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編輯推薦: |
1、存在主义是心理学近年来重要的分支观点之一。这种心理学强调个性和经验,致力于研究解决人类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人类自身面对的一些困境。如对生活意义的探索等。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现代生活,是具有重要及开拓意义的。
2、将存在主义运用到心理咨询治疗中,这本书当属经典。
3、读者:心理咨询和治疗师、教育工作者,心理系学生及广大心理学爱好者。
|
內容簡介: |
存在主义不仅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和手段,更是一种哲学思潮。
本书的主旨是将存在主义思想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它主要介绍了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
本书是为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的人,以及正在接受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的人而写的。
就广义而言,本书还为那些关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途径。
|
關於作者: |
Emmy van Deurzen
是伦敦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校主任,谢菲尔德(Sheffield)大学人际冲突与协调研究中心主任。她是一位资深的人际关系协调专家,专门为各界人士提供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
目錄:
|
第一章 写作目的和主要内容
理论基础
存在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治疗目标
存在主义心理咨询师的咨询与治疗态度
第二章 建立咨询关系
咨询的起点:焦虑
真实的生活
确定治疗策略
第三章 洞悉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现实世界
社交世界
私密世界
精神世界
第四章 全面梳理来访者的信息
确定假设
决定价值
挖掘潜能
第五章 创造性的探索
理解情绪
发现积极的一面
和梦一起工作
和想象一起玩耍
第六章 接纳生活
独自面对世界
行动与承诺
人际交往
活在当下
结 语
|
內容試閱:
|
真实的生活
我们可以把来访者比喻成大街上问路的人。尽管深陷迷失的不安、困惑和眩晕之中,来访者还是希望能够找到正确的路继续前行,并以此抚平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在多次自我寻找失败后,他们可能会向路人求助,但路人或相反、或含糊的指引可能不仅没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反而会令他们陷入更困惑的状态之中。最后,他们不得不向专业人士求助,这次他们不仅希望咨询师能告诉他们路在哪儿,更重要的是他们要知道如何才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他们想从咨询师那里得到清晰、有效的指导。
有些来访者来咨询时有明确的目的,他们可能会对咨询师说:“我想挽回我的婚姻”,或者“我想让自己过得更开心,晚上能睡个好觉”,或者“我希望你能指导我如何从父母的掌控下摆脱出来,开始自己的人生”。他们可能不知道迷路的原因,但至少知道要去哪里。
而更多的来访者在初次面对咨询师的时候根本没有想法,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他们只知道自己迷路了,正深陷不安和困惑之中,他们想结束这种状态,又不知何去何从。他们可能会对咨询师说:“你是专家,你告诉我该做什么吧。”这时,他们常会诱导咨询师帮助自己确定前行的目标和道路。
当然了,许多受过人本主义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训练的咨询师会遵循咨询和治疗原则,不会直接给出具体的建议。但是,他们很可能在来访者的一再请求下给出某些带有暗示性的建议。通过这些建议,咨询师在有意无意地告诉来访者,只要来访者接受自己的感觉,他们就会远离焦虑,回归平静。或者,他们可能通过对来访者某些具体行为的分析和解释,间接地告诉来访者他错在哪了。就存在主义疗法而言,它需要咨询师时刻铭记:没人能阻止个体的感觉迷失和混乱状态,这个过程需要来访者自我体验,直到他们想清楚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存在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师不会为来访者描述一个确定的发展方向,但会指导来访者按照自己的需要发现人生目标。
只有当来访者弄清努力的目标时,前进的动力才会起作用。虚假的目标永远无法实现,来访者必须洞察内心,找到自己真实的想法。咨询师这时所扮演的角色是,保证来访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目的行事,不要让其他人的观点影响来访者的决定。只有当个体的目标与原有想法相一致的时候(Sartre,
1943),个体才可能找到行动的全部动力。这就是真实生活的全部含义,即个体越是遵循个人选定的正确方向前行,就越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真实生活的含义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敢于直面自己。
直面自我、认清自我,不但对那些迷失自我、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来访者至关重要,对那些自认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来访者同样重要。对个体来说,在没有确定终极追求之前,要时刻检视自己的动机和目标。事实上,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例如,来访者最初来咨询的目的可能是想挽救婚姻,但随着咨询的深入,她可能发现自己的目的是想和丈夫建立亲密的关系。在进一步的咨询中,她可能意识到,她真正的目的是想提升与自己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的亲密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她挽救婚姻的动机,我们会发现,她实际惧怕的是人们议论她离婚这件事,而不是她和丈夫之间亲密关系的破裂。她还可能会说挽救婚姻是为了取悦母亲,因为母亲告诉她应该满足丈夫的一切要求。这说明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她只是在按照别人的意愿行事。她在做决定时根本没考虑过自己的想法,所以这个决定既不能让她满意,也不符合她的本意。然而,她很快会发现,如果仅仅是做一个决定的话,无论是挽救婚姻,还是离婚,都无法让她满意。这是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挽救婚姻和离婚是两个不可兼容的选择。
最终她会发现,走这条路也好,走那条路也罢,大家都只是说说而已,没人会陪她走远。不同的人说法不一样,而她对每个人的说法都言听计从,这使她始终在原地兜圈子,一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变得越来越迷茫和困惑了。只有当她能够审视和理解自己试图挽救婚姻的深层动机时,她才能逐渐感悟到自己真正渴求的是和丈夫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如果她能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更看重的是与丈夫、父母等亲人间密切的关系,那么她将为挽救婚姻做出更多的努力。
|
|