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編輯推薦: |
该研究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支撑,分析网格化管理的运行逻辑和开展背景,以各地网格化治理模式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了网格化治理的具体表现、社会化运行的合作治理逻辑。本书对推进当前网格化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组织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以及具体工作的精细化具有意义,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网格化社会治理进行了理论与经验研究,首先探讨了网格与网格化的概念与历史,进而分析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原则、基本任务、保障条件、功能等各个方面;其次,本书深入中国的现实和国外经验,分析网格化社会治理的适用性,为中国社会的网格化治理提供参考。最后,本书还深入具体案例,总结全国各地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建议。网格化社会治理中最重要的是深入基层的人才,其中社工(网格员)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因此,本书还立足社会工作专业,对相关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
關於作者: |
许爱花,女,1964年生,江苏高淳人。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教授,江苏省就业创业培训专项导师,江苏省第一批社会工作专家库成员。主要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基层社会治理、老年社会工作,出版《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等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段继业,男,1962年生,甘肃会宁人。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二级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区研究。出版有《我们的社会》等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担任南京市公益创投项目专家多年,担任南京市多个区、街道和社区的社会治理顾问。多次承担项目评估工作,如青海省黄河流域水电站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估;云南陇把县艾滋病防治与社区发展项目评估等。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网格与网格化
一、网格/1
二、网格与社区、小区的关系/2
(一)社 区/2
(二)小区/5
(三)网 格/7
三、网格化/9
(一)网格化是一种普遍实行的管理与服务方法/9
(二)网格化的一般特征/14
第二章.网格化社会治理
一、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原则/18
二、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基本任务/23
(一)社会管理 /23
(二)社会服务/26
(三)助力自治/31
三、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条件保障/34
(一)网格划分是基础/34
(二)信息技术是支 撑/35
(三)网格员是关键/38
四、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功能/38
(一)社会治理机制创新/39
(二)维护社会稳定/39
(三)满足居民需求,提高居民自治意识和能力,提升居民幸福感水平/40
第三章.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现实背景
一、中国社会总体稳定/46
二、社会风险与不可预期性增加,维护稳定是长期需要/48
(一)风险社会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 战/48
(二)中国社会的风险因素将长期存在/49
(三)中国社会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的机制需要重构/50
(四)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风险/51
(五)各种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不断出现/52
三、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是大势所趋/52
(一)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是现代管理的基本发展方向/52
(二) 基层社会服务必须适应居民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
趋势/53
四、现有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必须进行创新/55
(一)社区规模大,治理社区像治理城市/55
(二)社区过度行政化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55
(三)社区管理和服务方法落后/57
(四)社会治理多元化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57
第四章.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历史经验
一、国外的基层社会治理/63
(一)基层自 治/64
(二)社会组织/66
(三)依法治 理/70
(四)社会管 控/71
(五)信息 化/73
(六)国外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75
二、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社会治理/78
(一)家庭和亲属关系/78
(二)邻里治理传统/80
(三)正式的基层建制/83
三、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经验/84
(一)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要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84
(二)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十分重要/85
(三)居民自治的难度超乎想象/85
(四)社会治理需要尊重地方文化 /86
(五)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86
第五章.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当代实践
一、北京的网格化实践/91
二、宜昌的网格化实践/93
三、上海的网格化治理实践/98
(一)上海城市网格化综合治理现状/98
(二)城市网格化上海治理模式的发展展望/100
四、南京的网格化创新/101
(一)领导机构与政策/101
(二)网格划分/102
(三)网格员队伍建设/103
(四)网格化工作阵地和网格员工作条件建设/105
(五)信息化建设/105
(六)其他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及其效果/106
五、网格化实践的经验/108
(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社会管理/108
(二)五社联动/109
六、网格化实践中面临的问题/114
(一)对网格化的认识问题/114
(二)“重维稳、轻服务”和“自治”的问题/114
(三)网格化社会治理如何实现有效地齐抓共管问题/115
(四)网格员问题/115
(五)一体化信息平台/116
(六)网格化治理主体多元化不足/116
第六章.优化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建议
一、重新定位社区网格化治理/122
(一)转变治理理念,重塑网格化治理主体/123
(二)构建政府引导、联动职能网格服务治理体系/126
二、加强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工作保障/127
(一)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127
(二)搭建治理平台,增强科技赋能/128
三、培养居民参与社区网格化治理的意识和能力/129
(一)坚持党建引领/130
(二)增强居民社区意识和自治精神/130
(三)积极培育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网格化治理的能 力/134
(四)加大社会组织培育/141
四、健全社区网格化治理运行机制/142
(一)健全各项工作机制/142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度/143
五、构建高效的群众诉求联动响应体系/144
(一)建强规范化网格服务管理中心/144
(二)建立智能化应用平台/144
(三)健全科学化运行机制/144
