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編輯推薦: |
★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医师、科普健康中国新媒体专家组副组长宋璞,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专业的脑血管保养知识。
★脑梗死、脑出血、动脉斑块、高血压、高血脂、痴呆……了解这些问题,不仅事关父母大脑健康,也关乎你自己的大脑保养
★软化血管四大方法,饮食调脂血管减龄,科学运动防病健脑。现在学会还不晚!
★抖音大V骨往筋来、曹健锋医生鼎力推荐!
|
內容簡介: |
大脑的衰老,往往紧随于在血管的衰老之后,一旦血管生病,就容易出现思维迟钝、健忘、头晕等大脑早衰的迹象,还会引起诸如高血压、脑卒中等可能危及生命的病症。可见,想要养护大脑,首先就需要学会管理血管健康,尤其是脑血管健康。
在本书中,作者将自己在神经内科一线临床工作中最常见到的大脑疾病及相应的防治知识整理汇总,总结成了有效、实用的血管保养技巧,帮助广大读者养成正确的护脑观念,并学会及早识别脑梗死等疾病的发作先兆以便于尽早应对。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获益,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大脑健康。
|
關於作者: |
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委员会医生品牌学组委员
科普健康中国新媒体专家组 副组长
知名科普医生
全网累积粉丝近400万
科普内容累计阅读量超4亿人次
|
目錄:
|
第一章 先人一步,识别脑血管警报 /1
医生带你了解脑血管病 /2
什么是中风 /6
“小中风”是不是不用管 /8
动脉硬化,比中风来得更早 /13
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都是什么 /17
头痛、头晕是因为“脑子病了”吗 /21
发现颈动脉斑块后,该如何应对 /27
脑子里这两种“瘤”可不是肿瘤 /31
第二章 看懂报告单,这些指标很重要 /35
如何从体检报告中判断你是否容易中风 /36
血压多少算正常,如何测准血压 /42
压差过大或过小怎么办 /47
低血压是病吗 /52
怎么看血脂化验单 /56
各种血糖指标,哪个最准确 /62
第三章 别大意!狙击中风的根源 /65
什么原因会导致中风 /66
中风到底有没有“先兆” /72
中风后为什么容易落下后遗症 /78
为什么有些人得了中风会“越治越重” /81
预防中风需“釜底抽薪” /87
治疗中风是不是“开刀”效果更好 /91
有治疗中风的“特效药”吗 /96
第四章 痴呆不可怕,做好防治是关键 /99
关于痴呆,你了解多少 /100
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痴呆 /106
痴呆发病的“预兆”,你要留心 /111
得了脑萎缩就是痴呆了吗 /115
得了痴呆 , 有药治吗 /119
怎么吃能预防痴呆 /121
第五章 血管“减龄”妙招,现在学来还不晚 /125
关于“软化血管” /126
为什么说盐吃多了容易中风 /129
不吃药怎么降血脂 /133
血糖高要不要吃药 /139
维生素吃不对,也有副作用 /142
第六章 不花一分钱,“动”出大脑健康 /149
生命真的在于运动吗 /150
没有时间运动怎么办 /155
不方便活动的老人如何运动 /157
运动宜忌都有哪些 /162
附 录 《人脑使用说明书》/166
|
內容試閱:
|
2019年3月,我在某网站上发布了第一篇关于预防脑血管病的科普文章。当时我没想太多,作为三甲医院的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我只想把我在临床上接触的典型病例、患者对疾病认识的误区,以及一些简单的预防疾病和早期症状识别的方法,分享给需要的人,希望网友看过这些文章后,能够对脑血管病有个初步的了解,并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最好能掌握相应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大脑健康。
后来,随着我发布科普文章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网友也开始与我沟通,或向我咨询各种各样关于脑血管病的问题,比如:
中风是怎么回事?
中风后为什么会留下后遗症?
经常头痛头晕,是不是中风了?
查出颈动脉斑块到底严重不严重?需要治疗吗?
血压高,是不是一定会中风?
高血压患者,怎样才能避免脑出血?
去医院做体检,报告单上的数据一个都看不懂,怎么办?
这些问题也让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很多人对脑血管病真的缺乏科学的认知,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如何预防与治疗脑血管病更是知之甚少,以为得病只要吃药就行了。
脑血管病是一类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临床上,脑血管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症状可以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偏身麻木等。但近年来,脑血管病发病年轻化越来越明显,这与人们食甘厚味、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烟酒使用量增加等都有关系,这些因素也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为了帮助更多的朋友了解脑血管病,养护自己的大脑,我决定把自己既往创作的零散的医学科普文章整合起来,尽量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告诉那些关注脑血管健康的朋友,到底什么是脑血管病,它有哪些“预兆”、特点、具体危害,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保护脑血管,保持自己的大脑活力。
与此同时,我在书中还介绍了如何看懂脑血管病相关的检查报告单,比如,怎样看懂报告单上的血压值、血糖值,报告单上显示的“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颅内动脉瘤”等,都是一些什么病,以及我们在自己测血压、血糖时,一些数据都代表什么,等等。让你在拿到报告单后,通过上面的数据大致就能判断疾病状况,并且知道哪些数据是提醒自己马上就医,做进一步检查等,从而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总而言之,本书是在手把手地教你一些简单有效的预防疾病、养护脑血管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注意一下自身行为,就能比较有效地改善脑血管状况。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结构、合理搭配,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戒烟限酒,这样不仅能保持脑血管的健康,对整个身体保持活力,维护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预防疾病的第一步是了解疾病,只有真正了解了脑血管病的原因、特点和致病因素,我们才能更早发现、更快应对,最终更好地预防它,才能让我们的大脑保持健康并充满活力。
预防中风需“釜底抽薪”
常有网友问我:“医生,我血压、血糖、血脂高,是不是就得吃一辈子 药了呢?有没有办法让这些毛病不吃药就能好?”
