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环境治理属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属于政府的法定职责。基于公共受托环境责任及鉴证、评价等功能,国家审计能够监督政府及其部门良好地履行环保职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参与环境治理不仅在理论上具备基础,而且实证检验了其对水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效果。对于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建设而言,世界审计组织以及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提供了相关先进经验,本书从坚持党对审计的领导、明确审计的法治目标、引入环境审计的公平价值、改进环境审计的立法结构、搭建环境审计的协同机制、优化环境审计的法规内容、构造环境审计的正当程序、提升环境审计的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出完善国家审计体制机制的建议,以期更高效地达致环境治理目标。
|
關於作者: |
胡耘通,河北沧州人,管理学学士(会计学),法学博士,法学博士后,工商管理博士后研究人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审计系主任、法务会计与财税合规研究中心主任,注册会计师、律师。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会计领军人才,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市级预算绩效评价专家,重庆市生态执法专家,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重庆市审计学会理事,重庆市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在《会计研究》等期刊公开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循环经济视野下税收制度创新研究》等著作5部,主持、主研各类科研教改项目20多项。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研究成果奖、重庆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参与《审计法》《重庆市内部审计工作办法》等立法研讨工作,多项建议被采纳。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治理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诉求
第二节 环境治理与“市场失灵”
第三节 环境治理与“政府失灵”
第二章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基本阐释
第一节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起源
第二节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发展
第三节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制度体系
第三章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关联向度
第一节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基础奠定
第二节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的理论关联
第三节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实证关联——以环境审计促进水环境治理为例
第四章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域外借鉴
第一节 世界审计组织审计及其环境治理
第二节 美国国家审计及其环境治理
第三节 荷兰国家审计及其环境治理
第四节 澳大利亚国家审计及其环境治理
第五节 环境治理的国家审计域外经验
第五章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创新选择
第一节 坚持党对环境审计的领导
第二节 明确环境审计的法治目标
第三节 引入环境审计的公平价值
第四节 改进环境审计的立法结构
第五节 搭建环境审计的协同机制
第六节 优化环境审计的法规内容
第七节 构造环境审计的正当程序
第八节 提升环境审计的专业能力
第六章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实践例证——基于河长制政策跟踪审计协同治理的考量
第一节 河长制政策的简要介绍
第二节 河长制政策跟踪审计的提出及实践归纳
第三节 河长制政策跟踪审计与协同治理连接
第四节 河长制政策跟踪审计的协同治理阻碍
第五节 河长制政策跟踪审计的协同治理完善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态文明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关乎广大人民的福祉。对于快速发展的我国而言,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乃一个长期、宏大的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河湖长制等制度,制定、修订30多部生态环境领域法律和行政法规;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4.8%,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上升至84.9%,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与此同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尚有29.8%的城市PM2.5平均浓度超标,臭氧污染仍较为突出,城市空气环境治理任务依然严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乃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国家审计作为党和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与审计全覆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天然优势。基于委托代理产生的环境公共受托责任,乃环境治理的基础,国家审计以此监督、评价环境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能够促进政府有效地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例如,国家审计审查环境资源治理资金,跟踪环境资源政策执行,监督环境治理和资源管理项目……在本质上就是在维护、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诉求。2021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要求,审计机关对国有资源、国有资产,进行审计监督;可以对被审计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重大经济社会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全面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显然,国家审计在环境治理领域具备了法律和政策的执行依据。在环境治理的整体结构体系中,国家审计的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特征,使其具有其他监督机制无法替代的地位。
基于环境治理的紧迫要求、国家审计的特有职能,本书围绕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深入探讨。可持续发展作为迫切的时代诉求,环境治理属于其实现的具体路径之一,治理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问题。保护环境与管理资源乃政府的法定职责,亟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获得有效监督。鉴于环境公共受托责任的基本属性,国家审计(本书中国家审计与政府审计均系同一概念,不做区分,环境审计属于国家审计的一种类型)具有对其鉴证、评价等法定职能,目的就在于监督政府能够良好地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我国国家审计参与环境治理不仅在理论上具备坚强厚实的基础支持,而且通过实践进一步检验了其对水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其实践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由此,国家审计获得了理论和实证的正当性。对于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而言,世界审计组织以及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提供了丰富的关于国家审计与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当然也亟须从坚持党对审计的领导、明确审计的法治目标、引入审计的公平价值、改进审计的立法结构、搭建审计的协同机制、优化审计的法规内容、构造审计的正当程序、提升审计的专业能力等层面,创新国家审计的治理路径,进而提升环境治理的整体效能。
事实上,无论是环境治理,还是国家审计,均是需要长期专注的重大课题。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囿于学术水平及其他诸多因素,可能存在疏漏、偏颇等不足之处,希望各界同人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胡耘通
2022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