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HK$
244.2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77.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1.6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1.8
|
內容簡介: |
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贫困表现出新特征。2020年年末,全国贫困县全部摘帽,2012年剩余的近一亿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得到彻底消除。但绝对贫困的消亡,不代表中国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相反,基于社会包容性的多维相对贫困问题才刚刚开始,并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中国现代化进程,阻碍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前进步伐。据统计,在绝对贫困全部脱贫之前,中国有710万因残致贫和1000万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其余将近7000万的建档贫困人口都是由于教育程度、劳动能力、主观意识等能力不足引起的贫困,这些人群虽然在中国共产党的精准扶贫和脱贫的帮扶下摆脱了贫困,但是其中一部分极有可能因为经济的周期波动、贫富差距拉大和国家政策的调整而面临着返贫的风险。学术界也逐渐关注解决相对贫困的重要性。本书以中国居民家庭为研究对象,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双重视角出发构建具有新发展阶段特征的中国居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置两个层次的相对贫困标准线,构建多种相对贫困识别方法和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指数,使用历年的CFPS数据库,对中国居民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进行识别、测度和分解,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
關於作者: |
李壮壮,安徽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职于宿州学院,主要从事经济、统计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长期致力于宏观经济统计、收入分配和“三农”问题研究。已主持省部级教科研项目5项;撰写科研论文20多篇,其中被SCI/SSCI/EI/CSSCI收录8篇,高被引论文1篇;撰写的研究咨询报告获市委领导批示1篇,市级单位部门采纳3篇,被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刊载1篇;获得市厅级科研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
目錄:
|
第一章绪论1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2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13
三、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思路47
四、本书的重难点和创新点52
第二章相对贫困的理论基础57
一、福祉理论57
二、包容性理论62
三、中国特色扶贫理论66
第三章相对贫困的测度体系与方法75
一、相对贫困的识别标准75
二、相对贫困的识别方法85
三、相对贫困的测度方法96
第四章中国相对贫困的识别118
一、中国相对贫困的主观识别分析118
二、中国相对贫困的综合识别分析127
三、中国相对贫困的变化趋势149
四、本章小结153
第五章中国相对贫困的测度155
一、一维相对贫困的测度及变化155
二、多维相对贫困的测度与分解161
三、本章小结177
第六章中国相对贫困的治理179
一、相对贫困预警体系的构建及应用180
二、中国相对贫困治理的效果检验——以高校扩招为例192
三、相对贫困治理的国际经验209
四、本章小结216
第七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217
一、主要结论217
二、政策建议223
三、不足与展望226
参考文献228
附录243
|
內容試閱:
|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贫困表现出新特征。2020年年底,全国贫困县全部摘帽2012年剩余的近一亿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得到彻底消除。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中国的扶贫工作重将由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据测算,以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0%为相对贫困线测算农村相对贫困规模,贫困发生率为21.5%,有近1亿人生活在相对贫困线以下;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毫无疑问,相贫困的缓解会对这一目标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国务院扶贫办在2020年年底出台了《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脱贫攻坚虽然已取得决定性成就,但是一些能力不足的家庭仍然具有返贫的风险;2022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据统计,在绝对贫困全部脱贫之前,中国有710万因残致贫和1000万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其余将近7000万的建档贫困人口都是由于教育程度、劳动能力、主观意识等能力不足引起的贫困,这些人群虽然在中国共产党的精准扶贫和脱贫的帮扶下摆脱了贫困,但是其中一部分极有可能因为经济的周期波动等原因而面临着返贫的风险。学术界也逐渐关注解决相对贫困的重要性,但大多数文献集中于对相对贫困标准设置的探讨,虽然在收入相对贫困标准线的确定上基本达成了统一,但是在一些非收入指标相对贫困标准线的设置上还存在分歧;也有一些文献使用“双界线法”(AF法) 侧重于从教育、健康和生活水平等维度识别和测度中国居民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程度和成因,鲜有涉及新发展阶段人们高层次的需求维度,也忽视了对具有绝对贫困返贫风险人群的识别和测度。