在这里,我要告诉你,治疗中风,到底什么方法靠谱,什么方法又不那么靠谱。
滤血、换血行得通吗
在我跟一些网友交流脑血管病的防治知识时,有一次被网友问到这样 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通过血液过滤或换血的方法来预防或治疗脑梗死、 脑出血呢?”
如果我不是医生,不懂得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我可能也会想到这个问题,因为过滤血液或换血后,把其中的血栓、动脉斑块过滤掉,让血液 变得干净,不就不会堵塞血管了吗?
道理看似很简单,但要实现这一点,却牵扯到太多的医学知识。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知道血管内的血栓、动脉斑块等来自哪里。
第一个来源:心脏
心脏是泵血的地方,它把从肺内回流的富含氧气的新鲜血液泵向全身,再通过“收缩—扩张”的方式将血液压出去。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规律且平稳的,泵出的血流也是平稳流动的。
然而,一旦有某些疾病如心房颤动,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各种蛋白质等很多成分就容易形成“涡流”,导致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凝结成“大疙瘩”,这就是心源性血栓。
第二个来源:大动脉、中动脉
心脏将血流泵出后,血管就在大动脉中流淌,如果血管内壁光滑,血液也会平稳地向前流动,为组织器官带去氧气和养分。但如果大血管内表面因某种疾病变得凹凸不平,甚至有破损,就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且破损处暴露出血管内皮下粗糙、有黏性的创伤面,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有形物质粘附在上面,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就会形成血栓。初形成的附壁血栓不稳定,容易脱落,最终会进入血液之中,堵塞在较小的血管处,如果进入脑部的血管,就会形成“脑栓塞”。
另外,血管中破损处的血栓也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直至完全堵塞那根血管,这也就形成了“脑梗死”。
此外,血流在流经凹凸不平、宽窄不等的血管时,也容易形成涡流,导致微小的血栓形成。而造成血管内壁凹凸不平、宽窄不等的原因,最常见的就是动脉硬化。
不管是心肌梗死,还是脑梗死、脑出血这类疾病,其发病主要是心脏或血管本身的原因,但具体致病因素又各不相同,且大多都是长期慢性疾病的发展过程。另外,人体的新陈代谢是不断进行的,如果不从根本上入手,“洗血”洗掉的东西很快就会重新出现,而“洗血”却不可能经常进行。因此,通过“滤血”“换血”来短暂地预防心脑血管病,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手术能切除血管内的斑块吗
理论上来说,通过手术是可以切除斑块的。但是,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当你发现颈部血管或其他动脉血管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时,往往提示你的全身大动脉、中动脉可能都存在着普遍的、或轻或重的粥样硬化,而手术只能处理明显的血管狭窄。一般情况下,颈部斑块造成血管狭窄75%以上,并且已出现相应症状,或者医生在评估后认为不久的将来很容易出现症状,才考虑通过手术方式切除。即便是通过手术切除了斑块,或通过支架将狭窄的血管撑开,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他汀类稳斑调脂药物预防血管再出问题也是必需的。
“釜底抽薪”防中风
我们都听过一个成语叫“釜底抽薪”,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下抽出来,这样才能让锅里的水止沸。这个成语用在防治中风方面非常形象。如果把我们的健康比作一口大锅里的水,那么这些吸烟酗酒、肥胖少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就是锅底下熊熊燃烧的柴火。我们不希望水被煮沸,更不希望它被过早地熬干,如此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拼命地往锅里加凉水,这些“凉水”就好比是降血压、降血糖、调血脂的药物,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撤掉木柴。
有的“木柴”是撤不掉的,比如年龄、性别、基因,这些因素也都与心脑血管发病相关,这些因素是无法改变的,叫做不可干预危险因素;还有的是目前的医学水平难以撤掉的,比如“三高”,大部分人只能用药物控制,很难根治。
不过,有的“木柴”却是可以撤干净的,比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不合理等。试想一下,如果撤掉了这些因素,是不是“火势”就小了,“水”就不容易被熬干了?是不是也就有可能减少往锅里加“凉水”的量了呢?临床上也确实有很多人通过戒烟酒、多运动、减体重等生活方式的调整而减少了“三高”的用药,甚至有些人能够停药。
其实,说了这么多,最关键的其实就是要建立长期预防的意识,预防疾病没有“一招鲜”的美事,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改变生活方式,加上医生的帮助,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远离中风。
彩虹医生说
不是说发现血压高就必须吃药,要不要吃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这需要正规医院专业医生的综合判断,但发现健康指标不正常,说明你身体已经亮起了红灯,更说明很有可能你的身体保养方式存在问题。因此,无论到没到需要药物控制的地步,都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酒、适度锻炼(每天坚持 30 分钟以上的慢跑或快走就可以,分两次每次 15 分钟左右也行)、相对清淡的饮食(不是不吃荤,主要是饮食少一些油腻,少吃一些甜食),都很必要。有些人调节了生活习惯后,即使不能停药,也往往有希望减量;有些人坚持了两到三个月,本来高的指标就下来了,可能就不用吃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