章 村民代表及其会议在乡村治理体系塑造中的作用
第一节 代表的主体类型
一 选举型代表
二 非选举型代表
第二节 代表的客体类型
第三节 乡村治理体系中村民代表权行使机制
一 下围村治理困局
二 下围村治理蝶变
第四节 下围村村民代表权在治理体系中的行使经验
一 基于村庄结构的承诺式代表和实质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