六、形成有力的网格化社会治理组织保障体系/145
(一)强化组织领导/145
(二)强化部门协同/145
(三)强化工作保障/145
(四)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多元治理/146
(五)营造良好氛围/146
第七章.网格化社会治理中社会工作介入实践
一、社区网格化治理中社会工作介入服务的理念/155
(一)弱势优先、助人自助/155
(二)社区为 本/156
二、社区网格化治理中社会工作介入服务主体/156
(一)政 府/156
(二)居民(村民)委员会/157
(三)社区居 民/158
(四)社会工作 者/158
三、社区网格化治理中社会工作介入实践/158
(一)社会工作介入提升社区网格化治理专业性/159
(二)社会工作介入提高社区网格化治理精细化/171
第八章.社区工作者(网格员)
一、社区工作者的涵义及使命/186
(一)什么是社区工作者/186
(二)社区工作者的使 命/187
二、社区工作者的素质修养/188
(一)社区工作者政治素质/188
(二)社区工作者的道德伦理素质/189
(三)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素养/190
(四)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素养/192
三、社区工作者的人际关系/199
(一)人际关系概述/199
(二)如何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200
(三)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201
(四)如何处理与居民的关 系/202
附录:江苏省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204
后记/214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网格与网格化
一、网.格
本书所探讨的网格是指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人类群体形式,是由相邻的住户或单位构成的社会区域,不同于地理学或通信科学所说的网 格。
社区网格化起源于2004年在北京东城区推出的万米网格城市管理。它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城市的管理。它根据社区特点,按标准将网格划分为小网格,后者是最基本的管理单元,而网格化管理是通过引入现代技术对单元网格中的事件进行重新管理的过程。[1]网格化管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在解决城管资源分割、信息差、协调差、效率低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地方政府创新社区治理的新模式。[2]
[1] 叶岚:《大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页。
[2] 王名、杨丽:《社会管理创新的“网格化”体系探析——以重庆市巫溪县为例》,载《探索》2012年第1期,第136—141页。
网格化社会治理所指的网格,是一种人为划分出来的以地缘为纽带的管理服务单位,严格来说应该是社区网格。社区网格强调的是“格”而不是“网”,它是为了实施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而对社区进一步细化的结 果。
网格和社区、小区是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的几个概 念。
二、网格与社区、小区的关系
(一)社..区
社区是一个实践上和学术上都通用的概念,在社会学的概念体系中,还没有哪个概念像社区这样被人们广泛应 用。
社区是社会学家使用最多的一个词。同时,它也是概念中最复杂、最模棱两可的词汇之一,这从概念产生时就是如此。学者们普遍承认,社区(共同体)的概念起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贡献。自滕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共同体与社会》以来“社区(共同体)”日益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 念。
关于什么是“社区”,不同人有不同界定。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我们认为:社区是生活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具有共同关系、社会交往和服务体系的一群人。综合地说,社区有以下特 征:
1. 社区是一个人群,他们住在相互邻近或者衔接的地区,彼此常有往 来。
2. 具有多方面的共同利益,彼此需要支 援。
3. 具有许多共同的服务,如交通、学校、商店 等。
4. 有相同的生活方式和文 化。
5. 有多种共同需要,如生活的、心理的、社会 的。
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理解,社区包括三个含 义:
1. 社区是工作场所和环境。社会工作者可以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了解社区居民和服务对象的生活环境,掌握问题、资源和文化背景,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服 务。
2. 社区是一个相互关爱的网络。社区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在生活、心理、情感、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社会工作者将重点发展和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互助,提高居民的自助和互助能力,解决社区居民的个体问题,以及社区共同问题,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 感。
3. 社区是影响社会政策的基础。由于社区居民面临着社区安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诸多共性问题,社会工作者从维护社区居民集体利益的角度出发,收集居民意见,反映居民利益诉求,争取资源,倡导政策或修改相关政策或措 施。
不过,社会学的社区概念与实践中的社区略有不同,在社会学上,社区是社会区域的简称,指以共同居住为基本特征的人群所形成的人类群体形式,它不同于社会组织,也不同于社会阶层,强调的是共同居住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社会学的社区不受人口规模、行政所属等限制,也不以是否有居民委员会为条件,只要一定数量的人口长期在这里生活,有共同的利益关系、频繁的互动关系和对区域群体的认同与归属感,就是社区。比如一个小山村、一个居民小区,都可以看作社 区。
而在社会学以外,人们一般所说的社区,指的是法定社区或正式社区,一般需要这样一些条件:集中连片的居住区,人口需要达到一定数量,有经政府正式认定的边界和管理机构——居民委员会,有正式的管理服务队伍及其办公设 施。
社会学的社区强调的是社会关系、群体活动和共同的社区文化,是自然社区,而社会治理实践中的社区,强调的是人口、边界和管理者等正式建 制。
作为一个基层社会治理建制的正式社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许多城市地名中保留的“里”“坊”“厢”、农村的“社”“牌”“甲”等都是历代社区建制的遗迹。它是最低一级社会治理单位,历来受到国家的重视,是保证社会稳定、政令畅通和文化传承的基 石。
需要指出的是,正式的社区治理本质上是由国家主导的基层社会治理,而不是真正来自民间的居民自治。因此,社区的正式组织也就不是完全自发的居民自治机构。我们今天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行政管理中属于居民自治组织,而不属于一级政府,在法律上是免注册的社会组织。但是,这改变不了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半官方”性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是拿工资的(虽然不同于公务员薪酬),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的任职均受到上级党政部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也是与上级党政部门相衔接对应的,所谓“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国家与社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当代中国的社区治理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一种体制,是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基层社会治理道 路。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居民休闲时间增多、人口老龄化、居民需求多元化,随着城市居住格局变化,陌生人社区大量涌现,面对面社区互动参与率下降以及吸毒、传销、邪教等社会隐患,社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居委会也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要承接来自政府越来越重的各种“民生”工作任务和维稳任务,另一方面要面对居民越来越复杂的需求,要培育社会组织,发动和促进居民自 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