因此,在相对贫困严重和规模性返贫风险尚未消除的双重背景下,构建一套完整且合理的多维贫困评价体系,用于识别和测度中国居民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实现对绝对贫困边缘人群的返贫监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针对如何在构建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和设定不同贫困标准线的前提下,精准识别中国居民家庭的相对贫困程度和绝对贫困返贫规模,量化测度不同地区在相对贫困程度和绝对贫困返贫规模上的差异性,多维分解相对贫困综合指数,探寻致贫原因,完整构建一套相对贫困预警体系,监测中国居民家庭的贫困状况,最终实现对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相对贫困的有效治理。本书以中国居民家庭为研究对象,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双重视角构建具有新发展阶段特征的中国居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置两个层次的相对贫困标准线,构建多种相对贫困识别方法和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指数,使用历年的CFPS数据库,对中国居民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进行识别、测度和分解,得到如下主要结论:中国居民家庭在受教育水平、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家庭人均旅游支出等几个指标上的相对贫困发生率较高,在收入、健康、生活水平等维度上存在较高的返贫风险;从多维贫困指数的变化来看,随着K值(为了识别相对贫困设定的多维贫困指数阈值) 的上升,多维贫困指数虽然在逐渐减小,但在K1=0.2和K2=0.4时的贫困指数仍然较大,表明农村居民家庭在4~7个指标上发生多维贫困的概率较高。进一步的指数分解发现,吉林、辽宁、广西、河北等地区,严重的相对贫困问题和高绝对贫困返贫风险共存;家庭人均工作小时数和家庭人均旅游支出等休闲维度指标逐渐对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对以上相对贫困问题进行有效治理,本书继而构建了多维相对贫困预警体系,利用中国居民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测度结果,对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程度进行了预警,最后实证检验了高校扩招政策的相对贫困治理效果,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吉林省的多维贫困整体预警级别最高,贫困发生规模和相对贫困程度都较高,部分居民家庭在收入、能力、生活水平、社会保障、休闲自由五个维度中的三个维度上可能发生绝对贫困返贫;河北、山西、辽宁、福建、广西、四川预警级别次之,这些地区的部分居民家庭在两个维度上可能发生绝对贫困返贫,其中广西、河北和辽宁的农村贫困发生率和相对贫困程度较高,山西、福建和四川的城市贫困发生率和相对贫困程度较高;甘肃的整体贫困预警级别虽然位于第Ⅲ级,但是甘肃的城市贫困发生率较高,而且部分农村居民家庭面临三个维度上的绝对贫困返贫风险;从收入维度的绝对返贫规模上看,广西、重庆、四川、福建、河北五个省份的风险人群所占地区人口比例较高。在高校扩招政策的相对贫困治理效果检验上,通过检验,高校扩招政策在受教育程度缓解居民家庭的相对贫困中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提高全体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有助于降低贫困发生率,但是若不能缩小非贫困居民家庭的受教育程度与相对贫困居民家庭受教育程度的差距,那么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社会的贫富差距将会被进一步拉大。全书共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章和第二章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本书的研究背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进展;在综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本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框架,明确本书可能存在的创新点。第二章重点提出本书相对贫困线的确定和相对贫困测度模型的构建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对福祉理论、包容性理论和中国特色扶贫理论进行阐述,为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的研究内容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来源。第二部分由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构成,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主要论述了本书相对贫困线标准的确定、识别方法的提出和相对贫困测量模型的构建过程,以及利用相关数据库对全国各地区的贫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各地区贫困的致贫原因和影响因素。第三部分是第六章,即中国相对贫困的治理,主要依据第四章和第五章对中国相对贫困的识别、测度的实证分析结果,了解中国相对贫困目前状况,提出合理的相对贫困预警体系并进行实际测算,划分各省份的多维相对贫困预警级别,并在多元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反贫困历程和经验资料,提出可操作性的减贫策略和治理措施。第四部分是第七章,即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分条列出本书的主要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指出本书在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未来可能存在的改进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